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在《离骚》的第一句里就用到了“朕”,“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句话是屈原自我介绍身世,“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屈原敢自称为朕,是不是该给他扣个谋反的大罪呢?
并不会。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灭掉齐国,吞并天下。此时嬴政改称始皇帝,朕才成为皇帝的专有第一人称。
先秦的诗经《抑》中有句:“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意思是说,不要信口开河,不要说没人捂住我的舌头,话说出去可收不回来。
这里的“朕”都当“我”讲。从秦代之后,再就没人随便敢用这个字作为第一人称了,除非想被灭九族。
“朕”字最初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舟部》“朕。”清段玉裁注:“按,朕在舟部,其解当曰舟缝也……戴先生曰:舟之缝理曰朕,故札续之缝亦谓之朕。所以补许书之佚文也,本训舟缝,引伸为凡缝之称。”
这个解释是说“朕”的本意是舟的裂缝,由此引申为所有裂缝都可以称为朕。
甲骨文和金文中,这个字的左边“舟”字比较明显,所以《说文解字》认为它跟“舟”有关。但是甲骨文、西周金文、西周文献中的朕字多用代词,没有用作舟的裂缝之义。
战国秦汉文献中偶尔用朕字表示裂缝,训诂学家认为也许是假借,没有更令人信服的文字资料证明朕字本义为舟之裂缝。
既然如此,“朕”作“我”讲是肯定的,至于是不是当舟的裂缝讲就存疑了。
朕还作预兆、迹象讲。
《庄子·应帝王》:“体尽无穷,而游无朕。”
意思是,潜心地体验真源而且永不休止,自由自在地游乐而不留下踪迹。这是道家的境界,总是惦记着成仙的秦始皇,莫不是对“无朕”念念不忘,选了这么一个字来自称?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皇帝要用“朕”自称,我就说是秦始皇从庄子的《应帝王》得到的灵感。反正我是挺信服这个说法的。
另外,鲁迅在《坟·摩罗诗力说》:“盖文明之朕,固孕于蛮荒。”这个“朕”也是迹象的意思。
古代文献中,朕还有一个意思是“胜过”。
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国次》:“人强朕天,慎辟勿当。天反朕人,因与俱行。”
不过我觉得“朕”和“胜”(勝)在字形上有点接近,完全有可能是当时写错了,就是现在说的通假。
古代皇帝除了用“朕”作第一人称代词,还有其他的吗?
也有,比如朕出现之前的孤、寡人,这都是不需僭越的词汇。但在秦始皇之后,与“朕”拥有同等地位的词倒还真有一个。
元,南诏国国君把“元”作为第一人称代词表示皇帝本尊。不过南诏国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地位,时间又短,影响力实在是有点低,所以也就没惊起什么波澜。
南诏国是唐代时候云南一带的古代王国,断断续续也维持了一百多年,南诏这个名字是唐德宗赐予的。在唐末时候,南诏国反复几次叛唐,在南方搞事情,很快就把自己作没了。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1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62532815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帝高阳(帝高阳之苗裔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帝高阳(帝高阳之苗裔兮).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