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作文

更新时间:2023-03-02 01:21:20 阅读: 评论:0

班主任管理-找规律图片

习俗作文
2023年3月2日发(作者:北京市盲人学校)

风俗习惯的作文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通用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

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

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

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通用15篇),仅供参考,欢迎

大家阅读。

风俗习惯的作文篇1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

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

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

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

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

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

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

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这

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

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

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

人,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风俗习惯的作文篇2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

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

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

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

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

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

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

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

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

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

“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

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

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

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

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

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

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

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

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风俗习惯的作文篇3

彝族民间禁忌很多,在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有表现,且各地

有别。

饮食禁忌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因这些动物与人类同源出

于雪;是雪的子孙;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

大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死的家畜之肉;忌肉食露天进屋,否则鬼

魂会附其上;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会使家境贫困;禁平日反向推磨,

会给家庭带来灾难;忌推磨时磨心突断,俗信是鬼在作怪,磨出的粉

不能食用;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死人敬食的

方式;等等。诸上种种禁忌涉及到食物品类、饮食方式、食品制作、

饮食主体,这些饮食禁忌习俗直接影响到彝族饮食文化结构。

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

女客上楼。妇女不能上房顶。忌讳触摸男子的天菩萨,犯忌者要宰牲,

打酒谢罪赔礼;解放前等级低下的犯忌者,还有被断臂、处死的危险。

如果被妇女抓摸了天菩萨,此男子将终身不吉,事后天菩萨必须剃尽,

否则死后不能鬼归祖界。忌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俗信

认为妇女的生育魂格非最爱附在这些物件上,若送与别人,会影响生

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日常生活中,忌舀汤时反手用木勺,忌和燕麦

面时顺时针方向搅动,忌人出远门便扫地,因为这些都是丧葬时的习

俗。忌讳言死,而称老了。忌讳影子被人踩踏,被踩者一定会为此报

复。禁止在放置祖筒的祖灵箐附近鸣枪行猎,或砍树烧荒。禁止在焚

场或墓地打猪草、放牧。参加祈雨仪式时,禁止男子戴帽、女子打包

头。禁止跨越火塘或踩踏锅庄石。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

普遍。

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

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香火,

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

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

会。

过去流行多神崇拜,祭祀祖先。一些与汉人长期杂居的彝族人,

也信佛教。19世纪末,信教、天主教的先后传入,但信者不多。

风俗习惯的作文篇4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十堰也有许多传统风俗,

我最感兴趣的是除夕守岁。

大年三十,全家围在一起吃过团年饭后,就开始守岁了。我们先

在房门上贴上倒着的“福”字,再换上新衣服到院子里发花炮,这是

我最开心的时候,五彩缤纷的花炮把天空装扮得格外美丽,我想:

“年”早就被吓得永远也不敢出来了。然后,我们全家围在一起边聊

天边吃零食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晚我可以放开肚子吃零食妈妈也

不会说我,也不会催我去睡觉。快到十二点,听到外面“噼里啪啦”

的鞭炮声响起,我跟爸爸就到院子里点燃一长串红红的鞭炮。最后,

回到屋里,妈妈已经煮好了胖乎乎的饺子,这时,新年的钟声敲响了,

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除夕的“福”字,除夕的花炮,除夕的饺子……都是那么有趣,我

爱家乡有趣的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的作文篇5

今年春节在广州过,广州的习俗我喜欢,如果大家去了那,相信

你们也喜欢!过年嘛,就得走亲访友,到处给红包呀,拜年呀,说吉

利话呀。

广州的拜年习俗可真特别,随便到谁家都给红包。这不,今天去

一个姑姑家,我都还没认识,一进门她就塞给了我一个红包,我想不

要,但小姨说这是他们这里的风俗,让我收了。回到家我打开红包一

看,呀!里面只有5元钱。我还以为会有几百元呢,看着这5元钱,

我哭笑不得啊!第二天是大年三十,出门拜年当然是免不了的,到了

一位伯伯家,伯伯热情地招待我们,还拿出许多好吃的要我们吃这吃

那的,我们和那位伯伯交谈了很久,互相都谈得热火朝天的,直到快

中午时我们才起身要走。伯伯把我们送到门口,他从口袋里掏出几个

红包塞到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我们本想不要,但又想起这是他们这的

风俗,必须要收的,便“毫不客气”地拿在了手中。在回家的路上,

我好奇地打开了红包,一看,这回给了10元钱,仔细一瞧,这个大红

包里还有一个“小红包”呢,打开一看,这“小红包”里只有1元钱。

哎!又是空欢喜一场呀!不过也没关系,红包里有钱总比没钱好吧!

我想,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会有自己的民族风俗,那就只能入乡

随俗了。

这天晚上,我爸妈、舅舅和舅妈、小姨和姨爹给我们小孩子发红

包了,我的表弟和表妹都高兴得不得了,而我却无动于衷,因为我想

肯定又是发“小红包”我才不稀罕呢!小姨给了我一个红包,我说了

声“谢谢”便面无表情地收下了。睡觉前我打开了小姨给我的那个红

包——里面有200元钱。后来我问了小姨才得知广州给红包有个说法

叫“利是”红包里钱的多少是有含义的。听小姨这么一说我才恍然大

悟,可是这广州的习俗也真奇怪,给个红包居然也有那么多的说法啊!

广州不但红包给得“怪”就连这里的东西也很便宜,这可不,昨

天去逛广州的超市,我看见一件红色的外套,听售货员说这件外套还

是外贸货呢,价钱也挺实惠的,只要50元,我看这么便宜,又是外贸

货,便当机立断买了下来。后来,爸爸又看中了一条冬草绒的裤子,

也很实惠,爸爸也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他还说:“好久都没有穿过

冬草绒的裤子了,现在穿穿,还挺舒服的呢!”广州这里不仅衣裤便

宜,就连一些小吃也挺实惠的。不过这里的鞭炮可不实惠,这过年的

必备品不实惠还真是一个令人伤脑筋的事呢!这里的小冲天炮在长沙

买,只要20元就可以买到漂亮的了,可广州这边一般的小冲天炮都要

90元呢!更别说大冲天炮了,那价钱就令人琢磨不透了!听这里卖花

炮的老板说,这些花炮都是从浏阳运输过来的(因为浏阳盛产烟花

炮),加上运输费及一些费用,这些花炮出个对于我们算很贵的价已

经够便宜了。“你们本地难道不生产花炮吗?”爸爸问道。老爸问出

了我正想问的话。老板无奈地说:“自从有一次生产花炮时出了一次

大事故,炸死了好多人,因此广东省禁止生产花炮。”后来我一想也

是,安全第一。我觉得这些卖花炮的人不但没赚钱,倒还贴了钱。因

为从浏阳进花炮过来,一路上花的费用远远超过了他们卖花炮挣的钱

呢,他们生意要是不好,岂不是还亏可吗!

在罗定市里,到处都可以看见成群的摩托车和自行车,小车都只

有两三辆,姨夫说,罗定人民其实很穷苦,像买得起汽车的人都是一

些非常有钱的人呢!

在罗定市内转了一圈,我发现罗定人民并不是很富裕,我想,他

们要是能够合理地利用商品价钱的话,这个城市一定会富裕起来的。

因为罗定人民是那么的大方、热情、可爱呀!

风俗习惯的作文篇6

上次去东部华侨城游玩时,在缆车上无意发现民俗村宁静又神秘

的一角。于是对民俗村锦绣中华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决定深入民俗村

看个够——题记

一周的国庆黄金周加班时间终于熬过去了,今天的假日就安排在

民俗村过了。民俗村就如树梢上熟透的果实,让我经不住直吞口水,

于是一提到中国民俗村,我立即精神百倍。

上午,凉风习习,太阳半露着脸,如害羞的姑娘。民俗村门口大

广场上彩旗飘飘,富有特色的名族乐曲此起彼伏,中间一个LED大屏

幕上反复播放着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欢乐画面,路边的大招牌主力宣

传民族狂欢节。广场中间花坛上的花牌内,是红色黄色玫瑰花组成的

欢度国庆1949—2010就是狂欢节的主题吧,对面的寿星雕塑就如特

殊的迎宾小姐,引导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收紧脚步,购票入村。

远望民俗村,就像山谷里的一个仙女,翩翩起舞,俊俏又美丽。

沿着一条石雕彩龙分开的石梯小去,一个三角形的广场上假山水

池、喷泉、商铺、停车场错落有致,上方张灯结彩,大榕树上灯笼高

高挂,假山,水池,喷泉,美丽极了,小火车,电瓶车挂两行红花,

别致极了。榕树底下停着一辆新款驴车,所谓的新款也就是多一个喇

叭而已,赶车的车夫都是回族牧民装束。一见到游客到了,便吆喝一

声唱起了回族民歌,还不时带点别扭的动作,大概是拉客的原因吧。

后面的百艺广场上,欢快的名族小调徐徐传来,红白两色为主的临时

舞台上,8个身材苗条的瑶族姑娘在尽情跳舞,长长的袖子,长长的绳

子,甩出去,收回来,一个圈一条线的,美丽极了。下面的观众更是

热情高涨,拍手的,拍照的,瞪大眼睛大叫的,形态各异。整个广场

如一锅沸腾的水,就是入口出口处的保安,也似乎忘了站岗。听工作

人员介绍,这个狂欢节的主题就是“生态河池,丝路新疆”,白天都

是广西河池瑶族、壮族民族表演节目,而晚上则是新疆唯族演出小品,

歌舞节目。紧挨着百艺广场的一条路上,一排淡黄色木屋上,招徐徕

客的酒旗飘飘,上面写着非常人的名字“丽江小吃、新疆烤肉、

山西拌面……”这就是民族特色小吃一条街,看一群红色妆扮的服务员

忙进忙出,手脚麻利,一边工作还一边哼着小调,好不快活。

不知是这些服务员的小调唱的好,还是秋季的阳光太妩媚,太娇

柔,逗得小吃一条街后面小山谷里的孔雀,骚动不安,啼鸣声此起彼

伏,一阵一阵,一声一声,声声入耳。虽然“嘟嘟啾啾……”声音难听,

却也有未见其影,先闻其音之势。想必,那一只只五颜六色的孔雀,

是哪一只在低音,又是哪一只在开屏?听到了这支孔雀独奏的曲子,

便也让我加快脚步往前去看个究竟。

风俗习惯的作文篇7

说起过年,我就有说不出的激动,回想过年时的欢乐,我就兴奋

地手舞足蹈。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晚上,烟花爆竹不断,我想象自己就

是那些在空中飞舞的'烟花爆竹,为人们增添美丽,欢度新春。

随着爆竹的声响,我渐渐地起床了,换上新衣新裤,吃着奶奶做

的实心汤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吃完早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挨

家挨户地去拜年,这个春节习俗一直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因为可以

收到许多的压岁钱。据说,给小朋友包压岁钱,还有一段传说呢。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

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

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

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

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

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

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

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

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

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

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

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

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

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

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过年时,也有许多的美食代表着不同的新年祝福。火锅:红红火

火,年糕:步步高升,酒酿:甜甜蜜蜜,鸡翅鸭翅:展翅高飞,饺子:

元宝,黄金糕:金砖,汤圆:团团圆圆,八宝饭:聚宝盆,鱼:年年

有余。每一道美食,都有一个美好的新年祝福,在此,我祝愿同学们

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团团圆圆,甜甜蜜蜜,成绩顶呱呱!

风俗习惯的作文篇8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民风民俗,在我出生的国家——中国,

最具有民风民俗特点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

我的家乡是安徽省的一个小小的县城——涡阳,“老子故里,道

德之乡”。春节是其中时间最长,也是最热闹的节日。除夕到了,家

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鸡鸭鱼肉酒香味,男女老少全都穿上新衣服,大

门前贴上红红的对联,全是祝福新年的句子。一天三顿在开膳之前都

要放鞭炮。因为这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除了很小的宝宝或小孩子,

没有人在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家家都要走亲串门,小孩到亲戚朋友家拜年

要压岁钱,男人们要去亲戚家拜年,女人自然在家中烧火做饭,迎接

亲戚们来家中拜年。还有一些庙会会有一些商家卖一些新年特有玩具,

例如:炮、烟花、摔炮等。

元宵到了,家家张灯结彩,整个城市就像一家子一样,红红火火、

热热闹闹地过着元宵,有的放着孔明灯,向天上飞,满天处处是灯火,

美丽极了!

这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节日“春节”。大家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

传统节日习俗,一定要传承下去。

风俗习惯的作文篇9

傣族有很多习俗,我来介绍几个。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外出劳动者

常在野外鱼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

酸肉、烧鸡、酱、松即可进食。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

食羊肉,善作烤鸡、烧鸡,虾、蟹、螺蛳、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

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吃螃蟹

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

“螃蟹喃咪布”。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

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

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

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

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

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傣族人还喜欢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

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

在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

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

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

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

傣族的风俗习惯还很多,不止这些,傣族有著名的泼水节。大家

有机会去看看!

傣族的泼水节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

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让我们走进傣族,了解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

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泼水节是傣族新年,也是傣族最重

大的传统节日。

泼水节是在傣历3月举行,共举行三天,前两天送旧,其中第一

天,傣语称为“麦日”,第二天,傣语称为"恼日”。最后一天迎新。

节日一大早,男女老少就沐浴更衣,家家户户的门框,窗户上,

都贴着各式各样的剪纸,城镇的主要街道搭起了牌坊,顶端站立着象

征幸福吉祥的金孔雀。傣族的男女老少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

上山去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则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上,为

佛洗尘。然后,青年男女提着木桶,一时间水花四溅。他们要借这飞

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据说这样可以不生疾病,四季平安,所

以被别人坡道越多水,就说明他受到的祝福也越多,被泼到的人也越

高兴。

另外,在节日期间参加赛龙舟游园,赶摆,放高升,放孔明灯,

服饰表演,民族民间舞蹈等活动。泼水节另一项最引人注目的活动是

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为

“麦帕雅晚玛”。

节日的气氛到此时被推倒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观众欢聚在澜

沧江畔,瑞丽江边,纷纷沉浸在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中。

在节日期间,到处充满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祥和的节日气氛中。

风俗习惯的作文篇10

谈起春节,我也想起了打鞭炮,我又联想起它的由来﹑特点﹑你

们想不想听呀!就让我来为你们介绍介绍吧!

先说说它的由来吧!从前,有一个怪兽,它住在河里,每年都会

上来吃人。有一年,人们在逃跑之中遇到一个老神仙,他看到人们慌

乱的逃跑,就找了一位人问,他疑惑不解的问:“你们为什么要逃跑

啊?”

那位人说:“这位老年人啊!您可是万万不知道啊!我们村子里

有一个怪兽,它可是每年都会吃很多人呢!您老人家还不逃啊!”老

神仙听了听,说道:“那你们为什么不用放火柴的方法把它赶走呢?”

那位人想了想,笑着说道:“谢谢您老人家,我们当时咋没有想

到呢!”那位老神仙笑了笑,说道:“不用谢!”慢慢地人们用火柴

赶走了怪兽,随着科技的发达,人们采用了打鞭炮的方法又一次成功

的赶走了怪兽。这就是打鞭炮的由来。

再说说它的特点吧!那一次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坐在长沙发上

看春节联欢晚会,看着看着,我们便睡着了,差不多到了12点钟左右

的时候,我被噼里啪啦的声音给吵醒了,到了外面,好像我的鼓膜都

快被震破了。

现在的鞭炮叫做“关门炮”,早上起来打鞭炮的时候叫做“开门

炮”。那鞭炮有些是绿色的;有些是红色的;有些是黄色的,真是五

彩缤纷啊!

小朋友,你们觉得很新奇吧?

风俗习惯的作文篇11

春节是中国最重大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

做的事情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去问正在贴春联的

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倒过来贴,“福”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

倒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是怎么来的?”妈

妈说:“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非常凶猛。每到除

夕,”年“就会吞食生畜,伤人性命。因此,人们只好逃往深山。

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在这儿住了一晚。”年“来了,老

人让村民点燃爆竹,”年“吓得狼狈逃窜。原来,”年“怕红色、光、

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放爆竹。这一天就成了中国

传统节日——春节。”

我们全家准备吃团圆饭。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

聚围在桌边,桌上有鸭、虾……餐桌上必有的两样东西一样是鱼,一样

是火锅。火锅热气腾腾的,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

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是甜品,代表家人甜甜蜜蜜。吃完了年夜

饭,我们就来到前门放鞭炮。

开始放鞭炮,“砰——砰——”,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鞭炮飞上了

天空,“噼哩啪啦”好响的声音,多么美:有的像仙女撒下的花瓣,

有的像绽开的花朵,还有的像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时,天空就成

了百花园。“爆竹声中一岁除”,就这样,除夕过去了,新年又来到

了。

中华民族的节日多姿多彩,而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风俗习惯的作文篇12

春节快到了,春节有许多习俗: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习俗就是吃完年夜饭放鞭炮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放鞭炮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以前有一只叫年的兽常常到村子里来吃人,年每次都在大年初一

来吃人,人们十分怕它,有一天,一位白胡子老人对村民们说年很怕

红色和声音,村民知道对付年的办法了,又到了大年初一,人们在门

上贴“福”字,开始放鞭炮,年看到了红色的福字,听到了劈里啪啦

的鞭炮声,害怕得马上跑回了深山,再也没出来吃过人了。

每到吃完年夜饭时,我和小伙伴们便来到楼下开始放鞭炮,我们

每个人拿着一个鞭炮,我小心翼翼地点燃了鞭炮,生怕烧了我自己的

手,点好了鞭炮我马上把手收了回来。

只听见“嘭”的一声一颗好似流星的东西飞上了天,“嘭”的一

声开出了一个个图案有花形的,有心形的,还有许多不知道的形状,

我入了迷的看着天空,大家也都跟我一样入神的看着,那声音好像地

动山摇,像千军万马在奔跑似的。顿时天空变得五彩缤纷、炫丽多彩。

这就是春节放鞭炮的由来,我喜欢春节放鞭炮的传统习俗,因为

放鞭炮既热闹又喜庆。

风俗习惯的作文篇13

今年大年三十的晚上,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舅舅、舅妈、

表弟和我齐聚一堂。

我们开始包饺子,外婆小心翼翼的拿出一枚硬币,裹进了一个饺

子里,即将入锅之前,外婆用手捏出一个记号,爸爸妈妈和我都看见

了,只是没吱声,煮过饺子的人都知道,除了把饺子煮熟以外,饺子

的外形都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时间到了,将锅盖掀起,一团热气直

扑脸颊,果然,我一眼就发现了那个“大钱饺子”,外婆在装盘时,

可以把这只不一样的饺子放入我的碗中,我感动极了。

在装完盘后终于上桌了,我嘀咕了一句:“谁给我这么多饺子

啊”,就把饺子挑到了不在席的妈妈碗中,其中就有那枚“钱饺子”

接着,我若无其事的继续吃饺子,妈妈烧完了菜后,我碗里瞄了一眼,

已发现那枚饺子。等大家吃的差不多了,妈妈站起来说:“饺子都粘

在一起了,摇一摇吧,”

在摇的过程中,妈妈偷偷的把自己的碗和外婆的碗交换了一下,

外婆还蒙在鼓里呢,吃着吃着,只听哎呦的一声,外婆吐出了那枚硬

币。“哈哈,奶奶吃到了,奶奶吃到了,”表弟高兴的叫了起来。当

时外婆还一头雾水!

今年的春节过得特别温馨。

风俗习惯的作文篇14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

要分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桑植县等地也均

有分布。

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

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

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约一二十米的大火

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一面旗。旗杆用竹竿联三个纸

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当地物产不同而有所差异。白族人

民喜欢吃酸、冷、辣等口味。平坝地区的百姓以稻米、小麦为主食,

住在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

萝卜、茄子、瓜类、豆类及辣椒等。在白族饮食习俗中,“白

皮”“海水煮海鱼”“下关砂锅鱼”“炖梅”“雕梅”“铒块”“乳

扇”等较具名族特色。白族人民还喜欢喝烧茶。

白族的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

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

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

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

臂环扭丝银镯,指带戒指。白族,虽然人数不够汉族的多,衣服不够

汉族的漂亮,节日不够汉族的多;但是,白族的人民都过得很开心,

过得舒舒服服。

风俗习惯的作文篇15

56个人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具有不同的民居,不同的饮食,

不同的服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满族里的所有鞋子,上面都绣着花朵,当一缕缕微丝的风吹过去,

那美丽的花,在摇曳的摆动着。在他们的民族里看了都是很平常的事,

但在我看来,那可是啧啧赞叹啊!满族的妇女的服饰原为宽松肥大型,

镶嵌着不同的花纹大花边。在布料上,贵人和新妇女先用朱红、大红

的颜色,中年的妇女喜欢藕荷色,青年少女喜欢粉色、绿色、月白色,

长辈一般用深紫色,婆妇惟兰灰素色。旗袍布料多为绸缎,比较贫穷、

农家妇女多用棉麻布料。

满族男人骑马时穿白褂子,这样不仅显出他们的帅气,而且还……

满族男子的帽子,夏天的时候戴着凉帽,戴着不仅凉爽,冬天的

时候,戴着又厚又舒服帽子,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满族人是非常注重礼节。平时满族人互相见面时都要行请安礼,

如果遇到长辈的时候,要先行礼请安才能说话,以表示尊敬。

满族人最隆重的礼节是抱见礼,也就是抱腰接面礼。挂族也是满

族的一种盛行的一种风俗,旗也叫门笺,窗笺。在春节的时候每家都

要在门楣上,窗户上挂旗,有的还贴上对联,增加了节日的喜气的气

氛。

满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它是—朵鲜艳的花,它有其它民族没有

的不同风俗,不同的特色!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01:21: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91280886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习俗作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习俗作文.pdf

标签:习俗作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