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主要内容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全书五十六回,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扩展阅读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故事背景《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文中典型人物书中重点描绘了一群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儒林丑类,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正面的典型——王冕、杜少卿。
从周进的哭,范进的笑,王玉辉的笑而后哭,可以看出,作者笔锋所指不是某个人,而是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因此,作者在对人物进行褒贬时,他的讽刺总是紧密地围绕着事物的本质问题而显示其分寸。不同的人物典型体现出了不同的思想认识价值。
名著《儒林外史》,主要讲述的是什么?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写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的意思,指代的是学术界。按照史记说法,国史列传都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区别于正史。此书主要讲述了封建社会时期,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下的人性变质、心灵上的麻木虚荣和精神上的腐败堕落,通过对一些啼笑皆非的事件的描写,讽刺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官僚主义、人们为了功名利禄不惜牺牲人性美好、以及整个社会风气腐败变质的现实状况,以强有力的文学武器控诉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虚伪和卑劣。
清代科举以八股文为主,这种文体考试不仅落后,制约人的思想和想象,而且由于文体复杂,根本无法选拔出真正杰出的人才,这种制度运行到最后反倒成为了徇私舞弊的温床,为那些王公贵族敞开了掏钱买官的大门。吴敬梓出生名门,他亲身体验过科举考试,明白其中的弊端和核心危害所在,在考了几次后,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彻底失望,并对其中的丑恶又黑暗的人性进行了无情地揭露。
《儒林外史》从明末开始,一直记述到清初,在时间上横跨了一个朝代。故事的主要人物有王冕、周进、范进、严致和、严致中、匡超人、沈琼枝等,通过这些人物,作者还原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人物形象,用一种悲喜交融的艺术形式,为我们展现了封建时期人性的百种形态,后人正是借助这些认识到了落后科举制度对人的危害和摧残。
整部作品虽然是长篇,但是里面却由一个个短篇构成,而且各个短篇彼此联系,互为环扣,没有给人造成脱节之感,在清代的长篇讽刺小说艺术中堪称典范。此书用语辛辣深刻,白描手法精确到位,加上悲喜交融的手法运用,给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增添了不少艺术色彩。尤其是《范进中举》和《严监生》那两篇,非常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科举疯子和一个超级吝啬鬼的形象。范进一听说自己考中了,就马上疯掉,需要别人用巴掌击打才猛然醒悟,这种扭曲人性的不正常现象,无疑是对封建科考制度的打脸讽刺,而严监生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也艺术化地表现出了人物既可笑又可悲的生命结局。辛苦了一辈子,当死亡来临,人心里记挂的却是两根浪费灯油的稻草,这样的人生活着跟没活又有什么不同呢?
《儒林外史》的问世,在中国小说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后来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它的影响,直到五四新文学上台,这股讽刺小说的势头才从中国文学中逐渐衰减,直至彻底消失。
《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一批认为“学而优则仕”的学子。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就是为了要考取功名;还有一些贪官污吏,为了搜刮民脂,不惜牺牲百姓,还高谈什么“三年清知府,十万百花银”等等。
作品塑造了一群热中科兴、追求“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的形象,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在当时是有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扩展资料: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具体表现为:
一、是以现实中的真实人物为原型
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最足以表现人物的情节和细节,并将这些情节和细节集中使用,以突出讽刺对象的个性特征。
二、是善于运用前后矛盾的情节
揭露讽刺对象的言行不一,表里相悖,让其当场出丑。如第四回写严贡生正在吹嘘自己:“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
这时,小厮就来报告他家强圈了别人家的猪,被人发现了。一下子揭穿了他贪婪霸道的真面目。他还强辩说:“这口猪原是舍下的。”
三、善于运用对比和衬托的艺术手法
以突出讽刺对象的性格特征。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梅玖在周进中举前后的前倨后恭的态度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主要内容是什么?
《儒林外史》主要情节介绍如下:
1、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本回描写了成化末年,一个年过花甲、屡试不第的腐儒周进,受尽屈辱,以致精神失常。他到省城参观贡院时,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际遇,精神受到刺激,一头撞上号板,直僵僵地不省人事了。本回生动地塑造了周进的落魄形象,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思想的毒害。
2、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这一回短短的篇幅里,写了三个人昏死在地:先是周进在贡院,触景生情,悲痛欲绝,昏死在地;又是范进高中举人,欢喜过度,一度昏厥疯癫;再是范进的老太太听家里人说家里一切物什乃至仆人丫鬟,都是她老太太的了,欢喜过度,昏厥在地。三个人昏死,读来让人心情沉重,悲从中生。
3、鲁翰林怜才择婿,蓬公孙富室招亲。
本回讲娄家二兄弟路遇鲁编修,鲁编修邀请他二人喝酒叙旧。随后,娄家二兄弟为他接风洗尘,并邀蘧公孙作陪。席间,鲁编修看重了年轻有才的蘧公孙,回去托人来提说,替女儿择婿。经一说合,双方都满意,于是就择吉日大办喜事。
4、鲁小姐制义难新郎,杨司训相府荐贤上。
这回讲述了鲁小姐才貌双全,婚后发现丈夫蘧公孙徒有虚名,胸中并无多少才学,也没有考取功名的雄心壮志。鲁编修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情郁于中不得发泄,大病了一场,在陈和甫的诊治下才慢慢好转。
5、杜少卿夫妇游山,迟衡山朋友议礼。
杜少卿搬去了南京,众朋友纷纷前来拜访。杜老太爷的门生要举荐杜少卿做官,杜少卿不愿受官场的束缚,装病不去。迟衡山同杜少卿商量为吴泰伯(周太王的儿子)建一座祠堂,以便传承传统礼乐,并向众朋友募集资金。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5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04120962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100字左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100字左右).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