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的含义

更新时间:2023-03-02 00:22:36 阅读: 评论:0

实事求是 是什么意思

实事求是意思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白话释义:学习要像古人,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用法:作定语、宾语、状语;指从实际情况出发。

近义词:脚踏实地

解释:意思是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出处: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白话释义:你曾经问邵康节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您是脚踏实地的人。

扩展资料

实事求是成语典故:

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三子,于公元前155年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河间王。刘德非常喜好儒学,衣着服饰,言行举止都仿效儒生,山东的众儒生多依附于他。

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经过秦末的战争,典籍留存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这时,河间王刘德应时而起,“于灰尽之余纂亡散篇卷,仅而复存”。刘德为王26载,始终没有卷入诸王争权的政治漩涡,而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

为了收集书籍,刘德的足迹遍布洛阳、山东、河北等地。他不畏劳苦,身体力行,凡闻民间有善书者,就亲自前去以重金购之,并命人重抄一份留给百姓;对不愿出让的,他就好言求之,从不采取强制手段。

这对当时的绝大多数统治者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刘德贤名远扬,众多知识分子都不远千里,携先祖旧书,送给刘德。对这些人,刘德均给予重用和奖金。其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

刘德还亲自参与了古籍的整理工作,他以名儒毛苌、贯长卿为博士,王定为史丞,又广招天下著名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残缺不全、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组织群儒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后,才整理成册。

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大批的正本古籍,对于当时书典十分匮乏的汉朝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史载刘德多次车载《诗》、《书》等古籍应诏入朝,汉武帝刘彻看到刘德带来这么多书,十分高兴,每次都要举行隆重的接书仪式。

尽管刘德一心扑在古籍整理上,后来还是因为遭汉武帝的猜疑而忧悒成疾,于公元前130年逝于封国。但是,刘德的作为仍受到知识分子的追捧,班固在《汉书》中专门为之立传,其传首就评价刘德治学“实事求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含义


1、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2、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认为,“是”就是事物的规律,“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毛泽东还解释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找“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实事求是的意思

实事求是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现多用以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不缩小。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定语、宾语、状语。

实事求是(拼音:shí shì qiú sh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

世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存在规律,如果想了解鱼的习性,却满心欢喜选择乘上飞机到空中去观察,那是不可能的。人们的行动必须遵行对象的客观规律。

同样对事情结果的定论不能捕风捉影,没事却生造事情出来,或者把事情的大小性质作了升级或降级处理。成语告诉人们,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规律性,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真实的美好才会向你展现。

实事求是的笔顺:

实总笔画:8笔。1.丶(点)、2.丶(点)、3.乛(横撇/横钩)、4.丶(点)、5.丶(点)、6.一(横)、7.ノ(撇)、8.丶(点)。

事总笔画:8笔。1.一(横)、2.丨(竖)、3.ㄱ(横折)、4.一(横)、5.ㄱ(横折)、6.一(横)、7.一(横)、8.亅(竖钩)。

求总笔画:7笔。1.一(横)、2.亅(竖钩)、3.丶(点)、4.㇀(提)、5.ノ(撇)、6.㇏(捺)、7.丶(点)。

是总笔画:9笔。1.丨(竖)、2.ㄱ(横折)、3.一(横)、4.一(横)、5.一(横)、6.丨(竖)、7.一(横)、8.ノ(撇)、9.㇏(捺)。


实事求是的含义

实事求是,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shì qiúshì,意思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认知和解决问题。《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中文名
实事求是
外文名
Seek truth from the facts
近义词
脚踏实地
反义词
弄虚作假 故弄玄虚
拼音
shí shì qiú shì
快速
导航
成语故事
成语用法
成语出处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成语故事
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三子,于公元前155年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河间王。刘德非常喜好儒学,衣着服饰,言行举止都仿效儒生,山东的众儒生多依附于他。
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经过秦末的战争,典籍留存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这时,河间王刘德应时而起,“于灰尽之余纂亡散篇卷,仅而复存”。刘德为王26载,始终没有卷入诸王争权的政治漩涡,而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
为了收集书籍,刘德的足迹遍布洛阳、山东、河北等地。他不畏劳苦,身体力行,凡闻民间有善书者,就亲自前去以重金购之,并命人重抄一份留给百姓;对不愿出让的,他就好言求之,从不采取强制手段。这对当时的绝大多数统治者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刘德贤名远扬,众多知识分子都不远千里,携先祖旧书,送给刘德。对这些人,刘德均给予重用和奖金。其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
刘德还亲自参与了古籍的整理工作,他以名儒毛苌、贯长卿为博士,王定为史丞,又广招天下著名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残缺不全、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组织群儒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后,才整理成册。
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大批的正本古籍,对于当时书典十分匮乏的汉朝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史载刘德多次车载《诗》、《书》等古籍应诏入朝,汉武帝刘彻看到刘德带来这么多书,十分高兴,每次都要举行隆重的接书仪式。
尽管刘德一心扑在古籍整理上,后来还是因为遭汉武帝的猜疑而忧悒成疾,于公元前130年逝于封国。但是,刘德的作为仍受到知识分子的追捧,班固在《汉书》中专门为之立传,其传首就评价刘德治学“实事求是”。[1]
成语用法
作定语、宾语、状语;指从实际情况出发
示例
总结经验要实事求是,不可弄虚做假。

什么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实”,是指真实、实在;“事”是指事情;“求”是指追求、探求、寻求;“是”指对、正确。

整句话的意思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实践与应用,如科技领域、政治领域、哲学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都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从“实事”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7部联系,即客观规律性,承认事物的内部联系,承认事物的发展规律性,就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即通过“求”将“实事”与“是”联系起来,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使主观和客观相一致。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正确解决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的矛盾,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一,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如实反映,不夸大,不缩小,不附加任何外来成份和条件。

二,坚持全面的看问题。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方方面面,做出符合实际的定论,作为行动的向导。

三,坚持发展的看问题。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认识也必须要跟着发展而变化,思想不能僵化,行动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

四,坚持本质的看问题。客观事物有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认识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一致。

实事求是的意思

【解释】: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译文】:学习古人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

实事求是的近义词:

脚踏实地[ jiǎo tà shí dì ]

【解释】: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出自】: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译文】:你曾经问邵康节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您是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的人了。’



扩展资料

实事求是的反义词:

一、故弄玄虚[ gù nòng xuán xū ]

【解释】: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出自】:邓拓《你看山水风景美不美》:似乎在故弄玄虚,不叫人懂,真使人纳闷。

二、断章取义[ duàn zhāng qǔ yì ]

【解释】: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出自】:朱自清《清华的一日》:宋人攻击王介甫,说他将明妃写成一个不忠君不爱国的人,其实是断章取义,故入人罪。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3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87756907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实事求是的含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实事求是的含义.pdf

标签:实事求是   含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