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什么意思(用心才能见微知著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3-03-02 00:22:41 阅读:9 评论:0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见微知著意思: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见微知著拼音:[ jiàn wēi zhī zhù ]。

出处:《范子》:“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著;其志沈沈;不肯自显;天下莫知。”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

用法示例:

1、明智的人善于见微知著,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于是便成了所谓的未卜先知。

2、本篇文章没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缺乏立意的新颖和深刻。

“见微知著”的近义词:

一、每下愈况拼音:[ měi xià yù kuàng ]。

基本释义:越向下、越深入推求,就越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出处:庄周《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二、原始见终拼音:[ yuán shǐ jiàn zhōng ]。

基本释义: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出处:

1、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

2、《三国志·魏书·臧洪传》:“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见微知著的意思是指见到细微的苗头,就能预知事物发展的方向。能透过微小的现象看到本质,推断结论或结果。

成语出处:

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见微知著”。

成文用法:

连动式;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

示例运用: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弭兵》:“上揆天道,下察民情,酌古准今,见微知著”。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成语寓意:

见微知著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微小的细节,预知趋势的智慧。要学会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样,通过发现微小的不足而采取措施改正,避免酿成大祸。要改正就事论事、浅尝辄止的做法,提高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这需要长期读书学习,积累古今中外的知识,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见微知著的意思是:

  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现代文造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学会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近义词

  原始见终、因小见大、可见一斑、未雨绸缪、一叶知秋

  反义词

  以偏赅全,以偏概全

  相关词语

  开头相同

  见利思义 见惠 见影 见赏 见轻 见知 见官 见义必为 见风使帆 见微知萌 见遗 见时知几 见雀张罗 见天日 见贤 见所未见 见经识经 见粮 见贤思齐

  结尾相同

  先见 贽见 法我见 核见 眼不见 岁见 召见 梦见 通见 叩见 日见 图穷匕见 视而不见 捉襟肘见 可见 陛见 畛域之见 穴见 瞥见

  释义

  from the first small beginnings one can e how things will straw shows which way the wind one small clue one can e what is the whole through obrvation of the part.

  例句

  史密斯先生昨晚未出席会议国。这说明他打算离开我们:见微知著啊!

  Mr smith didn't attend the conference last night. That means he is going to leave us, a straw may the wind blows.

  《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ppears everyday life are trivial, but to the small, thin reflect the nature of life is rich and profound social significance.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01
见微知著是一个汉字成语,微:微小。著:显著。是指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02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03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原始见终、每下愈况、因小见大、见微知类、可见一斑、睹始知终、一叶知秋、以微知著、知秋一叶、独具只眼、见微知萌
反义词:
麻木不仁、以偏赅全、管中窥豹
04
见微知著造句:
1、古人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讲的是见微知著,以观长远。
2、今天我有道题不会可我要追根求源,无独有偶我看到了司空见惯的水,我见微知著,突然明白了,我知道这是我锲而不舍的结果。
3、强者见微知著,而弱者却视而不见。
4、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5、见微知著,小小的言行足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与修为。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见微知著,汉语成语,读音为jiàn wēi zhī zhù,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袁

见微知著什么意思

见微知著,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形容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熟悉,因为这个词不是经常见到,在文章中看到这个词,想要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以下内容就为大家说明见微知著的意思。

详细内容 01

见微知著,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02

使用该词的著作: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汉·班固《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於事,见微知著者也。”
宋·苏洵《辨奸论》: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弭兵》 :上揆天道,下察民情,酌古准今,见微知著。

03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原始见终、因小见大、见微知类、睹始知终、一叶知秋、以微知著
反义词:以偏赅全、管中窥豹

04

例句:
明智的人善于见微知著,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于是便成了所谓的未卜先知。
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强者见微知著,而弱者却视而不见。

05

成语典故:

箕子是朝歌古代名人,其洞察力之强气节之高为后人称道。
  商代最后一位君主是帝辛,后人称他为殷纣王。年少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但到了统治后期,开始腐败。
  有一次,纣王让人给自己做了一双象牙筷子,他的大臣太师箕子就感到非常可怕和担心。
箕子见微知著联想了很多,他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肯用陶土粗制碗具,必将用犀牛角或玉作成杯盘;餐具改变了,食品也会随之改变,盛的不可能是豆菽青菜,肯定会进一步升级到山珍海味,珍禽异兽将成盘中之物;食物改变了,将不满足穿着,麻布为衣将不再流行,朝中之人进而会穿绫着缎;穿着改了,下一步将造豪华的车子,建高阔殿宇楼台,追求享乐。如此下去将一发不可收拾,腐败之风会很快盛行起来。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韩非子,把箕子这种联想,说成“圣人见微以知著,见端以知末”。这就是见微知著的来历。
  有一天,纣王长夜饮晏,不理朝政,竟忘了日期,询问左右,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知,便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徒弟说:“君主忘日则天下忘日,不是好兆头,商之天下到了危险关头。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我也极其危险”。令徒弟告诉来者:“太师醉了也不知道”。
  以后箕子多次进谏,纣王充耳不闻,我行我素,骄傲恣肆,专横拨扈,使箕子非常失望。他装疯卖傻,以避迫害,但仍被纣王囚禁。
  正如所料,不过五年,纣王就被周武王所灭。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3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87761875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见微知著什么意思(用心才能见微知著什么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见微知著什么意思(用心才能见微知著什么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