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东风御柳斜全诗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韩翃是唐代诗人。字平君,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译: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这首诗从表面看属于写景之作,第一联写白天的景色,第二联写傍晚的情景。如果结合诗的题目就很容易看出它是一首讽刺诗。
传统的寒食哪消节三天,是禁止所有人动用烟火的,人们只能吃冷食、摸黑。而“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描写的却是另一种“热火朝天”的景象:皇帝特地恩赐给宦官们的蜡烛,灯火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飘入王侯贵戚的家,正说明尘缓哪宦派码官与王侯贵戚的沆瀣一气。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它的作者是谁?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韩翃。这首诗的全文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在它的前两句里面,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描写的是长安城的白昼风光,纷飞的柳絮以及缤纷的落红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副盛世都城的美好景色。而这首诗的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长安城的夜晚景象,十分生动传神的表现出了宫廷之人进入夜晚之时的场景。仿佛能从这两句诗中看到日暮时分,从天子宫阙一直到王侯贵戚在家中点燃蜡烛的场景。
韩翃是我国唐代的诗人,非常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而这首脍炙人口的《寒食》也是他的成名作,这首诗使得他很受当时的皇帝唐德宗赏识,因此能够不断晋升,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一般在清明的前一两天,也就是冬至之后105天,在这一天里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相传寒食节的由来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流亡他国十数年,而他的大臣介子推始终不离不弃,追随左右,甚至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来给重耳吃。
待到重耳回国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后,想要封赏介子推却遭到拒绝。介子推不求名利,带着自己的母亲归隐山中,晋文公为了逼他出来而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坚守原则,一步也不踏出山中,最终被烧死。晋文公被他的这种坚守精神所打动,于是为他修祠立庙,并且在他死的这一天严禁烟火只能吃冷食,这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寒食节。
而韩翃的这首《寒食》后两句人们有着不同的解读,有人说他展现出了长安城中的宫廷生活,而且语句轻灵跳脱。也有人说这两句是暗讽了当时的昏君宠幸近臣,因而造成了朝政的败坏。
什么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扩展资料: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4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00098948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什么东风御柳斜(什么东风御柳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什么东风御柳斜(什么东风御柳斜?).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