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02 04:28:38 阅读: 评论:0

网络故障排除-糯米酿豆腐

大学读后感
2023年3月2日发(作者:早教是什么意思)

《大学》读后感

关于《大学》读后感(精选7篇)

《大学》读后感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啊!《大学》的宗旨就是让

人们显示自己天赋的美德,革新人们的思想观念。每次读到《大学》时,这种体会

都让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你听!“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

得”这段话是我最喜欢的,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弄懂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后就能安定

自己的心,不会为外界所迷感,就能做到心静如平静的海面,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

地走自己的路。一个心静的人心态也会安稳,远离浮躁,思虑周全,从而收获最伟

大的学问之道。

记得四年级时,我雄心勃勃地报了许多数学竞赛,可获奖的次数却寥寥无己,

我一下子惊呆了!平日里在奥数班里的“鸡头”走出去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我变

得烦躁不安起来,对奥数也起了排斥之心在这关健时刻,全校要求背诵《大学》,

我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正是这段话让我顿时豁然开朗,它让我明白了人最重要的是

自身的意志,如果你的决心动摇了,思绪混乱了,那你以前所作的努力都将会付诸

东流,因为这样的人绝对不会成功,更加不能克服任何的困难。我忍不住对着墙大

喊:“王子陌,从容镇定地面对所有的一切吧!”

从此,我把奥数看作是我人生路上最大的敌人,我下定心要击垮它,要征服

它,不知不觉中,我欣喜地发现,每一次的拼搏我都会收获到不一样的新知识,它

让我的头脑更敏锐,思维更活跃,让我的数学成绩平走青云

你看!《大学》就像是我的一个益友,将数不清的道理塞满了我每一根血管,

让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我终身受用!

《大学》读后感2

用了几天时间,把《大学》精读了几遍,真有一种相见恨晚、醍醐灌顶的感

觉。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也。”大学是千百年来读

书人做学问必读的第一部书,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是2000年来士子们做人

做学问的标杆。程颐先生还说,大学是做学问第一部,《论语》《孟子》到在其

次,学者做学问必须从这本书学起。

大学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觉得这条可

以作为所有大学的校训,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的意义吗?再看看当今的大学,

仿佛离这三条基本的方向还相差的挺远,大学的教育不仅仅是授人以技,更重要的

是授人以道。之后这本书还说了实现这三条基本方向,实现天下大治的方法“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八条途径又以修身为本――“自天子以

至于庶人,壹是皆意修身为本。”如果修身搞不好,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

关于做学问,《大学》里引用了一句《诗经》中的话“有斐君子,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意思是做学问就像磨制一块精美的玉器那样,需要反复的为之,精益

求精。做学问如此,磨练德行也是如此。接着又提到了诚意的根本“勿自欺也”,

所以说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要小心谨慎,不敢随便。

最后,《大学》里提到几条关于“治国”“平天下”,摘抄几条经典的,“听

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听案子的最佳状态就是没有案子,有点像

中医里的理论“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大家都没有纠纷了,自然和谐社会就成就

了,非常高。还有“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利为利,即是以利为目标,

那么上下交争利,国危矣!以义为利,即是以义为目标,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大学》读后感3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是古人必修的科目,千年之后,再读《大学》,也能从

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风潮。可以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

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受其影

响。

《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止至善。知止而后有

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简而言之,即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格

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证(知,止,定,静,

安,虑,得)。这是它的核心。再直白些,他讲的就是做人,做学问。

众人皆知,人性本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行只是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但我

们所崇尚的都是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品行的君子。做君子的.基础首先要做到正

心,诚意,修身。首先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都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使自

己有一颗正直的内心。这样就算外界环境何其复杂,也不能扰乱你的判断,动摇你

正确的态度。其余次之。其次做人要讲诚意。“所谓诚意,自欺也。如恶恶臭,如

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心慎独也。”它既需要人们对诚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

认识,愿意过有诚意的人生,同时还要逐渐养成习惯,以诚意人生为幸福,以违反

诚意道德为痛苦。这样才会实实在在去追求诚意。从善改过,不断完善自己,在各

种非诚意的诱惑面前不动心,这是对君子的要求。而对大学生而言,诚意更是必不

可少的,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如果连大学生都不讲诚意,那么整个国家还

谈什么未来呢?最后,学会修身,做到进取和完善。虽然我们做不到完美,做不到

圣人一样可以考虑到天下,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为了国家,

而是为了自我能活得更高尚。

另一方面就是做学问。做学问讲究致知,格物。“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

致吾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有不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

有不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们通晓事物之理后,

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

一个自然结果。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就要

格物致知,精神上“诚其意,正其心”诚意则必须从慎独开始,正心则要求保持平

和的.心态。

最后我们简单谈谈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我们要齐家。正如一叶知秋,

以小见大。连自己家族都管理不好,怎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作为大学生,我

们为自己的目标,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应由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终必能

实现你的伟大目标。

《大学》蕴含的内容太多太多,如用一句话来讲,“《大学》之书,古之大学

所以教人之法也”。

《大学》读后感4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

利,以此没世不忘也。”

“於戏!前王不忘”源自《诗经.周颂.烈文》,是周成王祭祀时赞颂先王并诫

勉助祭之句。也就是说先王建立如此显赫之伟业,吾等后人不能忘记这样的伟业传

承。具体又指什么呢?

也就是“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君子仰慕古贤圣人之

德行,见贤思齐,见圣渴仰;而小人也乐得借用先贤之名来以此获得自利。

在东方另一个国家印度文明传承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瑜伽这样结合、

联通、合一和相应来表述。与内心心性合一而明身乃心性之化身;与天上神灵合

一,如阿凡达;与古贤先圣合一而智慧似我。以至于佛教盛行而演绎到无比殊盛而

繁复,君子探求无限,小人用其无限。可见正信和迷信混杂一起,难以清晰。

而儒家直探龙珠,直揭精辟,仅此一句,使真意灵魂大白与世,简单平实,仁

心直露,使人深省,言下大悟。

《大学》总在不断引用先人智慧说当下实际,没有半点拖泥带水,也无修饰,

更是中立直接,真实华族智慧之精要,深读其乐无穷。也由此成全了《大学》的历

史地位。

生活中,我们总在道理中纠缠不清,与其说道理无非就是自我认知的一面之

词,放在阳光下暴晒,还能有多少客观。一切道理皆废话,不中立,所以我们生活

在这个世界中,说什么才是最根本的呢?那就“贤其贤而亲其亲”,其贤其亲变成

自然之道,用在社会中就是合真之道,明辨是非之道。至此,心性洞开,与天地合

一。

《大学》读后感5

大学之道讲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作者曾子本人就是传承

道统的中坚骨干,所以将人伦作为维系整个社会行为和政治规范的微观基础。

《大学》卷首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意指理解掌握;而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

词,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它的歪门邪道。明明德与亲民、至善一直被认为是《大

学》之重要的三纲。明德是根本,亲民为路径,至善则是境界,是个体行为的理想

目标。

这对于一名教师就比较重要了。因为教师通常肩负明德和明明德的双重责任。

所谓明德是规范的体例,说起来并非难题;关键在于明明德,这又是一个双向

的行为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就需要循循善诱,通过传道释疑解惑,激发学生对真和

善的渴求,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同时,在言传的同时更可以身

教。以教师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学生使其可以不断地明明德,日积月累而达到教学

双方自立并立人。

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

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

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体认到自己心灵中所

具有的诚明德性,由此同样再去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

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确实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

德,亲民,至善既不难;同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完美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

下亦不难。这就是通过《大学》学习受到的教益和启迪。

《大学》读后感6

《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朱熹将《大

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

为儒家经典。

《大学》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告诉我

们,从天子到平民百姓,一切都以修养身心为根本。修身这个根本抓好了,长大以

后就可以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办不到的。

古代圣贤非常重视修身,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许衡是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

家。有一次,许衡在天气非常炎热的时候路过河南沁阳,当时非常口渴,路边正好

有一棵梨树,路人纷纷去摘梨吃,惟独许衡静坐树下不动。有人不解地问:“何不

摘梨解渴?”许衡答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

么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难道我们的心也无主了吗?”许

衡这种“我心有主”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呀!这种“我心有主”的精神,就是

《大学》提出的修身之道。

修身的“身”,指言行而言,“修身”就是修养自己的言行。人有身体,从具

体的洒扫应对进退,到动静、周旋,所言所行都要合乎礼仪、礼节、与礼貌。当

今,社会上有一些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就没有做到“修身”,他们与《大

学》的要求相比,与古代圣贤相比,是多么可耻,多么渺小啊!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也要把“修身”放在第一位,按照圣贤经典的要求,规

范自己的言行。比如:当有客人到家里来做客,我会先给客人倒水。放学时,有同

学摔倒了,我会主动去把她扶起来。到别人家里串门,或者到学堂上课,没有经过

允许,不能动他人的东西。

读了《大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今后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好学生。

《大学》读后感7

最近,我在紫阳国学堂学习了《大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懂得了许

多修身的道理。

《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是

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德行,在于使民众日新又新,并达到最完善的境

界。那么,什么是光明的德行呢?我想,最基本的就是孝敬父母。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古代的一个故事。赵善应是南宋的一名官员,是历史上

有名的孝子。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需要用人血和药进行治疗。赵善应二话没

说,马上买药,然后用刀刺破手臂,用自己的鲜血和药,给母亲服用。在赵善应的

精心照料下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病虽然好了,但母亲却落下了心悸的病根。一有

打雷等大点的响动,母亲就会害怕。因此,每遇到雷雨天气,赵善应都会走进母亲

的房间,陪伴母亲。有一个寒冬的夜晚,赵善应出远门归来,走到家门口时,随从

正要敲门,赵善应却马上制止说:“别敲了,我怕惊吓到母亲。”就这样,他和随

从坐在门口房檐下,挨冷受冻直到天亮。赵善应这种孝敬父母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

贵呀!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这本书提出的“为人子,止于

孝”的目标。自从学习了《大学》,我在家里也能孝敬父母。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到

家,我高高兴兴地敬妈妈一杯茶,妈妈就很开心。到了晚上,我来到卫生间倒一盆

水,然后让妈妈洗脚,妈妈说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爸爸回来了,想去餐厅洗碗,我

就让爸爸休息,我来洗碗。

学习了《大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道。作为孩子,孝

很重要,只有做到了孝,长大以后才能做到忠和义,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事。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04:28: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02518956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学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学读后感.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大学读后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