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度
1/51
2021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度
高考语文频道为大家提供2021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度,一起来了解科举制度有关的常识吧!
2021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根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
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
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那么,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
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
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
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
科举前选拔官员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方法,所以叫科举。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
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
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度
2/52
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
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
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
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
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假设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假设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即考中进士。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
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
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度
3/53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别称鼎元。
【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
【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文体有固
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局部组成。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
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古代学校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xiáng】周代时代学校的名称。
【序】殷商学校的名称
【庠序】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
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
书、数为主。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
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聚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是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度
4/54
【太学】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
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国子监】参见“太学〞条。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
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
代无锡有“东林书院〞。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成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古代学官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
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
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为学官名。汉唐后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
课试具体事务。
2020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度
5/55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
称国子助教。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20:45: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74739862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代科举考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代科举考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