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按摩穴位图

更新时间:2023-03-01 21:00:05 阅读: 评论:0

脚上有哪些穴位,详细脚部穴位图解

足疗按摩简单实用、方便易学。无论你是否了解中医,是否有医学基础,只要按照穴位和反射区的正确位置进行按摩,每天抽出10分钟来按摩你的双脚,一定可以远离疾病,拥有健康。这里来详细讲一讲脚底穴位图

1、涌泉穴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疾病:

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2、大敦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主治疾病: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3、太冲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主治病症:

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4、太白穴

定位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病症: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5、太溪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病症: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6、申脉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主治病症:

申脉穴的主治病症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7、丘墟穴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症状:

丘墟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状为: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

8、昆仑穴

取穴方法: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

昆仑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9、行间穴

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主治病征:

行间穴的主治病征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10、里内庭穴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主治症状:

里内庭穴的主治症状为:食物中毒、荨麻疹等。

11、下痢穴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下痢穴位于足背部位,脚拇趾和第2趾中间向里2厘米处。主治病征: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治疗下痢非常有效,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拇指用力压6秒钟,左右脚各1次,如此重复15次。


脚底穴位图?

脚步踝关节以下,分布着人体60多个穴位,但其中一部分穴位是比较常用且非常重要的,如足底的涌泉穴、大拇趾甲根处的大敦穴、足背侧的太冲穴、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的太白穴、内踝后方的太溪穴、外踝尖下方的申脉穴、外踝前下方的丘墟穴、外踝后方凹陷处的昆仑穴、大拇趾背侧的行间穴、第二趾根下方的里内庭穴、拇趾与第二趾中间的下痢穴。以上这些穴位是脚步按揉或艾灸时的常用穴位。


脚上的穴位?

1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上2cm处。主治感冒、头痛、鼻炎、鼻窦炎。
  2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6cm。内旁开2cm处,主治三叉神经痛。  3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3寸处。主治神经衰弱、癔病、失眠、低血压、昏迷。  4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3寸,外旁开1寸处。主治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  5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4寸,外旁开3cm。主治坐骨神经痛、阑尾炎。  6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5寸,内旁开2cm处。主治痢疾、腹泻、十二指肠溃疡。  7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5寸,外旁开2cm。主治癫痫、神经衰弱、神经宫能症。
  8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9cm,外旁开2cm。主治癫痫、神经衰弱、神经宫能症。
  9号穴:在拇趾与第二趾间后4寸处。主治痢疾、泄泻、子宫炎。  10号穴:在涌泉穴内旁开1寸处。主治慢性胃肠炎、胃痉挛。  11号穴:在涌泉外旁开2寸处。主治肩痛、荨麻疹。  12号穴:在足底拇趾与第二趾间后1寸处。主治牙痛。  13号穴:在足底小趾横纹中点处1寸处。主治牙痛。  14号穴:在足底,小趾横纹中点处。主治遣尿、尿频。  15号穴:在踝关节横纹中点不5分两旁的凹陷处,主治腰腿痛、腓肠肌痉挛。  16号穴:在足背内侧,舟骨突起上方凹陷中。主治高血压、腮腺炎、急性扁桃腺炎。  17号穴:在踝关节横纹中点下2.5寸之足背上。主治心绞痛、哮喘、感冒。  18号穴:在足背,第一跖骨底内前凹陷中。主治胸痛、胸闷、急性腰扭伤。  19号穴:在足背二、三趾间后3寸处。主治头痛、中耳炎、急性慢胃肠炎、胃及十二脂肠溃疡。  20号穴:在足背三、四趾间后1寸处。主治落枕。  21号穴:在足背四、五趾间后五分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腮腺炎、扁桃腺炎。  22号穴:在足背一、二趾间后1寸处。主治急性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压。  23号穴:在拇长伸肌腿内侧跖趾关节处。主治急性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压、结节性痒症、湿疹、荨麻疹。  24号穴:在第二趾间的第二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中耳炎。  25号穴:在第三趾间的第二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  26号穴:在第四趾间的第二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  27号穴:在太白穴与公孙穴连线的中点处。主治癫痫、癔病、腹痛。  28号穴:在足背内侧舟 骨突起下后方之凹陷中。主治头痛、子宫功能性出血、附件炎。  29号穴:在内踝正中直下2寸处。主治子宫功能性出血、支气管之、哮喘。  30号穴:昆仑穴直上1寸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头痛。  足跟后缘的中点与二、三趾间连线折为10寸,此线定为正中线;足底各趾间下足跟后缘连线平等于正中线。其间隔约为1寸;足面以表面解剖定位取穴;内外踝顶点与足底内外缘垂直线各约为3寸。

脚底穴位大全图解

人体脚底集合了身体的全部器官,我们将此称为反射区。但反射区并不仅存于脚底,在手、耳、颜面中也有存在。最近,已开始研究一种并不直接治疗身体生病部分,而是治疗对应部分的反射区,令其产生疗效的方法,这就是所谓反射区治疗法。


当然,除了脚之外,手和耳的反射区亦能治疗,但是直到现在全世界的研究仍指出,脚具有压倒性的效果。

身体的整个部分在脚上均有反射区

在此所说的足底反射区,即为身体整个的构造被反射投影,缩小至某一部分。


也就是说头、内脏、肌肉等,身体的全部器官均和脚有密切的关系,而在左右脚的某部位均有反射(对应)的部分。因此,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其脚的对应部分也呈现症状。


所以,一般皆认为经由刺激脚的某些部分,即能治疗身体的一些疾病。


我们的双足,和内脏及其它器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连。而将它们的功能相连接,成为“人”这个有机体的管道,便是“经络”。穴道疗法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医术,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治疗方便,疗效显著,目前已经引起世界性的注目。


传统的中医理论中,人体有十四条经络(俗称正经),共365个穴位,和每年的天数相同,以象征“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基本理论。至于后世由实验、证明所陆续发现的新穴,至今已达4000多个,可说是一套极为完备的实用医学。


将人体肝、心、脾、肺、肾等五脏,及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的活动功能,及相互关系分析归纳成脏腑学说,而五脏六腑各有经络连系通过。加上手厥阴心包经及任、督二脉,便成为十四条经络。


经络是“功能”的传导通路,因此,布满全身,也影响到整个人体,由内而外,从头至脚均在其范围。

脚底穴位按摩方法

方法: 自购脚部穴位图一张。泡一盆热水,水温在60℃左右。把脚在热水中泡5-10分钟后用毛巾搽干。从足底穴位图找出找出胃部﹑甲状腺﹑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区,在每个部位按上1-2分钟,左右脚各按3次。


按摩甲状腺及其它上述反射区乃是非常有效的消脂法,因为甲状腺主要功能乃治疗肥胖症及情绪不安等症状;而按摩胃部可以减少食欲;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区则是帮助增加免疫力及排毒功能。


连续做完一个星期之后,因为人体的整体的循环转好了的关系,身体会觉得比以前轻快,皮肤也会变得漂亮而有光泽。


脚底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1.如果想美容的话,那就搓按肺(左右都要)和横行结肠-下行结肠-S状结肠,两个部位各按摩5分钟,有排毒的功效!


2.如果有高血压、心脏病等,那就揉按大拇指下的内关节处和心脏处,有疏通血管的功效;


3.如果有经常性头痛、风寒等,那就揉按大拇指内两侧,有加深脑部供氧的作用。


4.如果颈椎-背椎-腰椎-尾椎疾病,那就搓按大拇指下的外侧一点开始到脚躬,注意,不是脚背,也不是脚掌,是脚的内侧部位!有通经络的功效;


5.如果晕车,那就经常揉按无名指和小指指根下1CM;

6.如果孩子厌食,成人食欲不振,那就揉按图所示的胃的部位;可以增强胃液分泌;


7.如果睡觉后,肩膀疼,那就按摩无名指指根出外侧,可以适当扩大范围揉按;


8.肾不好,就按肾,但是力度不能大,否则伤内脏!


足底按摩手法


1单食指扣拳法

按摩者食指关节弯曲,其余四指半握拳,拇指固定在中指上顶住弯曲的食指,以食指中节近侧第一指间关节背侧为施力点,定点顶压。

2单食指勾掌法

按摩者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二指关节屈曲成90°紧扣于掌心,食指第一指关节屈曲,第二指关节屈曲成45°,食指末节指腹指向掌心,拇指指关节微微屈曲,虎口张大,形成与食指对峙的架势。以食指第一指关节屈曲90°后顶点的拇指侧为发力点。


3双食指刮压法

按摩殾以手食指指弯曲,用双手食指侧缘同时施力刮压。


4拇指指腹按压法

此方法是用拇指指腹为着力点进行按压。

  

5拇指推掌法

按摩者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二指关节微微屈曲,拇指指腹与其他四指相对,虎口张大。以拇指指腹为发力点。


6双拇指指腹推压法

对双手拇指指腹同时用力按压。


7双指钳法

按摩者无名指、小指屈曲紧扣于手掌心,中指微微弯曲后插入被按摩者足趾之间作为衬托,食指第一指关节屈曲90°,第二指关节靠近中指侧面放于准备按摩的反射区上,拇指指腹紧紧按在食指第二关节的拇指侧,借拇指指关节的屈伸动作按压食指第二指关节刺激反应区。

8双指扣拳法

按摩者一手持脚,另一只手半握拳,食指、中指弯曲,以食指、中指的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按摩。


身体的整个部分在脚上均有反射区,在反射区治疗法中,脚具有压倒性的效果。


脚底的涌泉穴位图在那里?

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作为人体最低的穴位,肾经之气如泉水自涌泉穴涌出,而肾气是人体先天之本,藏精主骨,肾精充足则耳聪目明、精神饱满、腰膝壮实、行走有力,寒湿之气欲入无门。睡前可以手心搓对侧涌泉穴,使其微微发热为度。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因此,常按涌泉穴可以起到补肾固元的作用。中医认为,肾在人体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包含多种功能的脏器;内藏元阴元阳(肾之阴阳的别称),为水火之宅,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扩展资料:

脚板“方寸之地”,犹如人体的反射区,“藏”着不少知名的强壮保健穴位,经常刺激这些穴位可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改善脚部健康状况,进而通过“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的经络作用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步入中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五脏的功能也逐渐衰竭,这时候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补肾固元,使身体健康长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每天按摩涌泉穴 补肾健脑又防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脚板上的五大强身穴


详细脚部穴位图解

人体穴位多如牛毛,而每一种穴位都对应身体某一部位,平时对一些常见穴位进行按摩,可以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那么接下来向介绍大家一下脚部的穴位。

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
主治病征: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

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
主治疾病: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
主治病症: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
主治病症: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太白穴

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
主治病症: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

里内庭穴

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
主治症状:食物中毒、荨麻疹等。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
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申脉穴

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
主治病症: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丘墟穴

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丘墟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
主治症状为: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

昆仑穴

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主治疾病: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

下痢穴

下痢穴位于足背部位,脚拇趾和第2趾中间向里2厘米处。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拇指用力压6秒钟,左右脚各1次,如此重复15次。
主治病征:痢疾。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2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75605865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足底按摩穴位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足底按摩穴位图.pdf

标签:足底   穴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