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的技巧有哪些
焊接就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下面就介绍电焊焊接的技巧:
1.在进行焊接前,最重要的是要调理焊接的电流。
2.如果电流过小,焊接只会比较麻烦;如果焊接电流过大,则会造成焊条熔化过快。
3.在进行焊接前,焊条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选择和焊接物品材质相匹配的焊条,以提高焊接效率。
4.风大的天气,潮湿的天气尽量减少焊接,保持焊条的干燥。
5.在进行焊接时,灰尘很大,而且温度过高,光过于明亮,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避免给眼睛,皮肤造成伤害。
注意事项:
电焊,通常都是小管,从下往上焊,一点压一点,要紧紧压住容池,不然会有沙眼,手要稳,要看清焊道。 每一点都要保持一样,速度也要一致。
连弧焊通常指大管道,因为大管道点焊是非常浪费时间的。 也是从下往上焊,用点焊打遍底,点打的一定不要太厚,这样方便盖面,电流要调的比点焊小40至50左右,调电流主要还是看原材料的厚度,从下往上摇摆走。
新手怎么快速学电焊?
1、焊接时手需要保持平稳烧焊,双臂一定要夹紧,已免抖动,这样焊才能均匀漂亮。
2、焊接时一般是采取之字型和圆点型来烧焊,使焊出来的焊缝纹路更清淅。
3、烧焊时,焊条与铁板保持45度夹角,有利于铁水的均匀分布,烧出来的焊才光滑。进行仰焊操作时由于铁水容易掉落,故需采取点焊形式,这样烧接会更加牢固。
4、划圈收尾时,焊条移到焊缝终点时,在弧坑处作圆圈运动,直到填满弧坑再拉断电弧。
5、更换焊条或临时停弧收尾时,焊条移到焊缝终点时,在弧坑处稍作停留,将电弧慢慢抬高,再引到焊缝边缘的母材坡口内。这时熔池会逐渐缩小,凝固后一般不出现缺陷。
扩展资料:
电焊操作是在面罩下观察和进行的。由于视野不清,工作条件较差,因此要保证焊接质量,不仅要有较为熟练的操作技术,还应高度集中注意力。
焊接前,应把工件接头两侧20mm范围内的表面清理干净(如消除铁锈、油污、水分),并使焊条芯的端部金属外露,以便进行短路引弧。引弧方法有敲击法和划擦法两种,其中划擦法比较容易掌握,适合初学者引弧操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焊
电焊如何焊又快又好
初次学电焊如何焊
新手学电焊如何掌握基本功
1、两种方法分别是:一种是锯齿形焊接方法,一种就是月牙形运条方法。
2、电焊是指沿接头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焊接。焊缝倾角90°(立向上)、270°(立向下)的焊接位置,称为立焊位置。在电焊位置进行的焊接,称为电焊。
3、电焊时,由于焊条的熔滴和熔池内铁水容易下淌,操作困难。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较细直径的焊条和较小的焊接电流。
(2)采用短弧焊接,缩短熔滴过渡距离。
(3)正确选用焊条体斜角度。如对接立焊时,焊条角度左右方向各为90°,与垂直平面下方成60°~80夹角。
(4)根据接头形式和熔池温度,灵活选用方法。
电焊工是如何焊接的?
焊接工作原理由我们常用的220V电压或者380V的工业用电通过电焊机里的减压器降低了电压,增强了电流,利用电能产生的巨大热量融化钢铁,焊条的融入使钢铁之间的融合性更高,还有,电焊条的外层的药皮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焊接工艺和焊接方法等因素有关,操作时需根据被焊工件的材质、牌号、化学成分,焊件结构类型,焊接性能要求来确定。
扩展资料:
金属的焊接,按其工艺过程的特点分有熔焊,压焊和钎焊三大类.
在熔焊的过程中,如果大气与高温的熔池直接接触的话,大气中的氧就会氧化金属和各种合金元素。大气中的氮、水蒸汽等进入熔池,还会在随后冷却过程中在焊缝中形成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恶化焊缝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提高焊接质量,人们研究出了各种保护方法。例如,气体保护电弧焊就是用氩、二氧化碳等气体隔绝大气,以保护焊接时的电弧和熔池率;
又如钢材焊接时,在焊条药皮中加入对氧亲和力大的钛铁粉进行脱氧,就可以保护焊条中有益元素锰、硅等免于氧化而进入熔池,冷却后获得优质焊缝。
各种压焊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焊接过程中施加压力,而不加填充材料。多数压焊方法,如扩散焊、高频焊、冷压焊等都没有熔化过程,因而没有像熔焊那样的,有益合金元素烧损和有害元素侵入焊缝的问题,
从而简化了焊接过程,也改善了焊接安全卫生条件。同时由于加热温度比熔焊低、加热时间短,因而热影响区小。许多难以用熔化焊焊接的材料,往往可以用压焊焊成与母材同等强度的优质接头。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4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96928903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如何电焊(如何电焊接技术入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如何电焊(如何电焊接技术入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