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沉船(南海一号沉船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3-03-01 21:49:02 阅读: 评论:0

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还是南澳一号?

南海一号。2007年12月21日,南宋沉船”南海一号”从广东阳江附近的海底被打捞出水。这艘沉船的发掘,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无法估量的宝贵资料。

“南海Ⅰ号”遗址发现的南宋古沉船,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文物储存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距今有800多年历史。这条沉船从1987年首次发现,到最后完成考古发掘工作,共历时30余年。

古船概况:

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国。

从发掘出来的文物来看,从船体造型该船始发港口可以肯定是来自福建的泉州。水密隔舱造船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芳财将按1∶1.1比例仿制宋代古船“南海一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海一号


南宋沉船叫什么名字

南宋沉船叫“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从泉州港驶出,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台山市海域),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南海一号发现历程

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Maritime Exploration & Recoveries PLC)在上下川岛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莱茵堡号(RIJNSBURG)时,并没有找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却意外发现了在深埋在23 米之下的另一条古代沉船,并打捞出一批珍贵文物。

由于发现沉船的海域位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专家认为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当时将这艘偶然发现的沉船命名为“川山群岛海域宋元沉船”,“南海一号”是后来由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创始人俞伟超先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命名的。


南宋沉船叫什么名字

南宋沉船叫“南海一号”,“南海一号”宋代沉船遗址是一处宋代商船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中途沉没的船遗址,打捞后对研究宋代商业发展和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重要作用。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国。
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同时,它也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从发掘出来的文物来看,从船体造型该船始发港口可以肯定是来自福建的泉州。

"南海一号"是什么朝代的沉船?

宋代"南海一号"考古大事记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时,意外在一艘宋代商船中打捞出200多件瓷器。考古界认为可能与海上丝路有关,引起世界瞩目,该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
●2000年,考古部门对“南海一号”正式展开调查。
●2001年4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水下考古专业队员共12人,搜寻和定位沉船遗址。
●2002年3月至5月间,水下考古队再度下水,对海底沉船进行细挖掘、细打捞,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
●2003年10月,广东省文化厅召开《“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方案》专家论证会。
●2003年11月,规划、立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项目。
●2004年3月,广东省发改委同意筹措资金,在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2005年12月28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工兴建。
●2007年1月16日,考古队前往沉船海域开展打捞前最后一次海底勘查。
●2007年4月8日,“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工程正式启动。
●2007年7月,“南海Ⅰ号”沉船有望浮出水面。

“水晶宫”中客打一宋代沉船

“水晶宫”中客打一宋代沉船时南海一号。南海一号”是一艘中国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以南约20海里处的南海海域。2007年,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并入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

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还是南澳一号?

南海一号。

是一艘中国南宋初期(约1160年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沉没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的沉船,它于1987年最初被发现,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由于其上装载有八万余件保存完好的宋代瓷器、生活用具等文物而极具价值。现藏于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南海一号沉没于水下仅23米深处,船身覆盖了近2米的淤泥,船长30.4米,宽9.8米,高3.5米(不包括桅杆),发现时,甲板已经腐烂,而船身其他部分尚保存完好,全木质结构(马尾松木,杉木),其是迄今发现最大的宋代船只沉船。

考古学者发现从南海一号挖掘出保存完好的瓷器有许多都源自宋代最顶级的瓷窑,还有许多受到西方、阿拉伯文化影响的瓷器。

透过分析这些瓷器的来源可以看见当时宋人与外商交易的情况,也许便能据此推测宋代瓷窑为了外销而专门对瓷器的风格进行调整。瓷器也是南海一号目前所挖掘出的文物中最多样与重要的种类。除了瓷器外,铜铁打造的生活器物也非常受欢迎,可以出口到国外。

在南海一号上可以看见大量的铁锅与铁钉,刚好吻合广东在宋代中国钢铁行业中的地位。除了铁器的成品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不少铜制半成品,有可能是准备运往海外进行加工。

我们想或许可以从这一点去假定中国在当时贸易网络上的产业链层级位居上游,也可能有较高的人工费用与技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另一个重点是交易的货币,透过南海一号上发现的铜钱,可以概约推论中国的铜币是当时区域贸易的主要货币。

依照浙江日报于2016年4月8日的报导中,总计1980年代至2016年间的全部水下考古发掘文物共有14000余件、标本2575件、凝结物55顿。

而瓷器占所有文物中的最大多数,有13000余件,如瓷壶、瓷瓶、瓷盘、瓷碗以及其他青白瓷器等。种类繁多,且制作工法以及细致度皆十分地高,可见南海一号便是典型的宋代商船,且是航运于国际间的贸易船只。

另外还有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铜器170件、铅锡器53件、铁器11件、竹器13件、木器46件、漆器28件、石器25件、铜钱约17000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和船木等。

发掘进度

船舯部两侧船舷经过清理,船艏部位于沉箱南侧(大海方向),已经显示出中国古船特有的多重鱼鳞搭接的结构,艏部上翘起弧,基本保留至水线甲板,推测船体保留的垂线高度(型深)具有一定的尺度。

已发现揭露的最大船宽约9.55米,船长21.58米(残长),已发现的船体隔舱板12道,各舱的跨度在1.2—1.8米之间,船载货物品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除舱内货物外,部分货物应是甲板货。在器物品种上除瓷器外,金属制品、钱币、漆器等都具有相当的数量。

沉船的艉部收到严重破坏(1987年打捞),外露的凝结物及瓷器碎片均是当时抓斗破坏后推入海中的遗存;历年来渔民生产作业中的拖网反复拖挂,也造成网具和遗址形成叠压,对水下文物具有相当的破坏性;遗址存有大量凝结物分布,上在船体外侧均有散落的船货存在。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2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78542875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南海一号沉船(南海一号沉船博物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南海一号沉船(南海一号沉船博物馆).pdf

标签:南海   沉船   博物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