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出自于哪里?)

更新时间:2023-03-02 00:01:57 阅读: 评论:0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什么意思

意思是: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引申的意思是要有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此句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原文节选: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翻译: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人,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扩展资料

《尽心章句下》是《孟子》全书的最后一篇,内容仍然很丰富,其中有一些著名的章节和名言警句。全篇 原文共38章,本书选15章。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尽信书,不如无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尽心章句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什么意思

意思是: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出自战国孟轲的《孟子·尽心章句下》。

原文: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译文: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鲜血流得来可以漂起木棒呢?”

扩展资料

孟子谈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时,所举的例子是《尚书》中《武成》篇的内容,而《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孔孟的时代也是有着极其权威性地位的。

因此,孟子这种对于权威著作,对经典保持独立思考,勇于怀疑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体现出圣贤人物的治学风范。

纸上谈兵的典故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低档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

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尽信书,不如无书


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什么意思?

“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尽信书,不如无书》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2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人,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扩展资料:

《尽信书,不如无书》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是什么意思

解释: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原文: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翻译:孟子说:“一昧地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这篇文章,只不过取其中的二三个道理罢了。能爱民的人无敌于天下,以最爱民的政策征伐最不爱民的,怎么会使鲜血流得来可以漂起武器呢?”

作品简介及赏析

《尽心章句下》选自《孟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作品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书是我们人类拥有专利的恩物,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他们崇拜的神圣对象。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信书,唯书本是从,轻则使个人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所谓“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 风,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拼音】: 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

【出自】: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翻译】: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尚书》中《武成》这一篇,就只相信其中的两三页罢了。

【示例】:历史可信吗?我们只能说:大体可信。如果说完全不可信,那就成了虚无主义。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古训, 还是有道理的。 孙犁《我的史部书》

扩展资料: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靠书才能进步。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不能迷信书本。

比如中国古代的赵括就是一个例子。他非常爱看书,在纸上谈打仗的时候头头是道。仿佛只要有他在,就一定能打胜仗。因此他受到了重用,他被调去坚守一个易功难守的平地。

他认为在平地上太容易被攻下来了,就带着军队跑到了一旁的一座山上,等着敌人过来。可是这山上没有水,还很难快速的跑到山下的阵地。赵括可没管这些,他只信书上的。果然,他的军队被包围了,因为没有水,很快就败下来了。

伯乐也曾让他的儿子拿着《马经》去找好马,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找到与《马经》上说的一样的马。有一次,他出门时遇见了一只大蛤蟆,发现和《马经》上说的马大致相同,回去后告诉伯乐。伯乐说:“这是蛤蟆!”从此他再也不迷信书本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出处:《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作品原文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原文翻译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

仁人在天下没有敌人,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扩展资料: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古往今来,人们关于书已不知有过多少礼赞。的确,书是我们人类拥有专利的恩物,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他们崇拜的神圣对象。

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信书,唯书本是从,轻则使个人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所谓“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 风,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今天,我们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似乎也已经是浅显而容易明白的启发了。

可是在孟子的时代,这恐怕还是空谷足音吧。其实还用不着推得那么远,只需要想想那些“唯书”、“唯上”的时代,孟子这话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引用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3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86517870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出自于哪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出自于哪里?).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