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什么)

更新时间:2023-03-01 19:34:32 阅读: 评论:0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导语: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以各自的价值取向、在不同领域不断推出众多创新型产品争夺全球市场,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企业与企业的实际创新能力竞争,而最终演变为创意人才之争,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1 创新型人才界定

  说到创新人才,通常可以分为两类:(1)具有原创能力的专业人才,具体表现为各行业的设计师、艺术大师、工程师、名星、传播等人员,这类人才是行业里的灵魂人物,他们不仅拥有对专业的掌控能力,还能做出独一无二产品去服务社会,他不仅是艺术与技术的兼备人才,而且对文化有较深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能把创新思想通过设计语言或策划方案等表达出来,比喻象世博会吴志强、何镜堂等规划设计专家、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奥运会吉祥物设计师韩美林等;

  (2)将创意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人才,他们可以让创意从“空想”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他们熟悉产业发展规律、引领产业发展,他们要专门研究、分析专业市场,能制定适合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策略,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这类创意人才是既熟悉设计艺术、又懂经营、还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他们要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不仅需要将艺术和创新结合,更要站在产业的高度,提供富有创意的产品来服务社会,如象陈天桥、马云、马化腾等都是杰出的创新型人才。

  2 创新性人才特质

  (1)极其专业和专注。这类人才不一定要非常好的教育背景,但一定很专注某一个专业领域。有丰富的从业经验、高超的操作技能、独特的思维方式,不仅如些,还能有游刃有余的行走几个行业、地域之间,整合需要的创意元素,融和到专业里,形成独特的创新产品或服务模式。

  (2)敏捷的思维方法。能对所在从事的行业发展趋势能做出非常准确的判断,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迅速进行决择,思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有非凡的胆识、深刻的洞察力、见微知著的直觉能力。

  (3)坚韧的毅力。创新意味着首创,就是破旧立新,没有前人的经念可借鉴,当然就存在风险,在困难重重时还要坚守,甚至失败了还要重来,重来还是失败时还要选择坚持,如果没有过人的毅力,很难实现创新的,所以创新型人才通常具备良好的献身精神。

  (4)善于学习的精神。创新型人才必须善于学习,不断汲取营养,不断地将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从最新行业动态中寻找到创意的灵感,获得一触即发的灵感和顿悟,找到别人没能看见的东西。

  (5)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创新型人才思维必须严密,工作态度必须务实,创新的过程是遵循科学、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进行探索的过程,整个过程必须踏踏实实,这样才能保证准确地分析、判断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以科学的精神完成创新实践。

  3 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的终极目的是要增进人类的幸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单位等全社会参与,共同培育创新意识,构建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

  3.1 政府层面

  政府要营造全民创新氛围,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思维培养与创意训练。英国是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也是这个产业的最大受惠国,上世纪80年代,英国国会就指出:“人民的想象力是国家的最大资源,想象力孕育着发明,经济效益、科学发现、优越的管理、就业机会,想象力主要源于文学熏陶,文艺可以使数学、科学、技术更加多彩,而不是取代它,整个社会的兴旺也因此应运而生”。英国还在2008 年2 月发布“新经济下创意英国的新人才”战略报告,报告确定了26 条详细行动计划和相应目标。

  第一条就是从儿童教育抓起,尽早发现个人的创意才能。瑞典是一个典型创新型国家,由于资源贫乏,只能通过创新才能走出困境,因此瑞典政府和民众都有很高的创新能力,瑞典政府非常重视创新,专门成立创新局,拨专项资金鼓励创新,并宽容创新失败,正是由于有这种开放的良好创新机制,孕育了诺贝尔这样的著名的发明家并培育了全民创新的基因,类似例子还有日本、香港、新加坡等。

  3.2 学校层面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更新教育理念,要把每个人的想象力激发出来是教育者的责任。美国兴腾科国际教育集团执行总裁马振翼认为教育不是单纯的传与授,而是一种启发,好的教育要启发人的.自信心、梦想、知识、勇气等,好的教育可以让人完成之前自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认为教育应该是把所有知识忘掉之后的能力,是创新能力,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教育要把每个人的想象力发挥出来,要把他的个性彰显出来。美国是一个创新型国家,这得益于他们的教育体制,他们教育正是批判性思维,不是教他们怎么做,而是为什么这么做,当前中国教育应在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教育系体进行重大改革。

  (1)以创新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校要课程设计、学习环境、教学模式、考核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法始终紧扣创新这个主题,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灌输到学生大脑中,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到每一个教学任务中。要注意学校交叉与整合,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要千遍一律的教学方法对待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要因材施材,尊重每个个体的兴趣与爱好特点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

  (3)与时俱进,建立终身教学理念。学校要搭建网络教学平台,让想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外部条件。

  (4)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变填鸭式、灌输式为互动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设计课题、收集整理资料、调查研究、实验操作等过程,掌握知识,获得感悟和体验,并将感悟和体验内化为学生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从而体验到学习过程给学生自身带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学校是否能真正做到创新教育,教师是决定因素。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只有教师的言传身教,敢于并善于创新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去,才能影响学生,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修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在教师队伍要引入竞争机制,逐步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教育意识和创新教育观念过。

  3.3 单位层面

  创新型人才的特质就是喜欢天码行空,独往独来,他们工作不习惯按部就班,不愿意墨守陈规,而常常异想天开,他们的思维方式很跳跃,思维方式陈旧是没有创意点出来的,他们有些创意可能是在不经意的玩耍时产生,一个好的创意可以产生大量的机会和别一样情境,等等这决定了单位对创新型人才的用人、选人、管人模式有所不同。对于这类人群,要选择一种弹性的管理模式,努力营造一种关心、爱护、理解、宽容的良好工作氛围,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和留住他们。

  企事业单位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观,要使用“唯才是举”的用人模式,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改变“唯学历”而不看实际能力的人才评价取向,通过专业比赛、行业评比、资格认证、公开招聘的方法,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存在于没有激励因素的环境中,人的创造力就会衰退,只有经常给予适度的激励,才能激发起人的事业心、责任感、进取精神、求知欲、智慧和惊人的毅力。

  对于不同的人才分别给予适度的激励,是充分发掘其创新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参与竞争,而且能够超越竞争,真正形成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优胜劣汰机制,激发人才潜在追求优越的动机,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潜在的创新力。

  3.4 家庭层面

  每个家庭要鼓励每个家庭成员创新,崇尚科学,不懂科学是愚昧的,要鼓励家人干事业、支持家人干成事业、帮助家人才干好事业。

  4 结语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自炎黄子孙不断创意的精神,只要全社会都崇尚创新,人人都想创新、事事都能创新,处处都有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正因为有了创新,社会才有今天的进步。

创新应是新的生产力代表者,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呢?一、要加强道德教育,强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特色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仅要懂业务,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没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就不可能有创新。当今的创新要求我们把个性发展与团队精神相结合,所以,要搞好创新,就必须去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协调发展,发挥团队精神。


有了团队精神,就会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集体之中,才会有个人的全面发展。目前国内外各高校都加强对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教育,加强团队教育既是道德教育的要求,也是学业上的要求。团结互助,相互帮助,团结合作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道德规范、品格修养。其次,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后做事。要想做好事,首先要有一种自主、自强、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要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成功的道路上,成功无禁区。在成功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而会有失败,要把失败看作成功之母。


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好“三个注重”,即:
第一, 注重学思结合。
实现学思结合,就要改变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学生。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是实现学思结合的有效教学方式,其中的核心是启发式教学,其主要形式是探究和讨论,其主要表现是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 注重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即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也是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从总的来说,教学是一个引领学生求知的过程,即掌握人类科学文化制度化的过程,但是,掌握知识不是唯一的目的,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人生的幸福生活奠基。而且,掌握知识的过程也要求既动脑又动手,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保障知识的有效习得。现实中知行脱节、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比比皆是,读死书、死读书的典型案例时有发生。提高教育质量,贯彻知行统一的观念是重要的前提保障。学习知识应该与已有经验相结合,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由于我们的教育过分地看重知识的获得和记忆,过分地看重考试的分数,使得我们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脱离生活,脱离实践,成为知识考试的机器,害了严重的知识脆弱综合症。
第三,注重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更高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改进中学生升学推荐办法,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高中阶段、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综合以上几点,这些不仅是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也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

企业应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企业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思为行之先。在创新活动中,没有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作用,是不可能具有创造性成果的。掌握了创造性思维方法,在思维方法上就有了求异性,在思维状态上就有主动性,在思维结构上就有灵活性,在思维运行中具有综合性,在思维表达上就有新颖性,那么,其思维成果也就一定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和效用性。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充分说明了掌握方法的重要性。因此,企业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式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意识教育,帮助创新型人才主动在思想上接受新、认识上感知新、思维上思考新,树立起强烈的“我要创新”、“创新舍我其谁”的创新意识。要经常性地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分析力、推理力、思维持久力、飞跃力等创新思维训练,帮助创新型人才突破从众思维、权威思维、经验思维、书本思维等常规思维瓶颈,掌握联想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人才大胆幻想,敢于质疑,善于联想,提高敏锐的观察力,扩展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思维视角。其次,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掌握了创造性思维方法,就能自觉地开展创造性工作。因此,要动员和组织创新型人才到群众中去,到企业生产、管理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在具体工作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材料到文秘114 wenmi114.com-www.wenmi114.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二、企业要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环境
  首先要有一个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要在全社会、企业内树立和提倡人人都要创新、人人都能创新的理念,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鼓励创新,用创新去推动工作,去开创新局面,形成一个没有创新就是过,创新不罚过的氛围。无论是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科技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应把创新看成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振兴企业的具体行为,成为广大员工约定俗成的工作习惯。
  二要为创新型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用是最好的培养。要大胆使用创新型人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大胆起用那些专业知识丰富,创新意识强烈,而有一些缺点和不足的人才。对这些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的“双冒尖”的人敢不敢用,不仅体现领导者的胸怀和胆识,还关系到一个人自身价值的发挥。要本着德才兼备但又不因瑕掩玉的原则,宽容他们的个性和不足,不求全责备,充分发挥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一技之长,发挥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潜力。不信任是抑制创新能力的最大障碍。对创新型人才,不应等他们成熟后才去使用,而是要主动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尽早接触课题项目,尽早进行创新锻炼,催化人才早熟。在使用过程中,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研究资金、足够的研究时间、足够的精神力量、足够的工作责任感。要鼓励其敢想和首创,但绝不能把创新与越位混为一谈,质疑与目中无人相提并论。
  三要为创新型人才提供一个保护环境。创新类似于改革,是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挫折和失败是难免的。因此,企业要努力营造一个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才环境,建立创新型人才保护机制。对创新取得的成就要大力鼓励,对创新型人才暂时的失败要给予充分理解和宽容,要允许在创新工作中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要鼓励创新型人才不怕失败,知难而进,不断探索。要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和条件,让创新型人才毫无后顾之忧,专心致志搞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企业要培育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机制
  更新人才观念。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基础战略”的人才工作新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企业领导者要有爱才之心、惜才之情、识才之智、容才之道、用才之艺。要坚持看业绩、看能力,彻底纠正单纯以学历、学位为本位的阻碍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人才评价倾向。要建立“能者上,庸者下”、“不拘一格”的用人制度,废除“蓝领”、“白领”差别,打破干部、工人界限,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要采取强化培养与鼓励探索相结合、岗位锻炼与对外交流相结合、梯队建设与团队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把继续教育与培训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建立继续教育与培养机制,与企业所需专业、技术的大专院校联姻,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依托培训基地,提高人才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企业要实行“实践锻炼——成长提高—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让人才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成长、成熟,培养造就企业的技术骨干和创新人才。
  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创新型人才与创新业绩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分配上向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倾斜,保证创造一流业绩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回报。另一方面,要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创新激励

机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鼓励用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采取智力要素以期权、股权等形式实行资本化的分配方式,突出创新者的中长期激励。同时,对创新型人才除参加正常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外,还可以给其办理人身意外和家财保险等商业保险,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企业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品质培养,奠定创新的基石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敢冒风险的精神。首要的必备的品质就是要有务实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要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向权威、向书本挑战。不怕失败,不怕冷嘲热讽。要用超前的思维,自由的思想,敏捷的眼光,敢于否定,敢于扬弃。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怕挫折,百折不挠的精神。要创造条件,让创新型人才多试、多闯,敢试、敢闯。在有意见分歧时,要引导人才在干中求证;有风险时,企业领导要尽快消除他们的顾虑,并主动承担必要责任。要给创新失败者鼓劲再鼓劲。要帮助创新者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求得成功,重拾信心。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奉献精神。创新者要有不计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既要考虑创新者必要的经济待遇和物质利益,但又不能忽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团队意识培养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没有奉献精神,创新者的创新活动将举步维坚。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企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企业为主体,以社会为桥梁,拓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渠道。
一、立足企业需求自己培养
企业对创创新型人才大量的缺口,仅靠教育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创创新型人才要有的不仅是理论的支撑,还必须深入实践,具备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文凭转化为水平的实践能力。另外,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创创新型人才,只有企业最了解、最熟悉。企业大量的工作岗位与新的技术装备为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从这两方面来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企业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就要求:
一是要领导重视,形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共识和合力。
二是形成机制,为人才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提供空间和机会。
三是紧密结合岗位需要,抓好实践锻炼。
二、借助专业机构委托培养
专业机构相对于企业来讲,专业人才多、专业特点明显、优势突出,在人才培养上已经形成了自己成熟的培养模式和道路,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借循。对此,可以通过企业提供资金,与院校科研处所、地方专业科研机构等专业团体签订协议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培养人才。
三、面向社会招贤纳才引进培养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地方相比,既有专业性,更显通用性、兼容性,与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短缺有所不同,社会中既包容有众多企业迫切需要的专业人才,又有大量的人才闲置。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专业人才,稍加培训就可以充实到企业中来,既节约了成本,实现企业与地方的人才互补,又解决了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创新人格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等众多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是创新型人才表现出的整体精神面貌。没有创新人格,人的创新潜能很难充分发挥。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只注重知识、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激情。崇尚科学、热爱真理、追求进步的品质是创新的根本动力,是创新人格的核心要素,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动力、目标与价值导向。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于一个纯粹的科学家来说,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注,从来都必须成为一切基础工作的目的。这句话不仅对科学家适用,对创新型人才同样适用。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把服务于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作为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持久热情。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学习与研究要站在科学的前沿,体验实践的呼唤,感知时代的脉搏,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与项目。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培养有问题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学生。有问题意识就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综合素质是指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素养,能够从科学与人文两个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信心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一些人的成功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有高于常人的天分,而是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独立性。创新是一种探索,面临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备不怕挫折、不惧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坚持探索。

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科学怀疑、理性批判的精神。缺乏独立思考,只知道人云亦云,就不可能见他人之所未见;缺乏“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敢超越常规,不敢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就不可能发他人之所未发。

要创新,就必须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不唯潮流。爱因斯坦曾精辟地指出,学校应当始终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取得专门知识放在首位。因而,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进行科学的怀疑和理性的批判,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2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70472815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什么).pdf

上一篇:小球进洞3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