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

更新时间:2023-03-02 03:47:43 阅读: 评论:0

电脑cpu风扇-cmd关机

法治宣传
2023年3月2日发(作者:睡前故事童话)

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

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

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坚持以人为

本、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五个统筹”等原则要求,需

要通过法制建设来保障、来促进。法制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法制建

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

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二)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十

一五”规划的内在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必须靠正确的指导思想来统领,也需要靠完备的法制来保障。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我国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

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并把“五五”普法纳入其中。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

法律素质,对于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对于依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最

大程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既是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

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妥善

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良好的法律素质,正确的法制观念,对于解

决各类矛盾纠纷,保证社会有序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增强公民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

才能提高各级政府和部门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

才能提高公民通过法定程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

力,才能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为实现社会和谐、维护

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

法办事的自觉性,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基础。在法制宣

传教育基础上开展的依法治理,是亿万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公共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创造性法

治实践活动,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

合。是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因此,要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

(五)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

力营造法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思想观念日趋多样、人们的道德

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情况下,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的价值信念、行为

准则和道德良知渗透到法律规范中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

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准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1.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2.法治人人爱,人人参与更精彩

3.学法让人生更美好,守法使社会更和谐

4.法是铁,律是轨,不循法律要出轨

5.人生行万里,法律记心里

1985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做出

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定》,规定从1986年起,

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的在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

的公民中,普遍进行一次普及法律常识的教育,并且逐步做到制度

化、经常化,由此开始了中国法制史上的“五年计划”的普法教育

活动。

(一)“一五”普法

1986年到1990年是第一次五年普法教育。主要特点是启蒙教育、

普及法律常识,“一五普法”的基本内容是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兵役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

承法、经济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基本法律常识,简称“十

法一条例”。

(二)“二五”普法

1991年到1995年是第二个五年计划普法教育。主要特点是以宪

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二五”普法期间,普法主管机关和

专业法主管部门的“两个积极性”共同发挥,全国的专业法学习不

断深入;另一方面,农村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极大的推动了农村各项

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三)“三五”普法

1996年到2000年是第三个五年普法教育。主要特点是出现了许

多新颖的、行之有效的普法宣传载体,如:“法律下乡”、“法律

进万家”、“法律知识竞赛”、“法制专栏”等教育活动。全国有

八亿多普法对象不同程度的接受了法律宣传教育。

(四)“四五”普法

2001年到2005年是第四个五年普法教育。“四五”普法提出了

“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总体目标,即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扎实推进地方、

行业、基层依法治理,全面提高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由

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

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四五”普法在宣

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五)“五五”普法

2006年到2010年是第五个五年普法教育。主要特点:一是大力

开展法制宣传主题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二是着力抓好重点

对象普法,推进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三是深入推进“法律六

进”活动,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四是坚持创新

发展,适应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五是坚持法制宣传和法制实

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猜你感兴趣: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03:47: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00063948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法治宣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法治宣传.pdf

上一篇:身躯的近义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法治宣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