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和”是什么意思?
一、应和,读作yìng hè。
二、含义:现今最常用的含义为应声唱和。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内心里或表面上去赞同别人的观点、看法、号召,行为、表情、语言反应。
三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
四、造句:
1、叫喊声,嬉闹声,应和着潺潺的流水声,使得夏天的田野更加热闹了。
2、庄园的古朴典雅正应和了我们的心境。
3、鸟儿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4、他随口应和着走了出来。
5、台下观众随声应和,气氛更加浓烈了。
扩展资料:
和应是汉语词语,意思是车铃之声相应。出自《大戴礼记·保傅》。
(1)指车铃之声相应。《大戴礼记·保傅》:“升车则闻和鸾之声……在衡为鸾,在轼为和,马动而鸾鸣,鸾鸣而和应。” 王聘珍 解诂:“和、鸾,皆铃也,所以为车行节者。”参见“ 和鸾 ”。
(2)和气感应。《宋史·乐志十二》:“嘉荐报本,於以祈年。诚格和应,神娭福延。”
犹应和。相呼应。《尔雅·释乐》“大鼓谓之鼖,小者谓之应” 郝懿行 义疏引 三国 魏 孙炎 云:“和应大鼓也。”
参考资料:应和百度百科
“应和”是什么意思?
“应和”的意思: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应和:[ yìng hè ]
引证解释:
1、反应和谐。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
2、答和;应声倡和。
管桦 《葛梅》:“应和着这女子的笑声,从附近的白杨林里,传来了布谷鸟和黄莺悠扬的鸣啭。”
3、呼应;响应。
宋 苏轼 《乞将合转一官与李直方酬奖状》:“近日 寿州 界内强贼甚多……白昼骑马於镇市中劫人。其 尹遇 等闻之,即欲商量应和,居民忧惧。”
4、应答;应对。
菡子 《致江幼农》:“我们还谈了许多细节,你那么欣慰地应和着,就像谈着你自己的事情似的。”
扩展资料:造句
1、他随口应和着走了出来。
2、台下观众随声应和,气氛更加浓烈了。
3、我把你放在酒缸里酝酿,你发出婉转的叫声,我在一旁应和着,烘托着气氛。
4、他很没有主见,只会随声应和。
5、上市公司应和董事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公司和董事之间的权利义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应和 (汉语词汇)
应和的意思
应和是什么意思
应和是附和的意思。
附和造句:
(1)依依对妈妈的建议随声附和,同意全家一起去郊游。
(2)我们决不要附和那些捕风捉影的事。
(3)我们说话做事要有主见,不该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4)这件事你不能矮人看戏,随声附和。
(5)会上,他没有提出新的见解,只随声附和了几句。
(6)习惯随声附和别人言论,会成为缺乏主见的人。
(7)随声附和上级的意见,正是老王一路升官的诀窍。
(8)肉菜价格飞涨,一直不能回落,泡面价格也随声附和.
(9)请你拿出主见来!不要人云亦云,只知附和。
(10)自己很有主见,遇事从来不随声附和。
(11)我也不会像人家那样随声附和,假意关切。
(12)我们公司向来是经理发言之后,与会者无不随声附和。
(13)听别人随声附和几句,她就真的以为自己代表了真理。
“应和”的意思是什么?
一、应和释义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内心里或表面上去赞同别人的观点、看法、号召,行为、表情、语言反应。
二、引证解释
1、反应和谐。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
2、答和;应声唱和。
①《史记·曹相国世家》:“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②宋·叶适《醉乐亭记》:“舟艇各出茭莲中,櫂歌相应和,已而皆会於思远楼下。”
③《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五·沧溟集》:“后七子以李攀龙为冠,王世贞应和之。”
④管桦《葛梅》:“应和着这女子的笑声,从附近的白杨林里,传来了布谷鸟和黄莺悠扬的鸣啭。”
3、呼应;响应。
①《汉书·陈汤传》:“时康居兵万馀骑,分为十馀处,四面环城,亦与相应和。”
②《宋书·沉攸之传》:“ 敬儿、文和斩其使,驰表以闻;柏年、道和、佩玉怀两端,密相应和。”
③宋·苏轼 《乞将合转一官与李直方酬奖状》:“近日寿州界内强贼甚多……白昼骑马於镇市中劫人。其尹遇等闻之,即欲商量应和,居民忧惧。”
4、应答;应对。
①汉·桓谭《新论》:“哀帝时,有老人范兰,言年三百岁,初与人相见,则喜而相应和,再三,则骂而逐人。”
②《百喻经·唵米决口喻》:“昔有一人,至妇家舍,见其擣米,便往其所,偷米唵之。妇来见夫,欲共其语。满口中米,都不应和。”
③菡子《致江幼农》:“我们还谈了许多细节,你那么欣慰地应和着,就像谈着你自己的事情似的。”
扩展资料:
应和造句
1、他随口应和着走了出来。
2、台下观众随声应和,气氛更加浓烈了。
3、我把你放在酒缸里酝酿,你发出婉转的叫声,我在一旁应和着,烘托着气氛。
4、他很没有主见,只会随声应和。
5、庄园的古朴典雅正应和了我们的心境。
6、潺潺流水,鱼儿无忧无虑的在水中游泳,鸟语应和着花香,这旋律真的美极了!
7、健壮的士兵用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教官不寻常的提问。
8、一个过早洞悉人情、知晓世事的人是悲哀的,有如独自在悬崖峭壁上舞剑,无人应和的时候,他只好选择粉身碎骨,纵身一跃,这意味着重生。
9、钟楼上悠扬的乐曲奏起来了,他使劲吹着口哨应和。
10、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11、箫声应和着笛声,悠悠袅袅,实在好听。
参考资料:应和百度百科
应和是什么意思?
应和:迎合;附和;响应的意思。
在《春》这篇课文中,“应和”这个词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原文语句: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扩展资料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他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朱白清在这篇仅仅30个句子的简短散文中。运用了二十多处修辞手法,频率之高,令人惊诧。
作品是以“春”贯穿全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辞格来作为《春》的“颜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那幅五彩缤纷的早春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 (朱自清散文)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2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76832869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应和(应和的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应和(应和的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