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能改变命运事例
42岁的滕振国,曾以农民工的身份、以高中毕业的第一学历、以自学数载的坚忍、以38岁考上硕士研究生的荣光,轰动河南乃至全国。
鲜为人知的是,硕士毕业之后,他的生活、工作又回到了原点。
对于他来说,知识没有改变生活艰难的命运:重新回到了曾经打工的高校做起管理员;微薄的工资承受不起他大胆地买一件新衣服;在那里扫地数年的妻子依旧数落他的无用……
这是经营人生的失败、学历的尴尬还是“35岁退休”的职场就业歧视?7月28日,记者采访了从江苏常州回到河南汝州老家的滕振国及家人。
□今报记者 路治欧/文图
青春岁月在与贫穷搏斗中一晃而过
1968年出生的滕振国与千千万万的农村孩子一样,是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的现实版。他们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他的母亲田俭仍然记得儿子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住着的12平方米小瓦房。那里只有一桌一凳一床一盏煤油灯,阴暗潮湿,还有高粱秆结成的顶棚。
1988年到1990年间,滕振国曾3度参加高考,平时成绩优秀并被老师看好的他却接连失利。
22岁的他,最终斩断了上大学的念想。
之后几年,滕振国的主业是种地卖菜,兼干汝州火车站的临时工。其间,国内兴起自考热,他听取别人建议开始自考大专。
1995年春节,27岁的他对学习改变前途已经没有多大希望,也希望卧床不起的父亲临终前能看到他成家。于是,他听取亲戚规劝,正月十六与亲戚介绍的一个女孩见面。一个月后两人结婚,一年后生下了儿子。
他揣着刚刚到手的大专毕业证在汝州市内找工作,没有结果。
之后7年,他干过清洁工、搬运工、建筑工、保险推销员等,无一长久。“这样一晃就到了34岁。”滕振国说,“那些年我的想法就是卖菜、出去打零工赚钱。现在和以前的同学说起这些,我怨自己走了弯路,如果当时有人能指导一下,学一门技术比如厨师什么的,生活不至于如此难。”
他生性老实腼腆、没有野心,改变命运的双手苍白无力,青春在为生存的奔波中一晃而过。
学校打工决定用考研实现大学梦想
2002年夏天,他的初中同学董遂强回乡探亲。困顿中的滕振国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请老同学帮自己找一份工作?
3个月后,在老同学的帮助下,滕振国成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后勤服务公司的主教学楼管理员,每个月工资540元钱。
滕振国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管主教学楼,管理多媒体设备,不负责打扫卫生。哪位老师需要用多媒体,他负责去开。
连续3年,他都被评为学院后勤工作先进标兵。
其间,他把妻子冯俊梅接到学校,公司安排她做清洁工,月工资500多元。
滕振国很满意这样的工作,觉得“好像在梦里一样”。
与他熟悉起来的艺术系老师吴锦川鼓励他趁着机会继续学习,正好迎合了滕振国压在心底的求学欲望。有一天,他告诉妻子:“我准备在这里把以前丢失的东西找回来。”
滕振国很快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文秘自考本科。过了10门后,他得知专科学历就可以考研,便决定“用5年时间考上研究生”。
2005年,他报考了海南大学哲学专业的研究生考试。
这一次,他英语考了56分,政治74分,均超过国家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只是专业课分数差一点,他未能如愿以偿。
在朋友的建议下,他于第二年报考了重庆师范大学。
“范进中举”他以为前途从此一片光明
2006年6月,滕振国收到了重庆师范大学哲学系伦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公费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38岁的他从一个农民工摇身成为硕士研究生,消息一出,他很快成为“名人”。众星捧月之中,他觉得这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大转折,命运将从此改变。
他说:“这是我好到顶点的一年。”
江苏技术师院党委宣传部为他开了座谈会,听他谈过去、谈感受、谈理想。后勤公司领导专门开欢送会,还开车亲自送他到火车站。
在故乡平顶山,他入选了当年的“感动鹰城(平顶山)十大新闻人物”和“汝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7年春节放假一回到家里,滕振国接连受邀给汝州市职业中专、一高、二高和技校的学生作了报告。
滕振国当时觉得自己确实值得汝州人骄傲,“打工的出个研究生,是不简单,就是让人另眼相看”。
春节去岳父母家拜年,岳母热情多了,还凑到他身边说:“评选杰出青年投票,我投了你,还向邻居和朋友拉票了。”
数年没有联系的朋友现在都主动跟他联系起来,一些已经忘掉的同事也发来手机短信。“说起这些,感觉自己像范进中举了。”滕振国说。
面对35岁门槛 41岁硕士一次次失望而归
2009年春节前,距硕士研究生毕业还有半年,41岁的滕振国就开始忙着找工作了。他想回河南进一所高校教书或者考公务员,退一步,就是到中学教学也行。
作为曾经的汝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滕振国厚着脸皮找到汝州市委书记李全胜。李书记告诉他,现在汝州市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有招录计划,一招录就可以报。不过,后来,李书记又说,他的年龄偏大,如果到时候有招录计划,经领导班子研究不让报名,还是没有办法。
这使滕振国意识到此路不通,便开始自行找单位。他说:“郑州、洛阳、平顶山,我给不少学校投过简历,对方都没有兴趣。”
平顶山学院、许昌学院、郑州和洛阳的几所学校,回复基本上都一致:“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他曾实习半年的汝州市技工学校也不要人,这是他曾经带着一身荣耀给学生作过报告的学校。
滕振国说:“我报考公务员,人家不让报名。我在网上查了各省公务员考试的参加条件,基本上都是35岁或者30岁以下。”
他也曾经想去企业。他托关系找到位于汝州的天瑞集团,没去成。应聘神火集团,人家也嫌他年龄大……投出去的许多简历更是石沉大海。
有人对2010年多数省直单位及省直垂直管理系统招考公务员计划进行统计后发现,几乎所有岗位均与35岁以上人员无缘。许多高校招聘辅导员等岗位,要求硕士28周岁以下,博士32周岁以下。
当越来越多的大龄研究生被拒之门外时,职场就业歧视的“35岁现象”正在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有人开始呼吁立法反歧视。
高龄硕士 就业艰难无奈再当管理员
滕振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又跟原来打工的江苏技术师院进行了联系。
学校后勤服务公司领导对他说:“你是研究生,至少应该找一个学校去教学,在我们公司岂不是学无所用,浪费人才吗?你也知道,我们公司的工作,一个高中生也能做得好的。”他无言以对。
2009年8月,滕振国重新回到了后勤服务公司物业服务中心。他的劳动关系和原来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原来是教学楼管理员,现在是图书馆管理员。
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不少人还是从事原来的工作。他们见到滕振国的时候都很惊讶:“你毕业回来了?”有的人说这句话是惊喜,有的人说这句话是瞧不起。“这与当年高考落榜后在农田干活的情景何其相似。”滕振国说,“我当初离开时曾说,会永远把常州做我的第二故乡,压根没想到会再回来。”
这一年里,滕振国每天的工作就是管图书馆的中央空调、报告厅和监控室,保证这些地方正常运行。
如今,滕振国每月的工资是1850元,他曾经做过的教学楼管理员工作已经涨到1400元。这样说来,他的工资比3年前多,是工资普遍上涨的结果。
人生如戏 挣扎如厮却仍只为了生存
从考研到研究生毕业,他在重庆上学,妻子在江苏技术师院当清洁工,80多岁的母亲看管孙子在老家上学,一家四口三地分居。
滕振国心里最不舒服的是,15岁的儿子马上升初三,但是,在老家没有人管,迷上玩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出去打工的兴趣似乎比上学更大一些。
记者采访他时,他刚从常州回到老家,就是想办法解决孩子的事。带他去常州,夫妻俩的压力便加大不少,更重要的是两地教材不一样,这让他头疼。他很想在老家找个工作。
滕振国说:“我不后悔读研究生,这种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心里堵得慌的是,现在的工作和理想中差别太大,不能学有所用。”
他的老婆埋怨他,不读研究生也不过如此,去读研究生白白耽误时间又少挣钱。面对老婆越来越多的埋怨,滕振国曾经说的“我只想读书,这是我对知识的信仰和崇敬”,已经被现实撞击得四分五裂。“考博已经没有现实意义,毕业之时年近半百,谁会要我”。
一个人的时候,滕振国会静静地站在学校的小河边,远望河上的小桥。考上研的时候,这里挂着大红横幅“热烈祝贺滕振国考上公费研究生”。
“如果我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如果我去学一技之长……如果我大专学历拿到手就去沿海打工……如果……如果……”
可惜,人生没有假设。
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但是想要用知识来真正改变命运,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做到。
第一,将知识转化为思维。
在中国式的教育下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够考出好成绩获得更高的学历,这也间接的能够表明知识带给人们的是命运的一种改变。对于那些能用知识来改变命运的人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有出色的学习能力外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这也间接的表明只有将知识正确的转化为自身的思维时,才能够更好地达到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一要求。人们从小到大所学习到的知识不仅仅是应对考试时的内容,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改变的是自身所思考的方法,以及所拥有的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这种思维上的差异,才是真正能够决定个人命运的关键性因素。所以说知识只是改变命运的前提条件,最终是否能够改变命运还需要凭借个人的成长以及经历。
第二,将知识转化为素质。
可以看到活跃在社会上的高层人士不仅拥有着很好的学历,个人的素质表现也是不错的。这也能够间接地说明想要真正做到用知识改变命运,必须要有高的情商以及智商。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只是单方面的在比拼学习的能力,并不是个人素质的集中表现。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只有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成为自身的素质时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利用学习到的知识来提升自身的个人能力,以及应对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困难。对于一些高学历的人来说要做到知识改变命运并不是“读死书”,“会考试”就可以的。必须要是一位全方位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知识为什么不能改变命运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但凡事都有两面,一方面是人们对知识的重视,另一方面是人们对知识的焦虑,总害怕因知识匮乏而陷入竞争的劣境,因此,拼命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知识是好东西,但仅仅为了获得知识而拼命追求知识,那就未必是一件好事了。
其实,知识如果仅仅停留在大脑,是没有任何力量的;知识只有透过行动,才能转化成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创造财富,改变人生,还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记得小时侯学游泳或是骑单车,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会游泳,会骑单车,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因为这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成为了身体中的一部分能力。所以,真正改变命运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这些知识带给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知识加上行动,懂得学以致用,知识才会变成能力。知识很容易忘记,但能力却永远也忘不了。不过,能力不是看书或是看视频得来的,而是从实践和训练中获得的。
那么,知识如何才能转化成能力呢?我们可以试着回忆一下,当初是如何学会游泳和骑单车的呢?是在家看看课本,看看视频就学会的吗?显然不是。而是经过一系列的练习和训练,把学到的知识投入到实践中,不懈努力地去做,去尝试,我们才学会的。当我们不仅仅只是知道,还能够做到时,就拥有了某种能力。
在这个知识焦虑的年代,我们不仅仅要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还要能够将知识转变成真正的能力。就像学会了骑单车,学会了游泳,把它们变成终身的一种能力之后,我们的人生将会在每一次能力提升后变得越来越好!
知识不能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是所有人们的共识,是人生追求的目标,家庭致富的美好前锦,和通往上层 社会 的美好愿望。知识改变命运是不能实现的,我想说的是,只有知识命运是不会改变的,改变观念才会改变命运。
不管你有多么大的知识,只要你不用知识去改变观念,你的知识就无用处,命运就不能改变,只有观念改变了,知识才能发挥到极致,那你的命运就会改变。
解放前只有富农以上子女,才能享有私熟教育,才能拥有知识,大部分底层民众是没有知识的,半数以上都是文盲,有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比比皆是。
解放后全国进行扫肓运动,来提高国人的文化水平,到六十年代初期,不说有中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就连高中、师范的文化水平,也都能找一个体面的工作,全村人对他(她)都很羡慕,因为,所有人这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会改变观念,才有对知识渴望的追求。
我爷爷1902年出生,后来是郑州大学毕业,因为对旧时观念无有改变,一身所学的知识无有发挥岀来,连土地都不会种植,最终无所事事,62年结束了一生。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授道讲学,就是他所心中所想的大同世界。当时列国就不信,他所讲的大同世界,他无能改变当时君王的观念,他心中的大同世界,也就不能推广下去。他的人生晚年以惨淡凄凉收场。
后来列国君王,又都崇拜孔子的那一套,又称孔子为圣人。从此孔子的思想广为流传直到现在。后以这都是人的,思想观念在转变,发生的变化结果。
欢迎点赞十关注进行讨论,或批发指导。本人知识浅薄,望见谅
知识能改变命运吗?
我的回答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也不能!现在的社会沉静在一个关系和金钱的环境中.一个人的一生要靠很多东西:古语说:“人的一辈子,一靠命,而二靠运,三靠长相,四靠姓名。”所以说只是并不能解决一切!虽然说知识可以带来一切包括爱人,金钱,名誉甚至还有很多,但是这个社会不赋予我们这些!依我来看,知识并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也可以改变命运,看你怎么去做!!!
知识改变命运吗?
#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前一句话一直是正确的,后面这句是随着时代变化而逐步正确的。
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随着现在读书的普及,大学生不再是一个稀缺资源,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现在叫嚣的阶级固化,贫寒学子再难出头,就是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的真实表现。
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或许在几年前、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没有知识照样出头,或许会有人反驳那个谁谁谁,没读过书照样是老板。
没有知识也能改变命运,在过去确实是正确命题,但是这种概率,在过去本来就不大。
而且随着时代发展,知识重要性的显现,这种概率未来会越来越小,最终没有知识也能改变命运的概率变为零。
这里也要注意“知识”这个词,并不一定说有学历就有知识,过去没有学历的人也能出头,他或许掌握某种稀缺资源、某种稀缺机会、某种稀缺能力,所以出头了。
而现在, 知识一词含义广泛 ,不仅代表学历,还有见识、能力、思维、分辨、社交、谈吐等等全方位各种能力,或者比大多数人都要突出的某种能力。
同理:
长得漂亮不一定人生开挂,但长得不漂亮一定没有长得漂亮的开挂机会多。毕竟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呢。
身材好的不一定比身材不好的能力更突出,但是身材好的比身材不好的受人照顾,能力提升的机会更多。
性格外向活泼的人不一定比性格内向沉静的人更有能力,但是外向活泼的人一定比内向沉静的人受到的关注更多,从而得到的机会更多。
这样说来,这个社会从来不是机会平等呢。其实不管是事业、感情、婚姻,有这些优势的人总是机会更多,他们得到的也更好。
这也有一种强者越强的意味。而我等没有这些优势的平民百姓,想要出头可真的是越来越难呢。
会不会有一天好的教育资源,也和权力金钱一样成了稀缺资源,平民百姓再也没能进名校?
若是真的到了这一天阶级如此固化的状态,我想那一天也是开始变革的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