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是什么?
“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是: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一、原文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二、译文
我有叫颜回的学生爱好学习,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但他不幸早死,颜回死了,我就没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三、出处
《论语.雍也》
后世影响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是什么?
“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是孔子说的一句话,即当我有了怒气的时候,不让这个怒气登高,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扩展资料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
“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
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
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扩展资料
行云流水的解释已经很完满了,实无补充必要,但本人向来手多,在此稍谈一下我自己的理解,可能对你有所助益.
颜回是孔门弟子中学问最好的,也是孔子最推崇喜爱的学生.孔子门下弟子众多,不乏贤者,为什么孔子单单只说颜回是最好学者,而他提出的理由竞只有不迁怒,不贰过简单的六个字,粗看之下,好象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不然,不迁怒,不贰过是很高的修养境界,一般常人很难做到,很多人碰到不满意不顺心的事往往怨天尤人/摔盘子砸碗/拿老婆孩子出气/家中小猫小狗遭殃,反正见什么什么不顺眼,尽管跟这个人这只小狗无关,他是通过用这种迁怒的方式把自已的怨愤憎恶等情感转移发泄到其他较安全或较为在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此来减轻精神上的负担了事,而不是冷静客观地去分析解决问题.喜怒哀乐之感情感于事而发并不在物,只有不迁怒,在碰到事情时才能冷静分析处理,不感情用事,真正搞清前因后果,吸取教训,才能不贰过.其实不迁怒应这样理解为不贰过的前提条件.至于说到不贰过更是难以达到,有很多人明知自已有某方面的缺点不足,但毛病一辈子到死都改不了.
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
不迁怒,不贰过。什么意思?
“不迁怒,不贰过”,是孔子说的一句话。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怨怒之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要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上下文是: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不迁怒,不贰过”,可以说是一个人难以企及的修养。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让火气继续冒上去。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的事。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1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70014844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哪位弟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哪位弟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