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点茶(宋代点茶文化)

更新时间:2023-03-01 19:57:39 阅读: 评论:0

宋代如何点茶

宋代点茶法是两宋盛行的一种饮茶方式。如果说唐代的煎茶重于技艺,那么宋代的点茶更重于意境。欧标抹茶研究院带你了解宋代点茶四大步骤。

1.备水

欧标抹茶研究院推荐使用天然矿泉水或纯净水。

 2.碾茶

  先用纯棉纸包茶,压碎茶叶,然后入茶碾,迅速碾茶。

 3.点茶

宋代斗茶就是比试谁的茶汤汤花──沫饽在盏面上的时间保持更久,称为咬盏,宋代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戏。

4.分茶

  点茶完后,要将茶汤分盛入盏,供人饮用,一勺一盏,分茶时行茶艺礼仪,更显雅趣。

点茶茶艺从元朝起逐渐衰落,最后于明代消失。

宋朝点茶是什么

点茶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饮用亦用此法。点茶是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筅击拂。中国饮茶方法先后经过了唐代烹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以及当代饮茶等几个发展阶段。中国茶史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点茶在中国茶道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点茶,是中国传统沏茶方法之一,根据当前的考古、文献资料来看,其出现时间不晚于唐末五代,盛行于两宋,明代泡茶法盛行后,点茶法式微,在中华大地几近失传。中国茶饮在宋代最为盛行,宋徽宗赵佶甚至御笔亲书《大观茶论》,此书成为关于宋代点茶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一部著作,流传后世。

点茶法直到元代尚盛行,只是不用饼茶,而直接用备好的茶叶碾末。现今日本末茶法类似宋元的点茶法,不过茶筅搅打无力,并不出沫饽,不过绿钱浮水而已。

宋代点茶法步骤

1,宋代点茶法分八个步骤,简单来说是碎茶、碾茶、箩茶、茶末置盒、撮末于盏、点茶(注汤入盏)、搅拌茶末、置茶托。

2,先用“夹”将茶饼放在微火上烤炙,然后取适量粗茶末,用研体碾成细茶末,再用箩筛下极细茶末,就是碎茶、碾茶、箩茶的步骤。

3,用汤瓶注水在炉子上煮。

4,点茶时把极细茶末放在盏底,将汤瓶的水注入四周,用茶匙将茶末搅拌成均匀的膏状。

5,可以多次注水,同时适当的用茶筅击拂茶膏,让其产生细小均匀且多层次的泡沫。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那盛行于宋代的点茶法是怎样的一种饮茶方式?

谢邀:

开篇明义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饮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唐代以煎茶为主流,煎茶又名煮茶,就是将茶末倾入沸水之中以制成茶汤的品饮方法。其中水的沸腾状态与倾入茶末的时机是检验煎茶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茶圣陆羽在前人对茶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整套烹茶技法、饮茶习俗以及品茶法,并写成专著《茶经》。在“茶之煮”一章中,陆羽就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并将其归纳为“三沸”之义。可以说,唐代的饮茶方式主要以煎茶道为主。

宋代饮茶风气不减,文人墨客以茶会友,以茶为诗,以茶取乐。茶叶与宋代人的生活、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宋代茶艺在继承前代精华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宋真宗初年出现团饼茶,享誉京华。而真正引领宋代的饮茶风尚则是点茶。

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手执茶筅(竹丝做成的调茶工具)适时搅拌,茶末上浮,以制成茶汤。

宋人点茶,对茶末质量、水质、火候、茶具都非常讲究。在宋人眼中,烹茶的水以山泉水为上品,井水次之。茶叶以白茶为顶级茶品;茶末研磨得越细越好,这样点茶时茶末才能达到最佳状态;火候也极重要,宋人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末浮,过熟则茶沉”,以水刚过二沸为恰到好处;盛茶的茶盏以建盏为宜;最后,点出来的茶汤色泽要纯白,茶沫亦以鲜白为佳。

根据点茶法的特点,民间兴起了斗茶的风气。斗茶,多为两人捉对“撕杀”,三斗二胜。决定胜负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汤色,二是汤花。

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偏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制不及时;色泛红,是烘焙火候过了头。

汤花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也有二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以鲜白为上;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怡到好处,汤花匀细,好像“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被称为“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对点茶工艺有着精辟的描述,他将冲点与搅拌视为一个整体,二者同时进行,对注汤的多少与搅拌的力度进行了精妙的探讨,并将点茶过程分为七个阶段即“七汤”。

“七汤点茶法”是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记载宋人点茶的方法。这“七汤”名为:疏星皎月、珠玑磊落、粟文蟹眼、青云渐升、浚皑凝雪、乳点勃然、稀稠得中。基于此,“七汤点茶法”的点制过程体验了宋代点茶的优雅,主要体现在汤花、茶器与点茶手法的优雅上。

“致清导和”是宋徽宗提出来的茶道思想。清与和,除了以上内容它还包含了儒释道思想的精神内涵,如儒家的中和谦恭、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明心见性,人们都可以在点茶过程中体会到。

又如点茶人的仪表,要求茶人仪表朴素、干净和整洁;挑选的茶器必须洁净,准备的茶叶是从大自然中亲自采摘的植物,具有大自然的味道等。其次,点茶的点茶动作和过程中要求点茶人具有尊卑有礼、内敛沉稳的道德情操。

在点饮时,通过茶自然干净的特征,取得清新、清净的感觉,从而让身心净化,达到一种明心见性和天人合一的境界。茶性的中正平和要求点茶和饮茶之人要懂得进退有度,举止得体,不骄不躁,方可点得好茶一碗,才能一品其中香味和滋味。

最后,佛家追求圆满,点茶人只有明了点茶的真谛,才能点得一碗好茶汤,点茶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点茶之美,成就点茶得“得味、得韵、得道”的圆满境界。

点茶中汤花的乳白、鲜白等色泽、变幻的花形、悠然的清香,将汤花之美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点茶的颜色之美主要指的是汤花之美,要求乳白或鲜白之色,纯白最佳。点注之后,茶汤表面会升起一层白色的厚厚的泡沫。泡沫通常被称为“汤花”。宋代文人们常将它比作乳点、云朵和白雪等物象。

如丁谓的《咏茶》中记录的“碾细香尘起,烹新玉乳凝”的句子,将纯白的汤花比作玉乳、云朵、白雪。水融入茶盏,点起白色的汤花,汤花在盏中翻腾,就像冬天翻滚的皑皑雪浪。白汤给宋代人在点茶过程中带来了美的体验,以及心灵享受。

再如欧阳修诗句中的“凭君汲井试烹之,不是人间香味色”,描述的就是茶汤滋味的超凡脱俗感,带来了异于生活的味觉体验。清香的感官感受常会给我们带来超凡脱俗、远离喧嚣、平静安详的精神美感。

宋代点茶法有一套独具审美的茶具,点茶过程中,茶具是主泡器,最为重要。在中国,茶具以福建建安建窑黑釉盏为上乘。黑釉盏中兔毫盏最适合点茶。

因点茶的汤花追求白色,所以黑色的茶具方便观察汤花的形态,会形成黑白强烈的对比效果。兔毫的纹理也容易让点茶者产生“咬盏”的清晰视觉效果。白色汤花在黑色茶盏中移动的时候,有白色汤花稳稳“咬盏”慢慢移动的感觉,形成生动有趣的动态景象。

兔毫盏的色泽和厚重感中还蕴含着古朴典雅的生活气息,黑色沉稳,釉色的温润晶莹,釉面下还有不规则的和弯弯曲曲的形状宛如山川的图像,图像与兔毫盏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古朴、沉稳、优雅的美感。

七汤点茶法,分七次注水,每一次注水,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如周回一线,定点注水和吊水线等方式,只有严格点注,汤花才能达到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和周回旋而不动的要求,才能点出真正的好茶。

七汤点茶法从一汤开始灿然生出“疏星皎月”的自然景象,二汤击拂出“珠玑”渐落的茶汤形状,三汤后“云雾”慢升,四汤结“浚霭”和“凝雪”,最后盏中出现“乳雾”。

宋人在点茶时,通过利用自然的审美方式去挖掘点茶的美学内涵和精神内涵,从单纯的点茶活动去感悟大自然的物像美,将艺术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美与天然相互依存的状态。整个点茶过程的乐趣和情趣,通过自然和物像的体现跃然而出,让人只读文字就能迅速捕捉到感受到点茶的美感。

宋代的点茶是宋人智慧的结晶,对人们现代的茶艺的学习、传承、茶美学建设有着很强的推动价值。我们可以结合宋代点茶的方法、技艺和茶艺审美方向来创造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茶仪轨、行茶形式,还可以推动现代中国茶文化、茶美学的发展,继而形成具有中国当代茶道特色的点茶形式。


宋代点茶的步骤

宋代点茶法,两宋盛行的一种饮茶方式。饮茶也是文人墨客雅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点茶法。

1、备水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泡茶最好的水自然是新鲜的泉水,但现代人要备有泉水都很难。我们推荐使用天然矿泉水,或纯净水,但不推荐使用矿物质水。煮水的原则是:以鱼目、蟹眼连绎迸跃的二沸水为度。也就是说,当看到水面呈现鱼眼大小、蟹眼大小的沸泡时,就可停止加热了。待三沸后,水就偏老了。泡茶时,取二沸的水,置边上,等到水没有沸腾的声音,就可以用了。

2、碾茶

先用纯棉纸包茶,压碎茶叶,然后入茶碾,碾茶要迅速,不能长时间碾茶,否则有损茶末的新鲜度。如果不是当年的新鲜茶饼,最好将茶烘烤后再碾,以激发陈茶封存过久的香气。

3、点茶

重头戏来啦。在北宋时期,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无不以斗茶为乐,乐此不疲。宋代斗茶就是比试谁的茶汤汤花──沫饽在盏面上的时间保持更久,称为咬盏,直到花散水出,称之为"云脚散",经过几个回合来决出胜负。宋代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戏。

宋代斗茶用的方法就是点茶。点茶总共要注水七次,使茶末与水交融,茶汤表面显现雪沫乳花,但这整个过程不超过数分钟。点茶之前要先暖盏,用开水过一遍茶碗,否则茶不浮。然后以小勺舀取茶末,在盏中调作膏状,不时以汤瓶冲点,边冲点边以竹制的茶筅(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宋人发明的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或银制的茶匙在盏中回环搅动,即所谓"击拂"。

点茶需要技巧,又以因击拂之法不同盏面泛起之乳花不同而有各种名目,自第一汤至第七汤而各有不同。

一汤:可用汤匙先将茶末调成膏状。水要环绕着茶注入,不可直接冲在茶末之上。

二汤:二回注水要求来回成一条直线,快注快停。

三汤:三回注开水时,运用茶筅要轻盈均匀,此时茶面沫饽大半已成定局。

四汤:注入的开水量要少,茶筅的击拂要舒缓。

五汤:此时注入开水要看茶汤沫饽的状态决定击拂轻重。

六汤:如果这个时候沫饽勃然而生,只要缓慢搅拌就行。

七汤:最后一次注开水要看沫饽厚薄、凝固程度,如果达到要求,点茶便可完成。

4、分茶

点茶完后,要将茶汤分盛入盏,供人饮用,一勺一盏,而且每盏茶汤的沫饽要均匀。分茶时行茶艺礼仪,更显雅趣。


宋代点茶文化是什么?

宋代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其实,点茶就是把茶瓶里烧好的水注入茶盏中。具体操作是: 在点茶时,先用瓶煎水,对候汤要求与唐代是一样的。而后将研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所谓调膏,就是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

宋代点茶文化的影响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饮茶之法以点茶为主。

点茶是两宋饮茶的主流形式,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已传播到日本、韩国、朝鲜,它对日本抹茶道和高丽茶礼产生较大的影响。它的重现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多重价值和意义,使得衰落700多年的古茶礼,通过后人对宋人留下大量史料和书画作品的研究和梳理,仿制出宋代团饼茶,复制出宋代点茶茶器、宋人服饰和茶礼,推进了中华茶文化完整保存的进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点茶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2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71859851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宋代点茶(宋代点茶文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宋代点茶(宋代点茶文化).pdf

标签:宋代   茶文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