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3-03-01 22:17:09 阅读: 评论:0

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区别是什么?

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区别如下:

1、表现形式不同

厄尔尼诺现象:表现为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拉尼娜现象:表现为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连续6个月低于常年0.5℃以上)的现象,通常伴随厄尔尼诺而来,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

2、由来不同

厄尔尼诺现象: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破坏了过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

拉尼娜现象:同样对气候有影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性格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总体说来,拉尼娜并非性情十分温和,也将可能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

3、影响不同

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增多。这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世界多种农作物将受影响。

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到底是什么?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是起源于赤道太平洋的间歇性气候现象,但会对世界各地的天气产生广泛的影响。两者是相关的,拉尼娜是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或 ENSO 的相反阶段,因此它们永远不可能同时发生,并且有很多时候两者都不会发生。

ENSO 描述了赤道太平洋的波动,观测海洋的表面温度和其上方的空气压力。当海面温度高于平均水平约 1 华氏度或更多时,就会形成厄尔尼诺现象。当温度低于平均水平时,就会形成拉尼娜现象。当温度处于或接近平均水平时,就是所谓的 ENSO 中性,两者都不会发展。

气压部分稍微复杂一些,它是指赤道太平洋西部和东部之间的气压差,科学家们使用来自澳大利亚中北部海岸达尔文岛和东部的塔希提岛的读数表示。当塔希提岛的气压低于正常水平而达尔文的气压高于正常水平时,条件有利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相反的情况发生时,拉尼娜现象可能会发展。

如果信风加强,就像发生在拉尼娜现象期间那样,更多的暖水会被推向西部,在东太平洋寒冷时,深水上升以取代它。如果信风减弱,就像厄尔尼诺现象期间发生的那样,向西移动的水量减少,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暖气就会比往常更多。海洋中大量的温水通过对流将大量热量传递到大气中,温暖潮湿的空气从海面上升并形成雷暴,热量反过来影响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大气环流。

在厄尔尼诺现象中,急流倾向于向南移动,这可能会给美国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带来更多雨、更凉爽的天气,并为北部部分地区带来更温暖的天气。在其他地方,厄尔尼诺现象可以在亚洲、澳大利亚和印度大陆创造温暖干燥的条件,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也可能受到影响。 在拉尼娜现象中,急流向北移动,这可能导致美国南部气候温暖干燥,而北部部分地区,尤其是太平洋西北部,天气寒冷潮湿,澳大利亚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可能比平时更潮湿。拉尼娜现象还会导致北大西洋发生更多飓风,因为风切变通常较少,风速和风向的变化会在形成气旋风暴时破坏其结构。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各是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渡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区别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区别:

1、性质不同: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厄尔尼诺是暖流,是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

2、形成原因不同:

拉尼娜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厄尔尼诺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

3、对气候的影响不同:

拉尼娜对气候的影响,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下。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扩展资料:

1、厄尔尼诺气象成因:

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时值南半球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跨过赤道。

受到南半球的自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海水沿秘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洋流南下,把秘鲁寒流变性为暖流。

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暖流被称之为厄尔尼诺暖流。通常这位“不速之客”在每年的3月以后,随着南美洲西海岸水温逐渐变冷而随之消失。

2、拉尼娜形成原因:

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

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信风是指低空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恒定的偏东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拉尼娜

百度百科-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 和影响的区域以及所不同之处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拉尼娜”它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渡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科学家认为:“拉尼娜”这种水文现象对世界气候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将会给广东、福建、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较多并持续一定时期的降雨.
厄尔尼诺的气候影响
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1997年强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
第三是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最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3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80229881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pdf

标签:厄尔尼诺   尼娜   我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