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太空的三位宇航员(死在太空的三位宇航员美国视频)

更新时间:2023-03-01 21:52:52 阅读: 评论:0

1971年苏联飞船返回地球,打开舱门却发现三名宇航员已经死亡

自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次登陆太空,截止到2018年,共有38个国家的561名宇航员进入过太空。向地外太空 探索 ,发射航天飞船,运送宇航员到外太空是很多国家展现 科技 实力的手段。航天员在太空要面对很多未知的危险,因此航天灾难时有发现。美国航天史上就曾发生过3起巨大灾难,其中2003年2月1日发生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空难就造成了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但是截至到目前,宇航员在太空中死亡的案例仅有一次,这就是1971年的苏联联盟11号宇航员死亡事件,这起事件共造成3名宇航员同时死亡。

苏联和美国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太空 探索 的国家,自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第一次登陆太空,到1969年7月27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丹首次登陆月球,这两个超级大国便展开了激烈的太空竞赛。

继苏联、美国之后,其他大国,如英国、法国也很快加入了对外太空的科研 探索 ,但没有一个国家像苏联、美国这样投入巨大,结果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重大灾难中,有90%以上都发生在这两个国家。这些灾难共造成了42名宇航员死亡,地面死亡人数更是多达近200人。

在所有的航空灾难中,发生于1971年6月30日的苏联联盟11号宇航员死亡事件,是迄今为止唯一一起宇航员在太空中死亡的案例,此次事故共造成3名宇航员同时死亡。

苏联一直走在太空 探索 的前列,发生事故的联盟11号是苏联第三代飞船“联盟”系列,要知道那还是上一世纪七十年代,苏联的载人飞船都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

1971年6月6日上午7时55分,联盟11号在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此次联盟11号的任务非常重要,它将与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个长期在轨的空间站礼炮1号对接,并让宇航员进入空间站站内。

美苏太空竞赛中,苏联最初占据先机和上风,但随着美国下血本加码太空研究,终于是后来居上。1969年7月27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丹完成了人类 历史 上首次登陆月球的壮举,这大大地刺激了苏联人,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遭到一系列重大挫折后,决定不再与美国在登月方面继续竞争,而是转而发展更有价值的空间站。

联盟11号的3人宇航员小组包括:指令长 格奥尔基·多勃罗沃利斯基,实验工程师维克托·帕查耶夫和飞行工程师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这三人都是苏联在全国挑选出的300名准宇航员中的佼佼者,可以说是苏联当时最顶尖的航天人才。

联盟11号飞船发射升空后,于6月7日与礼炮1号成功对接。当日 10时45分,3名宇航员成功进入空间站。他们在空间站共停留了23天18小时22分,进行了一系列天文观测、植物在失重条件下生长的实验和一些医学实验,获得不少宝贵资料,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地面交给的各种实验任务。

6月29日下午9时,3名航天员没穿航天服就离开礼炮1号返回联盟11号。飞船离开空间站后飞行了4个多小时,并保持着同地面上的联系,一切看起来都非常顺利。

6月30日1时35分,飞船按程序启动制动火箭。在再入大气层前,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但连接两舱的分离插头分离后,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密封性能被破坏,返回舱内的空气从该处泄漏,舱内迅速减压,致使航天员因急性缺氧、体液沸腾而死亡。

悲剧发生的猝不及防,但这场悲剧的根源,其实是苏联人自己造成的。

宇航员在外太空的个人防护要做到丝丝入扣,这其中宇航服至关重要,但是这三名宇航员在回到返回舱后并没有穿着宇航服。这是为什么?当时正处于美苏太空争霸最激烈时期,苏联为了能领先,完成更多的科学实验,将原本只能容纳两名宇航员的空间,硬塞进3名宇航员。而要想容纳下3名宇航员,就只能不穿宇航服,挤出的空间正好可以多容纳一人,苏联采取了这种最危险的方法,付出的代价就是3名宇航员惨死在太空。

在距离地球168千米的太空,返回舱的密闭空间里存在着一定的空气,这些宝贵的空气一旦泄露,后果将不堪设想。人一旦暴露在真空中,其死亡过程是非常可怕的。 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后,密闭性能被破坏,空气开始逃逸,在短短的30秒钟之内,轨道舱内的空气全部丢失殆尽。尽管三名宇航员已经看出了事态的严重性,帕查耶夫甚至把自己从固定座位上解开,试图手动关闭真空管的进口,但最终失败了,而其他两名宇航员则只能坐在位置上,眼睁睁看着却帮不上忙,随着舱内空气的消失,处在真空状态下的三名宇航员,也迎来死亡的至暗时刻。

人一旦暴露在真空,除了严重缺氧,血管内的血液会逐渐产生气泡,氮气从血液中溶出然后积累到肺部,肺部会在氮气的充斥下膨胀直至爆裂,全身血管都开始产生气泡并大量堵塞血管,由于血管壁具有渗透性,大量的血液从器官组织溢出,造成全身各个部位大出血,整个人也会逐渐失去意识。

3名宇航员的死亡过程只有短短一分钟,随着气体逐渐排出体外,他们浮肿得像夸张的胖子,体积增大了1倍,等到气体排干净了,又像气球一样瘪下去,这个过程对于任何人来都堪称是痛苦不堪,他们的死状简直是惨不忍睹。

太空中发生的意外并没有导致返回舱着陆失误,相反的,返回舱在降落伞减速下最后安然着陆到地面。只是当人们打开舱门时,看到的却是已经遇难的3名宇航员的尸体。

这是人类航空史上唯一一起宇航员在太空中死亡的案例,虽然苏联在空间站的成就在当时已经属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在这一方面要落后于苏联,但这一起本不该发生的事件,却是苏联航空史上的耻辱。事后,苏联解除了航天负责人卡马宁将军的职务,推迟了苏联空间站的使用计划,将礼炮1号退回太平洋后销毁。

为了防止悲剧再一次发生,联盟号直到两年多后再一次启用,将乘员从3人缩减到2人,并 增加了1套生命保障设备,规定在上升、返回段必须穿上航天服。从这以后,航天员在太空因真空死亡的悲剧便再也没有发生过。


1971年,苏联3名宇航员落地后死亡,为何现场众人说他们本不该死

1971年,苏联成功凭借礼炮计划,将三名宇航员送上了太空,而他们也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航天任务。

可就在人们都为之欢呼雀跃的时候,正在返航中的宇航员们却陷入了痛苦的挣扎,等到落地之时,三位宇航员已经成为了冰冷的尸体,以至于 “礼炮1号” 落地后,现场顿时间陷入死寂。

“他们本不该死的。”

一句呢喃在空旷的场地中显得那么刺耳,以至于许多人顿时间就变了脸色。

众人的表情极为复杂,这次的航天计划中究竟有着哪些故事?为何人们又会说这三位宇航员 “本不该死” ?

1971年所发生的悲剧,是偶然的,但是同样也是必然的,因为早在1969年,美国就已经成功凭借阿波罗号登月成功。

这极大程度上刺激到了正与之展开军备竞赛的苏联,怀揣着满腔怒火的苏联,就这么仓促地修改了自己的 “太空竞赛预估” ,进而推出了著名的 “礼炮计划”

在苏联第1设计局和52设计局的共同努力下,1970年6月苏联“礼炮计划”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轨道舱、服务舱以及对接舱” 等片段组合,最终形成了直径4米,总重量高达18.5吨的 “礼炮1号” ,其也于1971年4月发射成功。

随着人类 历史 上首个太空站的胜利升空,苏联随即开始实施将宇航员送入空间站的计划,经过几次的失败,联盟——11号承载着苏联所有人的希望开始了它的创举,而不幸就就此开始。

在联盟——11号设计完毕、航天员准备就绪之后,苏联最终将这次发射时间定在了6月6号。

可就在航天任务正式开展之前不久,意外发生了,一名叫做库巴索夫的航天员身体出现了不适,以至于当时苏联面对两个选择,要么暂时推后航天计划,要么临时更换航天人员。

这个问题并没有让苏联航天局方面为难多久,很快新的命令就下达了,

“由沃尔科夫等三人取代原定航天员,开展本次航天计划。”

就这样,原先以为自己要跟这次航天计划失之交臂的沃尔科夫三人, “赶鸭子上架” 般地获得了出场机会。

刚刚登上太空的时候,三位宇航员都非常紧张,操作难免失当,再加上当时空间站的设计上也存在许多的小问题,以至于当时的几位航天员陆续面临了“空气过滤障碍”、“小火灾”以及“空间站晃动”等等麻烦。

好在这些麻烦最终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在为时23天的航天任务中,几人不仅研究了长期失重下植物的生长状态等生物实验,还开创性的进行了许多方面的研究,最终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1961年6月29日,三位苏联宇航员终于圆满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被批准正式返航。

怀揣着满腔的期待与思念,三位宇航员就这么重新踏入了礼炮1号飞船之中,可就在他们即将与空间站脱离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原本应当依次打开的12个炸药导爆锁竟然同时运作,剧烈震动冲开了一位宇航员座椅下的通气阀门。

“不好,阀门打开了,氧气正在不断泄漏!”

“快,快关上阀门,否则一旦陷入真空,我们全部都得死!”

受过专业训练的宇航员们清楚氧气泄漏完毕的后果,也知道该如何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自救,只可惜空气泄漏的速度太快了。

仅仅34秒的时间里,返回舱的气压就接近到了真空状态,而那种情况下的通气阀门也根本就难以徒手关闭。

随着气压剧烈变化,没有穿宇航服的三位瞬间发出了哀嚎,他们身体内部的气压远远大于外部,所以他们的肺部和耳膜都被空气撑破了,连带着身体里的血液都直接沸腾、汽化。

悲剧发生之时,地面上等待航天员归来的人们还都在欢呼雀跃,航天局工作人员以及苏联的领导们也是满脸骄傲的面容,没有人知晓,就在100多公里的高空,有三条鲜活的生命就这么逝去了……

直到返回舱落地,舱门打开后却久久没有人走出来,察觉到不对的人群逐渐安静,这种安静最终又演变成了一阵阵浓厚的喘息声,人们的神色各异,有震惊也有痛苦,有悔恨也有恐惧,唯独不知从哪里传来了这样一句话,

“他们本来……是不用死的。”

是的,这几位宇航员本身的确是可以不用死的,他们甚至有过很多次活着的机会,只可惜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他们最终还是回归了死亡的怀抱。

首先,倘若苏联方面在原定宇航员身体不适后推迟行动,那么这三位宇航员就不用死。

作为苏联航天局千挑万选出来的“第一梯队”,原定的三位航天员水平上无疑比后来的三位更高。

三人中的带头者,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就不用说了,多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他是当时的最佳人选,至于其他两位也不逊色,库巴索夫和克洛金都是当时航天员中最顶尖的人才,他们的各项素质毫无疑问是要比沃尔科夫三人更为优秀的。

更关键的是,他们早早地就做好了航天的各种准备,不像沃尔科夫等三人,遇到各种突发情况都只能靠自己的临机应变。

如果不换航天员,原定的三位宇航员或许就会在返航时穿上宇航服,那么这次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

其次,倘若苏联不是硬要在两人座的航天舱里安插三个人,同样可以避免这次悲剧。

在设计之初苏联给礼炮1号返回舱设定的“上限”就是两人乘坐,这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宇航员的安全和行动方便。

可是苏联方面为了能够提高效率、尽快取得成果,硬生生的在航天队伍里安插了第3个人,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返回舱里显得极为拥挤。

宇航员们为了正常开展工作,不得不在出发时和返回时脱掉宇航服,这也是后来酿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最后,倘若能够等一等给这次航天实验更多的时间来准备,那么悲剧有很大可能性就不会发生。

我们前面也说了,苏联这次航天计划在前期虽然看起来很顺利,但是同样也滋生了不少的小毛病。

比如说空气过滤器遇到了障碍,再比如说容易滋生火灾等等情况,这都证明苏联该航天行动的准备工作是不完善的,是有着一定风险的。

虽然这种风险很小,但是各种小风险堆积在一起,最终就成为了大风险,成为了航天员们死亡的缘由。

倘若苏联能够再多给航天局一点时间,航天局能够再多给宇航员一点时间,又何至于此呢?

再者说了,航天局的成员们在当时对返回舱的设计,真的可以说是漏洞百出,最简单的证据就是安全带的固定。

为了能够确保安全带不因为各种意外情况而脱离,航天局给安全带设计的极为复杂。

这就导致当返回舱中的压力闸门出现问题之后,坐在座椅上的沃尔科夫,既无法解开安全带,又没有办法够到位于座位底下的阀门,那真的是眼看着空气一点一点流失,自己的身躯逐渐忍受折磨,这无疑证明返回舱的设计有极大弊端。

纵然当时压力阀门没有出问题,出现问题的是其他部位,那么被牢牢锁在座椅上的宇航员难道就能够实现自我抢救吗?

所以说苏联航天局的设计人员实在是过于自信了,他们盲目地认为,他们的设计没有任何问题,却没想到他们的做法剥夺了航天员们在死境求生的最后一点可能性。

在该次悲剧发生后,苏联政府严惩了导致事故发生的相关人员,同时还对联盟号系列飞船进行了大规模改建。

也是从那时候起,苏联每次航天任务中,只会有两位宇航员出动,而他们在出发和返航的过程中还有必须穿好航天服,这也算是从事故中吸取了教训。

时代在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在航天领域的研究也愈发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被送上太空、完成了各种各样的任务,步入太空似乎不再像当初那样让我们感到恐惧。

可是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应该保持对宇宙的敬畏,以最严谨的态度去对待航天工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当初那样的悲剧再次重演。


3位宇航员永远长眠在太空,只有他飘到了冥王星,即将飞出太阳系

以往,大家认为“嫦娥奔月”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自从1961年,东方一号顺利飞天,人类的飞天梦想,也得以实现。 但这只是人类实现航天梦想的第一步,如今大家对于宇宙,发起越来越多的 探索 。

要想 探索 宇宙,除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宇航员”。但宇航员们的“飞天航程”,并不是每一次都能顺利完成的。 历史 上曾经就有三位宇航员,因 探索 太空任务的失败,从而不幸牺牲。还有一位飘到了冥王星,即将飞出太阳系。

宇宙的广阔、天空的神秘,这些都深深吸引着人类,为了了解其中的奥秘,人们开始进行一次又一次的 探索 。 但在向宇宙发起 探索 之前,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挑选合适的“宇航员”。只有对自己所 探索 的区域,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最大程度保证“ 探索 任务”的成功。

挑选好宇航员之后,他们还要进行长期专业的训练,以达到让自己的身体,完全适应太空环境的目的。 这样在“飞天”之后,既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又能够完成“ 探索 ”的任务。

但人在面对未知情况时,内心总是有着极大的不安全感。 所有的宇航员们,在起飞之前,都会事先预想到一切不好的情况。 对他们来说,已经做好了为航天的科研事业,牺牲生命的打算。

20世纪的苏联,就曾经发生过宇航员牺牲的“惨案”。 当时前苏联的三位宇航员,在完成任务之后,准备返航的途中,就不幸失去了生命。 因为当时苏联规定,宇航员们在返航途中,是不能穿太空服的。所以,在完成任务之后,那三位宇航员,就提前把太空服脱了下来。

但是当时飞船的压力阀门,突然出现了松动,这样就导致飞船内部的氧气,很快就被抽干。这样一来,三位宇航员就完全处在了真空环境中,没有氧气,人是很难维持生命的。 就这样,三位宇航员永远的长眠在天空。

虽然这只是一次突发的意外情况,但却让三位宇航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过,这仍然不影响人类,对于宇宙的 探索 。 所有未知的东西,总是会让人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即使牺牲生命,人类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将 探索 宇宙的“任务”,继续进行下去。

众所周知,太空探测器主要是用来 探索 宇宙空间的一种“工具”,它帮助人类获取了更多关于宇宙空间探测的知识。 不过,2006年美国的一台探测器,却“承载”了一名特殊的“旅客”,让他成功飘到了冥王星,即将飞出太阳系。

这名特殊的“旅客”就是克莱德的骨灰。 克莱德从小就对 探索 宇宙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为了满足自己对于外太空的这种 探索 欲,他甚至自己动手制作了天文望远镜。

后来,这架天文望远镜,成为了他 探索 宇宙的主要工具。 他利用这架望远镜,成功观测到了木星和火星, 他的这一发现,也让当地天文台大吃一惊。于是,天文台的工作人员,很快就联系到了克莱德。在他们的热情邀请下,克莱德由此进入了天文台工作。

对于克莱德来说,天文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他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钻研自己心爱的航天事业。 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宇宙的奥秘。经他发现的小行星,高达14颗,这样的贡献,在天文领域,是史无前例的。

克莱德去世后,美国宇航局决定将他的骨灰,放入探测器中,让他在太空自由翱翔。克莱德的骨灰,也成为了探测器上的特殊“旅客”,如今已经载着他成功飘到了冥王星,即将飞出太阳系。

不管是那三位因意外去世的苏联宇航员,还是即将飞出太阳系的克莱德,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早日完成对宇宙的 探索 任务。

这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 探索 外太空这一方面,设备越来越先进,技术越来越成熟, 几乎已经避免了所有意外情况的发生。在关于宇宙 探索 方面,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进步。

宇航员们每一次“飞天梦”的实现,都意味着人类对于宇宙的 探索 ,就又更进了一步。 每一次取得的成功,又极大的鼓舞着人类 探索 宇宙的决心,在这条路上,宇航员们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承受巨大的压力,其中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但对于他们来说,早在自己选择成为宇航员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想好了一切。 “飞天”是他们的个人梦想,而 探索 宇宙,则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 为了这个梦想,他们愿意奋斗终生,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人类永远也不会停下对宇宙 探索 的脚步,这也意味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宇航员们,可以实现自己的“飞天梦”。 到那时,人类也将揭开一个又一个关于宇宙的奥秘。

浩瀚无垠的宇宙,存在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为了 探索 这些秘密,人类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但好在每一次的飞天,人们都能 探索 到以往所没有了解过的知识,这些未知的东西,也支撑着宇航员们,一次次的完成飞天任务,突破人类以往对宇宙的认知。

也许每一次的飞天,都避免不了意外情况的发生,这就要求宇航员们,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前提下,也要提高解决突发情况的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不管在什么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处在“异常情况”下,安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史上唯一的太空遇难事件

有史以来,死得最远的人是谁呢?肯定不能在地球上找,得去太空中找。根据国际航空联合会的定义,划分地球与太空的界线位于海拔100千米的高空,科学家称之为“西奥多·冯·卡门线”。卡门线以下的区域属于地球的大气层,而卡门线以外的空间就属于太空了。迄今为止,共有561位宇航员曾经去过太空,只有3位苏联宇航员在那里遇难(另外,还有15位宇航员曾经死于火箭爆炸等航天事故,但死亡地点均位于卡门线以下),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格奥尔基•多勃罗沃利斯基、维克托•帕查耶夫以及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这3位宇航员共同死于“联盟11号事故”,该事故也是人类 历史 上唯一一次宇航员在太空遇难的事件。

意外的悲剧

“联盟11号事故”发生在1971年。当时,美国和苏联处于冷战时期,双方在航天领域展开了激烈竞逐。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苏联率先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先声夺人;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反超苏联。苏联方面必须奋起追赶,于是,1971年4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一号”,并很快派遣“联盟10号”飞船搭载3位宇航员前往这个空间站。然而,由于对接阶段出现故障,宇航员们未能进入空间站。

紧接着,1971年6月6日,苏联进行了第二次尝试。“联盟11号”飞船发射升空,搭载着三位宇航员——指令长格奥尔基·多勃罗沃利斯基中校,实验工程师维克托·帕查耶夫和飞行工程师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这一次,3位宇航员成功完成与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的对接并顺利进入了“礼炮一号”,他们在空间站共停留了23天,创造了当时人类在太空停留的最长记录。在空间站,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天文观测,研究了失重状态下植物的生长情况,还做了一些医学实验,获得了宝贵的资料和数据。3位宇航员的壮举为苏联赢得了荣誉,在那样的 历史 条件下,他们成为苏联人心目中的英雄。

6月30日,宇航员完成了航天任务,是时候返回地球了,他们预计将会降落在中亚的大草原上。该日清晨,苏联几乎所有电视台都在等着直播3位航天英雄归来的画面,而苏联航空航天局的工作人员也驾驶着直升机在预计降落地点附近待命。很快,他们就发现了正在缓缓下降的“联盟11号”飞船,它巨大的降落伞正常打开了。这是一个光荣的时刻! 一等飞船落地,工作人员便立即走下直升飞机,冲向因为与大气摩擦产生高温,还在冒着热气的返回舱。工作人员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接下来将会目睹到非常凄惨的景象——返回舱的舱门打开之后,3位宇航员端坐在各自座位上,睁着眼睛,面无表情,脸上能隐约看到暗色斑块,鼻子和耳朵均有出血。工作人员迅速将宇航员移出舱外并立即进行抢救,然而现场医生的诊断却是:三位宇航员早已死亡。

遇难的原因

“联盟11号”3位宇航员遇难的消息一经公布,引起了国际航天界的极大震动,科学家们纷纷对宇航员的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有的猜测死因是致命的宇宙射线,有的猜测宇航员可能是感染了某种超级外星病毒,有的猜测长时间的太空生活之后地球重力摧垮了宇航员的内脏。苏联政府则立刻成立了调查组,并暂停了所有宇航员的训练计划以及后续的所有载人飞行任务。

调查发现,返回舱结构并没有被破坏,多勃罗沃利斯基座椅上的肩带打开了,他座椅下面用于舱内外通风的一个阀门打开了,其余一切正常。3位宇航员均有脑溢血和肺充血等相同症状,死因是由于气压快速下降导致的窒息和肺栓塞。

后来,苏联科学家还原了3位宇航员遇难的整个过程。3位宇航员驾驶“联盟11号”飞船与“礼炮1号”空间站脱离,开始返回地球时,飞船开始执行进入地球大气层的程序:启动反推火箭减速,降低高度,随后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宇航员乘坐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然而,意外正是从此刻开始。连接返回舱和轨道舱的分离插头在分离过程中产生巨大的震动,将返回舱的压力阀震开,这使得多勃罗沃列斯基座椅下的通气阀门突然间打开了。返回舱内的空气快速泄漏,3位宇航员立刻听到了漏气的声音,他们先是检查了舱门,之后关闭无线电设备,以听清楚漏气的吱吱声来源于哪里。当发现吱吱声来源于自己座位下时,指令长在急促的呼吸中慌忙解开了自己座椅上的肩带,想要站起来检查,但已经来不及了。仅仅34秒后,返回舱内的气压就降到了真空水平,3位宇航员被急性缺氧、体液沸腾以及肺栓塞夺去了生命。

事故原因虽然在客观上来源于机器设备的故障,但主观原因却源自于美苏太空争霸的政治压力。在美国人登月后,苏联迫切想利用载人空间站来扭转颓势,他们设计了可以与空间站对接的“东方号”、“上升号”和“联盟号”载人飞船。其中,第一代载人飞船“东方号”的舱室是按照宇航员身穿宇航服的前提来设计的。宇航员只要身穿宇航服,就可以在飞船漏气的情况下保证生命安全。然而,宇航服比较笨重,会占用飞船狭小而拥挤的舱内空间,为了能够增加进入太空的成员数量,从“上升号”开始,苏联航天部门的领导人开始做有意识的冒险——让宇航员身穿运动服进入飞船,以此将舱室的容量从两人提升至3人。结果,宇航员在升空和返回途中必然会暴露在窒息的风险中。

“联盟11号”飞船事故之后,负责此次航天任务的官员被解职,苏联飞船重新开始为宇航员配备宇航服,并将飞船舱室的容量重新设计成两人——这些是3位宇航员用生命换来的教训。

航天史上的悲剧!苏联3名宇航员惨死在真空中

人类在 探索 宇宙过程中,在太空遇难的次数仅有一次,就是苏联的联盟11号飞船,这次事故造成了3名宇航员直接暴露在真空环境中惨死,他们在返回地球的途中死亡,所以遗体回到了地球,并未在太空流浪。如果这几名宇航员在太空舱外死亡,他们的结局就是成为地球的“人造卫星”,和许多太空垃圾一样环绕在地球周围飞速运动,人类很难回收尸体,尸体也不会腐烂。

苏联3名宇航员在太空中惨死,这起事故完全可以避免,是求胜心切才导致悲剧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是美苏航天争霸时期,1969年美国率先登上了月球,苏联做出回应,在1971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一号”。为了尽快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站内,苏联在设计飞船时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失误,原本只能容纳2名宇航员的舱内,现在必须要挤进3名宇航员,这3名宇航员的职务是指挥长、科学工程师、航天工程师,少一个都不行。这时苏联想到了一个非常冒险的办法,宇航员在舱内都身着宇航服,如果让这3名宇航员在舱内都不穿宇航服,岂不是2人空间就可以变成3人空间?大家都知道,太空舱内不穿宇航服也是可以的,因为舱内也能够提供氧气和抵御宇宙辐射,而在舱内穿上宇航服相当于双重保险,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宇航员可以大大提高生存几率。

或许是苏联心存侥幸,选择了让这三人不穿宇航服和空间站对接,这项任务起初进行地非常顺利,3名宇航员成功地从联盟11号飞船对接进入200公里高的礼炮一号空间站内,也在空间站内待了将近24天的时间,期间研究了失重状态下植物的生长,也对天体进行了观测,顺利地完成了所有任务。但当他们返回地球时,出现了重大意外。返回舱在和空间站分离过程中,压力阀门被内部气压震开,直接让返回舱内的气体进入太空中,3名宇航员就这样暴露在真空中,只用了短短15秒的时间,宇航员就意识模糊,身体内外的气压差会产生一种极为恐怖的减压病,就像潜水员从较深海域迅速上浮到海面是一样的。宇航员在真空环境中,血管内的血液由于减压作用开始产生气泡,氧气从血液中被压迫出,积累到肺部,肺部开始破裂,全身出现大出血,眼压增大导致失明,气压不断减小导致体液开始接近沸点,身体会膨胀变大1倍,60秒人就会彻底死亡。而这时苏联的全国人民都在盼望他们的英雄归来,当打开舱门的那一刻,媒体看到的却是3具死尸,医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抢救,但最后3人还是被争端为减压死亡。

按照原本舱内的设计,进入2名身穿宇航服的宇航员,这起事故就可以避免,宇航服可以平衡内外气压。事后,苏联启动了事故的调查评估,确认联盟11号飞船和空间站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人类 历史 上第一座真正的空间站再也没有宇航员进入了,空间站仅在太空待了半年时间就受控坠毁到太平洋。

牺牲的宇航员有哪些?

1、里克·哈兹班德(Rick Husband),男,45岁,昔日空军中校,徳克萨斯人。1994成为宇航员,机长。

2、威廉姆·麦库(William McCool),男,41岁,昔日海军司令员,三个孩子的父亲。1996年成为宇航员,机组成员。

3、麦克尔·安德森(Michael P. Anderson),男,43岁,出生于军事家庭,1994年成为少数黑人宇航员之一,有效载荷指令长。

4、卡尔帕纳·楚拉(Kalpana Chawla),女,41岁,上世纪80年代从印度移民到美国,于1994年成为宇航员,任务专家。

5、大卫·布朗(David Brown),男,46岁,1996年成为宇航员,任务专家。

6、劳瑞尔·克拉克(Laurel Clark),女,41岁,昔日海军军医,1996成为宇航员,任务专家。

7、伊兰·拉蒙(Ilan Ramon),男,48岁,以色列空军中校。1997年成为以色列首位宇航员,有效载荷专家 。

事故经过: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执行完任务后准备从太空返回,但在进入大气层后的高空中突然解体,而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七名宇航员:里克·哈兹班德,劳瑞尔·克拉克,伊兰·拉蒙,威廉姆·麦库,麦克尔·安德森,卡尔帕纳·楚拉,大卫·布朗)

事故原因是在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升空时,外部燃料箱的一块泡沫材料脱落时撞击在了航天飞机左翼前部,导致隔热材料损坏,等到“哥伦比亚”号返航进入大气层时,摩擦产生的巨大高温使左翼结构损坏,让高速飞行的航天飞机很快就解体了。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2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78772876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死在太空的三位宇航员(死在太空的三位宇航员美国视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死在太空的三位宇航员(死在太空的三位宇航员美国视频).pdf

标签:宇航员   死在   太空   美国   视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