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肆破坏(大肆破坏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3-03-02 05:12:00 阅读: 评论:0

项羽为何要在咸阳大肆破坏?他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项羽大面积损坏,咸阳城的建筑物主要是表达他对秦朝的愤恨。而他的真实目的同样也是想要表达对秦朝的愤恨,由于他本身就不想要在咸阳城生活,所以对咸阳城的这些建筑物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从在鸿门宴上项羽放走了刘邦就可以看出,其实项羽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在项羽决定放走刘邦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经预示着刘邦与项羽二者之间的战争,刘邦会获得胜利。因为在鸿门宴上,刘邦答应了很多条件,想要与项羽求和。第1个条件就是刘邦把咸阳宫的一切事物交给项羽来掌管。同时也把秦朝的官吏和军队全部交由项羽来进行管理。当时刘邦愿意把在咸阳的所有事物的管理权交给项羽来换回自己的这条性命。

而项羽当时看到刘邦那么有诚意,所以就放刘邦走了。当项羽带领军队进入咸阳的时候,其实他对于咸阳的态度与刘邦带领军队进入咸阳的态度截然相反。刘邦当时带领军队到达咸阳的时候,对于秦朝的这些官员还是十分礼貌的,他并没有下令让手底下的士兵到处去抢劫当地的老百姓。刘邦当时向咸阳百姓传达出的一个想法就是,他即使是当了君王,却也依然不会影响到百姓在咸阳城里的生活。所以说刘邦的这个行为帮助他收复了民心,但是项羽则不一样,项羽带领军队来到咸阳城之后到处对咸阳城的百姓进行迫害。

不仅如此,当时他还让手底下的士兵把秦始皇的所有亲人全部杀死,大面积损害咸阳城的一切事物。他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通过这种暴力的手法,向世人展现他对秦朝的愤恨之情。并且由于当时项羽本身就没有想要在咸阳继续生活的意思,所以他对于咸阳的这些宫殿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情感,他并不会保留着这里的一切为刘邦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项羽在咸阳大肆破坏,是由于性格残暴、毫无眼界?这只是表象吗?

以我们现代人的视角看待历史人物,是典型的“以结果反推原因”;再加上受史书编撰者的立场、史料完整程度所限,我们时常会产生这样的错觉:我比古人聪明,即使对方是一位令那个时代重足屏息的顶级豪杰。

最典型的,莫过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享有“霸王”之名的项羽;对于他曾占据绝对优势却最终落败的经历,我们习惯性的归咎于性格残暴、政治水平低下等人身攻击式的因素;尤其是他进入咸阳后,屠城、杀子婴、焚宫室、掠夺妇女财宝东归,与此前刘邦约法三章、秋毫无犯的纪律性形成了鲜明对比,更成了他毫无政治远见、嗜杀成性的鲜活罪证。

解读历史人物,只有尝试将我们置于其所处的位置以及特殊时代背景下,才有可能接近更为公正客观的事实。下面结合刘、项的情况,分析二人在咸阳呈现截然相反举动的真实原因。


刘邦宽厚、项羽残暴?二人其实半斤八两

据各类史料记载,楚怀王之所以派遣刘邦往西主攻关中,是因为他手下的老将们认为:


项羽为人,慓悍猾贼...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这些人还举了个例子:就在不久前,项羽攻下襄城后,将城中人悉数坑杀。但他们没有解释原因,我们从史书中找找。

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率军东进,在义兵四起的楚地横行无忌、大肆屠戮:“时章邯司马仁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起义军极为被动,于是项梁率领8000人渡江迎击。不久后,项羽率军攻襄城,由于对方“坚守不下”,城破之后,项羽“皆坑之”。


可见,项羽之所以屠襄城,一是由于对方的顽抗给自己带来了较大损失,二是为了回应不久前秦军在楚地的屠城行为。此外,在战乱年代,一方在敌对地盘作战时,在攻城之后若不能分派足够的兵力防守,很容易落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因此,为了削弱敌人、消除隐患、掠夺物资,屠城就成了常见的选择。“仁厚”的刘邦也是这么干的。

公元前206年,刘邦受命西进咸阳的途中,在颍川大肆屠城:


夏,四月,沛公南攻颍川,屠之。


公元前202年,项羽乌江自刎之后,刘邦率大军平定楚地,面对顽抗的鲁地人,他计划大行屠城之举:


楚地悉定,独鲁不下;汉王引天下兵欲屠之。


这只有一种解释: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在面对敌人时采取何种方式,仁、暴并不是首要考虑因素,不同的身份,以及所处的具体情况、各自视角的考量才是关键。


曾被人大肆破坏,敦煌莫高窟究竟遭遇过怎样的重大劫难?

在公元1900年,王道士发现了敦煌莫高窟中的宝藏,之后引来了许多的西方学家来参观和了解,同时也向王道士购买大量的宝藏,以至于敦煌莫高窟里面的宝藏沦落在海外和民间,并且一些外国人还将上面的图画破坏的非常厉害。总之,敦煌莫高窟遭受了非常大的灾难,这让中国人无法衡量失去的宝藏,敦煌莫高窟里面的宝藏都是无价之宝。最早的莫高窟在16国时期就建立了,可以说莫高窟这种文化有非常久的历史。唐朝的一本书记载,在公元366年,有一位僧人经历过此山,感觉自己好像看见了万佛,于是就在这座山的岩壁上凿了一个洞窟,之后又有一位禅师到这个洞里面修禅,从这个洞为“漠高窟”,意思为是沙漠的高处,当然还有其他的说法。到了北魏时期,当时的统治者非常信仰佛法,于是一些王公贵族就在这个地方开始建立石窟,又将莫高窟发展到一个规模。到了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莫高窟在这个时期更为的昌盛,同时也因为玄奘取经,唐朝时期的人们对佛法更加的相信和崇敬。武则天在位的时期就有1000多个洞窟。可以说,唐朝时期是莫高窟最为昌盛的时期。到了北宋时期,莫高窟文化渐渐地被人遗忘,基本上都是以维修为主,新建的洞窟非常少。到了元朝,到时候统治者基本上都停止了,对敦煌莫高窟的开凿,这时到莫高窟更加被人遗忘了。在明朝时期,敦煌就成为边塞游牧民族的地方。到了乾隆年代,莫高窟又渐渐被人们拾起,开始慢慢的发展起来。不过,由于当时清政府腐败,再加上守莫高窟的王道士,也将珍宝终于外国人,使得宝藏流落在海外和民间,并且壁画也被大量的破坏。总之,这是中国非常大的损失,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经历,要努力将宝藏送回中国


日本侵华战争为何北京没被大肆破坏?也没有大肆掠夺北京文物?

第一,对于北京故宫里的文物,由于在战前,民国正府已经分多批次运往了后方。所以日军在占领北平后,大肆掠夺文物的事情虽然是有,只不过所得几何,目前尚无明确统计。

第二,至于对北京进行大肆破坏,比如当时日军就曾对北京附近的宛平、大兴等地就进行过大肆破坏(主要是军事行动造成的)。但对于北平城内一些主要古建筑、人文古迹等等的破坏则相对较轻。

这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城市(内部)的破坏既费时又费力,有时破坏之后还需重建。麻烦不说,还不合算。另一方面,这些古建筑、人文古迹通常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暂时保留下来,对于鬼子而言,可以起到让自己成为“征服者”的心里满足,同时对于敌人(抗曰伍装和中国人民)则可以起到威慑(心理战)的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5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05120965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肆破坏(大肆破坏的成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肆破坏(大肆破坏的成语).pdf

标签:成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