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阅卷时如何填涂答题卡,才能更快速、更准确
网上阅卷时如何填涂答题卡?才能更快速、更准确、不丢分。
现代一些考试客观题部分,普遍采用填涂答题卡的方式。如果我们填涂不规范,不按规则填涂,很有可能会丢分的。我总结了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选择好用的涂卡铅笔和橡皮:
铅笔,推荐使用2B铅笔。因2B铅笔较软,容易填涂和擦掉。市面上有一种自动考试专用铅笔,铅芯是扁的,用着还不错。
橡皮,推荐使用易擦除、有棱角的软橡皮,使用时不留黑色痕迹,产生的橡皮屑也易清扫
二、先写名字和填涂准考证号:
拿到答题卡和试卷后,如果座位号分A卷、B卷,先确认自己的答题卡是否正确。如果答题卡类型与试卷不符,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在开始答题之前,还未进入答题状态,应该先在答题卡上写上名字,并填涂准考证号。
填涂好后再验证一下,逐位检查,防止涂串行、漏涂、多涂等情况。虽然是机器阅卷,但都是人工在操作。当发现准考证号填涂错误时,会在相应部门的监督下,对其进行纠正,以便正常录入。所以,涂错准考证号不会影响成绩。但是,忘涂准考证号肯定会有心理负担,影响下一科考试的发挥。
网上阅卷系统答题卡设置:解答题与填空题功能升级
网上阅卷系统为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在答题卡功能上不断进行优化更新,答题卡设置中保持原有的功能点外增加解答题编辑功能以及填空题融合两种打分方式。
解答题新增编辑功能,答题区域可调整宽度
新版答题卡中,解答题新增编辑功能。老师可根据试卷的题型、内容对答题卡进行插入图片、横线,编辑文字等功能。在操作过程中,答题框内容可通过上传图片或者添加文字两种方式进行设置,添加文字支持复制粘贴,添加完成后,通过“+”“-”号调整答题区域的宽度。
此编辑功能适用于各科目题型,如数学公式、几何图、电路图、英语翻译等均可使用此功能。
填空题融合两种打分方式,两种方式可随意切换
网上阅卷系统根据老师日常阅卷习惯,经过多次调查及模拟测试,在填空题的打分上融合了两种的打分方式。一种为打勾、叉的判分形式,“打叉”为得0分,“勾”或者不填为满分;
另一种打分形式为小题打分形式,支持0-9.5分的打分。可点击打勾叉或打分数按钮,进行两种打分方式的切换。而当解答题存在小题,且分值小于10分,亦可设置为填空题打分数的形式。
老师使用网上阅卷系统答题卡设置功能,能够有效匹配试卷上的题型,从而减轻不必要的麻烦。而且系统新增知识点功能,让老师掌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点,让备课变得更轻松,让教学变得更有效率。
云阅卷可以看到答题卡吗?
看不到。网上阅卷老师在正常情况下是看不见是谁的答题卡,答题卡在扫描进电脑以后会切割成多个小块,不同的阅卷老师改不同的小块,而且是随机分配给阅卷老师的。
云阅卷安卓版是一款掌上阅卷服务软件。云阅卷app最新版支持线上作业、考试批改等功能,教师能够利用软件随时随地的进行移动阅卷,使阅卷更加高效。
网上阅卷系统答题卡阅卷模式是什么?
首先选择题部分用2B铅笔描黑的选项直接由机器识别得到分数。
对于主观题,机器会扫描拍照,然后把每个题单独放一个题库里。例如有500张卷子,22题是主观题,那么这500份22题的答案会被打包放在一起。然后阅卷老师进行网络阅卷。阅卷过程中看不到考生的信息,而且仅仅只能看到本题的答案。阅卷速度也非常快。
所有老师阅完后,电脑计算出主观题和选择题的总分,这样成绩就出来了。
网上阅卷时涂答题卡选用2B铅笔的原因是什么?
答题卡建议使用2B铅笔的原因是2B铅笔含碳量较高,易导电,同时易上色易修改,机器认的更准一些。也就是读卡准确率较高。 铅笔中H是指硬度,B是指铅的含量。其实答题卡没有明确规定使用哪种种类的铅笔,选择2B只是因为它的软硬程度跟色度是众多种类的铅笔中的中值,不硬不软刚好适合考试要求。2B铅笔在涂抹一定面积的时候,比较容易涂均匀,而且有金属光泽,且不易断裂,所以受各大考试的青睐。
高考查分后可以在网上看见答题卡吗?
高考查分后不可以在网上看见答题卡。
国家为了给考生留下一定符合的时间,基本上卷子都会保留半年左右,半年过后就会处理掉。在此期间去省招生办要求查卷,学生可以提出想查对分数的要求。不过通常来讲高考卷分数出现错误的可能性非常小,况且查卷的时候你无权自行查看答题卡和试卷。而是交给专门查“科目成绩”和“汇总成绩”的两个小组去核对。也就是说你只能是再把各个题的分数重新加一下,至于批改是不可能再做更改的了。
避免“错误”发生在自己身上:
纵观每年要求“查分”的学生,这些学生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规范!不扎实!他们似是而非的题目太多,有些题目,明明自己会做,但是就是因为不扎实、不规范导致失分,而这种失分,我称之为“高高兴兴的失分”、“安乐死”。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日常训练中,一定要做到严谨和规范,像衡水中学,学生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比如网上流传的衡水英语的“衡水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平时做到严谨、扎实,集中解决“高考必考、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题目,这种错误就尽可能不会在你身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