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1)“血性”罗辀重和陶龛学校
公元2007年。炎炎夏日。娄星区西阳乡白鹭村。
我在这里追寻一个逝去的英灵,涟水悠悠,千载如斯,
而罗辀重先生安在?
白鹭村,一个美丽的名字,得名于白鹭湾,而白鹭湾名字的
由来呢,大概是以前这儿有白鹭栖息吧?这个猜想很快在摇
船的老艘公那儿得到了证实。正说话间,一只白鹭从我的眼
前掠过,瞬间消失在远处,水面平静,没有一丝波痕,仿佛
从未有鸟飞过。57年前,罗先生蹈水自沉,永远消失在河水
里,惊鸿一瞥,如这只白鹭一掠而过。
“北有行知、南有陶龛”,享有盛誉的陶龛学校就在河对岸。
清咸丰、同治年间,白鹭湾有个叫罗信南的先生,钟爱陶渊
明的诗集,读后常将书搁于神龛之上,自号陶龛居士,以赋
诗讲学为业,四方从者甚众,常欲建校施教而无力,赍志而
终。其子罗长裿〔字申田〕为继父志,以历年游宦薪奉〔官
至西藏左参赞〕,置田租二百四十担,于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年〕创办“陶龛义学”,校址设创办人罗申田家的画竹
园。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科举,办新学,“陶龛义学”
改称“陶龛两等小学堂”,1912年〔民国元年〕罗申田被叛将
钟颖谋杀。罗申田之子罗辀重主持校政,奉令改学堂为“陶龛
学校”。1914年,罗辀重为报父仇并惩国贼,咬指血书上诉。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翌年,北京政府将钟处死,将罗申田生平事迹宣付史馆立传。
未几,罗辀重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
1920年,罗辀重留美归国,辞官不仕,以教育为己任,
加捐田租百担,毁家办学,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学校
几经新建、扩建,发展成为占地八十多亩,房屋十一栋八十
七间,包括二十三间教室及食堂、礼堂、办公、宿舍、图书、
仪器、医药、音乐、美术、缝纫、印刷、商店等室,建筑面
积达九千四百二十平方米〔见陶龛学校原址模型图〕,还有
球场、游艺、农场、工厂、猪舍、鱼塘、假山、喷池等设施,
鼎盛时学生人数逾千人,生源普及东南各省.
罗辀重主持陶龛学校,以“血性”二字为校训,注重“体、
德、智、美、群”五育的价值,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他创办两
年制特科班,下设农业科、养殖科、纺织科、应化科、木工
科、文书科、社会科、地方自治人员训练科、人民团体书记
训练科、图书管理训练科等;结业后,向社会有关部门推荐
录用。教学方法上,实行“导生制”,教师为学生解疑释难,
增广知识,与学生交流思想。陶龛学校各科教学实行课堂学
习与课外实习相结合,反对读死书。学校重视学生自治,成
立有陶龛学生服务团、陶龛生产合作社,开辟两个农场、几
处工艺园地,作为特科班与中学实验班见习场所。
罗辀重认为,课堂知识必须通过课外活动来稳固和发展
(即第二课堂教学),学校设有30余种课外专业活动小组,打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破班界,自由报名参加,发挥各自的爱好与专长,直至掌握
某门技术单懂某门知识为止。他还认为“教育之范围应包括社
会教育”,即应包括学校、家庭等平时的言谈、讨论、彼此交
换知识,因为模范作用和社会风气所暗示的趋势这种“间接关
系远过于直接关系之重要”。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辀重发动师生组织抗日宣传队,进
入湘乡县乡镇开展宣传活动,成立募捐队、妇女慰劳团、联
防自卫队。抗战八年,他一直组织开展献金、献鞋、献棉衣
及捐募“湘乡号”、“儿童号”飞机款等活动。他创办《陶龛旬报》,
发行省内外,远销印度、日本、欧美。运用旬报揭露社会黑
暗,抨击国民党暗杀闯一多、李公朴,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罗辀重的办学思想和教学改革独具风格,为中国乡村
小学教育树立新典型,被尊为“一代宗师”。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他仍坚持办学。曾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湘乡县人民代
表会议。
1961年,因修溪口水库,陶龛学校全部建筑物被拆除,
与犁头学校合并,称“白鹭完小”。1986年,娄底市政府拨出
专款,在白鹭湾修建新校,恢复“陶龛学校”〔小学部〕校名。
湘乡市亦在白鹭湾毗邻的毛田乡竹园村建陶龛学校中学部。
1991年9月21日,来自台湾、港澳及十多个省市三百多名
陶龛校友欢聚一堂,热烈庆祝陶龛学校九十周年校庆,同日,
《陶龛校志》、《罗辀重遗著选编》二书在庆典上举行首发式,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设在校园内的“罗辀重纪念馆”亦同时开馆。尔后,娄底市成
立“罗辀重教育思想研究会”,并编辑出版了《罗辀重文集》
一书。
重温这段历史,仰望陶龛学校校舍上两个鲜红的大字:
“血性”,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怀着虔诚的心,试图
寻找一点遗迹。正值暑假,学校里空无一人,偌大的校园一
片落寞,我能寻觅到的,除了空寂,还是空寂。
乡人告诉我,罗先生的墓就在附近的梅子山上,并指点
了进山的路径。
梅子山!好一个清雅的名字,也许只有罗先生这样高风
亮节的仁人才配得上。沿着山间小径蜿蜒而上,一路上是不
知名的野花,自生自灭在乡野,但她们依然开得灿烂,尽情
展现生命的激情和美。
突然,两根高大挺直的石柱耸立在面前,拨开一人多高
茅草的重重包围,我看到了隐藏在深处的墓碑,很普通的一
块石碑,这就是教育之神罗先生的陵墓吗?我想起了沈从文
先生的墓地,也是如此朴素,如此平易近人。
伫立墓前,苍凉的气息依旧扑面,静穆的丘冈依然袭人。我
感觉站在历史里,一片寂寥。
回到喧嚣的城市,萦绕在心的依然是罗先生的“血性”,
娄星区博物馆里,专门为罗先生开辟了一个纪念馆,我来到
这里又一次看望先生,墙壁上,悬挂着先生对“血性”的解释: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血性,是什么呢?孙中山先生所称许的美德“信义”二字,
实可以包括下来。血性,是要“诚”而“愚”的。就是血性的人,
非常本色,非常老实,一是一,二是二,心地光明,行为正
大,决不虚伪,决不扯谎,决不欺诈,决不取巧,决不做阴
谋;做错了事,能自己承认,决不嫁祸于人;答应人家的事,
决不失信。
血性是“为他”而不是“为己”的,血性的人,富有牺牲的精
神,见义恐后,见利恐先,能刻苦,肯负责,对公家的事,
能尽心竭力去做,他人有急难时,能尽力去救助;只要是信
之所在,仁之所存,便一往无前,赴汤蹈火,百折不挠,决
不畏难,决不退缩,不怕失败。
一遍又一遍在心底默念这些文字,我的心被深深震撼!
窗外车水马龙,红尘滚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血性,似乎被人们遗忘了。
血性,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宋明理学总结者王船山、
近代学风开拓者魏源、洋务运动首领左宗棠、“烧车御史”谢
振定、“中兴名臣”曾国藩、革命先驱蔡和森、女侠秋瑾、一
代伟人毛泽东,无一不是以血性铸造其杰出的人格。
归去来兮!血性罗辀重。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22:56: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82598888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宣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宣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