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下一句(滴水之恩后面的一句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3-02 03:26:26 阅读: 评论:0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下一句是什么?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下一句是“断齿之仇必需头颅偿还 ”。

也可以这么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日之惠当以终生相还。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句出自《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一日之惠当以终生相还“这一句出自《说苑·复恩》。

意思是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扩展资料:

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类似的词语:衔环结草

衔环结草

拼音:[xián huán jié cǎo]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释义: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历史典故: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

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 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

例句:弟受吾兄厚恩大德,衔环结草也难相报。


滴水之恩下一句

下一句是断齿之仇必需头颅偿还。

也可以这么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日之惠当以终生相。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句出自《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一日之惠当以终生相还“这一句出自《说苑·复恩》。

意思是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扩展资料:

相关历史典故:

1、桑下饿人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赵盾在路上见到一个人躺在桑树下,询问之下,才知道他是饿坏了。赵盾将食物送给他吃,又特别赠送一些给他带回去给老母亲。

国君晋灵公很忌惮赵盾的正直,在饮酒之时埋伏了甲士杀他,搏杀中,灵公的一位武士倒戈帮助赵盾,带他脱险。

赵盾很奇怪,武士回答说:“我就是桑下的那个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详细情况时,他不告而退。

2、漂母饭信

西汉淮阴侯韩信,年轻的时候无所事事,常常到处蹭饭吃,受了不少鄙视。

他去河边钓鱼,河边有很多以漂洗为生的老大娘,其中一个看见他挨饿很不忍,就给他饭吃,一连接济了他十几天,直到漂洗工作完毕。

韩信对大娘说,我将来一定会好好报答你。大娘很生气:“大丈夫不能够养活自己,我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为了你的报答么?”

后来,韩信投靠刘邦,受封为楚王,找到当日的老大娘,以千金酬谢了赠饭之恩。

3、顾荣施炙

西晋的顾荣,有一次在洛阳受邀吃烤肉,觉察到端送烤肉的仆人很想吃,就停下来吃肉,把自己的那份给了他。同座的人笑话他,他说:“怎么能让每天端肉的人不知道肉的滋味呢?”

后来,遇到战乱过江避难,每次遇到危急的时候,顾荣发现总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问他原因,才知道此人就是当日端肉的仆人。

4、棠棣之花

战国时期,聂政和母亲姐姐一起生活,以屠宰谋生。韩国大夫严仲子与韩相侠累有仇,听说聂政的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求他为自己报仇,聂政拒绝了,严仲子依然尽了宾主之礼才离去。

聂政等到母亲去世,守孝三年后,为了报答严仲子的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

聂政的姐姐为了不让弟弟的声名和事迹埋没,到聂政暴尸之处痛哭自尽,让聂政的事迹传遍天下郭沫若曾经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话剧《棠棣之花》。

5、摘缨之会

楚庄王设宴招待大臣,酒酣之际,派美人出来为群臣斟酒。突然一阵风来,将座上蜡烛都吹息了,有人就趁黑拉了拉美人的衣裙。

美人告诉庄王,刚才有人对我无礼,我已经把他的帽缨摘下来了,赶紧点灯,让这个人现形。楚庄王说,是我让大家饮酒的,喝醉了有点失态是正常的。于是让在座的人都把帽缨摘掉,才重新点灯。

三年以后,晋国与楚国交战,有一位大臣舍生忘死,骁勇异常,杀败了晋军。楚庄王惊异于他的勇敢,他回答说,自己就是宴会上对美人无礼,被摘了帽缨的人,感念楚庄王的大度,因此愿意肝脑涂地,报答庄王。

6、漆身吞炭

春秋末期,晋国的权臣智伯为政敌赵襄子联合韩、赵两家所杀。智伯的门客豫让发誓为他报仇,躲在厕所里刺杀赵襄子,被发现后,赵襄子感动于他的忠义,放他走了。

豫让把漆图遍全身,让皮肤溃烂,又吞炭让嗓子变哑,沿街乞讨,连妻子都认不出来。他躲在一座桥下,打算再次刺杀赵襄子,被发现之后,赵襄子问他,你也曾经在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做过家臣,智伯灭了他们,你不为他们报仇,为何如此执着为智伯报仇。

豫让回答说,我在其他人那里做事,他们不过把我当成普通人,那我就和普通人一样回报;而智伯,是把我当作国士来对待,那我必然以国士来报答他。

7、结草衔环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结草”是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没有让她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在恩人打仗之时,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而取胜。

“衔环”是说一位叫杨宝的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

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下一句是什么?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下一句是“断齿之仇,必需头颅偿还”。出自《增广贤文·朱子家训》。意思是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反义词:恩将仇报。
解释: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
示例: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而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同“以怨报德”。

滴水之恩下一句

当涌泉相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意思是在困难时即使受人一点小恩惠后也应当加倍报答。这句话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广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采用。经发展后仍保留其本来教育意义,要懂得知恩图报外,还被活用来指用小投入得到高回报。

当涌泉相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意思是在困难时即使受人一点小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报答。这句话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广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采用。经发展后仍保留其本来教育意义,要懂得知恩图报外,还被活用来指用小投入得到高回报。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下面一句是什么?

下面一句是:一日之惠,当以终生相还。断齿之仇,必需头颅偿还 ?

出自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

中国人教人向善,讲“善有善报”。教育人要感恩,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方面的经典例子莫过于“衔环结草”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颗没有按照父亲的遗愿让小妾陪葬而让她改嫁他人,小妾的父亲的灵魂在战场上把草打结绊倒秦国大将杜回帮助魏颗取胜来报答。东汉人幼时杨宝救了一只受伤的小黄雀,小黄雀伤好后叼来四个玉环来报答杨宝救命之恩。

扩展资料:

《增广贤文》简介,作者佚名,修订者周希陶。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

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

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文中也不乏劝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增广贤文》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广贤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滴水之恩,下一句

1、原句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采用。
2、“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句子原来是八个字,用到现在不断变化,但是基本意思没有变。“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是出自京剧现代剧《杜鹃山》的一句台词。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4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98786909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滴水之恩下一句(滴水之恩后面的一句是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滴水之恩下一句(滴水之恩后面的一句是什么).pdf

标签:一句   之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