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保障倍数公式是什么?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经营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也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或利息偿付倍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保障倍数 = 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
= (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 (税后利润 + 所得税 +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的利润。它可以用“利润总额加利息费用”来测算,也可以用“净利润加所得税、利息费用”来测算。由于我国企业财务报表中“利息费用”没有单独列示,而是包含在“财务费用”中,所以在计算时,可以用”财务费用“近似替代”利息费用“。
之所以在公式的分子上要把利息费用加回到净利润中,是因为如果扣除了利息费用,就会低估偿付利息的能力,而所得税费用是在支付利息费用后才计算的,所以它不影响利息支付的安全性。
所以利息保障倍数 = (利润总额 +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 (净利润 + 所得税费用 +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因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利息保障倍数有不同的标准界限,一般公认的利息保障倍数的界限为3。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费用
公式中:
息税前利润(EBIT)=利润总额+财务费用(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
分子:息税前利润(EBIT)=净销售额-营业费用
息税前利润(EBIT)=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经营成本
分母:“利息费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将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并不单独记录,所以作为外部使用者通常得不到准确的利息费用的数据,分析人员通常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进行计算,所以存在误差。
扩展资料:
关于该指标的计算,须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损益表对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分析,作为利息支付保障的“分子”,只应该包括经常收益。
(2)特别项目(如:火灾损失等)、停止经营、会计方针变更的累计影响。
(3)利息费用不仅包括作为当期费用反映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资本化的利息费用。
(4)未收到现金红利的权益收益,可考虑予以扣除。
(5)当存在股权少于100%但需要合并的子公司时,少数股权收益不应扣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怎么计算利息保障倍数
2021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费用。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
公式中:息税前利润(EBIT)=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息税前利润(EBIT)=净销售额-营业费用;息税前利润(EBIT)=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经营成本。
说明:
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率又称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又称已获利息倍数,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利息保障倍数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1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69105811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EBITDA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EBITDA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