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过节方式通常是怎么样的?
端午节人们的过节方式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
一是吃“五黄”,即名称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寓意“青黄不接”的时候“接起来”;也有饮雄黄酒的习俗,有句古语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二是要拴葫芦、扫把以及挂五毒图。
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门上或者挂在门上。
民间还有给孩子戴五彩绳、挂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的习俗,这些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
端午节的特色饮食
1、粽籺: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
传统节日的端午节怎么过
端午节是怎样过节的?
古代人如何过端午节?
1、舟竞渡趣味盎然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流传至今两千多年,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仍在延续。和现在一样,在博物馆的诸多文物中,都留下了古人过端午的记忆。
端午节闹龙舟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是日,古人举行龙舟竞渡,并向水中投粽子。山东博物馆藏清版年画《端阳节闹龙舟》就描绘了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画面上六个儿童乘着龙舟,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其中一个单脚立在龙头之上;几位妇人在岸上观看,充满生活情趣。
除了赛龙舟,端午节吃的粽子也离不开船只。山东博物馆的“秦汉——明清展厅”中摆放有一艘明代漕船,这艘漕船1956年发现于梁山县宋金河的支流中,是京杭大运河出土古船中年代和用途最明确、保存最完整的。
2、画作之中寓意美好
在古代,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会贴带有美好寓意的年画,祈求平安康健,无病无灾。山东博物馆藏清版年画《张天师》就描绘了张天师手持利剑,驱毒禳灾避鬼的场面。
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午瑞图》也描绘了古人过端午节的盛景。这幅画由清代宫廷画家朗世宁创作,画中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
根据清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此图应作于雍正十年(1732年),属郎世宁在中国的早期作品。因而画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画是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绘制,由此可见古代不仅民间有使用艾蒿、菖蒲的习俗,宫廷也有此风。
古时端午有驱邪防疫的习俗,雄黄具有抗菌、解毒、燥湿功效,喝雄黄酒自然也是端午习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孔子博物馆馆藏的清青釉酒令杯雕琢精细,釉质透明匀净,棱角转折分明,杯内中心塑一老者,长髯垂胸,笑容可掬,神态自然,是端午饮酒的代表性器物。
3、挂艾熏香祈福圆满
端午一到,夏至亦已临近。民谚有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草除了是端午节悬挂于门楣之上的装饰品,自古还是人们用来熏香的天然香料之一,并且在沉香等油脂类香料出现之前,一度被人们广泛使用,用以夏季驱虫避害。
古代的熏香用具中,香炉造型多种多样。山东博物馆馆藏的汉代博山炉就是其中的一件精品。此外,孔子博物馆馆藏的明掐丝珐琅缠枝宝相花双盖炉也是熏香的器具,其造型精巧,珐琅颜色纯正,色泽蕴亮,以蓝珐琅釉为地,掐丝工艺精湛。
农历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因为天气越来越热,雨水逐渐增多,许多昆虫都会出来活动,因此民间在端午节有“驱五毒”的习俗,在端午节前后要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
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辟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在古代,人们也常常通过佩戴挂坠等装饰品以求祈福圆满。济南市博物馆馆藏的清乾隆白玉鸣虫葫芦坠既有葫芦的形态,又采用玉石为原料,蕴含着双重美好寓意。
清乾隆白玉鸣虫葫芦坠长13.5厘米,宽9.34厘米,高6.22厘米。葫芦上部还雕有两只鸣虫,似振翅鸣叫,活灵活现。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资讯-穿越千年,看古人如何过端午
端午节的习俗是什么?
端午节的习俗是扒龙舟、挂艾草、菖蒲、放纸鸢、拴五色丝线、吃粽子等。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项目,有祈求风调雨顺、事事如意的意思。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端午节的传说:
1、纪念孝女曹娥说: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年-公元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2、纪念介子推说:
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古代时期,人们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古代时期,人们过端午节主要有以下这几个习俗。古人过端午节也会吃粽子。而且古人在端午节不只有粽子,还有很多花样美食,比如宋代的端木煎。制作面扇子。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盛会。端午节这天还要饮雄黄酒。雄古人也会把艾草挂在自家门口。
古人过端午节也会吃粽子。古人吃粽子还是有讲究的,比如明清时期,他们会吃枣粽,寓意是“早中”状元,还会吃一种像毛笔一样的粽子,意思是“必中”。
而且古人在端午节不只有粽子,还有很多花样美食,比如宋代的端木煎,是把新鲜的栀子花裹上甘草水拌的面糊,然后放进油锅中炸几秒,这就成了一道美食。在江南的传统当中,端午节还会吃黄鳝、黄酒、黄瓜、咸蛋黄、黄鱼,白切肉、白斩鸡、白豆腐、白蒜头、茭白,这道菜主要是降火,健脾健胃。
制作面扇子。古时候,民间认为五月份是“恶月”,是不吉利的,加上天气炎热,湿气又重,所以蚊虫很容易出现,也很容易出现一些瘟疫。在这一天送扇子有很好的寓意,可以驱邪避灾。只不过在古代,制作扇子很不容易,所以就慢慢演变成了做“面扇子”。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盛会。赛龙舟从战国时期就有了,一开始只是木舟上雕刻龙行的独木舟,后来才发展成龙形船。强壮的男子组成队伍,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大家齐心协力划一桨吼一声,好不热闹。
端午节这天还要饮雄黄酒。雄黄本身是一种中药,可以内服也可以外抹,主要作用就是解毒杀虫。民间有很多地方会把雄黄酒储存起来,平时如果遇到了虫咬红肿,就拿雄黄酒出来涂抹。
古人也会把艾草挂在自家门口。老话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草可以散寒除湿、端午节这天,古人会把艾草采摘回来,然后制作成人形,摆放在家门口,用来驱虫祈福。
以上就是古人过端午节的一些习俗。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4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96617902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传统的端午节是这样过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传统的端午节是这样过的.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