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介绍(关于粽子的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01 20:27:34 阅读: 评论:0

怎么介绍粽子

粽子是我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除了富有文化含义,也体现出我国人民的智慧。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主要用糯米为原料,箬叶或柊叶包裹起来,煮熟让叶香进入到米中,还可加入甜咸馅料吃起来唇齿留香,外形呈三角形更是引人注目。

粽子是我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除了富有文化含义,也体现出我国人民的智慧。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主要用糯米为原料,箬叶或柊叶包裹起来,煮熟让叶香进入到米中,还可加入甜咸馅料吃起来唇齿留香,外形呈三角形更是引人注目。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子的来历 简介

粽的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用菇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在战国时代,楚国三闾大夫及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屈原的尸体,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让鱼吃米饭而不去咬屈原的遗体。

另说则是用来祭祀屈原的供品。粽子一直是端午的必备的食品,除了纪念屈原之外,江苏等地,粽子被认为跟伍子胥信仰有关。当地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西晋周处《风土记》写道:“仲夏端午,烹鹜角黍。”《齐民要术》卷九引《风土记》记述粽子“盖取阴阳尚相褁未分散之时像也”。

南梁时五月五日作粽,并在筒粽上盖楝叶、以五彩丝线缠之。《续齐谐记》传说光武帝建武年中,长沙人区曲见自称“三闾大夫”的人谓:“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

扩展资料:

一、趣事

1、地球上最早

江西德安县文物部门于1988年9月在一座宋代古墓里发现了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

该古墓位于德安县城郊,葬于公元1274年。墓主右手拿一根长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两个棱形粽子。

粽子长6厘米,宽3厘米,分别系于桃枝两边,外皮为粽叶,苎麻捆扎。专家介绍,早期粽子有祭奠之意,放入棺木中以示亲属的哀悼。两个粽子成双成对,象征吉祥如意。

2、历史最悠久

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

大肉粽产于广西南宁,每只重约两斤,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

广西壮族出现过最大的粽子,它是将芭蕉叶垫在一个特大的方形笼格中,内放50公斤淘净并拌有酱油的糯米,再拌入一只去皮骨、切成小方块的猪腿的肉,面上覆一层芭蕉叶,隔水蒸熟,这种粽子壮族人叫“口粽粑”,可供一家三口吃两个月。

据香港的媒体介绍,香港有9位老人,曾经包了1只重36公斤的粽子,供250人食用。1989年端午节,台湾彰化县曾制作一只特大粽子,重达350公斤。广东一带包的粽子个儿特大,煮熟后1只粽子端到桌上,四个年轻人居然没法将它吃掉。

三、体积最小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绿波廊、湖心亭两处皆有。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小巧清鲜;湖心亭以为茶食,甚妙。

在上海一些酒楼饭馆中,宴席点心供应“迷你粽”,小得像手指一般,每50克糯米加4小块火腿,可包4只小粽子,白线缠绿叶,玲珑淡雅,真象一件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舍不得剥而吃之。

四、最早速冻品种

1995年,三全食品研制出了中国食品行业第一颗速冻粽子,至今坚持推动粽子行业的发展创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粽子


粽子的介绍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1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粽子有哪些种类 粽子的种类介绍

1、北京粽子: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用果脯为馅。

2、河北白洋淀粽子:白洋淀的粽子叶不同于南方用的箬叶,而是用淀上芦苇做的。白洋淀的苇叶面宽,叶子柔嫩,拉力却很强,非常适合包粽子。

将江米、红枣包进蒸煮过的苇叶中,裹成三角形,再用马连草或皮条草扎牢,放入锅里煮熟。这样制成的粽子带着芦苇叶所独有的香气,口味清新甜糯,风味极佳。

3、广东粽子:广东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咸肉粽是广东最常见的粽子,内有咸蛋黄、香菇、肥猪肉等。

4、四川辣粽: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辣粽的经典搭配是腊肉、腊香肠,也有人搭配熏鱼。煮熟的辣粽香辣适口,独具特色。

5、陕西粽子:陕西地区流行吃蜂蜜凉粽子,蜂蜜凉粽子与别的粽子不同,既不包陷,也不使用粽叶,全用糯米制成,形似菱角,白莹如玉,清凉解暑。

粽子的来历 粽子是怎么来的

导读:粽子是我国食俗中最常见的一种食物,尤其是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咸味的甜味的都有,不过南北方吃粽子的方式都不同。那么,你知道粽子的来历吗?想知道粽子是怎么来的,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粽子的来历

粽子是一种在我国流传了千年节庆食物,它是一种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起来的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小吃,它的馅料可以分为五花肉、八宝、火腿、绿豆、豆沙等多个种类。

在民间传说中粽子的起源与我国的著名诗人屈原有关,相传屈原在投身汨罗江自尽以后,人们因为爱戴屈原,就想在汨罗江投放米粮以免鱼虾因为饥饿食用屈原的肉身。

后来屈原给百姓托梦说那些米粮掉入江中其实都被蛟龙吃掉了,想要避免蛟龙食用它的话,就要用叶子将米粮包裹起来,这样就逐渐发展出了后来的粽子。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1、纪念屈原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2、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3、纪念孝女草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功名得中

因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

5、光宗耀祖

因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粽子的品种有哪些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因为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所以粽子的种类也比较多。其中比较著名的粽子的种类有如下:

1、北方粽子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方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2、广东粽子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广东粽子是所有粽子中用料最丰富的,做法费时最久。咸粽的内馅有火腿、咸肉、蛋黄、烧鸡、叉烧、烧鸭、栗子、香菇、虾子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核桃等,其中以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3、浙江湖州粽子

米质香软,分为咸、甜两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为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后,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还有很多地方的粽子种类不在一一举例了,总之粽子因各地的风味各不相同,但大部份分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介绍粽子的种类

粽子的种类:
1、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冰透后加上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蛋黄、虾米、笋干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于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后,豆香扑鼻,也有人蘸来吃。
2、北京的粽子大约可分为3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后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替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蒸熟之后,只见黄澄澄的黏黍中嵌着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曰“黄金裹玛瑙”。
3、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两种。咸的以新鲜浸泡上等,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为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后,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粽、豆沙粽、粽等,各具特色。

4、瑶族做粽子用糯米配条、,包“枕头粽”,形似枕头,每个约250克。也有在糯米中加、花生等制成素馅凉粽子。
5、畲族粽子,民间称牯角。用箬叶将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龙草捆扎,十个一串,有的人家还要在包粽子时加菜、肉、红枣等做馅。煮粽常用灰碱水,粽子煮好后,色黄气香,可存放半月。
6、傣族过端午也吃粽子,还要过“粽子节”。据说“粽子节”是为了纪念一对因婚姻遭父母反对而殉情的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凡未婚的傣家小伙子都要拿粽子包,与姑娘们相会在大龙潭的芒果树下,男女围成圈,姑娘唱起情歌,小伙子吹叶子伴奏。然后小伙子把粽包送给中意的姑娘。
7、毛南族也过,但节日的意义与汉族不同,民间称为“药节”。过药节时,习惯采艾叶、菖蒲、黄姜等草药熬水饮汁,或用这些草药作馅包粽食用。民间认为端午吃这种包馅粽粑可以解毒去病。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2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73654858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粽子的介绍(关于粽子的介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粽子的介绍(关于粽子的介绍).pdf

标签:粽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