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是谁
初唐四杰是谁,初唐四杰是哪四位
初唐四杰是
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王勃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他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据说他写文章之前,把笔墨纸砚准备好,饮酒后蒙被而睡,醒后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时人称为“腹稿”,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有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
公元664年,时任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当时年仅十五岁的王勃上书右相,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句丽。刘祥道看完王勃上书的资料之后,十分欣赏王勃的才华,于是向朝廷举荐王勃。
王勃在刘祥道的举荐之下,拥有了参加麟德三年制科考试的资格。之后王勃对策高第,在年仅十七岁时,就成为了大唐的一名公务员。他的仕途之路碾压唐朝大多数的诗人,众多诗人蹉跎半生才得以入仕。
王勃无疑是幸运地,然而他毕竟缺乏政治经验。于是皇帝让他做沛王李贤征的侍读,这是王勃不幸的开始。沛王平时喜欢与皇子李显相约斗鸡,王勃为了给沛王助阵,于是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
高宗得知此事后,认为王勃作为侍读,不辅佐皇子读书,却让他们不务正业,就将王勃逐出了长安城。
咸亨二年,王勃在朋友的帮忙之下,谋得了小小的参军之位。同僚们大多贪污腐败,王勃自然看不惯,于是他受到了同僚们的排挤。同僚们为了拔出王勃这枚眼中钉,于是让一名犯罪的官奴去寻求王勃的庇护。王勃只要对其收容,他们就能够告王勃私藏嫌犯之罪。
王勃看穿其中的阴谋之后,没有冷静的应对此事,而是杀死了官奴。因为此事,王勃被关入监狱,而他的父亲也被牵连,被贬为交趾县令。
之后皇帝大赦天下,王勃幸运地躲过一劫。他担心自我父亲的身体,便赶去交趾探望自我的父亲。在走过南昌之时,他登上滕王阁,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最终他到达了交趾,见自我的父亲安好,于是又踏上了回到的道路。
在他返程的途中,他不细心落水,然后被人救了上来。他所以受到了惊吓,染上重病。没过几日,王勃因病去世,年仅26岁。
杨炯
杨炯,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于显庆四年举神童。上元三年应制举及第。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
杨炯与其他三人一样,自幼被称为神童。当时的朝廷为了吸纳天才专门设立了童子举,杨炯九岁时童子举及第,待侍弘文馆。还是孩子的他,就已经成为了公务员,这样的履历超越了唐朝所有的诗人。
可是他在弘文馆待了十多年,却苦苦得不到升职。无奈之下,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参加了科举考试,高中之后成为了一名九品的秘书郎。
唐永隆三年,杨炯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他被提拔为太子詹事司直,成为了太子的贴心官员。可是意外却随之来临,杨炯伯父杨德干的儿子杨神让选择跟随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兵变。
杨炯因为血缘关系受到牵连,被贬去四川梓州任司法参军。公元692年,杨炯出任盈川县令。他写了一首《从军行》,其中尾句写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因为这句话,他得罪了诸多心胸狭隘的文人。这群文人编造、篡改杨炯在颍川的贡献,将其宣传成了一名“酷吏”,指责他乱用刑法、不恤民生。在舆论的指责之下,杨炯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只在盈川作了两三年县令,就因病去世。
卢照邻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卢照邻的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
卢照邻年轻时是邓王李元裕的王府典签,邓王赞其为:“此吾之相如。”之后邓王去世,他被调任为益州新都的县尉。
在益州,他于郭氏相爱。之后他为了长安的“典选”,离开了益州。而郭氏在卢照邻离开不久后,产下了孩子,却不幸夭折。悲痛不已的郭氏一向没有等到卢照邻归来的来一天,骆宾王在一次偶然的情景下,遇到了郭氏。
骆宾王听完郭氏与卢照邻的故事后,写了一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将郭氏的深情和卢照邻的渣男本质刻画得淋漓尽致。
而卢照邻之所以没有回到益州的原因,是因为他患上了“风疾”。这种病让他腿脚不听使唤,他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了他从长安回到益州。
卢照邻为了治病,拜药王孙思邈为师。孙思邈也没有办法治愈卢照邻,只能控制住卢照邻的病情。高宗要去甘泉宫避暑,命孙思邈同行,卢照邻的治疗不得不中止。之后卢照邻的病情得不到控制,变得越来越严重,导致双腿萎缩、左手残废。
卢照邻忍受不了残疾的模样和病痛的折磨,于是爬到颖水河边,投江自杀。他写的《长安古意》中有几句这样写道: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
双去双来君不见?
这是他与郭氏感情的最佳写照,数千年后,电影《倩女幽魂》上映,其中的背景插曲是一首名为《十里平湖》的诗作: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
只羡鸳鸯不羡仙。
这句“只羡鸳鸯不羡仙”是根据卢照邻写的“愿作鸳鸯不羡仙”改写而成。
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四杰中骆宾王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在他七岁之时,他写了一篇《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因为此诗,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神童。成年之后,骆宾王参加科举考试,却因性格直率得罪了考官,被恶意陷害导致除名。没有功名傍身的他只能四处漂泊,在基层谋得一些小官位。
骆宾王四十五岁的时候,高宗前往泰山封禅,当时的山东文坛推荐骆宾王写歌颂高宗功业的文章。他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高宗看完后十分喜悦,于是提拔骆宾王为东台祥正学士,负责校理朝廷书籍。
可是骆宾王在官场上又因性格直率,得罪了很多人,最终被人诬陷,导致罢官。当他52岁时,他跟随薛仁贵从军出征。这一段金戈铁马的生涯,是骆宾王诗歌创作的黄金期。比如“不求生入塞,惟当死报君”,又譬如“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西南的战事节节胜利,骆宾王给朝廷写了几道“报捷书”。因为这些“报捷书”,骆宾王再次受到了朝廷的赏识。回到长安后,他被封为朝廷侍御史,这个六品的官职是骆宾王一生中最高的职务。
可是不久之后,他再次遭人陷害,锒铛入狱。幸运的是,他遇到朝廷大赦,逃过一劫。当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兵变时,他邀请骆宾王与他一齐共事。骆宾王于是写了一篇《讨武曌檄》,痛斥武则天的罪行。
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跟随徐敬业的旧部一齐逃往高丽。在他们行进于江水之中时,徐敬业的旧部为了得到朝廷的原谅,杀死了骆宾王。
古人不期望骆宾王的结局如此悲惨,于是编造了一个故事:
诗人宋之问来到灵隐寺,欲写一篇《灵隐寺》作为纪念。可是当他写道:“鹫岭郁岩峣,龙宫锁寂寥”时,却不知如何写出下句。这时,一位僧人说道:“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
宋之问在第二天找这位老和尚时,却不见踪迹。经过打听之后,他才明白这名老僧就是骆宾王。
大唐虽大,却容不下初唐四杰。他们四个人的结局都是不幸的、悲惨的,无一人善终。诗人大多感性,与理性的世界总显得格格不入。异常是有风骨的诗人,他们终究一生都不会选择与这个世界妥协。
有风骨、有气节,这就是他们不得善终的根本原因吧。而初唐四杰的这种精神影响了之后的唐朝诗人,他们大多数都坚持了自我的风骨与气节。
能够善终的结局就是好的结局吗?我想没有人会认同这一点。生命的结局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的过程,生命的长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的深度。正如臧克家在鲁迅先生的悼词中说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初唐四杰也一向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诗作一遍遍慰籍平凡的我们,让我们明白人生的意义。
“初唐四杰”具体指的是哪四位?
初唐四杰是指的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王勃,字子安,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王勃聪敏好学,六岁便能写文章,下笔流畅,被人称赞为“神童”。代表作品及名句:《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杨炯杨炯:唐代诗人,幼年时就非常聪明博学,文采出众,被举神童。善写散文,尤擅唐诗,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有多种说法,有三子,现其后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县内。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 ,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
骆宾王骆宾王,最让我们熟悉的就是那一首“鹅鹅鹅”了,据说是他七岁时写作。另一篇有名的就是《讨武氏檄》,是他专门写给武则天的。他曾经因为对自己的才华十分有信心,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考试之前打点,结果名落孙山,这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了现实的冷酷。至于后来,关于他的死,说法不一,又说他下落不明,也有说他出家归隐,也有说投江而死。
结语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大臣上官仪也秉承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
初唐四杰分别指的是谁
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合称他们为“王杨卢骆”。他们四人虽然还未脱离齐梁以来的绮丽,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简介
《旧唐书·杨炯传》记载:"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活动于唐朝高宗、武后时期。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勇于改革齐梁浮艳的诗风。
作品风格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他们的诗尽管未能摆脱南朝风气,但其诗风的转变和题材的扩大,预示了唐诗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起了积极进步的作用,他们是真正的唐诗的揭幕人。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大臣上官仪也秉承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
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贡献意义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杜甫评价对于"四杰"的历史贡献,杜甫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四杰"的诗歌可谓以书生意气来激扬文字,充溢着疏朗奋发的骨鲠之气,真正与当时流行的宫体诗区别开来了,昭示着唐诗时代的来临。
初唐四杰是指哪四杰?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诗人
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简称为“王杨卢骆”。在唐代初年他们四位文学家笔下的诗词,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定的巅峰,他们四人也为唐代的诗歌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王勃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杨炯简介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卢照邻简介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骆宾王简介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2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78814844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唐四杰是谁(不属于初唐四杰是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唐四杰是谁(不属于初唐四杰是谁).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