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怎么用(固态继电器怎么用)

更新时间:2023-03-02 02:01:02 阅读: 评论:0

继电器的使用方法

1 继电器的结构构成

继电器主要由线圈、铁芯、衔铁、、复位弹簧、动触点、静触点等构成。将铜线缠绕在铁芯上形成了继电器的线圈,这个线圈就是控制输入端,输出端是动静触点。根据不同的输出形式,具有常开输出、常闭输出、一组常开/常闭输出甚至多组输出等。其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

2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电磁式继电器是根据电磁效应原理来工作的,我们都知道电场可以产生磁场,在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通电以后,根据电磁效应,会在铁芯周围产生一个磁场,根据右手定则在设计之初可以判断出磁场的方向,该磁场会吸附其上方的衔铁,使衔铁动作,衔铁上的动触点移动从而改变了动、静触点原来的状态,使常开闭合,或者使常闭断开。从而实现了电路回路的通断。

右手定则的使用方法如下图所示。

3 继电器的使用方法

继电器的线圈是输入端,继电器都有一个重要的参数:线圈电压,在线圈两端加上合适的电压,流过线圈的电流就能在铁芯周围产生足以使衔铁动作的磁场。将输出端接入控制回路。当线圈得电后,线圈中有电流流过,电流在铁芯周围产生磁场,磁场使触点动作,从而使回路的通断状态发生改变。而线圈端的控制电压是非常低的,如DC5V、DC12V、DC24V等,但是输出端可以做到10A/220V,20A/220V等,由此实现了弱电控制强电的目的,并且输入和输出之间没有电气连接,也实现了强电和弱电的隔离。

继电器怎么用

测量继电器的线圈,线圈测下来应该是有很小的阻值,若阻值无穷大即说明线圈开路,继电器损坏。

当线圈通电以后,铁心被磁化产生足够大的电磁力,吸动衔铁并带动簧片,使动触点和静触点闭合或分开;当线圈断电后,电磁吸力消失,衔铁返回原来的位置,动触点和静触点又恢复到原来闭合或分开的状态。应用时只要把需要控制的电路接到触点上,就可利用继电器达到控制的目的。

扩展资料:

1、要正确选型。要用好继电器,正确选型是很重要的,首先必须对被控对象的性质、特点和使用要求有透彻的了解,并进行周密考虑。对所选继电器的原理、用途、技术参数、结构特点、规格型号要掌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来正确选择继电器。

2、对接点的认识。继电器线圈未带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动静接点,称为“常开接点”,反之,则称为“常闭接点”。一个动接点同时与一个静接点常闭而与另一个静接点常开,就称它们为“转换接点”。在同一个继电器中,可以具有一对或数对常开接点或常闭接点(两者也可同时具有),也可具有一组或数组转换接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继电器


继电器怎么用的

正确使用继电器时,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是至关重要的。
(1)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
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是继电器最主要的一项技术参数。在使用继电器时,应该首先考虑所在电路(即继电器线圈所在的电路)的工作电压,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应等于所在电路的工作电压。一般所在电路的工作电压是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的0.86.注意所在电路的工件电压千万不能超过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否则继电器线圈容易烧毁。另外,有些集成电路,例如NE555电路是可以直接驱动继电器工作的,而有些集成电路,例如,COMS电路输出电流小,需要加一级晶体管放大电路方可驱动继电器,这就应考虑晶体管输出电流应大于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流。
(2)触点负载
触点负载是指触点的承受能力。继电器的触点在转换时可承受一定的电压和电流。所以在使用继电器时,应考虑加在触点上的电压和通过触点的电流不能超过该继电器的触点负载能力。例如,有一继电器的触点负载为28V(DC)×10A,表明该继电器触点只能工作在直流电压为28V的电路上,触点电流为10A,超过28V或10A,会影响继电器正常使用,甚至烧毁触点。
(3)继电器线圈电源
这是指继电器线圈使用的是直流电(DC)还是交流电(AC)。通常,初学者在进行电子制作活动中,都是采用电子线路,而电子线路往往采用直流电源供电,所以必须是采用线圈是直流电压的继电器。
4.继电器的选用条件
(1)先了解继电器选用的必要条件
1)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能提供的最大电流;
2)被控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3)被控电路需要几组、什么形式的触点。选用继电器时,一般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可作为选用的依据。控制电路应能给继电器提供足够的工作电流,否则继电器吸合是不稳定的。
(2)查阅有关资料确定使用条件后,可查找相关资料,找出需要的继电器的型号和规格号。若手头已有继电器,可依据资料核对是否可以利用。最后考虑尺寸是否合适。
(3)注意器具的容积。若是用于一般用电器,除考虑机箱容积外,小型继电器主要考虑电路板安装布局。对于小型电器,如玩具、遥控装置则应选用超小型继电器产品。

继电器应该怎么用

继电器有线圈和触头,触头有常开触点(线圈不得电情况为断开、得电后闭合)、常闭触点(失电闭合,得电断开)
首先你的判断继电器的线圈是哪两个触点,可以用外用表直流档来测量,一般直流继电器比交流继电器的直流电阻大的多。
你4个脚的只有一对触点,线圈判断出来后另外两个就是触头了。
东莞 群鹰继电器 解答

继电器是干什么用的

继电器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线圈在电路中用一个长方框符号表示,如果继电器有两个线圈,就画两个并列的长方框。同时在长方框内或长方框旁标上继电器的文字符号“J”。继电器的触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把它们直接画在长方框一侧,这种表示法较为直观。

因为继电器是由线圈和触点组两部分组成的,所以继电器在电路图中的图形符号也包括两部分:一个长方框表示线圈;一组触点符号表示触点组合。当触点不多电路比较简单时,往往把触点组直接画在线圈框的一侧,这种画法叫集中表示法。

扩展资料:

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

继电器一般都有能反映一定输入变量(如电流、电压、功率、阻抗、频率、温度、压力、速度、光等)的感应机构(输入部分)。

有能对被控电路实现“通”、“断”控制的执行机构(输出部分);在继电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还有对输入量进行耦合隔离,功能处理和对输出部分进行驱动的中间机构(驱动部分)。

继电器的触点有三种基本形式:

1、动合型(常开)(H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断开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闭合。以合字的拼音字头“H”表示。

2、动断型(常闭)(D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闭合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断开。用断字的拼音字头“D”表示。

3、转换型(Z型)这是触点组型。这种触点组共有三个触点,即中间是动触点,上下各一个静触点。

线圈不通电时,动触点和其中一个静触点断开和另一个闭合,线圈通电后,动触点就移动,使原来断开的成闭合,原来闭合的成断开状态,达到转换的目的。这样的触点组称为转换触点。用“转”字的拼音字头“z”表示。

继电器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1 环境对继电器可靠性的影响:继电器工作在GB和SF下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最高,达到820000h,而在NU环境下,仅60000h。

2 质量等级对继电器可靠性的影响:当选用A1质量等级的继电器时,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可达3660000h,而选用C等级的继电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110000,其间相差33倍,可见继电器的质量等级对其可靠性能的影响非常大 。

3 触点形式对继电器可靠性的影响:继电器的触点形式也会对其可靠性产生影响,单掷型继电器的可靠性都高于相同刀数的双掷型继电器,同时随刀数的增加可靠性逐渐降低,单刀单掷继电器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是四刀双掷继电器的5.5倍 。

4 结构类型对继电器可靠性的影响:继电器结构类型共有24种,不同类型均对其可靠性产生影响[2]。

5 温度对继电器可靠性的影响:继电器工作温度范围在-25~70℃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继电器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逐渐下降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继电器


继电器开关怎么使用?原理是什么?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继电器一般有两股电路,为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4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93662927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继电器怎么用(固态继电器怎么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继电器怎么用(固态继电器怎么用).pdf

标签:继电器   固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