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广泛开展社会公德教育。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公德教育,坚持常抓不懈, 使社会成员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自觉遵守全民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等宣传舆论工具,广泛开展提高社会公德水平宣传,形成强大的社会公德宣传氛围,使全民族对社会公德准则和生活规则在头脑中深深扎根。
怎样遵守社会公德
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究公共卫生、诚实守信、礼貌待人、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助人为乐。
由于人们共同生活的需要和人们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别的实际,要保证人们社会生活的顺利进行,必然要形成某些规则。如交通规则.卫生规则,公共场所秩序规则等等。特别是生活在繁华市区的人们,只要一出家门,不论是行路、骑车、购物、游园、会友、进餐、娱乐都会有一些规则或规定要遵守。
如果没有这些规则或不去遵守这些规则,就会象我们开头描述的那样,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污染公民的心灵,导致社会公共生活难以正常地进行。
反之,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共准则,讲究卫生,助人为乐,敬老爱幼,谦恭礼让,社会公共生活就会和谐安定,人们在公共交往中就会感到舒适、温暖、心情舒畅,人与人之间就能建立起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良好社会人际关系。
总之,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交往,为了使这种社会公共交往得以正常进行,就要求人们在交往中遵守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即遵守社会公德心。
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调节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使人们得以正常生产、生活和交往的道德准则。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德教育,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场合,以各种形式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形成和发展。
公德教育内容,要求待人接物谦虚、热情、诚实、正直、尊重和关心别人,特别注重尊敬师长,尊敬老人,尊重妇女,爱护儿童,尊敬烈军属和荣誉,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礼貌,讲整洁卫生,爱护公共财物,保护自然环境和国家资源,自觉履行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
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和核心内容是什么
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和核心内容:
1、文明礼貌
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2、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3、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4、保护环境
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5、遵纪守法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规矩可循,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
扩展资料:
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
社会公德的这种作用体现在:一方面肯定、维护和促进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碍于或有害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
这主要是通过社会公德的规范方式来促进社会和个人弃恶扬善,扶正祛邪,从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非强制性地调节和规范着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有效地为满足社会与社会成员的需要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公德
什么是社会公德,为什么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
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社会公德的原因: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社会道德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
扩展资料
个人品德形成一般经过三个阶段:
1、学习。学习是个人品德形成的起点和基础,它包括道德知识、道德典范、道德经验的学习。人通过学习不断增强道德认识,提升道德境界。
2、自省。反省是外在道德规范内化的必经之路。一个具备了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会努力去促使自己按照社会公共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去行动,并能随时警醒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以保证正确的方向,学会自省是道德主体成熟的表现。
3、践履。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脱离具体实现的“闭门造车”的结果,只有在丰富社会实践中,才能锻造出高尚的人格。当一个人具有了道德认知,就会在实践中躬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公德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
公德教育有哪些内容
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
1.文明礼貌
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2.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时时快乐、事事顺心,难免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人帮助、救济的时候。这就需要人们之间互相帮助,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以助人为乐。对不法行为,每个公民都应当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见义勇为,都有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扩社会治安。
3.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4.保护环境
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5.遵纪守法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规矩可循,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人们只有依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行事,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也保障自己所要从事的某项活动;才不会绐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和伤害,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相对稳定巧和谐,并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遵纪守法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共同的利益。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自觉用法纪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法纪规定的义务,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并能正确运用法纪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纪懂法,遵纪守法。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且广泛的社会作用。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社会公德的这种作用体现在:一方面肯定、维护和促进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碍于或有害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这主要是通过社会公德的规范方式来促进社会和个人弃恶扬善,扶正祛邪,从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非强制性地调节和规范着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宥效地为满足社会与社会成员的需要服务。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社会道德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因此,如果社会公德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就可能会瓦解,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将被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社会的精神文明当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的道德风尚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整个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一种反映和体现。因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总是先从社会风尚中表现出来。总之,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进行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必须高扬的基本道德。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责任感考虑自己的行动,遵循体现社会群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
如何加强社会公德的建设
1、建立正确社会舆论导向。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在电视台开辟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专题栏目,大力倡导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宣传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的好人好事,揭露、抨击破坏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加大对网络宣传的利用和管理,充分运用网络阵地宣传社会公德规范。要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对社会公德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群,创作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巡回演出。通过惩恶扬善、激浊扬清,在社会上培育良好的公德氛围。
2、发挥社会公德优秀典型效应。围绕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来引领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和弘扬我市优秀英模人物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倡导大爱、无私,顽强、奋进的社会美德,激发人们学习典型、争当典型的热情。
3、切实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既要按照《纲要》的要求,采取有效方法,把社会公德建设方面的有关内容落到实处,又要针对目前市民在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抓好文明礼貌和保护环境的教育,帮助一些人克服爱讲脏话、举止不雅、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废弃物等陋习。在教育对象上,重点抓好青少年的教育,把对青少年的社会公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并侧重抓好广大经商业户及其从业人员社会公德教育,使这些人群时时处处都能受到公德知识的熏陶和约束。在教育方法上,既要注意先进性,又要注意广泛性,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公德素质人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加强法规及监督奖惩机制建设。在法律方面,应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和制度,从法规和制度上制止、约束“缺德”行为。
在监督方面,建立包括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誉论监督等在内的监督系统,形成覆盖全市的有效监督机制。在奖励方面,要建立见义勇为基金,褒奖群众身边的“凡人义举”,激发见义勇为者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使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扶危济困、惩恶扬善在全市上下蔚然成风,努力营造人人学习见义勇为、人人尊敬见义勇为、人人支持见义勇为的良好氛围。在惩戒方面, 由政府相关部门做出惩戒,如公布“黑名单”、“不良记录”,给予警告、罚款、取消市场准入等行政处罚措施,惩罚、制止违法违规的失德行为。
5、高度重视社会环境建设。社会环境对市民社会公德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视,要下大力气做好净化、优化社会环境的工作。要切实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坚决抵制出版、演出、播映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节目,严厉查处和打击娱乐场有损社会公德的丑恶现象,确保文化市场沿着有利于社会公德建设的方向发展。要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整治、美化、绿化环境,让广大市民在方便、整洁、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断升华道德情感,养成良好公德习惯。
6、积极开展社会公德主题宣传活动。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和工作实际,每月或每季开展一次关于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主题活动,与正在开展的“跨越赶超”活动相结合,与项目建设相结合,与园区突破相结合,与城建突围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不断活化载体,创新主题,确保取得实效,使我市的社会公德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7、党员干部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更应该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带头维护社会公德,做社会公德的模范践行者。让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应率先做到,让别人不做的党员干部应首先不做。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目标责任考核中,增加社会公德的内容和项目,以此强化自觉践行社会公德的意识,努力为全社会做出榜样。当前特别要把政府诚信作为机关公德建设的一个侧重点加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