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三百两打一成语
不打自招,解释:此地无银三百两出自民间故事,故事里王二偷了张三的钱,还自己留个纸条说钱不是王二偷的,后来张三看了纸条就知道是谁偷的,王二就是不打自招。
成语解释:招:招供。旧指没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坏事或有坏的意图自我暴露出来。
读音:bù dǎ zì zhāo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三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扩展资料
近义词:图穷匕见、欲盖弥彰
1、图穷匕见
读音:tú qióng bǐ xiàn
解释: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白话释义:荆轲拿过地图献上;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时匕首现出。
2、欲盖弥彰
读音:yù gài mí zhāng
解释: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却暴露得更加明显。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白话释义:有的人追求名声而不能,有人想掩盖而名声章,惩罚不义的人。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成语是什么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什么意思?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比喻想要把事情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出处:民间故事:古时,有一个叫张三的人,把银子埋藏地下,又害怕别人来偷,于是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王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
举例造句:他们做贼心虚,所以总是发表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声明。
扩展资料:成语译文
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积攒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他总是怕别人偷去,就找了一只箱子,把三百两银子钉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
可是他还是不放心,怕别人到这儿来挖,于是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纸张上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字,贴在墙角边,这才放心地走了。谁知道他的举动,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
半夜,王二把三百两银子全偷走了。为了不让张三知道,他在一张纸上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贴在墙上。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看银子,银子不见了,一见纸条,才恍然大悟。
“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暴露了。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什么意思
此地无银三百两 成语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什么意思?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比喻想要把事情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词语辨析
【拼音代码】: cdwysbl
【近义词】:欲盖弥彰、不打自招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分句。
【语法】:倒装句(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此地无三百两银
扩展资料:
典故
【出处】: 民间故事:古时,有一个叫张三的人,把银子埋藏地下,又害怕别人来偷,于是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王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
【举例造句】: 他们做贼心虚,所以总是发表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声明。 ★《人民文学》1976年第9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此地无银三百两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3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86152901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此地无银三百两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成语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此地无银三百两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成语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