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自转最快恒星

更新时间:2023-03-01 22:09:59 阅读: 评论:0

宇宙中10大奇异恒星,最快恒星每秒跑1200公里,太阳真是平淡无奇

科学家估计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大约有1500亿~4000亿颗。宇宙中的恒星数量更是不计其数。由于隔着遥远的距离,我们在地球上看它们好像只有明暗和颜色的区别。其实恒星和恒星之间是千差万别的。它们有的体积非常的大;有的质量非常的大;有的亮度非常的高;有的有运动得非常的快。

文中我们盘点了宇宙中10大恒星之最,一起来看看宇宙中都有哪些奇特的恒星?

恒星开普勒11145123 是天文学家观测到的宇宙中最圆的天体。它有多圆呢?天文学家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了这颗恒星的形状,发现它的赤道半径仅仅比两极半径大了3公里。

或许我们觉得3公里的差距可是很大的。在地球上,向上3公里可以是高山,向下3公里可以是深海。但这在恒星开普勒11145123上面却是一段微不足道。因为这颗恒星的半径有150万公里,是太阳半径的2倍多。相对于150万公里的半径来说,赤道半径和两极半径相差的3公里是不是小得惊人呢?所以这颗恒星是非常的圆。

既然宇宙中有最圆的恒星,那么就有“最不圆的”恒星了。不圆的恒星是什么样子?我们先来看一下织女星。织女星距离地球大约25光年。织女星的赤道半径为196万公里,两极半径为164万公里。织女星的赤道半径比它的两极半径大了差不多20%。

通过这个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织女星是一个扁球体。织女星的形状是不是让你感到很惊讶呢?不过,织女星还不是最扁的恒星。在宇宙中还有一颗恒星,它的形状比织女星更加的夸张。这颗恒星就是水委一。

水委一是一颗明亮的蓝色恒星,视星等为0.45。它距离地球大约139光年。它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6到8倍。水委一是已知的宇宙中最扁的恒星。它的赤道半径为793万公里,而两极半径为508万公里。它的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大了56%。由此可见,恒星水委一的确够扁的啊!

水委一为什么会这么扁呢?这和它的自转有关系。它的自转速度达到了每秒钟250公里,是太阳自转速度的125倍。它转得这么快,把自己给甩扁了。

目前已知转的最快的恒星叫作VFTS 102。这是一颗大约2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位于距离地球16.5万光年的大麦哲伦星系中。这颗恒星在赤道上的自转速度达到了每秒钟600公里,即时速216万公里。

恒星VFTS 102的高速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也把自己甩成了扁球体。并且科学家发现,有大量的物质从它的赤道上给甩了出去。

宇宙中的恒星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着星系的中心转动。例如,太阳在以每秒钟大约220公里的速度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转动。太阳围绕银河系中心转动的速度已经是非常得快了。但是太阳的运动还是蛮中规中矩的,没有超速。

1982年天文学家在银河系的银晕中发现了一颗恒星。这颗恒星被命名为US 708。它的相对于银河系中心的速度达到了每秒钟1200公里,时速432万公里,约为光速的4‰,成为宇宙中已知的跑得最快的恒星。

这颗恒星是一颗白矮星。当它还是一颗红巨星时,它的伴星发生了超新星爆炸。猛烈的爆炸把恒星US 708高速弹射了出去。目前它的速度已经是银河系逃逸速度的10倍。所以这颗恒星离开银河系是迟早的事情。它成了一颗无家可归的流量恒星。

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但它还不是宇宙中质量最大的恒星。目前宇宙中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叫作BAT99-98。它位于距离地球16.5万光年的大麦哲伦星系中。这颗恒星的质量是太阳的226倍。

质量这么大的恒星在宇宙中是一个相当恐怖的存在。它的表面温度高达45000 ,亮度是太阳的500万倍。它除了内部进行着剧烈的核聚变反应之外,外部产生的强烈恒星风以每秒钟1600公里的速度向外抛射出大量的物质。因此,科学家估计BAT99-98在诞生之初的质量是太阳的250倍。

如此快速的消耗自己的质量,BAT99-98的寿命很短,只有10万~100万年。在生命的末期它有可能连超新星爆炸都不会发生,直接坍缩成一个黑洞。

恒星BAT99-98虽然是宇宙中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但是它的半径只有太阳的37.5倍。它并不是宇宙中已知的体积最大的恒星。

目前已知的宇宙中体积最大的恒星叫作史蒂文森2-18。这是一颗距离地球大约2万光年的红超巨星。史蒂文森2-18的半径约为太阳的2158倍,体积是太阳的100亿倍。太阳的半径为69.6万公里。因此史蒂文森2-18的半径就是大约15亿公里,是日地距离的15倍。如果把史蒂文森2-18放在太阳系太阳的位置上,它会将土星吞没。

在史蒂文森2-18面前,太阳仿佛就是一粒尘埃。它真的是大的我们难以想象啊!

宇宙中质量最大的恒星和体积最大的恒星不是同一颗恒星,但是宇宙中质量最小的恒星和体积最小的恒星却是同一颗。这颗恒星叫作2MASS J05233822 -1403022,简称J0523。这是一颗距离地球大约40光年的红矮星。

恒星J0523的质量大约是67倍木星质量,也就是太阳质量的6.4%。天文学家认为J0523不仅仅是宇宙中已知质量最小的恒星,很可能也是宇宙中质量最小的恒星。因为它已经在恒星最低质量的下限上了。

更加有趣的是J0523的体积也非常的小。它的直径只有太阳的0.09倍,也就是12.5万公里。它比木星(平均直径139822公里)还要小。因此它也是已知的体积最小的恒星。

恒星J0523不但是宇宙最小恒星的纪录保持者,而且也很有可能是宇宙中最长寿的恒星记录保持者。因为它的寿命可达万亿年。

恒星J0523的寿命可达万亿年,未来它可能是宇宙中最老的恒星。但目前已知的最年老的恒星可不是它。目前已知最老的恒星叫作SM0313。它距离地球大约6000光年,表面温度大约5000 。科学家推算这颗恒星的年龄约为136亿年。

根据宇宙大爆炸的模型推算,宇宙的年龄大约为138.2亿年。恒星SM0313的年龄之比宇宙的年龄晚了2.2亿年。

恒星的表面都是非常热的。太阳的表面温度高达5500 。地球上的任何物质靠近太阳表面都会被气化。而目前已知的表面温度最高的恒星叫作WR 102。这颗恒星的表面温度达到了惊人的21万 ,是太阳表面温度的38倍。

WR102距离地球大约18000光年。它的质量是太阳的20倍,但是半径却只有太阳的40%。因此这颗恒星的密度是很大的。

不同的恒星它们的发光本领是不同的。目前宇宙中已知最亮恒星叫作R136a1。这颗恒星位于距离地球大约16.3万光年的大麦哲伦星系的蜘蛛星云中。R136a1的质量是太阳的215倍,亮度是太阳的870万倍。

太阳亮度的870万倍是什么概念呢?R136a1的绝对星等为-12.5。绝对星等指的是我们把恒星放在距离地球32.6光年远的地方看到它的星等亮度。我们发现R136a1的绝对星等亮度和满月的视星等亮度是一样的。

这就告诉我们,如果把R136a1放在距离地球32.6光年远的地方,它会把地球的夜晚照的如同月圆之夜那样明亮。它的发光能力是不是非常的强悍呢?

上面的十大恒星之最中的恒星各有千秋,和它们比起来,太阳真的是太平淡无奇了。

图文相关视频:

宇宙中最热的恒星,宇宙中最扁的恒星,盘点宇宙10大恒星之最

科学家发现褐矮星自转的速度极限,每小时36万公里,再快是否会瓦解?

褐矮星如果自转速度超过极限,自身的大气层会被抛向太空中,之后就会导致瓦解。目前观测到的褐矮星自转速度极限是每小时自转一周,根据黑矮星的大小,表面线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36万公里(100km/s)。

虽然褐矮星自转速度超过极限就会出现瓦解,但是目前天文学家还没有发现任何一个由于自转速度超过极限而发生瓦解的褐矮星,因此褐矮星可能“自我保护”机制,可以避免其自转过快而瓦解。

1,褐矮星是一颗没有成功演变的恒星:

褐矮星由于自身质量不足,内部温度无法产生核聚变,因此不能够像恒星一样产生巨大的光和热,部分褐矮星的表面温度,甚至低于0℃,最高温度大约只有3000摄氏度左右。

在银河系中,大约有10亿颗褐矮星,基本都达不到太阳的0.1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褐矮星的温度会逐渐降低,出现冷却收缩的现象,根据角动量守恒,这些褐矮星的旋转速度也会逐渐提高。

2,褐矮星具有自我限制:

虽然褐矮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冷却加速,但是褐矮星往往不会超出自身的限制,从而不会出现瓦解现象,这一原因尚不清楚,但是其中的作用机制,可能帮助天文学家解释很多恒星的物理现象。

褐矮星和恒星一样,其主要成分都是氢和氦,由于内部巨大的压力,褐矮星的氢分子会以金属的形式存在,电子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但是由于整体质量不足,内部核心温度不足,因此褐矮星无法让氢元素产生核聚变,进而无法成为一颗“真正的恒星”。

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在银河系发现了多颗褐矮星,其中旋转速度最快的褐矮星,刚刚到达每小时1周的自转速度,表面线速度为36万公里每小时,而几乎所有的褐矮星,都不会超过这个自转极限速度。

宇宙中充满了无数的规则,然而人类只能对这些规则进行观察和推测,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纠错的过程。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但是两者却存在一定的矛盾,或许当人类物理学真正到达大一统,得到真正的宇宙物理规则后,人类才能对很多奇怪的天体现象进行解释!


银河系跑得最快的恒星,每秒1700千米,仍飞不出银河系

在宇宙中,普遍存在一种被科学家称为上帝封印的引力,要想逃脱星系或者星球的上帝封印,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和快速的飞行速度,这种速度在每个星球上表现的需求都不一样。

就地球来说,人类必须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才能够冲破地球的上帝封印,飞向外太空。第一宇宙速度达到每秒7.9千米,就能够达到地球最低轨道高度,冲破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2千米,就可以沿着抛物线的轨道,逐渐脱离地球引力控制。目前,火箭的飞行速度可以达到7~12千米每秒,可以通过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

但目前人类的技术,还没有达到冲突第三宇宙速度的能力,第三宇宙速度标准为每秒16.6千米。飞行器达到第三宇宙速度之后,就可以通过双曲线轨道冲出太阳系,飞向太阳系以外的外太空。这个速度到目前为止,人类仍然还没有达到。

要想达到飞出银河系的第四宇宙速度,速度和动能要求就会大幅提升,速度必须要达到每秒500千米以上的超高速,这样的飞行速度,从目前已知的物体中,只有部分星球能够达到。在我们银河系中,确实有少部分星球,达到了每秒500千米以上的超高速飞行。

在整个银河系中,我们地球的飞行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仅达到每秒29.79千米,太阳的飞行速度为每秒240千米,地球和太阳这个运行速度,是飞不出第四宇宙速度的,也就是说,地球和太阳这样的星球是飞不出银河系的。

在银河系中,飞行速度较快的星球,当属质量较大的恒星,银河系中约有20%的恒星,飞行速度能够达到每秒450 ~ 500千米,比较接近第四宇宙速度,银河系的速跑冠军,应当属于一颗每秒飞行1700千米的恒星,这是银河系目前已知的,飞行最快速的恒星。

在银河系中,能够达到每秒500千米以上飞行速度的星球,几乎都集中在银河系中心周围,他们受到银河系双黑洞超强引力的控制,他们必须通过保持超高速飞行,以飞行带来的惯性来平衡双黑洞的强大引力,否则这些恒星将会直接坠毁在黑洞表面。

尽管在银河中心附近,聚集部分超高速飞行的恒星,但由于他们受到银河双黑洞强大引力的控制,这些超高速恒星,同样没有办法摆脱银河系中心的束缚,他们根本不可能飞出银河系。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宇宙在设计程序上,就已经固定了星系内的星球,必须要在规定范围内运行,他们不具备任意飞出自己所在星系的能力,这种神秘力量,控制着所有星系稳定的基础。

谁知道转得最快的星体?

中子星XTEJ1739-285 资料: 意大利天文学家Gianluca Israel和英国天文学家Gavin Ramsay等人将分别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和《皇家天文学会月度通知》杂志中发表文章,报告他们的最新发现。他们观察到距离我们最近的一对白矮星,以约5分钟一周的周期围绕旋转,并相互间剧烈地撞击着爆发。如果这一观测结果得到证实,那么这两个旋转着的可怜星体,将是目前所知的旋转速度最快者。而且,此双子星系还可能是已知最强的、在宇宙中波涟怪异的持续引力源泉,从而需要对其更进一步地进行观测。 许多恒星以双子星的形式存在,并且其中的每一颗恒星都具有和太阳相仿的质量。当这些恒星消耗掉所有的氢燃料后就会爆发,逐渐变成为白矮星,即变为象地球一样大小体积的密度极高的核心残余。在银河系中可能有一亿颗这样的双子星,星星点点着散坠,其中绝大多数星体需要数年时间完成一周的运行。但距离两个非常近的双子星,其相互旋转一周的时间可能只需要几小时或几分钟。天文学家们相信,在这些紧密联系的双子星中,有可能因白矮星爆发而产生出质量更大的气态物质。当该气体向主要的恒星发生爆撞时,就会发射出X线。在1990年代发射的德国卫星ROSAT中安置的放射点源接收器RX J0806.3+1527中,曾经探测到这种X线。1999年,天文学家们经分析研究,得知此X线点源的信号频率为每321秒振荡发射一 次。由于双星在旋转中,其射线放射路径互相内外遮挡,因此该X线会在一半的时间内消失。 Israel等利用设在智利的南欧天文台的巨大阵列天文望远镜等设备,观测到了一颗微弱的星体,处在相同的位置,以同样的321秒的时间频率摆动。Ramsay等也利用设在金丝雀岛的2.5米北欧光学天文望远镜,探测到了这个星环。他们认为,相对慢速旋转着的单个中子星体,不能解释这种X线及其光学特性。通过进一步分析,他们认为双白矮星体,在很短的8万公里距离之内,即相当于地球至月球五分之一的距离之内,剧烈地爆发和相互撞击,有如跳探戈舞一般。从其中一颗质量更为巨大的白矮星中喷射出的X线气流,涌射向其伴星,并且使其伴星也发出炽烈的蓝光。 美国天文物理学家E. Sterl Phinney认为白矮星如此异常狂烈的爆发,好象巨型的搅拌机,抽扰着宇宙太空,同时发射出很容易探测到的引力波。他认为计划于近二十年之内发射的激光干涉太空探测天线,将可能探测到这些距离相当近的波动,并且还有可能再发现成千上万个类似的星系。 借助欧洲航空局(ESA)的珈马射线天文望远镜(Integral),2007年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旋转速度最快的中子星。 这颗中子星每秒钟可沿自己的轴线旋转1122圈。按照地球的概念转一圈一年的话,在这个中子星上一秒钟可以经过3年多。这个发现推翻了原来认为的星体转速极限。 据欧洲宇航局发布的资料,这颗中子星编号为XTE J1739-285。早在1999年10月19日,天文学家就通过NASA的X线卫星最先观测到这个中子星,一个月后,天文学家用Integral望远镜首次观测到他的X线爆发。 *科学家感到意外 对于这个发现,领导这项研究的欧洲宇航局科学家埃里克.库克斯(Erik Kuulkers)表示惊奇。他说,“这令我们很吃惊。”不过他表示,经过一系列的测试,他们证实,这个中子星的旋转速度的确的1122周/秒。 此前发现的中子星的转动速度最快为每秒270-619圈。这使天文学家推测,考虑到误差的因素,一个中子星的最快转速为760圈/秒。XTE J1739-285显然远远超出这个极限。库克斯表示,他们要进一步核实。 但是这个发现并不表明中子星转得多快都行。太快的话,它就不能保持它表面的物质,这个星体就会碎掉。而这个临界速度目前科学家还无法探测。 在最近的20多年中,每秒700转一直被认为是天体旋转的极限。通过X线爆发观测中子星XTEJ1739-285的直径只有大约10公里,但是因为它有惊人的密度,达到1亿吨/立方厘米,因此它的质量与太阳不相上下。 科学家认为,当中子星在快速旋转时,它会从邻近的星体上吸引大量气体包裹在自己周围当气体厚度达到5-6米时,会引发热核爆炸,在几秒至几分钟之间持续释放能量,从而产生X线爆发。 先前的研究发现,中子星表面X线爆发表现的振波和中子星的转速相同。天文学家们藉此来探测中子星的转速。 库克斯表示,“很明显,每秒1122转并不是旋转的极限。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这类天体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依然会不断地收缩并且丝毫不会损失自己所拥有的物质。” 名词解释: 中子星,又叫脉冲星,是恒星死亡过程中产生的。恒星演化到“生命”末期,核心的“燃料”氢在核融合反应中耗尽,外围物质将失去来自中心的热辐射冲力,从而急速向核心回落。回落过程中可能导致外壳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向外爆发产生超新星爆发,或者整个恒星被压缩成白矮星、中子星以至黑洞。 白矮星被压缩成中子星的过程中,恒星遭受剧烈的压缩使其组成物质中的电子并入质子转化成中子。故名中子星。 中子星直径大约只有十余公里,但一立方厘米的物质便可重达十亿吨,所以一颗典型的中子星质量介于太阳质量的1.35到2.1倍。 中子星旋转速度极快,而由于其磁轴和自转轴并不重合,磁场旋转时所产生的无线电波可能会以一明一灭的方式传到地球,有如人眨眼,故又叫作波霎。

八大行星中,公转速度最快的是哪个,自转速度最快的是哪个?

水星公转周期:88天,自转周期:58.65天
金星公转周期:224.70天,自转周期:243日
地球公转周期:365.25天,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
火星公转周期:686.98天,自转周期:24小时37分22秒
木星公转周期:约11.86年,自转周期:9小时50分30秒
土星公转周期:约29.5年,自转周期:10小时14分(赤道)
天王星公转周期:约84.32年,自转周期:17时14分24秒
海王星公转周期:约164.8年,自转周期:15小时57分59秒

所以公转最快的是水星,自转最快的是木星。

银河系中的五大行星是什么

银河系中的五大行星是什么

银河系中的五大行星是什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地球又是宇宙中的银河系的一个小小的行星银河系中有很多行星。我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银河系中的五大行星是什么的相关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银河系中的五大行星是什么1

银河系中的五大行星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以及土星。其中木星和土星是体积比较大的两颗气态行星,其余行星是有地表的类地行星。类低行星中火星和金星距离地球最近,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因此水星的温度差是最大的。

1、金星

金星和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属于类地行星。并且金星与地球的质量也很相似,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没有磁场的行星。不过金星表面的温度很高,只存在液态水,氧气非常稀薄并且气压是地球的92倍,不适合生物的生存。

2、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它是一颗气态行星。木星表面是由大量氢气、氦气组成,没有固定的表面,其实这些大量氢气可提供能量燃料,是木星成为一颗恒星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木星的质量实在是太低,因此只能算作行星。

3、水星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并且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属于类地行星。水星的地表很像月球,拥有环形山、盆底等地形。由于距离太阳最近,且表面没有大气,温度最高时可以达到430℃,最低仅有-160℃,表面温差是所有行星里最大的。

4、火星

火星体形介于月球和地球之间,和地球体形和构成最为相似。火星的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1%,非常干燥而且寒冷,表面平均温度在-55℃左右。球体表面布满大量的沙尘,悬浮在空中,经常会爆发沙尘暴。

5、土星

土星是五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和木星一样属于气态行星。土星以氢气、氦气为主,还含有一定的甲烷气体,和木星比较相像。除此之外,土星外层还有一条非常漂亮的光环,主要成分是以冰粒、岩石及等离子构成。

银河系中的五大行星是什么2

“九大行星”基本介绍

新的天文发现不断使“九大行星”的传统观念受到质疑,美国天文学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将冥王星列入了”九大行星“之内。后来,发现冥王星的不符合行星定义,于是它被踢出了“九大行星”之列,太阳系剩下八大行星。

天文学家先后发现冥王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处。冥王星所处的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属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这个区域一直是当今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聚集的地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发现柯伊伯带有更多围绕太阳运行的而且各项数值都比冥王星大的天体。比如,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发现的“2003UB313”,就是一个直径和质量都超过冥王星的天体。因此,从“九大行星”改为“八大行星”就不难理解了,不然太阳系会“行星泛滥”。

“九大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转,它们的轨道大小不同,运行的速度和周期也不一样,通常它们散布在太阳系的不同区域中。经过一定的时期,九颗行星会同时呈螺旋状汇聚在一个角度不大的扇形区域中,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为“联珠”。

新定义

2006年国际天文大会给行星一个明确的定义

一是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

三是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天体,或在30亿年之内可以自行“清理”轨道内的天体

冥王星对第三条不符,冥王星的轨道是和海王星有所交集的(有争议,如果这样,那海王星也与冥王星轨道交叉了),且太阳系中另有多个与冥王星体型大致相等的天体。

根据这个定义,冥王星被归为矮行星。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3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79799848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银河系自转最快恒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银河系自转最快恒星.pdf

标签:银河系   恒星   最快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