硬盘跳线

更新时间:2023-03-02 05:47:43 阅读: 评论:0

西数硬盘跳线设置

西数硬盘跳线设置

  引导语:相信很多人对于西数硬盘都不陌生,然而对于西数硬盘的跳线,要怎样进行设置呢?接下来是我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西数硬盘跳线设置图解,欢迎阅读!

  1. 跳线1,2pin是ssc模式,ssc是spread spectrum clocking的缩写,展布频谱时钟。是否允许SATA的工作频率偏移。sata不像pata那样,是允许频率变化的。就是说sata可以降低或升高工作频率来使用。ssc disable就是不允许sata硬盘变频使用。(在一些工控场合可能要用到)。

  WD的ssc线的设置很有趣。要看的是出厂时的默认设置,即如果出厂时1,2pin是断开的,那么此时ssc模式是disable,那么相连为enable。

  如果出厂时1,2pin是连着的,那么这时的ssc模式是disable,那么不相连为enable。

  2.看3,4pin是pm2模式,power mode 2。PM2 跳线可让驱动器在睡眠状态下启动,它们需要特殊的信号(spinup command)来启动。出厂时的默认设置是disable,3,4pin断开。这种情况最多是用在服务器上,有多个硬盘的情况下使用的。(在做raid时所有的硬盘都是工作的,但是sata还是设置了硬盘睡眠功能,可见sata的设计师们在设计的时候是多么的用心良苦啊!)

  3.看5,6pin是opt1功能。通俗的说,就是把sata2硬盘降级为sata1硬盘使用。sata1的速度是150mb/s,而sata2的速度是300mb/s,傻子都知道要用哪个好。这个功能主要是针对电脑的那些元老骨灰级人物的老主板设定的。出厂时的默认是sata2,5,6pin是断开的,当然这里只针对WD的粉丝来说了,其他的牌子我没去研究过,也不想去研究了,累!哈哈。

  4.看7,8pin,西数自己也不知道用来干吗的,是保留的。连不连上都无所谓的。因为它没有和电路板相连接。

  拓展阅读:固态硬盘与传统硬盘优势

  随着固态硬盘价格的下降,这个科技新宠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跟风,人家说固态硬盘好,那我也就去买一块,那到底好在哪里?与传统硬盘相比,都有哪些优势呢?

  1. 启动快,没有电机加速旋转的过程。

  2. 不用磁头,快速随机读取,读延迟极小。根据相关测试:两台电脑在同样配置的电脑下,搭载固态硬盘的笔记本从开机到出现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载传统硬盘的笔记本总共用了31秒,两者几乎有将近一半的差距。

  3. 相对固定的读取时间。由于寻址时间与数据存储位置无关,因此磁盘碎片不会影响读取时间。

  4. 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写入速度极快。

  5. 无噪音。因为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时噪音值为0分贝。某些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装有风扇,因此仍会产生噪音

  6. 低容量的.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在工作状态下能耗和发热量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能耗会较高。

  7. 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活动部件,不会发生机械故障,也不怕碰撞、冲击、振动。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记本电脑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8. 工作温度范围更大。典型的硬盘驱动器只能在5到55摄氏度范围内工作。而大多数固态硬盘可在-10~70摄氏度工作,一些工业级的固态硬盘还可在-40~85摄氏度,甚至更大的温度范围下工作。

  9. 低容量的固态硬盘比同容量硬盘体积小、重量轻。但这一优势随容量增大而逐渐减弱。直至256GB,固态硬盘仍比相同容量的普通硬盘轻。

  固态硬盘目前最大的不足是价格高,相对普通硬盘,价格方面没有任何优势,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其实感觉应用差距也不明显,另外固态硬盘容量小,无法满足大存储数据需求。不过随着技术的改进,未来固态硬盘前景还是必然趋势的。

;

硬盘跳线是什么意思?

(转)硬盘跳线是指将硬盘上的跳线帽拔掉或更改位置来达到不同的需求。如果你是装了双硬盘,就应将其中的一硬盘上的跳线帽拔掉使之成为从盘。若果你是一个硬盘,只需将跳线帽对应插入Master/slave选项,这个你可以在硬盘上印的说明上看到。只有这样才会进入系统,电脑才能正常启动。(注:跳线帽在硬盘数据线插口和电源线插口中间那个插口上,有个小盒子,用牙签可以轻松将其取下)

硬盘跳线是什么意思,怎么设置

硬盘是电脑最重要的外存储器。随着PC技术的发展,一台电脑中可以安装多个硬盘、光驱及其它IDE设备。如一条IDE数据线可以接驳两个IDE设备,而每台电脑中都可以有多个IDE接口。因此,只有对每块硬盘设置好主从跳线后系统才能正确识别出来,跳线的插法很简单,就是将跳线帽插到不同的位置进行设置。其实,跳线就是一些电路的触点,你通过连接不同的触点,构成不同的电路,达到不同的要求。
目前主流的个人PC硬盘接口主要有IDE和SATA两种类型。IDE硬盘后面的跳线的作用是可以把硬盘跳成主盘(MS),从盘(SL),缆线自动选择(CS)等;SATA硬盘的跳线的作用是可以改变传输模式,如跳成SATA1.0(1.5G),SATA2.0(3G)等扩展规范。SATA硬盘一般不用进行主从跳线设置,只要插入相应的SATA接口即可(一般主板上SATA插槽数值较小的为主...硬盘是电脑最重要的外存储器。随着PC技术的发展,一台电脑中可以安装多个硬盘、光驱及其它IDE设备。如一条IDE数据线可以接驳两个IDE设备,而每台电脑中都可以有多个IDE接口。因此,只有对每块硬盘设置好主从跳线后系统才能正确识别出来,跳线的插法很简单,就是将跳线帽插到不同的位置进行设置。其实,跳线就是一些电路的触点,你通过连接不同的触点,构成不同的电路,达到不同的要求。
目前主流的个人PC硬盘接口主要有IDE和SATA两种类型。IDE硬盘后面的跳线的作用是可以把硬盘跳成主盘(MS),从盘(SL),缆线自动选择(CS)等;SATA硬盘的跳线的作用是可以改变传输模式,如跳成SATA1.0(1.5G),SATA2.0(3G)等扩展规范。SATA硬盘一般不用进行主从跳线设置,只要插入相应的SATA接口即可(一般主板上SATA插槽数值较小的为主盘)
硬盘一般是有常用的三种跳法。
一、跳在Master上为主盘
二、跳在slave上为从盘
三、跳在Cable
Select上会根据线的主盘进行自动选择。
综上所述,无论IDE硬盘或光驱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跳线设置,才能正常工作。不要小看了跳线的作用,如果跳线设置不正确有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固态硬盘跳线设置图解

固态硬盘跳线设置图解

  硬件的设置开关就称为跳线,以下是我搜索整理一份固态硬盘跳线设置图解,欢迎大家阅读!

  1.键帽式跳线

  键帽式跳线是由两部分组成:底座部分和键帽部分(如图1所示)。前者是向上直立的两根或三根不连通的针,相邻的两根针决定一种开关功能。对跳线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断开两种。当使用某个跳线时,即短接某个跳线时,就将一个能让两根针连通的键帽给它俩带上,这样两根针就连通了,对应该跳线的功能就有了,否则,可以将键帽只带在一根针上,键帽的另一根管空着,这样,因为两根针没有连通,对应的功能就被禁止了,而且键帽就不会丢失。因为带键帽只表示接通,所以没有插反的问题。键帽式的跳线分两针的和三针的,两针的使用比较方便,应用更广泛,短接就表示具有某个功能,断开就表示禁止某个功能;三针的比较复杂些,比如有针1、2、3,那么短接针1、2表示一种功能,而短接2、3表示另外一种功能。

  图1

  2.DIP式跳线

  DIP式跳线也被称作DIP组合开关,DIP开关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一个按钮开关表示一种功能,更可以组合几个DIP开关来表示更多的状态,更多的功能。如图2所示,DIP开关的一个可以两边扳动的钮就决定了两种开关状态,一面表示开(ON),另外一面表示关(OFF)。而对于组合状态的使用,有多少DIP开关就能表示2的多少次幂的状态,就有多少个数值可以选择,因此,进入DIP开关时必须对照说明书中的表格设置数值,否则根本搞不清楚这么多的状态。

  图2

  3.软跳线

  软跳线并没有实质的跳线,也就是对CPU相关的设置不再使用硬件跳线,而是通过CMOS Setup程序中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根本不需要再打开机箱,非常方便。

  图3

  二、设置跳线

  在电脑配件中,主板、硬盘、光驱、声卡都存在跳线,以主板跳线最为复杂,硬盘次之。

  1.硬盘跳线

  硬盘上的跳线是比较简单的,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如硬盘后面跳线图所示。其跳线在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白色的键帽清晰可见。而硬盘表面和这个“之间”的.位置对应的电路板的一面,都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如硬盘电路板上跳线说明图。

  虽然不同的品牌的硬盘跳线有所不同,但因为硬盘属于IDE接口设备,所以一般都分为三种跳线设置,它们分别是“Master”、“Slave”、“Cable Select”(简称CS)。“Master”(主)表示主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一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一个主板通常有两个IDE设备通道,而一个通道上最多能连接两个IDE设备,它们有主从之分。“Slave”(从)表示从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二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Cable Select”(线缆选择)表示使用特殊的硬盘数据线连接主板,跳线就决定了硬盘的主从位置。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80针数据线实际上已经不理睬硬盘上的任何跳线设置,其黑色一端必须接主板IDE接口,蓝色端连接主设备,灰色的一端连接从设备,你的硬盘使用什么样的跳线都不起作用。这样的线适合今天的支持DMA66/100/133接口的硬盘。

  如果硬盘跳线设置错误,会导致一个IDE通道上的两个设备冲突,多不能使电脑正常引导,但不会导致硬件损伤。一般只有在一个通道上的两个设备的设置相同时才会引起冲突,比如都设置成主盘或都设置成从盘了。同一个通道上两个设备设置没有冲突,一个为主,一个为从,但不兼容的事情发生的还是不多。

  因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看一下主流硬盘的具体跳线说明。通常可以在硬盘的电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1)Seagate(希捷)硬盘

  图4

  Seagate硬盘的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盘体的反面找到,短接的跳线被框上长方框,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接口硬盘)、“Cable Select”(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无跳线(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2)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硬盘

  图5

  Western Digital硬盘的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盘体的正面找到,短接的跳线被框上黑色长方块,主要有三种设置方式:“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Master w/Slave prent”(表示当前盘为主盘,同时存在从盘)、“Single or Master”(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3)Maxtor(迈拓)硬盘

  图6

  Maxtor硬盘的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盘体的正面找到,短接的跳线被涂上黑色,主要有三种设置方式:“Master(Factory default)”(主盘)、“Slave(Jumper Parking Position)”(从盘)、“Cable lect for Master/Slave”(电缆选择)。

  (4)IBM硬盘

  图7

  传统的硬盘上只有Master、Slave、Cable Select三种跳线,个别的硬盘组合更多一点,也还是离不开这几个概念。但IBM硬盘就是与众不同,它的跳线特别复杂,其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接口上方找到,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Device 0(Master)”(主盘)、“Device 1(Slave)”(从盘)、“Cable Select”(电缆选择)、“Forcing DEV 1 Prent”(即设备0强制设备1存在,如果从盘比较旧,不能告之系统总线自己的存在,就应该将主盘设置为本跳线)。

  以上这四种设置方式又可分别设置四种不同的状态:“15 Heads”(个别系统要求系统使用15 Heads的设置,硬盘的容量保持不变)、“16 Heads”(硬盘的默认设置是16 Heads)、“2/32GB CLIP”(对于DJNA模式的硬盘,如果BIOS的LBA模式与柱面数大于4096的硬盘不兼容,本跳线将多余的柱面忽略,让LBA方式只使用4096个柱面,管理2GB空间,也就是将大硬盘当2GB的硬盘使用。对于容量小于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盘,如果BIOS的LBA模式与柱面数大于4096的硬盘不兼容,本跳线将多余的柱面忽略,让LBA方式只使用4096个柱面,管理2GB空间。也就是将大硬盘当2GB的硬盘使用。但硬盘在LBA模式中显示的柱面值并不改变。对于容量大于等于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盘,如果BIOS的LBA模式与扇区数大于66055248的硬盘不兼容,本跳线将多余的柱面忽略,让LBA方式只使用66055248个扇区,管理32GB空间。也就是将大硬盘当32GB的硬盘使用。)、“Auto Spin Disable”(允许硬盘在等待状态中被唤醒)。

  当电脑不识别新的硬盘时,建议先将默认的16 Heads设置修改成“15 Heads”设置,不成功再修改成“2/32GB CLIP”设置。

  硬盘的跳线的图示虽然明确,但分清楚哪一边是开始端并不是很容易,解决的方法一个是从助硬盘电路板那边的说明,另外一个是借助开机自检中关于硬盘的检测信息来确定设置是否正确。

;

IDE硬盘跳线设置

IDE硬盘跳线设置

  跳线的三种设置: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lect(根据在数据线上的位置决定主从)。如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IDE硬盘跳线设置,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小提示: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惟一的IDE设备,不管这个IDE设备原先是设置为主盘还是从盘状态,都不需要对这个惟一的IDE设备重新设置跳线。通常都是将性能较好的新硬盘接在第一条IDE数据线上,设为主盘,作为开机引导硬盘。

  一、至于旧硬盘,有几种接法: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笔者就以此方案为例。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主盘,另一个设为从盘,这由你自己决定。

  二、 并口硬盘 设置 跳线

  确定好硬盘的连接方案后,就要设置硬盘跳线了。一般我们可以在硬盘的IDE接口与电源接口之间找到由3~5列跳线。不管是什么硬盘,在跳线设置上,大致可分成主盘、从盘与电缆选择(Cable Select)三种。硬盘的出厂预设值都是设为主盘,所以如果你将硬盘设为主盘,一般就不用设置跳线了。

  硬盘跳线大多设置在硬盘的电源插座和数据线接口之间

  笔者曾经看到一块三星硬盘的跳线是设置在硬盘背面的电路板上。然后根据硬盘正面或数据线接口上方标示的跳线设置方法。

  三、安装硬盘与数据线

  打开机箱,将硬盘装入机箱的3.5英寸安装架,并用螺钉固定。将第一根IDE数据线未端插入老硬盘的IDE接口,IDE数据线中端插入新硬盘的IDE接口。而且,IDE数据线的Pin1(也就是红边)必须与硬盘和IDE接口的Pin1相连接。最后再将梯形的'四针电源插头接到硬盘的电源插座上。

  将IDE数据线接到主板的IDE插槽中,同样也要将IDE数据线的红边对准IDE插槽的Pin1。一般来说,主板上会有两个IDE插槽,将80针或40针的IDE数据线的另一端插入这个主板上第一个IDE插槽中。

  小提示:如果你的主板和硬盘都支持ATA 66/100/133,那么务必要使用80针的IDE数据线。否则,如果使用40针的IDE数据线的话(即与光驱的数据线相同),将会影响硬盘传输速率。

  四、设置CMOS参数

  对于新的主板来说,一般都会自动检测硬盘参数。也就是说只要硬盘安装正确,就无须设置CMOS。对于一些老主板来说,可能就需要手动进行设置了。

  启动计算机后,按“Del”键进入CMOS Setup程序的主菜单。选择“IDE HDD Auto Detection(IDE硬盘驱动器自动检测)”并回车,可以看到第一、第二硬盘的所有参数,包括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工作模式等等。检测结果表明,双硬盘的安装和设置已经成功。按“Esc”键,退回到主菜单。最后按快捷键“F10”或选择“Save And Exit Setup(存盘退出)”。退出CMOS Setup程序后,将重新启动计算机,如果在开机自检时,能检测出硬盘参数就说明已安装成功。

  不过在格式化硬盘时一定要注意“盘符交错”问题。例如你已将新硬盘分为三个区,格式化D盘时,千万不能输入“format D:”,而是要输入“format E:”,否则你只会格式化老硬盘的C盘。建议在格式化新硬盘之前不要挂接老硬盘,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

  其实安装双硬盘的过程比较简单,只要你能细心一般就可以顺利完成。如果你的主板比较老,安装双硬盘之后,如果出现在通电自检时就可能死机、锁住,或者硬盘容量显示错误等现象。那么很可能是遇到了硬盘容量限制问题,可以通过一些软件来实现容量利用。

  IDE接口硬盘安装方法

  一般家用电脑只安装一块硬盘。

  第一步:查看主板说明书或到网站上看看,确认主板BIOS支持大硬盘,戴上胶皮手套,或用手摸一下墙壁,将身上的静电放掉。

  第二步:拆开硬盘包装盒,认清硬盘数据线和主板上的IDE接口。主板上一般有两个IDE接口,在接口旁边标记有“IDE1”、“IDE2”,也有标记为“IDEO”和“IDE1”的。“IDE1”优先于“IDE2”,因此,一般都把硬盘接在“IDE1”上,把光驱等接在“IDE2”上。现在的主板硬盘都是SATA接口,有SATA1、SATA2硬盘接在SATA1接口上。硬盘、光驱、软驱等设备必须安装在机箱中,硬盘安装在靠中间位置的3.5英寸插槽中。

  第三步:固定硬盘。只安装一块硬盘可以不设置跳线。将硬盘放到插槽中去时,注意手指尽量不要接触硬盘底部的电路板,对准插槽轻轻往里推,到硬盘上的螺孔与机箱上的螺孔对正为止。硬盘的两边各有两个螺孔,上螺钉的进深要均衡,不要先拧好一边再去拧另一边。

  第四步:在主板上找到“IDE1”,从主板包装盒中找出IDE数据线,选择标有“System”字样的端口(离数据线中间那个接头距离最远的一头)与主板上的IDE接口相连,选择标有“Master”字样的另一头与硬盘相连。硬盘数据线采用防反插设计,只要对准缺口是不会插反的。第五步:连接电源线。随便从机箱电源输出插头中找一个空闲的大四芯插头插入硬盘的电源接口即可。

;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5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07263936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硬盘跳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硬盘跳线.pdf

标签:跳线   硬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