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窦太后(窦太后是谁的皇后)

更新时间:2023-03-01 22:16:48 阅读: 评论:0

历史对窦太后的评价

1、历史上的窦太后窦漪房,从一个贫苦无依的宫女,当上母仪天下的汉朝皇后,她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灰姑娘。

窦漪房的丈夫、儿子和孙子,分别是著名盛世“文景之治”的皇帝汉文帝、汉景帝和以雄武著称的汉武帝,窦漪房头上的头衔也从汉朝皇后、皇太后到太皇太后,尊贵无比,她也因频频干政,推崇“黄老”治国,而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历史人物对其评价:

司马迁:诎意适代,厥崇诸窦。[50]

班固:窦后违意,考盘于代。

3、人物简介:

汉惠帝时窦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姬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

窦太后与汉文帝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扩展资料:

历史人物事件:

1、因祸得福遇见刘恒

宫女窦漪房能成为皇后,竟从一个错误的插曲开始。窦漪房从小失去母亲,秦朝末年战乱期间,父亲又不幸去世。汉初吕氏执政时期,窦漪房被选入宫,做了一名普通的宫女。

当吕氏决定挑选宫中的宫女赏赐给当时的诸侯王时,窦漪房央求主管分配的宦官,希望能回到离自己家乡更近的赵国,可是在分配时,负责的宦官就偏偏忘了窦漪房的嘱咐,将窦漪房的名字写到了分配去代国的名册中。

但因祸得福,窦漪房得到代王刘恒的宠幸,诞下长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后又生了儿子刘武,就是后来的梁孝王。这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文帝继位后,立刘启为太子。母因子贵,窦姬也被立为皇后。

2、失明后不跟慎夫人争宠

窦后成为皇后以后,生了一场大病,不幸双目失明,这时的她才40岁出头,失去宠幸。汉文帝先后宠幸了邯郸慎夫人和尹姬,尤其是邯郸慎夫人总想与名正言顺的窦皇后平起平坐。不过,历史上窦后对失宠一事抱宽容态度。

有一次,文帝与窦皇后、慎夫人同游皇家林苑。慎夫人平时仗着文帝宠爱,在宫中都是与窦后并坐,窦后比较大度,并不计较。这次慎夫人要坐到皇后身旁,觉得脸上无光,不免恃宠而怒。

文帝因慎夫人生气,自然勃然大怒,竟然带着慎夫人打道回宫。窦后虽大权在握,却没有对后宫嫔妃展开迫害,其宽容之心值得称道。

3、逼汉景帝立弟弟为储

梁王刘武是窦后的幼子,即汉景帝的弟弟。窦后非常疼爱刘武,希望景帝能同意其百年之后由弟弟梁王继承皇位。但朝廷官员百分之八十的人表示不赞成。

当景帝废掉了太子刘荣时,窦后又劝景帝立梁王为储。大臣袁盎拜见窦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窦后才最终打消了以梁王为储君的念头。

公元前144年,梁王刘武病死。窦太后闻讯整日涕泣,不吃不喝,骂道:“皇上果然杀了吾儿!”景帝惊慌,不知如何是好,姐姐馆陶长公主给景帝出主意,让景帝把梁国一分为五,刘武的五个儿子都封王,五个女儿都赐给汤沐邑,太后方转悲为喜。

公元前141年,景帝病死,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武帝,尊窦太后为太皇太后。窦太后死于公元前135年,时年约71岁,与文帝合葬霸陵。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窦漪房

人民网:历史上的窦太后窦漪房:中国最早的灰姑娘


历史上的窦太后是怎样的人?

  西汉窦太后,传说名为窦漪房,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其出身贫寒,后被选入宫中,吕后将一些宫女分给诸侯王的时,窦氏被分给了汉文帝。与汉文帝育有一女二男,长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最宠爱的是小儿子刘武。

  出生
  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房、猗房,清河郡观津(今河北武邑县)人,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坠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
  汉宫侍女
  汉惠帝时以家人子的身份应招入汉宫,侍奉吕后左右,成了第一女主吕后身边的宫女。
  称后代宫
  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当时,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氏也在选中之列。窦氏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她于是去了代国。虽然这不是她的心愿,但抵代国后,深得十三岁的代王刘恒喜欢封为美人。   初入代宫代王刘恒已有王后,等代王王后病死后,代王独幸的窦美人被封为王后,在代国期间先与代王刘恒生长女刘嫖,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刘启、次子刘武。
  母仪天下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代王刘恒被拥即位,窦美人以代国王后身份再入汉宫,文帝元年即公元前179年窦美人被封为皇后。
  太后干政
  文帝驾崩后,窦漪房开始了其左右朝政的生涯直到病逝。
  史籍记载
  孝文窦皇后,景帝母也,吕太后时以良家子选入宫。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家在清河,愿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籍代伍中。籍奏,诏可。当行,窦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   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孝惠七年,生景帝。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乃代王为帝后,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男最长,立为太子。窦姬为皇后,女为馆陶长公主。明年,封少子武为代王,后徙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封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窦后兄长君。弟广国字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人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少,识其县名及姓,又尝与其姊采桑,堕,用为符信,上书自陈。皇后言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复问其所识,曰:“姊去我西时,与我   决传舍中,丐沐沐我,已,饭我,乃去。”于是窦皇后持之而泣,侍御左右皆悲。乃厚赐之,家于长安。绛侯、灌将军等曰:“吾属不死,命乃且县此两人。此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又复放吕氏大事也。”于是乃选长者之有节行者与居。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富贵骄人。   窦皇后疾,失明。文帝幸邯郸慎夫人、尹姬,皆无子。文帝崩,景帝位,皇后为皇太后,乃封广国为章武侯。长君先死,封其子彭祖为南皮侯。吴、楚反时,太后从昆弟子窦婴侠,喜士,为大将军,破吴、楚、封魏其侯。窦氏侯者凡三人。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太后后景帝   六岁,凡立五十一年,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遗诏尽以东宫金钱财物赐长公主嫖。至武帝时,魏其侯窦婴为丞相,后诛。

历史上有几位窦皇后

  “扶风窦家出皇后”,流传西府地区的这句话并非空谈,而是确有其事,章德窦皇后、桓思窦皇后、太穆窦皇后、昭成窦皇后,这些窦皇后娘家都是扶风人。为何扶风县多出皇后?这些窦皇后又有着怎样的曲折故事?

  如今,扶风县有 4000多人姓窦,这支窦姓后人又是谁的后代呢?让我们跟随扶风窦氏文化探究者一起追寻那段窦家往事——

  扶风窦家出了四位皇后

  其实,历史上共有七位窦皇后,最有名的是西汉孝文窦皇后,即史剧中经常出现的窦太后窦漪房,窦氏一族兴旺也是从窦漪房、窦婴开始的,扶风窦家源于窦漪房七世孙窦融,窦融之后,扶风窦家出了四位皇后。

  中国窦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扶风县文史员窦智礼介绍,扶风人窦融因筹划归汉有功,被东汉光武帝封为大司空、安丰侯,扶风窦皇后均是窦融的后人。窦家鼎盛时,有一公:大司空窦融,两侯:安丰侯窦融、显亲侯窦友,娶进三个公主:内黄公主、沘阳公主、涅阳公主,四位二千石(汉官名,指郡守),可谓权倾朝野。

  窦家女儿正是顶着娘家的耀眼光环进宫的,“东汉时期,窦家势力鼎盛,除窦融在朝当大司空外,还有不少窦氏武将在外镇守边关,掌握兵权,朝廷为了稳定江山,拉拢武将,所以,不少窦氏女子被娶进皇宫。”窦智礼解释,窦家与刘家扯不断的婚姻关系,实质上都是一场场政治联盟。比如,章德窦皇后是窦融的曾孙女、沘阳公主的女儿,桓思窦皇后是汉代大将窦武的女儿。

  这几位窦皇后的娘家都在扶风,这里的扶风与今天的扶风不同,当时,汉武帝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以辅京师,右扶风既是一个内史官名,也指一片区域,相当于今秦岭以北,户县、咸阳、旬邑以西的地方,统称右扶风。

  如今,扶风县的窦姓人都以窦融为先祖。解放前,在县城南飞凤山上建有“乡宦祠”,供奉着窦融塑像,每到清明节,窦姓人便结队前往山上祭拜。

  章德窦皇后有两把刷子

  第一个扶风窦皇后是章德窦皇后,汉章帝听说窦融曾孙女美艳,诸方打探,见窦氏果然娇美,十分喜爱,进宫第二年,就册立窦氏为皇后,一同进宫的妹妹也被册封为贵人。窦皇后一生无子,收养梁贵人儿子刘肇为养子,章帝逝世后,刘肇年幼继位,窦太后开始了五年的当权执政。“这五年,窦太后办了五件事,算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女人。”《扶风文史资料窦滔专辑》编者之一张天福介绍,窦太后任用邓彪为太傅,领百官,任兄长窦宪为掌典辅政,保持了政局稳定;让已经封王的`皇室子弟,都返回各自封国,防止内乱;还废除了盐铁不能自贩自铸的禁令,百姓可煮盐铸铁;提倡儒学,劝民农桑;此外,派窦宪大破了北匈奴,助推东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

  张天福认为,客观来看,章德窦皇后有功也有过,她执政之后,也使哥哥窦宪专权跋扈、阴谋叛乱,窦家权力过大,最后被和帝刘肇与宦官一起诛灭,窦氏家族做官的人全部被免,章德窦皇后被软禁内宫,忧郁辞世。

  可怜可叹的桓思窦皇后

  桓思窦皇后窦妙不太走运,窦妙进宫两年后,汉桓帝去世,窦妙与父亲窦武确立刘宏为皇帝,称汉灵帝。当时,刘宏年幼,宦官当道,陷害忠良,窦妙临朝听政后,起用陈蕃、杜密等贤臣,父亲窦武时任大将军执掌朝政,准备诛灭宦官。

  窦智礼谈道,窦武是个忠臣,一生清廉,操心国家社稷,可是女儿窦妙却性格优柔寡断,处在深宫中,经常被宦官迷惑、干扰。在谋划铲除宦官过程中,窦妙犹豫不决,迟迟不下决心,最终走漏了消息,宦官抢先一步下手,煽动灵帝以武力逼迫窦妙交出大印,反诬窦武造反,窦武父子自杀,首级被悬挂在洛阳都亭上,宦官还杀了许多忠臣,窦妙被幽禁,窦武的侄子雁门太守窦统率部逃往北国。这一次,窦家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

  据传,只有窦武的一个孙子,被仆人胡腾保护,逃至零陵(今广西一带)。

  太穆窦皇后的美丽传说

  李渊的妻子,李世民的母亲,也是窦家姑娘,这个窦皇后的美谈比较多,小小年纪就劝谏舅舅周武帝与突厥亲近,拉拢突厥,来安稳江南和关东,由此引来诸多称赞。“雀屏中选”的典故也与她有关。太穆窦皇后的父亲是窦毅,母亲是襄阳长公主,两人发现女儿才智出众,决定为女儿寻找一个有为的夫君,便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前来求婚的男子必须两箭射中孔雀眼睛,才可以娶窦氏为妻,数十人去求婚都没有射中。李渊听闻后前来求婚,两箭准确地射中孔雀两只眼睛,窦氏便嫁给了李渊。

  窦皇后不仅貌美,而且聪慧过人,李渊任扶风太守时,有几匹好马,窦氏对李渊说,皇上喜欢马,你为什么不把这些马送给皇上呢,留下来会招致祸端的。李渊没有听窦氏的话,不久,果然被隋炀帝贬黜。此后,李渊听从窦氏劝言,谨慎处事,升任将军之职。李渊流着泪对儿子说:“早听你母亲之言,得此久矣!”

  窦智礼说,太穆窦皇后 45岁时过世于涿郡(今河北涿州市),窦氏心智过人,李渊能夺得天下,想必与这位贤内助是分不开的。

  扶风人眼中的窦皇后

  历史记录总是以男人为主,女人的故事偶尔掺在其中,但窦氏皇后的故事告诉我们,哪段历史离得了女人呢,尤其是身居高位的皇后,她们或尽己所能推动了一个朝代、一个家族的进步,或无奈地观望,甚至是加速了一个王朝的衰落。历史大浪汹涌向前,这些女性如同一朵朵浪花,被裹挟进浪潮里……

  窦智礼曾做过统计,在今天的扶风县,共有窦姓人 4000多人,集中在段家镇、天度镇的鲁马村、法门镇的宝塔村等地。落户扶风的这支窦家人,有的是窦家落难之后,从平陵迁来的;有的是逃亡漠北塞外,漂泊数百年最终返回窦家,落脚扶风的,例如苏若兰的丈夫窦滔,就是在北国出生,由祖父带回扶风美阳,定居法门寺西街。如今,这些窦姓人都尊窦融为先祖,关于窦家皇后的故事,他们都能讲两段。

  作为窦家后人,窦智礼把扶风窦皇后的故事收集起来,结合历史背景,编进了扶风县文史资料中。品读这些故事,窦智礼是有感触的,政治联姻使这些窦家姑娘不能选择自己的婚姻,她们的命运与娘家的兴衰紧密相连,历史变革迫使她们要面对更多的抉择,在抉择面前,她们的作为,是可以教育窦氏后人的。


窦太后是谁的皇后

孝文窦皇后(?—前135年),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

窦猗房是普通的农家女,平民出身。

汉惠帝时窦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姬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窦太后与汉文帝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窦太后

性别

所处时代
西汉

谥号
孝文皇后

出生地
清河观津(今河北武邑)

展开全部
人物生平
以赐代王
孝文窦皇后,名不详(《史记索隐》云名猗房 )。约汉高祖初年出生于清河郡观津县。 其父早年经历秦朝动乱,隐居于观津不问世事,过着清贫垂钓的生活,后来却不幸坠河而死。 窦皇后有兄弟二人,兄名窦长君(《史记索隐》云名建,字长君 ),弟名窦广国,字少君。

汉高祖去世后,惠帝刘盈仁善,吕太后掌揽大权。这时,窦氏以良家子身份入汉宫伺候吕太后,称为窦姬。后来,吕太后欲释放一批宫人出宫,并将她们赏赐给诸侯王,窦姬也在其中。窦姬因为自己的家乡清河郡离赵国较近,故而请求负责遣送的宦官务必将自己的名籍放到去赵国队伍的名簿中。宦官临了却忘了此事,将窦姬安排到了去代国的队伍中。名簿上奏之后,诏书应允。队伍将要出发时,窦姬才得知此事,哭泣着埋怨宦官,不想去代国,因有诏书的强制命令在,窦姬才不得不往。

代国国王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刘恒,高祖十一年(前196)打败陈豨平定代地,建都中都,始立代国,并封时龄八岁的刘恒为代王。 受诏去代国的宫女,除了窦姬以外还有其余四人。然而到达代国之后,代王刘恒唯独宠幸窦姬。荣宠中的窦姬很快便为刘恒生下了一女,取名刘嫖。孝惠帝七年(前187),窦姬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刘启。后又育有一子,名刘武。 在此期间刘恒的王后亦先后生下四子,然而代王王后和四位王子早逝,刘恒也未复立王后。

册立中宫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
高后八年(前180年),吕雉去世。群臣拥护代王刘恒回京即位,是为汉文帝。 文帝即位数月后,有司上书请立太子,此时,先王后所生四子皆先后病逝。 一番议论之后,有司认为窦姬所生长子刘启纯厚慈仁,可立为太子。文帝表示许可,并于元年(前179年)正月立刘启为太子,赐予天下已为人父的百姓爵位一级,封母舅薄昭为轵侯。

因文帝未立而王后先死,故而文帝即位之后一直没有皇后。立太子毕后,三月,有司上书文帝请立皇后。薄太后借此对文帝说:“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于是,文帝立窦姬为皇后,并因此赏赐天下鳏寡孤独贫穷困苦以及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和九岁以下的孤儿布匹绢帛、粮食和肉类。

其后,窦皇后的女儿刘嫖被封为长公主,封邑馆陶。 文帝二年(前178年)三月,奏可有司之议,窦皇后的次子刘武被立为代王,立二年徙淮阳王,后于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徙为梁王。

惠及家族
由于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并葬在家乡津观。薄太后便下诏命令有司追封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让清河郡为窦皇后的双亲设置二百户的园邑,由长丞侍奉看守,一切礼法皆按薄太后为父亲灵文侯所置灵文园的制度。

窦皇后早年离家,和自己的兄弟也再没有往来。在她被册封为皇后之后,她的弟弟窦广国还在给别人做仆役。窦广国四五岁的时候,因为家里贫困,父亲早死,被人抢夺拐卖,家中亦不知他被卖往何处。经过十余次的转卖,广国最后被卖到宜阳。在为其主人做工的时候险些遇难,算卦后得知自己将要封侯。于是跟随主家来到长安。到长安后听闻新皇后姓窦,为津观人,便知皇后是自己的姐姐。于是书陈幼时事上予皇后。窦皇后将此事告知文帝后,文帝便诏广国来见,悉问旧事,皆能回答上来。并说幼时姐姐离家前曾讨来藩汁为自己洗头,又要来食物给自己吃,而后才安心离去。窦皇后听后拉着窦广国痛哭流涕,文帝感动,赏赐窦广国很多财物田地和房宅,后又赏赐与窦皇后同祖的窦氏兄弟,让他们迁居到长安。 并在周勃、灌婴等人的建议下,挑选品德高尚的长者及行为端正的士人与之相处,使窦氏兄弟在耳濡目染下不过仗势而骄,成为谦虚礼让的君子。

宠衰失尊
后来窦皇后因病失明,文帝对其宠爱也逐渐衰退。文帝宠幸邯郸的慎夫人和尹姬,甚至让慎夫人与皇后同席而坐。有一次文帝游上林苑,窦皇后与慎夫人随从。待入席时,郎署长依照在宫中时布置皇后与慎夫人的席位。袁盎却将慎夫人的席位往后移了一点,慎夫人看见后非常生气,不肯入席,文帝亦非常气愤,直接回了宫中。袁盎对文帝说了一番尊卑应该有序才能上下和睦的道理,又建议文帝宠幸慎夫人可以用赐予她财物来表示。

尊为太后
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
文帝后七年(前157年)六月乙亥,汉文帝崩于未央宫, 太子刘启即位,尊窦皇后为皇太后。 并封窦太后的弟弟窦广国为章武侯,又因窦长君已去世,于是封长君之子窦彭祖为南皮侯。

窦太后非常宠爱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赏赐给他的财物不计其数。梁王得宠,大兴土木之事,国土更达四十余县,出行的规格比于天子,珍宝财富比京师还多。

景帝三年(前154年),汉景帝尚未立太子,刘武入朝,景帝曾酒后言将来自己离世后便将帝位传予梁王,梁王与窦太后听后皆大为欢喜。太后的侄子詹事窦婴却说:“汉法规定,帝位传给长子、长孙,现在陛下怎可传给弟弟,擅自搞乱高皇帝的规定呢!”窦太后闻之心里很不愉快,并由此憎恶窦婴,窦婴亦嫌官小而以借病为由辞官,窦太后便在进出宫的名簿上将窦婴的删除。 景帝七年(前150年)十月,梁王再次入朝朝见景帝。因为窦太后宠爱的缘故,景帝批准了梁王欲留京师的请求。 次月,景帝废黜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想让少子做皇帝的窦太后便对景帝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亲其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其道理是一样的。百年之后,我把梁孝王托付给你。”其意便是欲让景帝立其弟,时为楚相的袁盎认为不适,便上书劝阻景帝,窦太后的提议受阻,此后也再未提让梁王作继承之事。 景帝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后,梁王怨恨袁盎等阻扰他为嗣的大臣,便与谋臣羊胜、公孙诡等人谋划刺杀袁盎,袁盎最终被梁国的刺客刺杀在安陵郭门外。景帝查出真相后怨恨梁王,使韩安国通过长公主刘嫖向窦太后谢罪才得以宽恕。

想知道窦太后的历史

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猗房、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 西历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当时,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氏也在选中之列。 窦氏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她于是去了代国。虽然这不是她的心愿,但抵代国后,深得二十岁的代王刘恒喜欢,先与其生长女刘嫖,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
编辑本段家族状况
代王刘恒原来的代王后生了四个儿子后不久去世。等到代王成为汉文帝后,原王后生的四个儿子也相继病故。 这样,文帝即位不久,于前元元年(前180)长子刘启立为太子后,三月薄太后封窦姬为皇后,刘嫖封为馆陶长公主,幼子刘武先封为代王,后封为梁孝王。陈莎莉版窦太后(7张) 窦皇后双亲早亡,葬在观津,薄太后下令追封窦后之父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并在家乡清河郡安置陵园,其规格和仪式与薄太后父亲的灵文园一样。汉景帝登基以后,窦太后为表孝心,填其父所坠渊而筑起大坟于观津城南,人间号为窦氏青山。(史记索隐引决录注,北堂书钞引作决录) 窦后兄弟二人,兄窦长君,弟窦广国。广国字少君,在四五岁时,因家境贫困,被人掳掠贩卖到外地,渺无音讯。后又被人辗转贩卖了十几户人家,最后到了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在那里替人家进山挖石炭。一天黄昏,山崖边有一百多人在睡觉,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崖边的人都压死了,只有少君脱险逃生。没几天,他跟随主人到了长安,在那里他听说新封的皇后姓窦,原籍在观津。窦广国离家的时候虽然年纪幼小,却记得自己的籍贯和姓氏,还隐约记得与姊姊一起去采桑叶,从树上摔下来的情景。他把归亚蕾版窦太后(6张)这些事详细的写下来后,托人转交给了窦后。窦后见到了这些材料后,把广国召来并详细问了其它一些情况,果然是她的亲弟弟。皇后还要弟弟回忆一些过去的情景,少君回忆道:“姊姊离我西去的时候,我记得在驿站分别时,讨来米汤水给我洗头,临走时又给我吃了饭才走的。”当窦后听到此情时,握看弟弟的手已泣不成声。窦皇后重赏两个兄弟,都把他们安置在京师居住。后来又为他俩请了有德行的长者与他们住在一起,对他们进行教育。由于这样,窦长君、窦少君兄弟俩后来成为谦让有礼的君子,不敢以地位显贵而盛气凌人。
编辑本段左右朝政
窦皇后生病,失明。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景帝刘启即位,皇后窦氏成了皇太后,史称:窦太后。窦太后过于溺爱幼子刘武,赏赐不可胜数,恨不得让他登上皇位。最初,景帝对这位深得母亲喜爱,且在平叛“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的皇弟,感情颇深,不仅同辇进出,且在一次家宴中夸下海口要将江山付托。 初元三年(前154),当时还未立太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从容对刘武说:“我千秋万林心如版窦太后(11张)岁后,把皇位传给你。”刘武口上辞谢,内心却很欢喜,窦太后更是喜不胜收,后被窦婴急阻,才作罢。过后,皇太后又提出欲立梁王为嗣,再次征求各大臣意见。袁盎等众大臣皆一致反对。如此梁王继位之事也就作罢。但同时也为日后诸反对大臣血溅京师,兄弟不容埋下了祸患。 其侄大将军窦婴,平七国乱,封魏其侯。文帝崩后,封窦氏一族侯:兄窦长君早死,其子窦彭祖封为南皮侯,其弟窦少君封为章武侯。 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景帝和窦姓宗族不得不读《老子》,并推尊其学说,因此她在世时“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史记·儒林传》)。景帝时她曾召博士辕固生问他《老子》是怎样的一部书,辕固生不识时务,猝然答道:“这不过是部平常人家读的书,没什么道理。”窦太后大怒道:“难道一定要司空城旦书吗?”话中讥讽儒教苛刻,比诸司空狱官,城旦刑法。辕固生一听想转身就走,不料被太后喝住,要他到猪圈里去与猪搏斗。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彻(汉武帝)见辕固生为一文弱书生,恐不敌猪,就投进一把匕首,才让辕固生把猪刺死。因此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终未用儒生。刘彻即位后,太皇太后闻他好儒,大为不然,常出面干预朝政。武帝也不便违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随时向她请示。当时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迎鲁耆儒申公来朝,并建议仿古制,设明堂辟雍,改历易服,行巡狩封禅等礼仪,还建议今后政事“可不必事事请命东宫”。太皇太后听罢,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赵绾、王臧官职。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见她在政治上的影响。
编辑本段皇太后时期
在刘恒未称帝前,他的结发妻子病逝,所生的四儿子在刘恒君临天下后也先后病死。公元前180年,代王刘恒即位为汉文帝,即位不久,群臣上书,奏请立皇太子。这时诸子中,只有窦氏之子刘启年龄大,刘启便被立为太子。三月,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皇后姓窦氏。《史记·孝文本纪》次子刘武先被封为代王,两年后改封为淮阳王,女儿刘嫖,被封为“馆陶长公主”。 由于窦氏出身贫苦,同情百姓的悲苦,与文帝同节俭,减轻百姓的负担,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汉书·文帝纪》)后来,窦氏的兄弟窦长君,窦广国到长安认亲,汉文帝见到两位国舅,十分高兴,分了不少田地和房屋给他们,并留他们住在长安,宰相灌婴和周勃认为两位国舅出身寒微,没有很好读书,应选择有品德的教师对他俩加强教育,以免重蹈吕氏外戚作乱的覆辙,窦氏兄弟“由些退让君子,不敢以富贵骄人。”(汉书·外戚传》) 窦氏年长色衰,大病后视力下降,遂渐失宠。对此,窦皇后自然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暗自悲吧而已。 前169年梁怀王堕马身故,刘武便在前168年改封为梁王,史称:梁孝王。 前一五七年(汉文帝后元七年),汉文帝驾崩。皇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尊窦氏为皇太后, 景帝三年,爆发“七国之乱”,三月后平定。次年,梁王武入朝,景帝款宴,喝的兴起时景帝对皇太后夸下海口说死后将帝位传于刘武,太后听了十分高兴。因她极宠爱小儿子刘武。但其侄子窦婴进谏道:“父子相传,是汉代的祖制,怎可如此。”此言得罪了太后,没几天窦太后便下令把窦婴从皇戚的名册中除名。 窦太后一心想让景帝立刘武为皇位继承人。但景帝只酒后失言,并非真心,但不如此做又会违背母后的意愿,正左右为难之际,公卿大臣以古制、祖训为由,坚决反对此事。景帝当机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但不到一年,刘荣含冤被废,窦太后乘机再次进言,要立刘武为嗣。 大臣袁盎等上书言此事不妥,景帝乘机立刘彻为太子,窦太后愿望再次落空,而梁王刘武听说袁盎等从中作梗,派刺客杀戮了袁盎等数十大臣。景帝龙颜大怒,严令缉捕真凶,事情败露,刘武无奈,刺客自杀。幸托得馆陶公主向太后说情,在窦太后的干预下,此事不了了之,但从此景帝心已容不下梁王。 公元前144年,梁王刘武病死。窦太后闻讯整日涕泣,不吃不喝,经常大骂:“皇上果然杀了吾儿!”景帝孝顺,闻之有些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姐姐馆陶长公主给景帝出主意,让景帝把梁国一分为五,刘武的五个儿子都封王,五个女儿都赐给汤沐邑,太后方转悲为喜。 这时,窦太后已失明,她喜欢黄老之术,景帝及窦氏兄弟也不得不读《老子》而尊黄老之术。“黄老”是指黄帝和老子,道家也尊黄老为祖,主张无为而治,宽政待民,窦氏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史家将文帝、景帝在位的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对于窦太后推行道家治国理念的前提,主要是西汉经历过白登山之变之后,发现自己现行国力尚未强大到当时的北方匈奴政权进行对抗甚至灭掉对方的水平,国内刚刚经历过战争,急需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因此,从曹参起,历经吕后、文、景执政,西汉中央政府普遍在全国推行黄老治国的理念,全面实行轻徭赋垦荒地的国家经济基本方针,后虽经过七国叛乱的干扰,但国家总体经济形势已经不可逆转的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到了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实力已经空前强大,已经具备了和北方匈奴政权相抗衡的实力,但是此时,窦太后做出了一个判断:如果此时开战,不但无法取得胜利,反而可能将文景以来积累下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有大臣不解,太后接着进行了分析:国民经济实力尽管大增,但是发展成果根基尚浅,很容易被大规模战争所动摇,而且当时的军队建设由于发展经济为前提也有所懈怠,军队的训练和将领的选拔有所松弛;况且此时匈奴的实力尚未削弱,其军队战斗力非常强悍,而且如果北击匈奴,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是无法剿灭的,而且当时西汉的养马业更是比较松弛,马也比不上匈奴的汗血宝马,耐久力不行,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西汉尚未和西域取得联系,一旦发兵必然是孤军深入,而且对于匈奴内部的情报掌握也不稳定,综合这些因素,尽管汉朝已经非常强悍,但是仍旧处于无法剿灭匈奴的阶段上。汉武大帝几次要求出兵均遭否决的原因也在这里。
编辑本段太皇太后时期
西历前141年,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尊窦太后为太皇太后。
编辑本段逝世
窦太后死于西历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时年约七十一岁。太皇太后去世,与文帝合葬霸陵。
编辑本段名字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窦太后由归亚蕾饰演,并给其起名漪;在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窦太后由林心如饰演,并给其起名窦漪房。这是民间传其名为窦漪之因,但《史记》和《汉书》中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唐代司马贞所撰《史记索隐》称:皇甫谧云名猗房。
编辑本段后世评价
窦太后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位拥附“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
希望被您采纳!

历史上的窦太后为何那么偏爱梁王刘武,甚至希望他能够登上皇位呢?

窦太后,字漪房,西汉时期清河观津人。原本窦漪房也算是名家出身,但在秦朝发生了动乱之后,窦漪房的父亲便开始隐居,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父亲逝世之后,窦漪房便以良家子的身份进入了皇宫,侍奉在吕太后身边,是为窦姬。

之后,窦漪房在机缘巧合之下,被赐给了代王刘恒,一同被赐给刘恒的还有4位女子。可刘恒唯一宠爱的女子,唯有窦漪房,很快窦漪房就为刘恒生下了长女刘嫖

此外,窦漪房还先后为刘恒生下了2个儿子,即未来的汉景帝刘启和刘武。前180年,吕太后逝世,朝中众人拥立代王刘恒登基称帝,史称汉文帝。在此之前,刘恒王后所生的4个儿子皆先后病逝,在这样的情况下,窦漪房的长子刘启便被刘恒立为了太子。

窦漪房母凭子贵,于同年三月被刘恒册立为皇后,“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窦漪房本就更偏爱自己的这个小儿子刘武,等到成为了皇后、太后之后,对刘武的宠爱也是有增无减,甚至在刘启登基后想要让他将皇位传给弟弟刘武。

这是为何?

第一,刘启和刘武兄弟二人性格不同刘启身为窦漪房的长子,自幼就受到了精心的教导,若窦漪房所生的儿子中有一位能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很大概率就是长子刘启。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刘启的性格较为沉稳,甚至能算得上软弱,对母亲窦漪房也是言听计从,十分孝顺。

而刘武身为窦漪房的小儿子,自然比兄长刘启少了许多烦恼,这也就使得刘武能做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久而久之,刘武便养成了敢勇敢为,性格比起兄长来说也更洒脱不羁,自然也更懂得如何才能讨母亲窦漪房开心。

第二,刘启曾在醉酒后表示要将皇位传给弟弟刘武

其实,这一原因,是后来窦漪房以为皇位必定是小儿子刘武的,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当时是前154年,此时的刘启还没有册立太子,正逢刘武入宫探望窦漪房(此时已是太后)和兄长汉景帝刘启。在宴席上,喝醉了的刘启曾扬言道在自己百年之后,就将皇位传给刘武(此时被封为梁王),即“千秋万岁後传於王”

窦漪房和刘武听完刘启所说的话之后,颇为欢喜,殊不知正是因为这一句话,害惨了刘启,亦害惨了刘武。可此时窦漪房的侄子窦婴听后却建议道:“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窦漪房和刘武闻之,极其不快,却碍于窦婴的说辞,刘武只好婉言辞谢。

可刘启这一句话,已经在窦漪房和刘武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名为“希望”的种子。

第三,刘武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能才

事实上,刘武的能力也着实非常出众。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七国,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即历史上西汉时期著名的“七国之乱”。之后,梁王刘武带兵驻守睢阳,任命韩安国和张羽等人为大将军,齐心协力抵抗吴军和楚军。正因为有了刘武的阻挡,吴军和楚军无法越过梁国向西进兵,这也给周亚夫赢得最终胜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最后,计算功劳,刘武所斩杀和俘虏的吴军和楚军的数量,和朝廷差不多。


第四,刘启对弟弟非常纵容

刘武在“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又是刘启同母弟弟,又受封于拥有着天底下最肥沃土地的封地,可见后期刘武风光无限。

一来二去之下,窦漪房对自己这个小儿子更是疼爱,平日里窦漪房所赏赐给刘武的金银财宝数不胜数。不缺钱的刘武便下旨建造了方圆三百多里的东苑,其规模大到扩展睢阳城外七十公里的地方。

同时,刘武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修筑架空通道。就连出行,刘武也是“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於天子”。刘武还招揽四方的豪杰和能人志士,“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


更甚者,刘武还在自己的封地中铸造了很多兵器,“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於京师”。

刘武的所作所为,身为皇帝的刘启自然是一一看在眼中,可面对野心开始膨胀的刘武,刘启并,没有采取什么实质性的措施,就连提醒和敲打刘武一下都么没有。

得知刘启如此纵容刘武之后的窦漪房,内心也定会猜想刘启是不是真的想要将皇位传给弟弟刘武。所以在刘启废黜了刘荣的太子之位后,窦漪房才会“心欲以孝王为後嗣”,可这一次又遭到了袁盎和其他大臣的反对。

对这些一而再再而三阻挡自己的大臣,刘武心中充满了怨恨,“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馀人”。这么大的事情,汉景帝刘启肯定要派人仔细调查,等到最后发现幕后指挥的人是刘武之后,要不是因为通过长公主刘嫖向窦漪房请罪,刘武很有可能性命不保。

但是自从这件事之后,刘启和刘武之间兄弟情再也回不到往日那般深厚。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3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80208849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历史上的窦太后(窦太后是谁的皇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历史上的窦太后(窦太后是谁的皇后).pdf

标签:太后   谁的   皇后   历史上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