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扇子是用什么做的
最早的扇子是用植物叶或者禽羽做成的。
扇子主要材料有:竹、木、纸、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秆、蒲草等也能编成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致,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
扇子的种类包括羽毛扇、蒲扇、雉扇、团扇、折扇、绢宫扇、泥金扇、黑纸扇、檀香扇等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制扇技艺有江苏苏州檀香扇、浙江杭州王星记扇子、重庆荣昌折扇、四川自贡龚扇、广东新会葵扇、湖州羽毛扇。日本则有桧扇、蝙蝠扇。
扇子的相关文化来源
扇子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最早出现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故“扇”字里有个“羽”字。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鸟的羽毛扇子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最早的扇子是用鸟的羽毛做成的,被称作“羽扇”。
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而这时期的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一些诗人词人,除了饮酒作诗,经常边摇纨扇边吟诗作赋,在这一时期,与扇子有关的诗词大量出现,像李峤的《扇》、白居易的《白羽扇》、唐怡的《咏破扇》等等。
古代文人墨客要是手中无扇,就像小资不养宠物狗一样,显得有些没品位。到了明清时期,不光是文人墨客,就连踏入仕途的官员、账房先生,甚至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各色人等也喜欢摇扇“摆造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扇子
最早的扇子是用什么做的?
最早的扇子是用什么做的?
最早的扇子是用植物叶或禽羽制作的。中国传统的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来挡住太阳产生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
古代的扇子是用苇做成的权力象征物,扇子起初的功能并不是用来纳凉,而是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与特权的仪仗扇。因扇子多见于皇宫中,所以扇子又叫“宫扇”。
扩展资料
扇子传播:在历史上,中国扇子曾流传日本、欧美等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扇子生产以至宫廷礼仪都产生一定的影响,称为欧洲扇子。
早在唐代,中国绢扇就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宫廷内流行。天禄年间(970~972),宫廷内的绢扇以紫檀木镶嵌螺钿为柄,中国红罗为扇面,风格华贵。
圆融天皇(970~984)还将绢扇作为赏赐功臣的礼物。清代初叶,中国折扇大量出口日本。16世纪初,中国折扇传入欧洲。葡萄牙、西班牙因为缺乏优质纸张,以细嫩的牛犊皮、羊羔皮作为扇面,称为皮折扇;有的还在扇面上洒以香水,称为香皮折扇。
最早的扇子是用什么做的
扇子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最早出现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故“扇”字里有个“羽”字。
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鸟的羽毛扇子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最早的扇子是用鸟的羽毛做成的,被称作“羽扇”。
扇子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装饰品。它以其价美物廉、方便实用、雅俗共赏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扇子分有折扇、竹扇、绢扇、羽扇、葵扇和麦秆扇六大类。
除了实用性外,作为一种艺术品,它汇集编织、雕刻、书画、刺绣等工艺技巧,也可作为戏曲、舞蹈、曲艺等表演艺术的道具。它有时候甚至可以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5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01718954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最早的扇子用什么做的(最早的扇子用什么做的小鸡乐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最早的扇子用什么做的(最早的扇子用什么做的小鸡乐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