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按摩图反射区图片(脚底按摩图反射区图片能治病吗)

更新时间:2023-03-01 19:41:15 阅读: 评论:0

人的足底总共有多少个学位反射区?

人的足底总共有28个穴位反射区。分别如下:

1、肺经:手太阴肺经取太渊,定位在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2、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取大陵,定位在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心经:手少阴心经取神门,定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4、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取腕骨,定位在手背尺侧端,尺侧腕豆骨前凹陷中。

5、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取阳池,定位在腕骨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6、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取阳溪,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7、脾经:足太阴脾经取太白,定位在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8、肝经:足厥阴肝经取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

9、肾经:足少阴肾经取太溪,定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10、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取束骨,定位在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11、胆经:足少阳胆经取丘墟,定位在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12、胃经:足阳明胃经取冲阳,定位在足背高处,第二、三趾间的缝纹端上5寸(约合受检测者 5 个大拇指宽度)。

13、督脉:定位在大椎,俯卧,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4、任脉:定位在中脘,仰卧,前正中线,脐上4寸。

15、带脉:定位在带脉,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外取穴。

16、寸: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

17、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

18、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后(腕端)为尺。

19、阴维:定位在筑宾,内踝上高点5寸,腓骨肌内侧肌腹下端取穴。

20、阳维:定位在阳交,外踝点上7寸,腓骨后缘取穴。

21、阴跷:定位在照海,内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2、冲脉:定位在公孙,第一趾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23、阳跷:定位在申脉,外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4、左足外侧:第三趾上三寸。

25、左脚:第一拇指中间

26、右脚:脚板第四趾下四寸。

27、右脚背:第三、四趾中间上三寸。

28、足内侧:内踝尖下两寸(男左女右)。

脚底按摩是一种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扩展资料

其实“足、手、耳反射区”的产生,是因为“足、手、耳”是“血液”流通的“末尾部分”,而如果出现某个“重要器官”出了“病变”,“血液”便会主要“集中”的流向那些“器官”进行“免疫斗争”,于是通常就比较“难”流通到“足、手、耳”,然而这种“免疫斗争”也有一些“副作用”:

①会使其他器官得不到“充足血液”产生其它病变;

②“血管”因太多“白血球”而“堵塞”造成“不良后果”。

而将“血液”导向“足、手、耳”的“血管”也是连接着各种不同“器官”的,那么也就是说:一些“器官”发生了“病变”,相对应的“反射区”就会很难得到“血液”,而当我们“压按”它们的时候,神经受到刺激,“血液”就会往下流,这样就避免了因“血液”太过“集中”,而产生的各种“不良现象”,从而更好、更快的“康复”了。

这些“反射区”的“位置”是有“规律”的,是什么“规律”呢?那就是:越是位于人体“外部”的“器官”就越在“整个反射区”的“外部”,越是位于人体“上部”的“器官”就越在“整个反射区”的“上部”。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逻辑”来“推测”和“记忆”这些“反射区”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脚底反射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射区


人体足底一共有多少个反射区?

足底有64个反射区,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

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

脚的拇指,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指及各指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

足底上部相当于人的胸腔(有肺及心脏),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射区。

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反射区。

脚跟部位,有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等)、膀胱、尿道及阴道、肛门等反射区,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

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构成足弓的一条线,形似人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

足外侧相当于四肢部分,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足底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

扩展资料:

寒冬季节注重足部保暖祛寒又强身。

1、浴足养生

浴足与通常的洗脚相似,但不尽相同。开始时水不宜过多,水温在40℃~50℃,浸泡一会儿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保持在60℃左右,同时两脚可互搓,每次20~30分钟,以身上感到微热为宜。

也可加些生姜、桂皮、艾叶、红花等中药,以达祛寒、活血、通脉之功。若用冷热水交替浴足,还可收到治疗头痛、失眠、心绞痛、鼻炎、支气管炎、足扭痛等效果。

2、晒脚强体

每天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将两脚心朝向太阳晒20~30分钟,专家称之为脚心日光浴。此法的妙处在于,让阳光中的紫外线直射脚心,促进全身代谢,加快血液循环,提升内脏器官的活力,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此法对佝偻病、鼻炎、贫血、低血压等病症有较好疗效。

3、脚部按摩

用搓、按、摸的手法,经常用手指触摸双脚的各个部位,如触摸到皮下组织有结节、硬块或水泡样感觉,且感到疼痛时,说明该处所对应的内脏器官已发生病变或功能不正常,应及时诊治。

4、结合足反射区局部治疗

面部皮肤疾患,一部分是由病原微生物所致,如扁平疣、毛囊炎、疖疮等,其余大多与人体内环境失调及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如痤疮、黄褐斑、湿疹等。利用足反射的全足按摩法,可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常摸足部反射区 了解自身健康

人民网-足底有64个反射区 天天洗脚胜吃补药


郑恺足底按摩被疼哭,脚底不同位置真的对应身体不同器官吗?

对于脚底不同位置是真的对应身体不同的器官,因为以前我去按摩的时候就问过这样的问题,而且每次我去按摩的时候都感觉特别疼,都说是比较正常的,所以不必担心。

脚底按摩服务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医诊所、脚底按摩院、现代Spa、保健产品公司等,都给顾客(病人)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可见脚底按摩的盛行。


《黄帝内经》的《足心篇》中简述脚底按摩原理:人体器官脏腑各部位在脚底都有反射区,用按摩刺激反射区,通过血液循环、神经传导,能调节机能平衡,恢复器官功能,收到祛病健身之效。 中医理论记载,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和脚根,其中以脚根为四根之本。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可见脚对人体的重要性。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足底的反射区排列,呈现出的是人体全息示意图。双足并拢在一起,在足底就可反映出人体各部分器官的全息图,如同一个屈腿盘坐的人体。头部各器官的反射区全部在脚趾上。额窦(相当于前额和颅顶)的反射区在各个脚趾的趾端;眼睛、耳朵以外的头部器官,比如大脑、垂体、小脑、脑干、三叉神经和鼻子等的反射区均位于脚拇趾上;颈项的反射区位于脚拇趾的根部,左侧头部器官的反射区位于右脚;右侧头部器官的反射区位于左脚。胸腹部与足反射区的对应关系:胸部各器官的反射区在脚掌前半部,左肺的反射区在左脚,右肺的反射区在右脚,心反射区位于左脚。

中医有它的神秘性,也有它的不确定性。对于正确的认识是重要的。不过不要偏信。不要过分夸大。也可能就是足底的肌肉或肌腱问题,甚至只是小小的疲劳问题,与脏腑没有任何关系。身体出现症状,可以做相关的医学检查。如果足底能看出所有内脏问题,医疗仪器和检查都该淘汰了。


脚上有哪些穴位,详细脚部穴位图解

足疗按摩简单实用、方便易学。无论你是否了解中医,是否有医学基础,只要按照穴位和反射区的正确位置进行按摩,每天抽出10分钟来按摩你的双脚,一定可以远离疾病,拥有健康。这里来详细讲一讲脚底穴位图

1、涌泉穴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疾病:

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2、大敦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主治疾病: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3、太冲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主治病症:

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4、太白穴

定位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病症: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5、太溪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病症: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6、申脉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主治病症:

申脉穴的主治病症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7、丘墟穴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症状:

丘墟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状为: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

8、昆仑穴

取穴方法: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

昆仑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9、行间穴

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主治病征:

行间穴的主治病征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10、里内庭穴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主治症状:

里内庭穴的主治症状为:食物中毒、荨麻疹等。

11、下痢穴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下痢穴位于足背部位,脚拇趾和第2趾中间向里2厘米处。主治病征: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治疗下痢非常有效,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拇指用力压6秒钟,左右脚各1次,如此重复15次。


脚底穴位图?

脚步踝关节以下,分布着人体60多个穴位,但其中一部分穴位是比较常用且非常重要的,如足底的涌泉穴、大拇趾甲根处的大敦穴、足背侧的太冲穴、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的太白穴、内踝后方的太溪穴、外踝尖下方的申脉穴、外踝前下方的丘墟穴、外踝后方凹陷处的昆仑穴、大拇趾背侧的行间穴、第二趾根下方的里内庭穴、拇趾与第二趾中间的下痢穴。以上这些穴位是脚步按揉或艾灸时的常用穴位。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2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70875817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脚底按摩图反射区图片(脚底按摩图反射区图片能治病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脚底按摩图反射区图片(脚底按摩图反射区图片能治病吗).pdf

标签:脚底   反射   图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