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计划
健身锻炼前,首先要制定锻炼计划。包括锻炼次数(一周练几次)、锻炼时间(每次锻炼多
长时间)、锻炼部位(每次并非全身各部位肌肉都要锻炼到)、锻炼组数(某一部位的肌肉
群,在一次锻炼中需要练几组)、动作次数和器械重量等。
1、锻炼次数。初练者一般每周练三次。例如,一、三、五练习,二、四、六、日休息,休
息日可进行原先爱好的其他运动。也可隔天练习。对初练者来说,锻炼次数每周超过三次或
少于三次,效果都不好。次数少了,肌肉得不到应有的刺激;次数多了,肌肉疲劳过度,又
不利于肌肉的增长。
2、锻炼时间。初练健身一般一堂训练课以1小时左右为宜。随着力量的增加,锻炼时间可
加至1、5小时,最多2小时。各组动作之间休息时间不可太久,约30秒左右;一个动作
的规定组数练完后,换另一个动作之前,休息时间可略长些。锻炼时间安排在白天或晚上均
可,以下午五点左右为最佳,但睡前1小时一定要结束训练,否则可能影响入睡。
3、锻炼部位。人体全身肌肉约500余块,重量约占体重的40%.不少健身爱好者往往忽略
腿部,尤其是小腿肌群的锻炼。你为健身运动爱好者一定要注意全身肌肉的匀称,唯有这
样才能练出非常匀称、性感挺拔的体型。
每次训练课,需要练哪些部位的肌肉,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有一个原则:全身各肌肉群最好
每周都得到锻炼,但每一局部肌肉锻炼后,起码要休息24小时。此处,初练者锻炼各部位
肌肉的顺序,一般是从上肢到下肢。初练者可根据上述原则来安排锻炼内容。国内外有关初
练者的健身锻炼方案大同小异。例如,每周锻炼三次,每次的锻炼部位是;周一:胸、肩、
臂;周三颈、背、肩、腿、腹;周五、胸、背、臂、腿、腹。若每周练四次,每次锻炼的部
位是:击一、周四:胸、肩、背;周二、周五:颈、臂、腿、腹。
锻炼者如果不能在上述时间内抽出整块时间锻炼,每天只能有少量时间锻炼,那么头一天和
第二天所练的部位不应相同。即某一部位肌肉锻炼后,至少要休息24小时。
4、锻炼组数。锻炼肌肉的动作,一般来说,初练者头一周内,每个动作只练一组,每次训
练课不超过8个动作;第二、三周每个动作练二组;第四、五周每个动作练三组;第六周以
后每个动作可练四组。上述安排并非一成不变,初练者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掌握。
5、动作次数。锻炼某个部位的肌肉一般要练若干组动作,而每组动作是由若干重复的动作
组成的。这里还有一个规律,即大负荷、少次数、少组数的方式对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何种
有效;而小负荷、多次数、多组数的方式有利于缩减脂肪,使肌肉线条清晰、轮廓分明。(1~
4次主要增长绝对肌力和体力,6~12次主要增长肌肉围度,16~20次主要发达小肌肉群
和增进肌肉线条弹性,25次以上主要用于减脂、增强心肺功能、健身塑形等。)
6、器械重量。在健身训练计划中一般都是用“RM”表达规定的、因人而异的负荷重量。"R
M"是英文"repetitionmaximum"的缩写,中文译义是"最大重复值"。如"6~12RM"所表达的
就是"最多能重复6~12次的重量"。如训练计划为:哑铃单臂弯举3~4组,6~8RM。解释
为:用10公斤哑铃进
行单臂弯举练习,竭尽全力最多只能连续弯举6次至8次为一组,这样的重量、次数连续
做3组。正常训练每组间隔可以休息60~90秒,这10公斤也就是该动作6~8RM的重量,
如果以减脂为健身目的,这样的动作要减轻重量,使数量可以达到20~30RM。
7、增加负荷。健身爱好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肌肉增大了,力量也加强了,为了使肌肉继
续增大或保持良好的状态,就需要经常给它以新的刺激也促进肌肉不断增长。
8、训练要求。不同的健身爱好者有着不同的训练要求:
一般健身者:在时间和体能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每周健身4—5次,每次40—50分钟。
增肌训练者:周一至五训练3次,中低强度,以器械训练为主,有氧训练为辅,周末训练两
次,高强度,时间延长,除跑步热身外,完全投入到器械训练中去。
减脂训练者:每周5—6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配合适量器械练习。
塑型训练者:健身频率和持续时间与一般健身者相同,但注意课程多样化,包括有氧运动、
舒缓性健身操课、器械训练等不同项目。
增肌训练者应注意:肌肉恢复期为48~72小时,因此在肌肉没有完全恢复之前再继续锻炼
同一块肌肉是没有效果的,相反会影响锻炼效果。一般在大肌肉锻炼的同时有小肌肉的参与
运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把参与运动的肌肉同一天锻炼效果是最好的。组数、次数要求,
大肌肉3~4组、6~10RM、3~4个动作,小肌肉2~3组、8~12RM、2~3个动作。大肌
肉包括:胸肌、背阔肌、腹肌、腿部。训练初期要适当减轻重量、加大数量。
训练前需要注意
、做好热身运动
每次正式锻炼之前,不论是训练有素的老手还是初次上阵的新兵,都要做好热身运动。目
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肌肉的工作能力,防止肌肉受伤。热身运动的内容包
括做几节徒手操、慢跑或跳绳数分钟等,使全身各关节、韧带都活动到。
2、注意正确呼吸
正确的呼吸有利于增加力量,提高锻炼效果。应采用鼻吸口呼的方法,力求做到深呼吸。一
般是用力时呼气,还原时吸气,尽量避免憋气。
3、动作宜缓慢
一些国际超级健美明星为了使肌肉线条练得特别明显,大多采用一种缓慢连续紧张的锻炼法
则。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动作时不要用冲劲,而严格遵守2秒举起,4秒还原的节奏,认真
做好每个动作。
4、勿忘放松运动
放松运动是在锻炼之后的一种轻松的练习。健身锻炼后,健身者可对所练部位肌肉进行拉伸,
目的是通过拉伸肌肉,释放肌肉在训练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增加肌肉的弹性。在健身锻炼后
还可做些呼吸运动和全身运动,如抖动四肢,捏住肌肉抖动或在单杠上放松悬垂。或以缓慢
的速度小步慢跑,边跑边抖动全身肌肉,或者在锻炼后用温水淋浴一下,这些都是消除肌肉
紧张,使身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的
各部位肌肉训练动作
胸部训练
(1)哑(或杠)铃卧推10-12RMx3组
上斜哑铃(或杠铃)推10-12RMx3组
(2)哑铃飞鸟10-12RMx3组
(3)俯卧撑15-20(次)x4组
背部训练
(1)哑铃单臂划船:8-12RM(次)x4
(2)引体向上宽握:8-12RM(次)x4(能轻松做12次以上,就要负重做)
肩部训练
(1)杠(哑)铃推举10-12RM(次)x3
(2)哑铃侧平举10-12RM(次)x3组
(3)哑铃前平举10-12RM(次)x3组
臂部训练
(1)坐姿单臂颈后臂屈伸:8-12RM(次)x3组
(2)俯立臂屈伸:8-12RM(次)x3组
(3)俯坐弯举:8-12RM(次)x3组
(4)哑铃(或杠铃)交替弯举:8-12RM(次)x3组
腿部训练
(1)哑铃或杠铃深蹲(手持哑铃在身体两侧下蹲)8-10RM(次)x3组
(2)哑铃剪蹲8-10RMx3组
腹部训练
初练者每周可在三个不连续的日子,从上面的腹肌训练视频中选择3~4个动作15-20RM(次)
x3来训练腹部。(注:力量练习或有氧训练之后在做腹部练习更能有效锻炼腹部肌肉)
恢复手段
对初学者来说,放松恢复同训练一样重要。
目前,适用于初级健身训练斱恢复训练方法和练习手段主要有:
一、课后放松法二、活动性休息法三、充足睡眠法四、按摩恢复法
五、热敷恢复法六、活动性恢复法七、营养补充法八、气功放松恢复法
第1-3周:器械推举训练阶段
第一个三周的训练阶段全部由器械练习动作组成,它可以使你的肌肉轻微地接触负重训练的
阻力,而不会直接将它们投入到高级的训练中去。在器械训练的运动中,动作的路径已经被
提前锁定,而且那些帮助平衡重量的稳定肌肉,它们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并不会过多地参与运
动。因此,你将会在这些器械训练中,逐渐学习身体每一个肌肉群的正确动作轨迹,并为接
下来的自由重量训练打好坚实的基础。
每星期你将会进行三次全身性的训练(而在接下来的三个训练阶段中,你的训练将会被分成
针对不同身体部位的分离性训练计划)——周一、周三和周五,也可以是其它的任何三天,
但在两次训练之间你要至少休息一天。因为训练的频度相对较高(每周三次),所以在每次
训练中,每个肌肉群只能做一个动作练习。然而,你每周的训练总量(你所做的全部组数)
还是相当充足的,以获得肌肉围度和力量的同时增长。
重复次数的范围也相对较高,所有的组次都在12-15次之间,只有腹部和小腿是例外(这
两个身体部位通常对稍高的重复次数反应更好)。在你训练计划的开始阶段,使用较高的重
复次数能够促进你的肌肉发展,并打造一个较好的基础性肌肉耐力,这能够帮助你在接下来
的训练中推进肌肉的发展。
第4-6周:初级自由重量训练阶段
在这一训练阶段中,我们给每个大的身体部位(胸部、背部、肩部和腿部)介绍两个新的训
练动作,以此来开始这一阶段的训练;对于较小的身体部位(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股二头
肌、小腿和腹部)来说,我们只增加了一个新动作。鉴于我们在你的第一个三周训练中安排
了一些较简单的器械训练,现在我们将让你投入到大负荷的自由重量训练中去,例如,使用
上斜杠铃推举来针对胸部,使用俯身杠铃划船来刺激背部,使用史密斯深蹲来刺激腿部。
我们还介绍了一个两天的分离性训练计划,在这里你将一天训练你的上半身,然后在下一次
训练你的下半身(加上腹部)。在这一训练阶段,你将每周去四次健身房,也就是每周训练
两次每个身体部位。
在这三周的训练课程中,你应该增大所使用的重量,同时重复次数的范围也相应地减少到每
组10-12次之间(腹部和小腿还是保持较高的重复次数)。在下一个训练阶段里,你的重
复次数将再一次减少,而训练的重量也将随之增大。记住8-12次的较低重复次数是打造
肌肉围度的理想范围,它是这一训练计划的早期目标。
第7-9周:更多的组数,更大的重量
在这一训练阶段中,仍然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给每一个身体部位介绍两个动作(另一
个是自由重量的动作)。在第一个训练阶段里,你只从一个角度来训练每一块肌肉;在第二
个阶段里,你从两个角度来训练每块肌肉;现在,对于较大的身体部位,你将使用三个动作
进行训练——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在每次训练中。这将确保一个更加全面的训练。
在这个三周的训练阶段,你将使用一个三天的分离性训练计划,在六天的课程中训练两次全
身。普通的三天分离性训练选择,通常是由推举-提拉-腿部训练组成的分离性方案。在你
的第一天训练中,你所有肌肉的训练都是典型的推举动作(胸部、肱三头肌、肩部);在你
的第二天训练中,轰击你所有的提拉性肌肉(背部、肱二头肌)和腹部肌肉;在你的第三天
训练中,你要把精力放到双腿上,其中包括一些腿部的推举肌肉(股四头肌、腓肠肌和比目
鱼肌)和一些提拉肌肉(股二头肌)。
再一次稍微增加一些你所使用的负重量,并使你的动作重复次数范围保持在8-10次的范
围之内。因为增加了额外的练习动作,所以你的整体训练量也会有所增加。
10-12周:全力以赴地轰击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你要做四个动作——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于每一个较大的身体
部位。这不仅意味着你将完全力竭自己的每一个肌肉细胞,而且它还能让你在短短的三个月
内过度到高级的健身训练者。对于两个较小的身体部位——前臂和上部斜方肌——这两个部
位的训练将被安排进这一阶段的训练计划中,从而推进全身肌肉的平衡发展。
与第7-9周相比,这一阶段你将明显减少了每周去健身房的次数(四次),同时你每周只
训练一次每个身体部位。这一频度的减少是基于每个身体部位训练量增加的基础上。实际上,
很多职业健美运动员都选择每周只训练一次每个肌肉群,因此需要使用最大化的训练强度来
轰击它们,紧接着作一次充分的休息和恢复,以迎接下一次对肌肉的极限训练。这能够致使
肌肉连续不断地收获围度和力量。
你的训练重量也将再一次有所增加,因而你的重复次数范围也将随之减少到6-8次,但仅
限于每个身体部位的第一个动作。而其他的三个动作仍然延续上一阶段的重复次数范围(对
于较大的身体部位来说,第二个动作使用8-10次的重复范围,第三个动作是10-12次,
第四个动作是12-15次)。就像从3-4个不同角度来轰击一个身体部位一样,使用一个多
样化的重复次数范围能够让你的身体在不同的阻力下进行训练,从而让你的身体保持对训练
的疑惑并促使其产生积极的结果。
最终,在最后的三周训练中,额外增加一些强度训练技术,如逐降组训练。什么是逐降组训
练呢?那就是在你一组训练的最后,当你的肌肉到达力竭状态时,立即减掉重量的20-3
0%,并继续重复至力竭。而且你要在每个身体部位最后一个动作的最后一组做这一技术训
练。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进,当你成为更高级别的训练者时,你就可以增加自己训练中的逐降
组数量,也可以在一组训练中多次减少重量来增加训练的强度。
1.渐增训练(ProgressiveOverloadTrainingPrinciple)增强任何健康素质(体力、体脂
率、肌耐力等)的基础是要十分的困难的。因此,你必须使肌肉逐渐增加负荷。例如:要
加强体力,你必须采用较大的重量、如要增加肌肉大小,不仅要采用越来越重的重量,还要
增加训练组数和每星期的训练次数。如要增加局部的肌耐力,就要逐渐减少组与组之间的间
歇时间或增加训练组数和训练次数。一切都要逐渐增长。超负荷是所有体格训练守则的基本
概念。
2.多组数训练(SetSystemTrainingPrinciple)以前大多数专家建议健美运动员每
个动作只做一组,而现在的教练则是建议多组数(有时最多3~4组)的训练原则,以
使肌肉群完整而彻底的被锻炼和使肌肉胀大到最大限度。
3.单独肌群训练(IsolationTrainingPrinciple)很多肌肉群可以一起练或可以相对
地各作单独分开进行训练。
动感单车训练
动感单车有很多风格,我们主要学习来没风格的单车。
九个基本动作的学习与训练
一,简单骑行
二,赛车骑行
三,赛车向前
四,坐姿爬坡骑行
五,站姿爬坡
六,站姿向前
七,有氧赛车
八,有氧赛车向前
九,放松骑行
学会之后自己编排组合内容配合音乐,要能带着别人上课,提示语得比较丰富能让人在轻松
开心的氛围中锻炼。
有氧训练
最后一个就是耐克训练模式的有氧训练学习,这是体能训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分
为核心训练腿部训练和上肢训练三大部分。学习这些动作,学会之后要达到自己能够编排
动作创新新动作。在带别人训练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提示语制造一个活跃轻松的氛围。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00:08: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86915871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训练计划.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训练计划.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