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的意思
不拘一格,汉语成语,拼音是bùjūyīgé,意思是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出自清·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25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近义词:别具一格、五花八门。
反义词:如出一辙、千篇一律。
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
示例:
1、不但体裁,风格,题材,表现手法可以鼓励勇于创新,甚至连主题,也可以是不拘一格的。
2、用文学艺术反映时代面貌,形式要多样化,诗歌、小说、电视、戏剧等等都可以,总之不拘一格。
造句:
1、我们在夸奖孩子时,应该不拘一格,因时因事而宜,以充分展示出夸奖的真正魅力。
2、他的书法,博采众长而又不拘一格,别有韵味。
3、他大胆打破规矩,不拘一格地创作新体裁小说。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 不拘一格读音及解释
1、不拘一格(拼音:bù jū yī gé)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不拘一格,指不拘泥于一种规格、方式。比喻打破常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状语。
2、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杭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就喜欢读书,特别爱学写诗。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统治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外国的侵略,反对当政者的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右的官。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在回家乡的旅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一天,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己亥杂诗》这首诗,全诗共四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中九州是整个中国的代称。诗的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如今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3、成语告诉人们,身为领导者与决策者,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但如果自诩思路与众不同,破格起用新人而超出制度、法律法规容许的自由裁量范围,就是在忤逆民意。“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范围必须在既有选拔制度及其法律法规的有限弹性中。虽然现有体制下,官吏不是民众直接决定任免,但仍有赖于民意,并应将其贯彻到选拔制度、法律法规中。游离于这些,所破格起用的新人即便真是人才,那也只是上级眼中的人才,而非民众眼中的人才。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
不拘一格的"拘"是局限的意思。不拘一格是一个成语,拼音 bù jū yī gé,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文艺创作要不拘一格,体裁可以多样化。
【解释】: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出自】: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翻译】:我奉劝天帝(这里是指朝庭)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语法】:动宾式;作宾语、定语、状语;比喻打破常规
【近义词】:别具一格
拘详细释义:
[ jū ]
1、逮捕或扣押: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
2、限,限制:拘束。拘谨。不拘小节。
3、固执,不变通:拘泥。拘礼。拘迂。
[ gōu ]
遮蔽:“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
扩展资料:
一、拘字形演变:
造字本义:动词,逮捕,捆绑嫌犯,看押。
文言版《说文解字》:拘,止也。从句,从手,句亦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拘,阻止。字形采用“手、句”作边旁,采用“句”也作声旁。
二、不拘一格近义词释义:
别具一格[ bié jù yī gé ]
【解释】: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出自】:清·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翻译】:看到了你的赠诗,风格和功力已经有了你自己的风格。
【示例】:这个画家的人物画拙中见巧,别具一格。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文学、艺术、书法等
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 不拘一格的意思
1、不拘一格指不拘泥于一种规格、方式。比喻打破常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状语。
2、不拘一格(拼音:bù jū yī gé)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清·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一二五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