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计算公式是什么?
380V电动机(三相空调压缩机)的电流计算公式为:I= 额定功率 ÷ (1.732 × 额定电压 × 功率因数× 效率 )。如10千瓦电机功率因数是0.95,那么I = 10000 / 1.732 X 380 X 0.95 = 16A。
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在电路中移动的方向相同。实际上并不是正电荷移动,而是负电荷移动。电子流是电子(负电荷)在电路中的移动,其方向为电流的反向。
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 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
扩展资料:
决定电流大小的微观量:在加有电压的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AD上选取两个截面B和C,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电荷的电荷量为e,电荷的定向移动速率为v,则在时间t内处于相距为vt的两截面B、C间的所有自由电荷将通过截面C。
决定电流大小的微观量:在加有电压的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AD上选取两个截面B和C,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电荷的电荷量为e,电荷的定向移动速率为v,则在时间t内处于相距为vt的两截面B、C间的所有自由电荷将通过截面C。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流
电流的计算公式
如果是空调大约:I=1500/(220*0.6)=11.4A
如果是电炉大约:I=1500/220=6.8A
计算电流是计算负荷在额定电压下的正常工作电流。它是选择导体、电器、计算电压偏差、功率损耗等的重要依据。
拓展内容:计算:
220V/380V三相平衡负荷的计算电流:
Ue*cosφ≈Pjs/0.658*cosφ≈1.52 Pjs/ cosφ
式中 Ue——三相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Ue=0.38(KV)
220V单相负荷时的计算电流:
I=Pjs/Ue*cosφ= Pjs/0.22*cosφ≈4.55 Pjs/ cosφ
电力变压器低压侧的额定电流:
I=S/
Ue≈S/0.693≈1.443S
式中 S——变压器的额定容量,(KVA);
Ue——变压器低压侧的额定电压,Ue=0.4(KV).
电流计算公式
物理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电流计算公式以供大家学习。
电流计算公式
选取铜蕊大小需查表,设备本身的功率(KW)或者是电流量(A).现给你计算公式如下:
1:220V计算公式
I=P/V
P=IV
例如:3000W电热水器220V
A=3000W/220V
=13A电流,就用15A电制.
2.380V计算公式(I=A=电流,P=功率=W,V=volt=电压,√3/cosØ-1=功率因数=1.73;n=0.8-0.85电机额定效率常数)
I=P/V/(√3/cosq-1)/n
例如:一部110t啤机11000W,380V
I=11000/380/1.73/085
=20A电流,就用30A电制.
例如:地下生产部整体用电量300KW,380V
I=300000/380/1.73/0.85
=537A电流,就用600A总制.
变压器容量:
100KVA=152A
=100000/380/1.73
=152A
(380V,25KW)
I=p/v/√3/cos¢-1/n
=25000/1.73/0.8
=47.53A(铜蕊取6mm2)
用电费计算公式:工业用电(高峰:¥1.4元,平常:¥0.86元,低谷:¥0.444元)
以990W为例:
W=PT
=(990/1000)*1小时
=0.99*1
=0.99*¥0.86元
=0.85元/hr
还有个题型大概是说:以知导线截面积,导线长度,用电器功率大小,电压大小,求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多少?该怎么算?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8电功:
⑴W=UIt=Pt=UQ (普适公式)
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⑴P=W/t=UI (普适公式)
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
以以上就是我分享的电流计算公式全部内容,相信这些对你会有用的。
电流的公式是什么?
电流的公式是:I=P/VP=IV、I=P/V/(√3/cosq-1)/n。
1.220V计算公式
I=P/VP=IV
例如:3000W电热水器220V,A=3000W/220V=13A电流,就用15A电制。
2.380V计算公式(I=A=电流,P=功率=W,V=volt=电压,√3/cosØ-1=功率因数=1.73;n=0.8-0.85电机额定效率常数)。
I=P/V/(√3/cosq-1)/n
例如:一部110t啤机11000W,380VI=11000/380/1.73/085=20A电流,就用30A电制。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W: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R.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电流计算公式是什么?
220v电流计算公式口诀:
如果是计算电热电器,电流(a)=功率(w)÷电压(v)=电流(a)。
如果是计算电机的话,电流(a)=功率(w)÷电压(v)×cosφ·η。
(cosφ表示功率因数,η表示效率)。
电流计算公式:电流x电压=功率;电流=功率、du电压。
电流表达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称为电流,也叫电流强度。即 I=Q/t 。如果在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C,导体中的电流就是1A。
影响电缆载流量的内部因素:
导线自身的属性是影响电缆载流量的内部因素,增大线芯面积、采用高导电材料、采用耐高温导热性能好的绝缘材料、减少接触电阻等等都可以提高电缆载流量。
1、增大线芯面积提高电缆载流量。
线芯面积(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呈正相关,通常安全载流量铜线为5~8A/mm2,铝线为3~5A/mm2。
2、采用高导电材料提高电缆载流量。
如采用铜线替换铝线,同等规格下能提升30%载流量。在某些高要求场合甚至使用银线。
电流计算公式是什么?
电流计算公式:
1、基本电路:Ⅰ= U ÷ R 。
2、基本电路:Ⅰ= P ÷ U 。
3、基本电路:Ⅰ= (P ÷ R)开平方 。
4、单相(或两相)电阻性负载:Ⅰ= P ÷ U 。
5、单相(或两相)电感性负载:Ⅰ= P ÷ (U × Cos φ × η)。
6、三相电阻性负载:Ⅰ= P ÷ (1.732 × U)。
7、三相电感性负载:Ⅰ= P ÷ (1.732 × U × Cos φ × η)。
相关资料:
电磁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电流符号为 I,单位是安培(A),简称“安”(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到1836,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2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76468868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电流计算公式(电流计算公式及单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电流计算公式(电流计算公式及单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