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根源则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美国政府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为危机埋下了伏笔。居者有其屋曾是美国梦的一部分。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内需萎靡不振,罗斯福新政的决策之一就是设立房利美,为国民提供住房融资,帮助民众购买房屋,刺激内需。1970年,美国又设立了房地美,规模与房利美相当。“两房”虽是私人持股的企业,但却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特权,因而其发行的债券与美国国债有同样的评级。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在货币政策宽松、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的情况下,“两房”的隐性担保规模迅速膨胀,其直接持有和担保的按揭贷款和以按揭贷款作抵押的证券由1990年的7400亿美元爆炸式地增长到2007年底的4.9万亿美元。在迅速发展业务的过程中,“两房”忽视了资产质量,这就成为次贷危机爆发的“温床”。
第二、金融衍生品的“滥用”,拉长了金融交易链条,助长了投机。“两房”通过购买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而投资银行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再将其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在这个过程中,最初一元钱的贷款可以被放大为几元、甚至十几元的金融衍生产品,从而加长了金融交易的链条,最终以至于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这就进一步助长了短期投机行为的发生。但投机只是表象,贪婪才是本质。以雷曼兄弟为例,它的研究能力与金融创新能力堪称世界一流,没有人比他们更懂风险的含义,然而自身却最终难逃轰然崩塌的厄运,其原因就在于雷曼兄弟管理层和员工持有公司大约1/3的股票,并且只知道疯狂地去投机赚钱,而较少地考虑其他股东的利益。
第三、美国货币政策推波助澜。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网络泡沫破灭,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该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而且在1%的水平停留了一年之久。低利率促使美国民众将储蓄拿去投资资产、银行过多发放贷款,这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而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还“诱使”市场形成一种预期:只要市场低迷,政府一定会救市,因而整个华尔街弥漫着投机气息。然而,当货币政策连续收紧时,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首先上升,由此引发的违约狂潮开始席卷一切赚钱心切、雄心勃勃的金融机构。
金融危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原因如下:
1,过度投机性的炒作,比如时常说的郁金香泡沫,它便是因为资产的集中追求造成的;
2、是集中型的垄断性与集聚,这一就例如近现代2008年的金融危机,投资者将资产过度集中到房地产业引起了金融危机;
3、贮备货币过少,这一比较显著的便是中东的一些弱国,也有泰国,它们因为国际储备比较少而被阻击,最终造成中国金融危机产生。
拓展资料:
一,关于金融危机,书面上的定义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从而造成的一系列的危机。通俗点说,就是当金融系统的某个部分出现故障,使得借款人尤其是存款人和投资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失去信任的时候,金融危机就会产生。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全球化,金融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适应性越来越强、创新程度越来越高、国内外相互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这个庞大金融网络的正常运作取决于良好的信息传播、透明度、信任和信心。不计其数的各种原因会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引起金融危机。
二,金融动荡和危机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据IMF资料表明,自1980年以来,该组织181个成员中有133个成员发生过重大金融动荡,52个国家的大多数银行多次失去支付能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动荡和危机频繁发生,主要有:1991年英国货币危机,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全球债券市场危机,1995年美元狂跌,英国巴林银行破产,1996年捷克、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的银行倒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等。
1994年底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将其视为个别国家的偶然现象,而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则促使人们不得不从更广阔和深刻的角度来看待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后果、金融动荡和危机在不同国家爆发都有其特有的内在原因,而且内因往往是上要的,但它作为一种世界性现象,却有其值得注意的共同性原因:那就是金融动荡和危机与经济全球化过程特别是金融自由化过程密切相关。由于金融自由化发展迅速,而许多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尚不健全,政府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管制手段,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过早地实行金融自由化,这是导致发展中国家产生金融危机的最主要原因。
金融危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货币、资本相关的活动运行出现了某种持续性的矛盾。比如,票据兑现中出现的信用危机、买卖脱节造成的货币危机等。就美国次贷危机而言,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货币信用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被无限放大,在较长的时期内带来了货币信用供给与支付能力间的巨大缺口,最后严重偏离了现实产品市场对信用的有限需求。
从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来看,大部分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都是相伴随的。也就是说,在发生经济危机之前,往往会先出现一波金融危机,这是因为随着货币和资本被引入消费和生产过程,消费、生产与货币、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一旦因金融危机而导致资金链断裂,那么消费和生产的行为也就难以为继。
金融危机是怎么引起的?
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跳水导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在2007年及之前,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都欣欣向荣,以致于银行都不顾个人购房贷款者的个人信用就随意发放贷款。
这时美国政府看到经济有些过热了就实行宏观调控——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两者提高了,银行就要提高购房贷款的利率。
本来许多购房者都是买房来投资,自己本身并没有太多收入,自然还不起,那么就导致银行也收不回贷款,只好收回房子再转手卖,房子的供大于求,自然价格就跌,而银行也无法收回资金了。于是,一场金融风暴蔓延开来。
扩展资料: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联系:
从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来看,大部分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都是相伴随的。也就是说,在发生经济危机之前,往往会先出现一波金融危机,最近的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也不例外。这表明两者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其主要缘由在于,随着货币和资本被引入消费和生产过程,消费、生产与货币、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以生产过程为例,资本在生产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投资阶段,便开始介入,货币资本由此转化为生产资本。
在第二个阶段里,也就是加工阶段,资本的形态由投资转化为商品;而在第三个阶段里,也就是销售阶段,资本的形态又由商品恢复为货币。
正是货币资本经历的这些转换过程,使得货币资本的投入与取得在时空上相互分离,任何一个阶段出现的不确定性和矛盾都足以导致货币资本运动的中断,资本投资无法收回,从而出现直接的货币信用危机,也就是金融危机。
当这种不确定性和矛盾在较多的生产领域中出现时,生产过程便会因投入不足而无法继续,从而造成产出的严重下降,引致更大范围的经济危机。这便是为何金融危机总是与经济危机相伴随,并总是先于经济危机而发生的原因所在。
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排除金融危机独立于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当政府在金融危机之初便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政策措施,比如,通过大规模的“输血”政策,有效阻断货币信用危机与生产过程的联系,此时就有可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或深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