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读音:敏而好学 [mǐn ér hào xué]。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例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聪明好学。
近义词:
一、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引证: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例句:对学过的东西要温故知新,对不认识的东西要~,对于学习要学而不厌。
二、功成不居 [gōng chéng bù jū]
释义: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引证:看他前九首,便是一位努力从王之人,而以~终之。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六。
出处:《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敏而好学的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敏:勤勉;好:喜好。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成语造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2.他的学习之所以那么好,因为他平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老师常教导我们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给我的印象他是一位很积极主动的学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知识的海洋如此浩瀚,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学到的只是沧海一粟,所以我们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的字义〈形〉
(形声。从攴( pū),每声。甲骨文字形,像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本义:动作快)
同本义
敏,疾也。——《说文》
曾孙不怒,农夫克敏。——《诗·小雅·甫田》
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又如:敏给(敏捷);敏赡(敏捷而多智);敏睿(敏捷聪慧);敏疾(敏捷,迅速);敏思(才思敏捷);敏才(敏捷的才思)
思想敏锐,反应快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我虽不敏。——《孟子·梁惠王上》
礼成而加之以敏。——《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注:“审当于事也。”
又如:敏悟(聪敏伶俐;善解人意);敏博(聪明博学);敏达(敏捷而通达事理);敏隽(聪明俊秀);敏智(聪敏机智);敏识(聪明博识);敏瞻(机灵多智;敏捷而丰富)
勤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人道敏政。——《礼记·中庸》。注:“犹勉也。”
又如:敏行(指勉力修身);敏求(勉力以求);敏学(勤勉好学)
〈名〉
假借为“拇”。足大指
履帝武(足迹)敏,歆,攸介攸止。——《诗·大雅·生民》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3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84182862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敏而好学的意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敏而好学的意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