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忠在四川“江口沉银三千万两”,这是什么故事?
张献忠,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延安人。
据记载,他身材魁梧,脸形稍长,面色微黄,留着及胸的长胡子,声若巨雷,人称“黄虎”。他自幼家境贫寒,当过小贩,也当过兵,当兵时候挨了军杖,和长官发生了冲突触犯了军法,差点被砍了头。
明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其中,只有李自成、张献忠二人笑到了最后,这两个人年龄相近,经历也相似。起初,他俩并属同一股义军,但两人在起义征战过程中不断暗中较劲,不久因故分裂,李自成攻入黄河流域,张献忠则攻入长江流域。
在李自成率兵杀进北京的同时,张献忠也率军杀进了成都称帝,建国“大西”。
抗清英雄还是杀人魔王?
历史上的张献忠也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有人说他是抗清英雄,也有人说他杀人魔王,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在张献忠称帝初期,为了巩固政权,确实实施了很多惠民政策,开科取士,免租,发展生产等,在这一时间段,张献忠的确称得上是一个好领袖,虽然偶尔也有杀戮,也绝对和后来的杀人魔头沾不上边。那是什么让他变成了后来那样的一个屠夫了呢?
原来,在南明王朝建立后,不少的官绅起了动摇之心,想要投靠南明,于是他开始用血腥的手段镇压,要知道他是极度痛恨明朝的,当初攻下凤阳的时候,他不但掘了皇帝的祖坟,还把当地的富商也都杀得一干二净,如今他的部下想要投靠明朝?这当然不行!
于是,他的杀心越来越重,手段也越来越残忍。
据说在他称帝后期,部下报告粮草不足,他的第一个想法不是增加生产力,而是采用了最极端最恐怖的方式——杀百姓制作人粮。
张献忠杀人不但残忍,而且还花样繁多,他甚至做了一首“七杀诗”来证明他的杀人理论: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在短短的两年内,原本拥有百万人口的天府之国竟被他屠戮到只剩八万人口,后来清军进入四川,看到此等惨状,只能将湖广的人口迁到四川,以弥补在大屠杀中四川的人口损失,恢复四川的发展。
江口沉银3000万两?
除了杀人以外,张献忠劫掠的恶行更甚,劫掠对象不仅仅是地方的普通官绅,甚至于普通穷苦百姓都不放过。
张献忠入川之后,每到一处,几乎是挨家挨户的搜刮,劫取当地的富商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两,不仅如此,拿到钱之后,还要将人满门杀尽。行为之暴虐,前所未有,同时,他对于收敛来的钱财做了严格的控制,若部下私藏,动辄就是剥皮酷刑,全家斩首。
如此一来,整个四川的财富都归张献忠一人了,据估算,张献忠至少拥有相当于当时四川五年GDP的财富!
他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二十四间屋内藏有各种奇珍异宝,令人目不暇接,据说崇祯皇帝在他面前也只能算是小富,有历史学家估算,当时张献忠光藏银至少有3千万两。折合人民币大概30亿左右!
清军入关后,肃亲王豪格同吴三桂率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同年11月,张献忠被射杀,令人不解的是:
张献忠身亡后,他身前所聚敛的巨额财宝便不知所踪了,甚至没人能说明这笔财富是否真的存在过。因此,在这数百年间,围绕它的猜测和寻找也就从未停止过。
据《明史》记载,张献忠在被迫撤出成都之前,曾在锦江上游筑堤,抽干下游的江水,在江底的泥沙中挖出数十米的深坑,将他在全川掠夺来的宝藏全数倾倒其中,再重新填埋并决堤放水,将大坑冲平,并将现场所有部众全数杀死,并在江道其他流域凿沉战船,沉入少量金银,布下疑阵,自此后,除他本人外,无人知晓真正的宝藏所在。
不过也有说法称,当时张献忠陷入满清包围,同时内部也是暗流涌动,他知道自己早晚要死无葬身之所,于是想带领少数亲信将财宝运出,以后隐姓埋名做一个富商,张献忠要出川有两条路可走:
陆路,古人都说蜀道难,这条路崎岖难行,不便运输,而且早已被清军封锁,所以走水路南下无疑是他最佳的选择。
奈何在水上遇到明末大将杨展的阻击,杨展武状元出生,用火攻将张献忠打的屁滚尿流,几乎全军覆没,无奈只能将所有财宝就地沉入锦江。
此事也记载在杨展的幕僚所著书上,当时杨展未必不想打捞,只是当时清军已经入川,战争一触即发,人力物力方面杨展都无法给予足够支持,再者杨展身为明将,也知一人无力回天,现在打捞也只是将财富拱手送与清军,与其如此,不如就让这笔财富永沉江底吧。
无论流传的哪种说法,都指向张献忠将所掠全川之财宝沉于锦江之中,且地点就在江口附近,这无疑给后人寻宝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
张献忠沉银一共挖到多少财物?
张献忠沉银一共挖到42000余件财物。
2016年12月26日,“江口沉银遗址”进行首次考古发掘。2017年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2017年4月13日,发掘面积2万余平方米,出水文物3万余件,西王赏功币数以百计,金器数以千计,银器数以万计。
2017年5月12日,考古所有工作全部结束,考古发掘面积20000余平方米,出水文物30000余件,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
2017年10到11月,新一轮发掘开展,前期规划5年内建成博物馆,成都市民或可乘船“江战”。2018年4月,考古发掘再次出水各类文物12000余件。
张献忠沉银出土的文物:
2016年1月5日,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中心区域发现的一批珍贵文物神秘面纱揭开,除发现刻有“大西”年号的银锭及“西王赏功”金、银币外,最为珍贵的是长12厘米、宽10厘米、重730克,刻有29个字的金封册,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张献忠的沉银事件
为啥张献忠在江口沉银?当时沉了多少财宝在水下?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能识得破,买断成都府。
这是在成都自古流传的一首歌谣,它涉及到历史上一桩绝大的秘密:张献忠的江口沉银。
4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考古发掘成果通报会,“江口沉银”又有了最新消息。
在4月18日刚刚结束的考古发掘中,出水了一枚重达约16斤、含金量高达95%的金印----“蜀世子宝”。金印为蜀王世子所有,是其身份象征,也是蜀王府历代世子传用之珍宝。据介绍,“蜀世子宝”是国内首次发现世子金宝实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
传说都是真的,彭山江口确实是明末张献忠沉银之处,大量金银财宝被沉于水底留待有缘人。
话说回来,张献忠为什么会在江口沉银,又有多少金银财宝沉在水下?
张献忠此人,不用再多做介绍,明末农民军首领,凶狠狡黠人称“八大王”,之后更是挺进四川,占据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实在是明末一位风云人物。
张献忠的沉银,来自他入川作战所得,末代蜀王朱至澍的府库是其一大来源。
蜀王是明朝最有钱的藩王,这个爵位从明初就开始传承,第一代蜀王朱椿是朱元璋第十一个儿子。
嘉靖朝严嵩之子严世蕃曾经做过一个大明富豪榜,排名第一的就是当时的蜀王朱让栩。
明朝人陆釴在他的《病逸漫记》中说:“天下王府,惟蜀府最富。”
谭纶说:“蜀府之富,甲于天下。”
蜀王的富有是公认的,相比之下,万历年间才就封的福王朱常洵是暴发户,蜀王才是老资格富豪。
张献忠统三十万大军入川,在夔门击败了秦良玉,又用计绕过铜锣峡天险,智取下重庆,兵锋直指蜀王的驻地、四川的中心——成都。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张献忠攻下重庆后,已经自统大军毕竟成都,成都城内,大概还有三万军队。没有来得及到重庆上任的新任四川巡抚龙文光,带领总兵刘佳印、参将杨展,率领三千精兵正从川北驰援成都。
此外,四川其他各地,陆陆续续有一些地方部队和义军奉命或自发从各地赶到成都汇集,四川各地民众对张献忠素来没有好感,此时坚守成都的决心也非常坚决,颇有一番众志成城的气势。
如果此时蜀王朱至澍能散财招兵,巩固城防,不说能打败张献忠,坚守住成都一段时间还是很有希望的。
朱至澍的企图却不止于此。
当时崇祯已自缢,天下大乱,一国无主,朱至澍觉得自己作为宗室亲王,也能过一把皇帝瘾。
于是他召集文武官员开会,说不到三句,话锋一转,提到了自己想要出任监国,暂代国事。
主持重庆城防的四川巡按刘之渤大怒,当众怼了朱至澍一脸口水还不解气,直接冲出王府跳进了金水河。
刘之渤还是被救了上来,但他连续三天闭门谢客,城防的事就被耽搁了下来。
之后大家好不容易把刘之渤劝出山工作。这时需要招兵买马,加固城防,府库已空,不过有四川最大的财主蜀王在,大家觉得问题不大,天下都是老朱家的天下,蜀王拿点钱财出来犒赏军民,怎么想也是应该的。
谁知朱至澍给出的回答却让人无言以对,“孤库中钱粮有数,只有承运殿一所,老先生等拆去变卖充饷”,这简直是在耍赖皮了。
刘之渤厉声说道:“殿下!承运殿无人买得起,唯有张献忠是受主!”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结果还是“蜀王终不悟”。蜀王都不肯出钱,其他人就更不愿意了,成都开始不断有人外逃。
张献忠进军需要时间,从五月初到七月底,拿钱的事还是没搞定,直到张献忠即将兵临城下了,蜀王才终于同意拿出钱财来招募士兵守城。
然而这时已经找不到什么人了,民众能逃的都逃了,朱至澍拿出一人50两白银的高额悬赏,才招募到一些人拿起刀枪登上城头,但这些人是来骗钱的,拿到赏金,一不注意就扔下刀枪逃的不知去向。
早知如此,早干什么去了呢?
八月初四,大西军兵抵重庆,明数少不敢出城野战,只能守城。张献忠使用农民军攻城的老办法“放迸法”,也就是挖地道埋火药,把城墙炸飞。
八月初九,月黑风高,张献忠一声令下,随着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大截子城墙飞到了半空,火药威力之大,连城墙西北角的锦江楼也被炸飞,成都沦陷,已成事实。
城破以后,最倒霉的还是朱姓的宗室,士兵官员可以逃跑、可以投降,但农民军对宗室的态度是一网打尽,捕杀老朱家子孙,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或者是清兵,都是最喜欢干的事。
张献忠下令:“凡王府室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蜀王一支,繁衍了260多年,人数在万人以上,加上家属,何止数万,经过张献忠的捕杀,基本从地球消失,就此宣告功能性灭绝。
至于朱至澍本人,早在城破当天,就带着家属投井自杀。
蜀王府历代积累下来的珍宝,自然也就落到了张献忠手中。
“张献忠沉银”之谜,是如何被探出的?
张献忠在与清军作战当中,在接连失利后他马上决定,将多年积攒的黄金白银沉入江中,以待将来有一天可以东山再起时,这些财宝可以发挥作用。但最终他兵败被杀,而这些沉银到底在什么位置没有人知道。从清朝到解放前几百年中,有无数人都去打捞沉银,但很少有什么大收获。一直到近二十年来由于民间收藏不断兴起,很多人为了发财又开始打“张南忠沉银”主意。并且还真是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文物,此事最终惊动相关部门,于是在各方力量组织下,通过对各种民间信息整合以及文物考古,加上现代发掘勘察设备辅助,最终找到“张献忠沉银”,并且全部找捞出来。
1、从清朝到解放前民间找捞没有停止过
张献忠起义军在失败前,将积攒多年金银财宝沉入江中。从清朝顺治年间到解放前几百中,民间打捞就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但因为没有人真正知道沉银具体位置,所以几百年来都没有什么收获。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民间打捞又开始兴起。
2、十年前民间打捞频繁引起文物部门重视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民间收藏市场兴起。于是又开始有人打起沉银主意。而民间这些打捞者通过各种手段也确实零散有了一些收获,这些文物迅速流入收藏市场。使得很多人在其中发了财,但这一切也引起了文物部门重视。
3、2014年通过公安机关侦察找到沉银地点
2010年以后,“张献忠沉银”打捞者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出钱雇人假扮渔民,白天捕鱼晚上就潜入水中进行打捞。2014年公安机关抓到一个文物贩子,追回一千多件文物。据交代这些都是从岷江江口段打捞上来的,经过专家们鉴定发现,这里就是“张献忠沉银”确切地点,2016年国家组织人力,围堰抽水进行了全面打捞。
张献忠宝藏发掘完了吗?
张献忠的宝藏,也就是江口沉银是发掘完了。
2017年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发掘项目正式启动,截至3月15日已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2017年3月2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3月20日表示,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取得重大进展:出水文物超过1万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截止现在2022年,张献忠文物发掘项目已经结束了,相关的成果会在清理研究后公布。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才经过了两个多月,就已有上万件文物水落石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经过两个多月水下考古,现场出水文物超过1万件。
张献忠宝藏的相关记载
据地方县志记载,1646年,明朝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在此遭明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当地几百年来传说不断,称有整整1000船金银财宝沉于江底,有一句歌谣说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然而由于并无正史记录,对于江口沉银是否存在、具体地点在哪儿,之前史学界长期存在争议。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3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79560878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张献忠江口沉银(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地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张献忠江口沉银(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地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