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恐龙大调查的介绍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以山东诸城恐龙化石群最新发掘成果为切入点,策划特别直播《中国恐龙大调查》,于2010年8月29日推出。此次直播是科教频道“三新”传播策略(聚焦新鲜事件、新鲜话题、新鲜人物)的一次实践,将联合国土资源部、中科院等部门,针对青少年这一暑假主力收视群体,聚焦恐龙化石群最新发掘研究成果,普及地理、气象和古生物学知识。此次直播活动由诸城市委、市政府与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推出,是中国古生物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现场直播活动。在报道诸城市恐龙化石资源发掘保护工作的同时,节目也对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进行了报道。对于叫响“中国龙城”品牌,提升诸城知名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发现并确认中国最大恐龙足迹点,现场情况如何?
3月3日我国又发现一处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恐龙足迹点,中外专家一起携手在四川凉山的昭觉县的一处矿洞附近发现了恐龙足迹二号点,这个点位恐龙足迹的整体面积已经超过了九千平方,并且现场发现了933个足迹,这个化试点从北向南延伸了大概1公里左右,而且东西方向也有0.5公里。根据专家邢立达解释,目前已经能够确定足迹面大概有4个,专家们都已经相继对其进行了编号,并且这些足迹电从2012年开始就被陆续发现了。下面来看一下现场的具体情况。
一、二号足迹点历经两次探索才发现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足迹点。
根据相关消息,其实在2013年开始古生物学家就一直在致力于这处足迹点的探索,刚开始只是发现了这个足迹点比较小的足迹面,这其中就发现了我国首例恐龙游泳足迹。之后由于二号足迹点位于矿区,大量的开采让隐藏起来的更多足迹点暴露出来,这就形成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足迹点。
二、古生物学家通过多种手段确认了恐龙足迹的数量
从2017年开始,我国的古生物学家通过多种手段逐渐确认了该二号点上大概有超过933个足迹点,并且这些足迹点的长度分别由52米到80米之间不等,其中蜥脚类以及鸟脚类足迹都在这次探索中被发现了,另外他们还发现恐龙造迹者的运动方向的变化情况,为恐龙活动的行为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二号足迹点上恐龙活动的足迹类型丰富。
根据古生物学家的探测,发现这处最大的恐龙足迹点上恐龙的足迹非常丰富,其足迹种类包含了14处蜥脚类、10处兽脚、37处鸟脚和7处孤立足迹一共68个恐龙造迹者,其中鸟脚类足迹最多,这里面又包括了大型鸟脚造迹者和小型鸟脚造迹者,所有的鸟脚足迹大约占比总足迹的54%。
综上所述,这个二号足迹点是由于开矿的情况影响所以大家才能进一步发现这些恐龙足迹,目前在古生物学家的建议之下已经停止了矿藏的开采,这些文物在后续应该被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为古生物恐龙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研究资料。不知道你对于我国的这一发现怎么看?欢迎评论。
中国是发现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发现的恐龙种类有哪些?
黄河巨龙的体型比较的大,大概有10头大象那么大。在2006年的时候,在河南汝阳县三屯刘店这一带发现了黄河巨龙的化石,当时大概发现了30余处的恐龙化石点,其中有一个恐龙化石的长度达到了18米,由此可见,这种恐龙的体型确实是非常的大。黄河巨龙前置比较长,而且肩部也是非常的宽,能达到三米左右,目前这种恐龙是整个亚洲已知品种当中最大的一种。
02、中华龙鸟中华龙鸟是生存在早白垩世系,早在1996年的时候,辽西热河生物群当中就发现了中华龙鸟的化石。最初的时候,科学家以为这只是一种原始的鸟类,所以才给它取名为中华龙鸟。然而后来科学家发现,这其实是一种食肉恐龙,只不过体型比较小而已。据发现的恐龙化石来看,中华龙鸟的骨架大概只有一米左右,后腿比较的长,比较擅长奔跑。
03、太白华阳龙这其实是一种中小型的原始剑龙,太白华阳龙的体长大概是在4.3米左右,这种恐龙的特点就是头比较的大且非常的厚重,而且头部是呈三角形。太白华阳龙的脖颈是比较短的,而且前肢要比后肢短。目前在自贡恐龙博物馆以及重庆博物馆当中,我们是能够看到这种恐龙的标本的。
04、巨型山东龙这种恐龙是属于鸟臀目恐龙,巨型山东龙是在1964年的8月份被发现的,从已发现的化石来看,这种恐龙从头到尾的总长度大概是15米左右,如果完全站起的话,整个恐龙的身高大概是有8米左右。由此可见,这种恐龙应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一种鸭嘴龙,这种恐龙的头骨比较的长,而且嘴比较的宽。
科研科普
山东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历史悠久。
(1)新中国成立前,调查研究成果零星
李希霍芬(1872)和维里士(1907)在淄博地区调查发现了石炭纪海相贝类化石并进行了采集和鉴定。
勃格鲁(1899)、莫克(1903)、布莱克威尔德和维里士(1903)等对济南张夏—崮山相继进行了寒武系调查研究,发表了有关三叶虫的文章。
1915年,早坂一郎研究了淄博地区石炭—二叠纪化石,发表了《山东淄博东方石炭纪腕足类之研究》。
1924年,孙云铸完成了《中国北部寒武纪动物化石》著作,是国内学者撰写的最早一部古生物论著。
1902年,洛伦兹在济南南部石灰岩中发现了奥陶纪化石。其后,弗里奇(1911)、孙云铸(1922)等先后对采自济南、章丘、博山、青州、新泰和莱芜等地的头足类、层孔虫化石进行了描述和鉴定。
1926年,我国地质学家赵亚增、李四光对章丘、博山地区进行了石炭—二叠纪地层调查、研究,采集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并进行了描述和鉴定。
1923年,谭锡畴对山东中生代地层古生物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发现恐龙、鱼类、哺乳类、昆虫等大量化石。
(2)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调查研究工作系统,成果丰硕
1951年,卢衍豪、董南庭重新研究了长清、泰安一带寒武纪地层及化石,1953年,发表了《山东寒武纪标准剖面新观察》;1957年,张文堂详细研究了博山寒武纪生物地层剖面后,发表了文章。
1975年,陈均远、邹西平对山东奥陶系进行了详细生物地层研究。
1984年陈均远在新泰汶南测制了奥陶系剖面,丰富了头足类等奥陶纪化石的内容。
1957年,中国科学院丁培榛等在杨遵仪教授指导下,在淄博测制剖面、采集化石,厘定了晚古生代煤系地层。
1975年,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在淄博煤田选测了六条剖面,采集了动植物化石,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遴信进行了鉴定。
1981~1984年,游文澄、刘书才等开展了“山东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研究,系统采集研究了三叶虫化石。
1980、1983年,张文堂与刘怀书两次深入研究了莱芜九龙山生物地层剖面。
1986年,朱兆玲等发表了论文“鲁东南地区上寒武统树型笔石与三叶虫带的关系”。
1951~1958年,杨钟键等对莱阳一带的爬行类做过发掘与研究。
1961、1962年,地质部第一普查大队、石油综合研究队对山东中、新生代盆地进行来了详细的地层古生物研究。
1981、1982年,沈炎彬和陈丕基分别发表了论文“胶东白垩纪叶肢介”和“山东蒙阴侏罗纪叶肢介”。
1982年王开发等发表了论文“山东诸城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1983年,潘华璋发表了论文“山东侏罗—白垩纪非海相腹足类”。
1990年,潘昭仁发表了论文“山东中生代地层及孢粉组合”,同年,省区调队还编著了《山东莱阳盆地地层古生物》。
山东境内开展了石油地质科研工作,50多年来,胜利油田等单位古生物工作者完成的介形、孢粉、轮藻、小型腹足等鉴定成果,对渤海湾周边的巨厚新生代地层对比起了支柱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在汇总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山东省古生物手册》编制,对600余个属种进行了描述,制作化石图版132个(未正式出版)。
1976年至20世纪90年代,山东全面开展了第二轮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山东地层进行了划分并对古生物化石进行了系统调研,获得了一批重要资料和成果。
(3)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古生物化石专业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世纪90年代,张俊峰全面总结了山东山旺昆虫动物群和蜘蛛动物群,出版了《山东山旺昆虫化石》、《山东省山旺昆虫与蜘蛛》等专著。在专著中,通过400余个化石属种的描述和生态分析,展示了堪称动植物化石宝库的山旺中新世生物群总貌;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袁金良编写的《山东及邻区张夏组(寒武系第三统)三叶虫动物群》专著也已出版。
2005年,武桂春、刘书才等在山东青州和莱芜地区做了上寒武统—下奥陶统剖面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牙形石,发现了Cordylodus lindstromi(林氏肿牙形石),这一成果为我省寒武系与奥陶系分界和国际层型接轨提供了依据,推进了我省牙形石研究。
2000~2011年,山东省及各地市、县分别开展了“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工作,将古生物化石保护纳入了规划中,建立了部分古生物保护区。
山旺、长清、诸城、莱阳等地区,历来是中外地质学家、古生物化石专家重要的野外考察和研究基地,科研、科普工作较为深入,成果也较为丰硕。
山旺的研究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首开研究山旺化石的先河,建立了“山旺系”,从此开始了对山旺发掘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现在由过去对地质古生物的研究,逐步扩大到对盆地沉积学、古埋藏学、古气候、古地理、古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多次在山旺召开,研究成果不断增多,已发表论文、专著、科教电影、电视片130余篇部,其中《化石宝库》(1984年)科教片在国际获金奖,2003年CCTV-10《走进科学》栏目组拍摄了专题片《尘封的书卷》、2006年CCTV-4《走遍中国》栏目组拍摄了专题片《解密天书》,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播放。
图5.10 美国地学委员会哈克博士参观山旺主剖面
图5.11 在山旺组织的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图5.12 中央10套拍摄山旺地质公园专题片
图5.13 中国科学院专家考查山旺国家公园地质构造
长清张夏-崮山地区每年都有许多中外地质学家进行科学考察,大中专院校学生来这里进行教学实习和科普活动。
莱阳、诸城一直是我国中生代陆相地层和恐龙学、古生物学研究的经典地区。其中,莱阳恐龙蛋化石的研究建立了目前国际公认和通用的恐龙蛋分类和命名系统。
诸城市聘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等1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设立科研基地,加强对保护工作的技术指导。2009年,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签订协议,确定了鸭嘴龙类研究,角龙类、肉食龙类和甲龙类研究,翼龙类、蜥脚龙类研究,地层及古环境研究,综合研究的五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先后出版了8期《恐龙研究》、1本科普书籍《巨大诸城龙》,在《中国科学》、《白垩纪研究》、《地学前缘》、《地质论评》、《地质通报》、《中国国家地理》、《化石》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中国发现的第一个角龙科化石和它的生物地理学指示意义》、《山东诸城白垩纪一组不寻常的兽脚类足迹》、《巨型山东龙的系统分类、生活习性与生态环境研究》、《晚中生代地球表面重大地质事件的陆地环境巨变与生物群演替响应》、《鲁东诸城晚白垩世Campanian阶鸭嘴龙集群埋藏地层、沉积相与埋葬学研究》、《山东诸城盆地莱阳群下白垩统的非鸟恐龙与鸟足迹组合》、《山东“恐龙涧”创造三个“世界之最”》、《山东诸城恐龙化石发掘新成果》、《探访山东诸城“恐龙墓地”》、《诸城角龙——我国首次发现的角龙科成员》等10多篇学术论文,拍摄制作《山东诸城恐龙探秘》科普片,联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在库沟、臧家庄两处化石点进行“中国恐龙大调查”现场直播活动,直播结束后据央视统计全球约有2亿人收看节目。建设“中国龙城·诸城恐龙网”,编写科普书籍《山东诸城恐龙之谜》、《诸城恐龙9999个为什么》。2013年12月2日-5日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诸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白垩世陆相生态系统及生物群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0年8月29日,诸城市联合中央电视台在诸城库沟、臧家庄两处化石点进行了“中国恐龙大调查”现场直播活动,该市还主办了白垩纪陆相生态系统及生物群国际学术研讨会,对化石资源的保护、发掘和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1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诸城重要化石产地制订了《诸城恐龙科学普及三年规划(2013—2015)》和《2013年恐龙地学科普行动方案》,每年组织开展青少年春秋游、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开展了“恐龙探秘游”、“恐龙知识竞答”、“2013年暑期‘欢乐龙城游’活动”等一系列针对中小学生和游客的恐龙科普教育活动。
济南张夏-崮山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和莱芜市九龙山寒武系剖面是中国北方寒武系经典剖面。2005年8月18日—24日,第四届国际寒武纪地质大会在南京召开,其中有6个国家共14位中外学者对这两个剖面剖面进行了的地质考察和学术交流。
图5.14 中外地质学家在山东长清馒头山考察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
图5.15 参加考察的地质学家在九龙山剖面采集化石
中国是发现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有哪些恐龙是在中国被发现的?
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一项重要依据,对于考古学家来说,恐龙就是一部充满神秘的教科书,既教给我们东西,又吸引我们不断的探索。
考古学家在中国的大地上已经挖掘出许多属种的恐龙化石,所拥有的恐龙化石的数量、种类、完整度、保存度以及科学价值在世界恐龙研究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了恐龙大国,得到世界考古研究人员的认同和肯定。下面科学家们研究选出了中国恐龙化石中具有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十大著名恐龙化石”。
龙江满洲龙于1902年在黑龙江嘉荫被发现,被称为“中国第一龙”。后来化石被运到俄罗斯,1930年定名为黑龙江满洲龙,黑龙江满洲龙正型化石现存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地质博物馆。
师氏盘足龙是由奥地利的师坦斯基和中国地质学家谭锡畴于1922年至1923年在山东蒙阴发现的,化石被运到瑞典乌普萨拉大学,1929年命名为师氏盘足龙,它是中国第一只蜥脚类恐龙。
合川马门溪龙于1957年,在四川合川被发现,是中国装架展出的第一条最长的恐龙,长约22米。
巨型山东龙巨型山东龙于1964年,在山东诸城被发现,它是世界装架展出的最大的鸭嘴龙,长约14.7米。太白华阳龙太白华阳龙发现于四川自贡,是世界发现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剑龙。原始中华鸟龙原始中华鸟龙在辽宁北票被发现,是世界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带羽恐龙”,它为恐龙与鸟的亲裔关系提供了实证,在恐龙研究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刘家峡黄河巨龙刘家峡黄河巨龙在甘肃省兰州盆地被发现,是世界发现保存完整、最高大的蜥脚类恐龙。
顾氏小盗龙顾氏小盗龙在辽宁北票被发现,是世界发现保存最完整、最小、长有四翼的恐龙。它可能是树栖者,这为小型恐龙向鸟的进化提供了实证。
有哪些恐龙生活在中国﹖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3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79862879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恐龙大调查(中国恐龙大调查央视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恐龙大调查(中国恐龙大调查央视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