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
舍生取义的意思是:为了真理和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常用来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一、成语解析:
1、舍生取义这个成语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原意是说,生命,也是我所要的,正义,也是我所要的,二者不能同时都得到,就选择正义而舍去生命。
2、舍身取义与《孟子》中本心的联系:本心是指羞恶之心,而舍身取义是指舍弃生命获取道义。两者用对比的方式巧妙的突出孟子对自己思想的不断升华,孟子思想主要分为政治哲学,即仁爱,以及人生哲学,即性善(人性善)以及重义轻利。
二、相关典故:
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三、舍生取义造句:
1、狼牙山五壮士舍生取义,救了很多人。
2、做大事者,应有忠肝义胆之豪情,舍生取义之本色。
3、君子最重名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在所不惜。
舍生取义的意思
舍生取义:原指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后指为维护正义或保全名节而舍弃生命。
释义:
基本:
舍:舍弃,放弃;生:生命;取:求取;义:道义,正义。
古义:
原指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今义:
后指为维护正义或保全名节而舍弃生命。
例句:
那些舍生取义的英烈,将永远受到人们的崇敬。
这部古装剧的男主角有着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出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证:
肜位为宰相……而临大节,无不可夺之志,当危事,不能舍生取义。《晋书·梁王肜传》
正命之说,乃是平日修身谨行经常之法,若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处,岂可以其不得正命而避之乎!宋·朱熹·《答孙敬甫书》
君子舍生取义,小人则舍生为利。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
担道义即是不计利害的主持正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梁实秋·《雅舍小品·对联》
古往今来,多少为人民事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先驱者身上,都闪耀着这种崇高的精神的光辉。袁鹰·《信念》
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
舍生取义的意思是什么
舍生取义的意思
舍身取义的意思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
读音:[shě shēn qǔ yì]。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例句:我们为了革命事业要舍身取义。
近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舍身求法。
反义:贪生怕死。
舍身取义的笔顺:
舍总笔画:8笔。1.ノ(撇)、2.㇏(捺)、3.一(横)、4.一(横)、5.丨(竖)、6.丨(竖)、7.ㄱ(横折)、8.一(横)。
身总笔画:7笔。1.ノ(撇)、2.丨(竖)、3.𠃌(横折钩)、4.一(横)、5.一(横)、6.一(横)、7.ノ(撇)。
取总笔画:8笔。1.一(横)、2.丨(竖)、3.丨(竖)、4.一(横)、5.一(横)、6.㇀(提)、7.乛(横撇/横钩)、8.㇏(捺)。
义总笔画:3笔。1.丶(点)、2.ノ(撇)、3.㇏(捺)。
舍生取义意思
舍生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春秋时代,晋国的义士豫让曾受到智伯的重用。智伯后来被三晋打败身亡,因赵襄子是杀智伯的主谋,所以豫让要杀赵襄子替智伯报仇。
他乔装成一个残废的人,走到襄子的厕所去,假装成粉饰墙壁的人,想伺机刺死襄子。襄子去小便,忽然觉得心里有点跳动,知道有人要刺杀他,便叫人捉住粉饰墙壁的人,一问原来是豫让。襄子知道他是替智伯报仇,感念他是义士,所以把他释放了。
后来豫让又用漆涂在身上,剃去胡须和眉毛,毁了容貌,扮作一个乞丐,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来,但说话的声音还没有改变,于是他又吞炭改了声音。
一天,他预先躲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赵襄子将要走到桥上时,忽然他的坐骑惊叫起来,赵襄子知道一定又是豫让来行刺了,叫人搜查,果然不错。赵襄子叹道:“豫让,你替知己报仇,大家都已知道你的义举了。这次我不再释放你,成全你吧。请你自己了断吧!”
豫让也被赵襄子的话感动,他请求赵襄子把袍子脱下来,自己在赵襄子的袍子上刺了三刀,然后自杀了。他舍弃了生命,只为报答朋友的恩义。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3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84574896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舍生取义的意思(舍生取义的人物和事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舍生取义的意思(舍生取义的人物和事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