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眼睛的神奇图片(欺骗眼睛的神奇图片我要看)

更新时间:2023-03-01 21:42:20 阅读: 评论:0

欺骗你眼睛的奇特视觉错觉图片有哪些?

《科学美国人》杂志网站最近刊登了26幅奇特的视觉照片,会给人眼带来不同的视觉错觉现象,其中一些错觉是由将色彩置于一个与众不同的背景所致。以下就是这些照片: 1.黄月亮和蓝月亮 乍一看上去,这是两个颜色不同的月亮,一个呈黄色,一个呈蓝色,但真的是这样吗?实际上,在这幅由日本立命馆大学心理学家北冈秋吉设计的视觉错觉图中,两个月亮的颜色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便是周围的颜色。我们之所以产生月亮颜色不同的错觉皆因背景所致。 2.母狼卢帕之子雷克斯和费多 根据古罗马传说,罗马由双胞胎兄弟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创立,他们由维斯塔贞女瑞亚·西尔维亚所生,父亲是战神玛尔斯。正如“贞女”二字所暗示的那样,维斯塔贞女必须是处女,不能与男人发生性关系,更不能生育下一代,即使让她们怀孕的人是神也不行。西尔维亚的行为让家族蒙受耻辱,他的父亲残忍地杀死了她,同时将两个孩子装在柳条筐并扔进波涛滚滚的台伯河,企图淹死他们。庆幸的是,母狼卢帕发现了这对双胞胎并收养了他们。 卢帕的亲生儿子——雷克斯和费多是在母亲发现罗穆卢斯和瑞摩斯之后出生的,它们的“迟来一步”改变了双胞胎兄弟的命运。左图中的雷克斯和费多看上去并非一模一样,但在去除背景后的右图中,情况却恰恰相反。如果雷克斯和费多在母亲发现罗穆卢斯和瑞摩斯之前便已来到这个世上,罗马注定不会在这个世界上出现。 3.光照影响拼魔方难度 魔方是一种三维智力玩具,玩家需要不停转动魔方,直到每一面上的9块都是同样的颜色。这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只有在光照条件稳定时才是如此。正如杜克大学的比努·罗托和戴尔·普维斯绘制的这幅错觉图所展示的那样,如果改变光照条件,我们便很难对颜色进行辨别。如右侧被去除一些色块的对比图所示,在白光照射下,左侧的蓝色块和右侧的黄色块实际上均呈灰色。从严格意义上讲,色觉并不基于到达视网膜的光线的波长,大脑根据光照条件分配颜色,波长只是一种指导,用于确定在同一场景下哪些物体比其他物体更红或者更蓝。 4.同眼不同色 北冈秋吉创作的漫画女孩,看上去一只眼睛呈蓝色,另一只则呈灰色。而实际上,两只眼睛都为灰色。由于微红色的背景,女孩右眼的颜色与绿松石色发夹一模一样。对颜色的感知过程涉及到眼内3种不同的光感受器,对应着红黄蓝三原色,这些颜色被长波、中波和短波可见光激活。来自目标区域的信号立即与来自同一场景内附近区域的信号相比较。随着信号进入大脑内更为高级的处理中心,它们继续与来自周围更大空间的信号相比较。科学家将这一过程称之为“拮抗过程”,这一过程意味着颜色总是与亮度相关。 5.红环 这幅由北冈秋吉绘制的图像包含大量蓝绿色环结构,你认为自己看到红环不过是大脑的杰作。“色感一致性”过程使得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呈现出同样的颜色,即使被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存在差异也是如此。色感一致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重要性超乎想象。这一过程帮助我们无论是在洞穴火光还是热带大草原明亮阳光等光照条件下都能辨认物体、朋友以及家人。 由于整幅图像布满蓝色,大脑会错误地认为图像被蓝光照亮,蓝色结构内的灰环一定是红环无疑。也就是说,大脑从灰环中扣除误认为周围光照的蓝色,没有蓝色衬托的灰色便成为我们眼中看到的柔和的红色。 6.多色环 这是大脑根据背景确定颜色的另一个例子。在左侧国际象棋棋盘的“牛眼”结构中,中部的环看上去似乎呈绿色或者蓝色,而实际上,它们却颜色相同,都是绿松石色。右侧国际象棋棋盘的中部环均为黄色。与前面的图片有所不同的是,这种类型的错觉很难用拮抗过程加以解释,原因在于环外表呈现的颜色与背景更为接近,而不是差异较大。 7.反复无常的心 这个棋盘上的所有心形图案均由同样的青色点构成,但在不同背景影响下,它们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绿色背景下为绿色,蓝色背景下又变成蓝色。北冈秋吉根据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视觉科学家鲍拉·布莱森发现的地牢错觉现象绘制了这幅图像。 8.魔方色块变色 在背景影响下,同样的颜色看上去会有所不同。在这幅错觉图中,背景也让不同颜色看上去类似。在第一个对比图中,左侧和右侧魔方顶面的红色块或多或少地呈现出同样的颜色。如果去除其他色块并用白色取代,左侧魔方的红色块实际上呈现出橙色,右侧魔方的红色块则为紫色。 9.4种错误颜色 在这幅背景为灰色的图片中,我们看到了4种不同颜色的色块。它们的颜色真的不同吗?答案是否定的。这里的灰色实际上是很小的蓝色和黄色像素的混合产物。由于这些像素太小,混合在一起不会引发拮抗过程,也就无法形成对比。彩色电视机之所以能够利用颜色差异很小的像素呈现不同色彩就是这个原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用放大镜亲自验证一下)绿松石色和淡黄绿色色块实际上分别由很小的绿色像素与蓝色背景像素混合和与黄色背景像素混合而来。红色像素与背景中的黄色像素混合形成橙色,与背景中的蓝色像素混合则成紫色。 10.怀特效应 1979年,塔斯马尼亚高级教育学院的迈克尔·怀特发现了一种错觉现象,彻底改变了视觉学的面貌。如图所示,左侧的灰条亮度超过右侧灰条。而实际上,所有灰条都是一样的。在怀特发现这种现象前,所有亮度错觉均被认为由拮抗过程所致,也就是说,灰色物体在被白色物体包围时看上去更为暗淡,被黑色物体包围时则显得更为明亮。但在这幅错觉图中,被白色包围的灰条亮度更高,被黑色包围时则更为暗淡。迄今为止,怀特效应背后的大脑机制仍旧是一个未知数。 11.闪烁的蓝点 这幅错觉图名为“蓝宝石之光”,由北冈秋吉绘制。在你移动视线时,图中的蓝点似乎在闪烁。但如果盯住一个点,这种发光便消失踪影。与视线外的点相比,处在视线焦点上的点蓝色似乎更为饱满。“蓝宝石之光”所描绘的实际上就是德国阿伦验光研究所的埃尔克·林格巴赫以及同事迈克尔·斯库拉夫、伯恩德·林格巴赫以及尤金·韦斯特在1994年发现的闪烁网格错觉现象。 12.年度最佳错觉图 年度最佳错觉图结合了怀特效应(窗帘后面的花瓶似乎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著名的面部-花瓶错觉(花瓶被换成获胜者的奖杯)构成。 13.超现实螺旋 这些螺旋图案由北冈秋吉绘制,是怀特效应影响颜色呈现的典型例子。绿色和奶油色螺旋实际上由黄色条纹形成。另外两个例子中的条纹实际上是红色和青色,而不是紫色、橙色、蓝色和绿色。 14.霓虹色扩散 颜色似乎从小交叉点扩散到周围的白色区域。这种效果与霓虹灯的发光类似。1971年,意大利米兰大学的达里奥·瓦林报告了这种错觉现象。几年之后,荷兰奈梅亨大学的哈莱·凡·图吉尔也发现了这种现象。导致这种错觉的神经系统方面的原因目前仍旧是一个谜。 15.彩色枕形网格 霓虹色扩散形成一种错觉,图片中好似出现一个由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直线交叉构成的网格。但如果聚精会神地凝视,这个网格便会消失。 16.霓虹黄扩散 在这幅霓虹色扩散错觉图中,黄色似乎朝着与黑条垂直的方向扩散。 17.水彩效应 在这幅由意大利视觉科学家拜恩吉奥·皮纳绘制的错觉图中,靠近颜色更为暗淡的紫色轮廓的橙色轮廓似乎在向外扩散自己的色彩,橙色线之间的空隙呈现出水彩画效果。紫色轮廓对面的空心区域则呈白色。 18.烟雾弥漫的空隙 在这幅由皮纳绘制的错觉图中,内部方框内的圆点似乎被紫雾包围,外部方框则似乎充满蓝色。这种错觉由水彩效应所致。 19.波浪线错觉 受水彩效应启发,日本视觉科学家Seiyu Sohmiya发现了波浪线错觉。在北冈秋吉绘制的这幅错觉图中,波浪线后面的白色背景似乎也染上了与线条同样的颜色。 20.中国地毯 蓝线后面的红色看上去似乎呈洋红色,黄线后面的红色则似乎呈橙色。这种颜色同化现象说明颜色能够在某些情况下彼此混合,而不是彼此形成对比。 21.毕加索的蓝色时代 在蓝色时代,帕布罗·毕加索纵情于深浅不同的蓝色,创作绘画作品,无论是影子还是阳光的渐变都被披上一件蓝衣。如果一切都用错误的颜色加以呈现,我们又如何分辨人、沙和灰蒙蒙的天空呢?哈佛医学院的玛格丽特·利文斯通表示,虽然毕加索使用蓝色,但他同时也对画作中的亮度关系进行巧妙处理,使其在光照条件下形成对比,进而让人们通过亮度变化欣赏他的作品。在右侧的灰度图中,亮度关系显得更为明显,我们很容易对画中的人与物进行分辨。这也就是为什么色盲人群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生活,有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有这种缺陷。 22.埃舍尔的《巴别塔》 利文斯通及其哈佛医学院的同事大卫·胡伯尔将埃舍尔的木版画《巴别塔》(左图)中的白色区域填充浅蓝色(中图)。这个时候,我们仍可以看到巴别塔的身影,因为亮度关系仍保持完整。但如果用亮度与蓝色区域(之前的白色区域)相同的绿色填充黑色区域(右图),巴别塔就变得一团糟。我们的视觉系统无法只根据获取的颜色信息,辨别体积、形态与距离,要做到这些,还必须获得亮度信息。 23.马蒂斯的多色脸 20世纪,以亨利·马蒂斯和安德烈·德莱恩为首的一群欧洲画家使用生动而不同寻常的色彩创作他们的绘画作品。当时的一名评论家将这些作品戏称为“les Fauves”(意为野兽)。这种绘画风格也就是所谓的“野兽派”。德莱恩1905年创作的马蒂斯肖像就是属于这种风格。通过这幅作品的灰度版,利文斯通展示了怪异的色彩如何借助合理的亮度表现画中内容。 24.毕加索的颜色扩散 毕加索的这幅作品说明在线条内上色没有必要。利文斯通指出,我们的大脑会将颜色分配给恰当的形状,即便对使用最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形状也是如此 25.混乱的色彩 这是一幅大名鼎鼎的视觉错觉图,让欣赏者大脑内的语法与符号处理系统爆发一场冲突。一个接一个地浏览这些单词,中间不停顿或者减慢速度,同时大声说出单词的颜色而不是单词本身,你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吗?毫无疑问,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在此过程中,你会受到斯特鲁普效应的影响。这种效应以心理学家约翰·瑞德雷·斯特鲁的名字命名。即使尝试不去读这些单词,你也无法避免单词代表的含义与它们的颜色爆发冲突。 26.麦克洛效应 麦克洛效应由视觉研究员赛勒斯特·麦克洛发现。这种错觉说明感知颜色和感知形状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持续很长时间,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

神奇的视觉错觉:眼睛也会欺骗你?

视觉的产生是眼睛和大脑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眼看东西时往往会受到背景、线条和色块等外部因素的干扰,而且在把影像信息传送到大脑的过程中,会因为信息的复杂程度而多少有所损耗和取舍,再加上大脑处理过程也很复杂,所以难免出“差错”,形成有趣的、有时甚至引起心理不安的视觉错觉现象。

1.弗雷泽螺旋错觉

图中一圈圈的圆弧看起来是呈螺旋状的,其实这是由一组同心圆构成的。这种错觉是英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弗雷泽1906年发现的。错觉产生的关键是背景里那些带有方向性的小单元格,它们使视网膜上形成的简单的连续的线条发生倾斜,造成螺旋上升的错觉。

2.赫林错觉

图中的两条竖线看起来似乎是向外弯曲的,但实际上它们是互相平行的。这种错觉被称为赫林错觉,亦称发散线条错觉,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沃德·赫林于1861年提出的。放射线的存在歪曲了人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要观察出这种错觉,两条直线和背景中的斜线交角必须小于90度。


3.佐尔纳错觉

图中的6条长线是彼此平行的,可是加了方向不同的短线后,看上去就不平行了,这被称为佐尔纳错觉。对于这类几何错觉,神经生理学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也彼此接近,造成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间存在互相抑制的现象出现,进而引起几何图形形状和方向的错觉。

4.缪勒·莱伊尔错觉

两条等长线段,由于线段两端箭头朝向的不同,使得箭头朝内的线段比箭头朝外的线段显得长些。这种错觉1889年由缪勒·莱伊尔提出。其原因可能是箭头朝外使该线条产生收缩感,而且试验证明,线段长度为8~50毫米时,这种错视最明显;如果线段长度增长,错视的感觉便有减小的趋势。

5.艾宾浩斯错觉

图中两组圆中,似乎右侧的中心圆要比左侧的中心圆大一些,但事实上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被大圆围绕的圆看起来会比被小圆围绕的圆要小。这种错觉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发现的,他是最早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心理学家之一,提出过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6.德勃夫错觉

同样的菜量,放到不同大小的盘中,看起来就有了差别,这反映的是德勃夫错觉。该错觉是由比利时哲学家德勃夫于1865年发现的,它是因对比而诱发的一种面积大小错觉。实际上相等的几个圆在大小不同圆环背景的衬托下,看起来面积是不相等的。

7.赫尔姆霍茨错觉

穿竖条纹的衣服真能起到拉长身形的效果吗?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其实,横条纹的服装修身效果更明显,这依据的是赫尔姆霍茨错觉。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发现,两个尺寸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内部分别填充一组竖向平行线和一组横向平行线,虽然实际面积相等,但看上去竖线覆盖的面积更大。据此,他在1867年出版的著作《生理光学手册》中,顺带也对时尚界提出建议,即女士穿横条纹的衣服显得身材更高。


8.凯尼泽三角错觉

看到这张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三角形,而所谓三角形根本是不存在的,只是我们主观想象出的轮廓——主观轮廓。主观轮廓是在一定感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知觉假设,进而在视觉中枢形成的轮廓。主观轮廓错觉在1900年首次发现,其秘密至今没有被完整揭示。

9.埃伦施泰因错觉

埃伦施泰因错觉也是一种主观轮廓错觉,它是由德国心理学家瓦特尔·埃伦施泰因在1941年设计的。图中在水平线和垂直线的断线交汇处似乎绘制有白色圆圈,但实际上它们是不存在的,一旦添上细圆环反而会破坏这种错觉。

10.大小恒常错觉

图中的两个蛋糕大小是相同的,但图中的背景赋予其纵深立体感,使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近处的蛋糕小,远处的蛋糕大。这就是大小恒常错觉。所谓大小恒常是指当物体与我们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我们知觉到物体大小会在一定程度保持恒定。物体越远,在视网膜上成像就越小。但生活经验会使我们自动考虑距离和环境背景,将看到的物体大小调整为其真实大小。“近大远小”就是对大小恒常性的一种通俗的解释。

(作者:安利)


盯住白色十字一分钟,再看浅色的平面,这个时候会看到啥?

人们最相信的,莫过于自己的眼睛,有些我们比较看重的事情,一定会亲力而为,但是我们的眼睛真的不会欺骗自己吗?在一些摄影师与画家的创作下,有些我们亲眼所见的东西,也很能是一种假象,他们被称为无声的魔术,仅仅是凭借着一张图片或者一幅画,便能让迷惑眼睛,甚至有些图片看得太久会令人产生一种幻觉,也只有多看几遍才会明白!

1、练习瑜伽的美女



这是一张在摄影界极其著名的一张图片,很多人看到这幅画的第一反应,便是拼接不好人物的身体,上半身与下半身仿佛怎样都对接不到一起,在多看几遍后,才能发现这是一位美女在下腰,而另外一位则在其身上做拉伸动作。这张照片能够迷惑人们眼睛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了人们的习惯性判断,画中两位美女的动作难度很高,并不属于我们常见的动作,因此很多人会习惯性地看到两个站着的人物。

2、红蓝色的汽车



这张图片拍摄于一个偶然情况下,从照片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有一辆汽车是蓝色与红色两种颜色,但是如果真的这样想,那么眼睛一定被这张图片所欺骗了,因为照片中的红色部分,只是玻璃折射过来的,但是却巧合的与蓝色汽车拼合到了一起,由此欺骗了人们的双眼。

3、黄发美女



这是一张正着看与倒着看有着天差地别的黄发美女照片,如果只是看上图的话,我们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位美女,但是把手机倒过来,便会看到一幅面貌极其怪异的人物,而这幅画为何会出现这种神奇的效果呢?其实方式很简单,他把下嘴唇与上嘴唇、上眼皮与下眼皮交换了一下位置,然后摆放到人物脸上,再把人物倒过来放置,人们便会看出有什么问题,但是正着看便会一眼看透。

4、神奇的静态图



在热爱摄影的人面前,这张照片一定很见过,它是一幅利用了模糊与清晰两种不同的状态来合成的图片,在圆圈外围是清晰可见与杂乱无章的小黑点,但是在圆圈内部却是模糊与排列整齐的大黑点,由此会在小黑点的影响下,我们再看圆圈内模糊的大黑点,会有一种晃动的感觉,但是当我们用手遮住圆圈外围,便能发现里面其实也是一张静态图。

5、紫色的动态点



这张是一定会令人产生幻觉的动态图,看这幅动态图有着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眼睛跟随着动态的点而观看,这样看不会发现什么异常,但是换第二种看法,盯着中间的十字看10秒,眼睛的余光会发现这些动态点有一个会变成绿色,你能看明白什么原因吗?

6、移动的走廊



与第五幅图一样,上图这幅也是一张动态图,但是它利用了不同的方式来描绘人们眼睛的错觉,如果我们看着上图中的墙壁,会发现走廊的移动速度很慢,但是当把视线转移到走廊中间后,会发现移动速度瞬间增快,而且会有一种越来越快的感觉,直至我们看到眨眼,它又会便会原本的速度。

7、直线与黑白快



上图这张图片,大家第一眼认为其中的线条是笔直的吗?相信很多人都会看错,认为这些线条并非是水平笔直的,而这张图片的神奇之处也正是在此,它利用黑白快来干扰眼睛传输给大脑的认知,同时欺骗眼睛这并非是直线,但是当我们只看其中两条线,便会发现它们确实是一笔直且水平的线条。

8、女孩儿合照



上图这张照片,一直出现在一些灵异故事中,因为画面中有着6个人,却只有10条腿,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这张图是出现了灵异事件,其实这些说法都只是人们自己吓唬自己,作为一张真实存在的照片,它确实也欺骗了无数人的眼睛,但我们多看几遍,便可以发现,照片中从左到右第三位女孩的腿不见了,其实这只是一种错位而已,就像电影中某些场面使用的错位拍摄,真实原因是第二个女孩穿着黑裤子,腿被第一位女孩的腿遮挡住了,第三位女孩的腿便是蓝色牛仔裤。

9、大小怪兽



这个怪兽谁大谁小?眼睛第一反应会告诉我们前面的怪兽更小,后面的怪兽更大,而当出现这个答案的时候,这张图已经欺骗了你的双眼,因为用尺子量一下便会发现,前后两个怪兽是一样的大小,而出现这种原因,是因为这个隧道给人形成了一种远近关系,同时在高低关系上进行了处理,远处的怪兽已经占满了隧道。而近处的怪兽比隧道小得多,人们误以为隧道是同样高低,因此对比看来,会认为近处的怪兽更小。


静图会动,这究竟是什么骗过了眼睛?

眼睛不仅是我们认识事物最为直接、重要的器官,同时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通常来说,我们眼睛看到的事物是最真实的,也是最不会欺骗我们的。正如古语所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然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我看未必。

眼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器官,它是利用视网膜成像原理,把我们看到的事物反馈给大脑,这就好比是照相机一样。不过,正是因为这种类似照相机的原理,导致了我们的眼睛在某些情况下会传递出错误的信息,从而让人得出模糊甚至无法理解的信息,我们称之为视觉错乱。视觉一旦错乱,就会导致我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当然,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并不常见,或许有些人压根就没有见过。没关系,小磊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场视觉盛宴:6张令人抓狂的视觉图。如果你坚持全部看完,那么或许你会怀疑自己的眼睛。好了,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6张图吧!

第1张图:动还是静?

这张图,是很普通的一张静态图,正常情况下,静态图是不可能会动的。然而当你仔细看一会的时候,你是不是会发觉这张图的前部分和后部分都在移动呢?各位不妨自己试一试,友情提醒,不要看太长时间,容易让人抓狂,甚至感觉极度的不适!

第2张图:扭曲?

仔细观察这张图,你会发觉,其中的每一个图形都是标准的形状,即使是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连接处都要么水平要么垂直要么成45度角。然而,整个图片看起来却是扭曲的、波浪形的。

第3张图:少女还是巫婆?

童话故事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情节,一名善良的少女因为某种原因,一下子变成了最为恶毒的巫婆,也许你会觉得只有童话故事里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当你看了这幅图以后,请你告诉我,你看到的究竟是少女还是巫婆呢?或许说少女与巫婆本就只是一刹那间的转变。

第4张图:波根多夫错觉

这是非常有名的波根多夫错觉图,上面这张图,如果你不看右半部分,那么仅凭借自己的眼睛,你会觉得左边图中黑色的线条是与红色线条在一条线上,还是说是与蓝色线条在一条线上呢?

第5张图:奥比森错觉

上面这张图,如果只要你用肉眼观察,你会认为中间红色的四边形是不规则的四边形,然而,实际上,在奥比森错觉图中,中间的红色四边形是一个非常标准的菱形。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自己用尺子量一量!

第6张图:叉子有几个齿?

这张图最让人抓狂,图中是一个叉子,当你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这个叉子有2条棱齿,不过,当你再换个角度观察时,你又会认为这个叉子是有3条圆柱齿。那么究竟是几个呢?或许眼睛已经无法直接给我们答案了!

小磊点评:以上就是“视觉盛宴!6张令人抓狂的视觉图,看完后你还会相信自己的眼睛吗”的所有内容。这6张图,其实并不“诡异”,它只是耍了一些光线或者视觉方面的小手段,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些手段,让我们的眼睛产生了错感,有的甚至让人抓狂。

其实,这个世界未知的、有趣的事物有很多,他们在等待着我们的探索和发现。当然,前提是必须要学习知识,因为只有充实了我们的大脑,才能够对这些所谓的神秘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努力读书,完善自我,方能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你们说呢?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2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78140842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欺骗眼睛的神奇图片(欺骗眼睛的神奇图片我要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欺骗眼睛的神奇图片(欺骗眼睛的神奇图片我要看).pdf

标签:神奇   眼睛   图片   我要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