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淅淅沥沥,
初识马家路便是在这样一个雨天。
细密的雨珠如帘顺着老屋的瓦顶落下,
年久失修的人行道上积起的水洼映着往来的人影,
其间穿行的车流不急不缓拖着短促的鸣笛声远去。
乍一眼,兴许觉得这条街算不上有多么老旧,
但融进这街上的爿爿商铺,
会发现这里的故事多上演了二三十年,
这里的记忆承载的是一代人,或是几辈人。
如此算来,老街的老不以时间计数,
而是沉淀在这满眼的市井烟火气中。
自记事起便有路
围绕在林立的新楼,同宽敞的主干道中,
马家路自有一道天然的屏障。
在这条路上,街坊邻居都互相熟识,
闲来无事,多喜欢停下脚步,攀谈闲聊一番。
街上若是出现一个陌生的面孔,
老人们总会多瞅上几眼,
但即使初来乍到也不需显得拘束,
因为对上的眼神总是善意的,
有时候稍走进些,还能融入他们的话题中。
一圈儿走下来,听人们念叨最多的话,
便是回想关于这条街的过往,
即便是头花花白的老人,
马家路也是在他们记事之前便有了,
存在于更年长的一代记忆中,
如此追溯据说可到清朝,
而若是数热闹、兴盛,则是在民国的时候。
唤醒老街的早餐铺
马家路老街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
要数早上的7:00至10:00。
空气中稍有些凉意,
衬得铺子里蒸腾的烟气越发得明显,
这个时间的马家路,
称得上早餐一条街,
生煎、小笼、馄饨、烧饼、油条、豆浆……
凡是想得到的中式传统早点,
在这条路上都吃得到。
20年,30年,40年,几代人,
若是用这些数字来记事,
那马家路上的店以20年为平均,多是些上了年数的店。
这些店的手艺代代相传,
制作的食物放到食客嘴边,
是从小到大不变的古早味。
像是路北面的钟氏豆浆,
以石磨豆,百年老店为店招,
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传奇。
每天凌晨3点,
64岁的钟伯荣便起床开始磨豆,煮浆。
豆浆的制作方法延续这祖上传下来的传统,
筛选颗粒饱满的优质黄豆,
用石磨磨,木桶柴火熬煮,
如此手工制作出的豆浆,
才有浓郁的豆香味,和淡淡的柴火味。
经营早餐的铺子多是卖完就收摊,
宗汉小吃部则关的稍晚些,多会经营完午市
小吃部其实就是家面点,
里就卖3种面:牛肉面、肉丝面和鸡蛋面,
面条可以根据食客喜欢换成年糕。
店里的面条用的是回锅面的作法,
先炒底料,一旁的炉子将面焯至半熟,
最后在底料里加汤,下面同煮,
如此做出来的面不失劲道,又有底料的鲜香,
一碗分量十足,作为晚起的早午饭,很是“落胃”。
匠人的时间日日如初
当早餐的热情过去的时候,
老街越发变得静谧。
或许是因为老街即将拆除的消息,
不少铺面已经关张了,闲散开着的几家,
也多是些老人的身影。
街上的日用品商店,是老底子供销社的房子,
也未改过铺面,保留着工整的大字,
落下了斑驳龟裂的墙面,
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日常都能在这儿购得,
店门口有用粉笔写的供应消息,
看多了超市里缤纷的宣传册,
如此黑底白字倒显得稀奇了。
商店门口挺醒目的位置,摆了几个面框,
倒是很受当地人欢迎,
遇见好几个整包整包买的客人。
近看这面便是在小吃部中吃过的面条,
问了店家说这是慈溪本地的传统手工面,
大米晾晒做的,这儿称为索面,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长寿面”。
以前人坐月子,就是以此面下红糖水煮,
再下两颗鸡蛋,便是补气血。
古有云:“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
在老街上就还保存着40年的老铁铺,
专制农具,与炉火和重铁为伴,
无招无名,做了一辈子,
换来一手的老茧。
除了重铁锤炼,老街上也有更全一些的农具店,
会有新潮的工具,
但老买主还是喜欢那些传统的器物,
店主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
更换锄头、耙子的长短,削竹、锯木,
安装固定,就能做出一件趁手的农具。
老街上还有篾匠,劈竹为篾,
然后再编成框、箩、筛之类的器物,
相比现在的塑料制品,篾器总是更有人情味的。
街上安静时,还能听见老式弹棉花的声音,
同在老街,这门老手艺还是很得村民们看重的,
换季或是家中有喜,
就会到店里重新弹一床棉被,
店铺由夫妻俩经营,手法配合熟练。
相较于市区里那些近中午才开门的发廊,
老街的理发店早的5:30便开门了,
没有华丽的装饰,繁琐的程序,
若是见已有人在位上理发,
便走进店内一旁的木凳子上坐下,
依次排队,似乎是长久留存的规矩,
已无需过多交流,
洗头、理发、刮胡、修面、采耳。
这店开了40年,就一个师傅,手法纯熟,
一套下来也就十来块钱,
客人理完出来,
多是一副摸摸下巴甚是满意的样子。
新旧交替的慢生活
烟熏的墙面,斑驳的树荫,
沉浸在老街的旧时光中,
突然眼前出现黑色墙面,
英文店招和鹅黄店门的咖啡店时,
会不由的停下脚步,四处观望一下,
确认自己仍在老街之中。
沿上coffee,自家老瓦房改的店铺,
保留了房子原有的结构,
只是在门面和内部稍作修改,
黑色调的门面,和自己组合搭配的吧台,
随意摆放的吧台椅
就形成了老板马从添营造的舒适咖啡空间。
土生土长的马家人,
或许骨子里就带着对于这条老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就跟老街上那些铺子一样,
沿上是一家只卖咖啡的咖啡店。
对于咖啡,马从添是半路出家,
但即便如此,在沿上,
你仍能感到他纯粹的情感,
在店中分享自己喜爱的摄影,
在店中制作令自己愉快的咖啡,
简单而长久。
选自《阿拉旅游》杂志2017年10月刊 《城市微旅行—慈溪马家路》
文字 | 贝智倩
编辑 | 小希希
以上内容来自「阿拉旅游」(微信号:alatraveler),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你的每一次赞赏、分享都是我们坚持原创的动力。
长按下图二维码添加"阿拉君"私人微信为好友,独家优惠福利只在朋友圈告诉你。
阿拉旅游 •文艺连萌|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
阿拉旅游公众号
阿拉君机器人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1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65509798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天天连萌烧饼刷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天天连萌烧饼刷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