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6要素

更新时间:2023-03-01 16:16:12 阅读: 评论:0

论文答辩技巧-读书郎平板电脑

记叙文6要素
2023年3月1日发(作者:锅贴饺子的做法)

记叙文之“六要素”

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初中一年级

适用区域河北省课时时长(分钟)60

知识点

记叙文“六要素”

教学目标1.清楚和明确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2.学会归纳、概括,找到一篇记叙文的六要素。

3.学会在写作中将六要素合理有效地运用。

教学重点

准确找到记叙文的六要素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记叙文的六要素,把握文章中心并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

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

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二、知识讲解

考点1六要素

时间。一般地说在文章开篇时就应交代。时间可用某年某月某日表示,也可用自

然时令或节日表示,还可用景、物去表示。如“五月五日”、“一个夏天的傍晚”、“大

年初一”、“当荷花开了的时候”、“月儿爬上树梢”等等,都是对时间的交代。

地点。地点一般也应在文章的开头交代明白。

人物。人物必须交代清楚,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由人去做的,人物是构成叙事文的

主要要素之一。

起因。任何事情都有起因,它是事情全过程的“头”,是不可缺少的。

经过。它是构成叙事文的主体,是“六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突出文章主题

的主要部分,是笔墨用力的重点。因此,不但要交代清楚,还要具体地、详细地写清

楚、写完整。结果。“结果”在文章中举足轻重,它是鉴别文章完整与否的显着

标志。

考点2方法

准确交代时间,一般有两种方法:直陈和暗示。直陈就是直接交代时间。直陈看

似简单,其实也应注意。你可以简单明了,但切不可落入俗套。如很多同学动辄:“记

得那是XX年前……”同样也是直陈,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这样交代的: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

得到。”如果我们把它改成:“记得那是五十七年前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很明

显,改文就不能像原文一样体现事情对“我”的深刻影响了。当然,直陈时间你也可

以使用一些运用了修辞的语言,如课文《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

脚步近了。”作者就是通过重复和拟人来交代时间的。运用修辞句子交代时间,要求

同学们能放飞思维,大胆创新。

考点3顺序

“六要素”的顺序安排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有的将时间放在最后一节,有的将事

件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放在文章的开头,以求引起读者的悬念。至于六要素中某一

要素何时“登场”更合适,这要看怎样“安排”使得故事情节更动人、更合理,切忌

刻板的排列。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

平凡的感动

早上起来天阴沉沉的,让人觉得很压抑。送女儿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早晨走

得匆忙忘记带雨具了,又急着赶时间上班,结果淋得透湿,狼狈不堪。

紧张忙碌了一天,又累又困。去接放学的女儿,心情也不好,女儿想到游乐场去

玩,我不同意。女儿看到我一脸的倦意,拉着我的手要和我说话,我只好蹲下来。女

儿用小手捧着我的脸,盯着我的眼睛说:“妈妈,你早上是不是淋雨了?”我有些惊

讶地问:“你怎么知道?”女儿认真地说:“早上我看到同学的妈妈送他来上学时衣服

都淋湿了,我好着急,知道妈妈在路上,担心你淋湿感冒了。”女儿说着把小手放在

我的额头上,以前女儿感冒我都是这样试探的,不想只有五岁的小人儿却记得这些细

节,一股暖流传遍我全身。以前我一直以为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不懂事,没想到小小年

纪她就会关心人。

我亲了亲女儿的小脸蛋说:“宝贝儿,你想去哪儿,妈妈带你去。”女儿忽闪着大

眼睛说:“妈妈,我到奶奶家去。”我把女儿送到奶奶家,就赶紧回家睡了,头疼的厉

害,可能真的感冒了。不知睡了多久,女儿回来了,她站在我面前,用小手不停地抚

摸着我的头发,时不时地把手放在我的额前试探着,我感到口干舌燥,心里像着了火

一样,可能真的是发烧了。我拉着女儿的小手说:“宝贝儿妈妈生病了,你自己去看

电视吧。”女儿说:“我从奶奶家给你带饭了,你起来吃吧。”我摆了摆手表示我吃不

下,我看到女儿离开了卧室,心里很难过,可是我实在是爬不起来,炎热的酷暑紧张

的工作烦琐的家务,我太累了,我要休息一会儿,就一小会儿,我就可以支撑着起来,

陪伴我的女儿。我想着,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女儿又来了,她站在我面前,声音哑

哑的,:“妈妈,我给你泡了药,你起来喝吧。你还没吃饭呢?”女儿说着,但她不敢

哭出声来。我赶紧坐起来一边接过女儿手里的碗,一边替她擦眼泪。她找了好久只找

到“护彤”,是一种小儿退烧药,看着女儿可怜的样子,我也顾不了那么多,昂起头

把药喝光了。说也奇怪,不一会儿,出了一身汁,烧居然退了。

我欣慰地抱着女儿,觉得她突然长大了。

第二天,太阳透过我们的窗户,照在熟睡的女儿身上。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去关心别人,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我们都是生活在平

凡的世界上,要在平凡中体会感动,在感动中享受平凡的幸福。

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概括主要内容。

【答案】时间:一个雨天

地点:有变化,主要是接女儿回家的路上,家里

人物:“我”、“我”的女儿

起因:送女儿淋雨

经过:“我”送女儿上学淋雨,下班后接放学的女儿,女儿关心“我”,送女儿去奶奶

家后,“我”发烧了,回家的女儿照顾“我”,为我泡药。

结果:感受到平凡的幸福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课堂运用

【基础】

【题干】

词典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小学。快

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

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

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

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

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

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

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太

阳照在头顶。

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

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

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

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

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

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

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

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

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

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

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

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

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

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

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

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

梦里所见还要适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

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

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

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

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有删改)

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案】小时侯,“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

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

例卖给我。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巩固】

【题干】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

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

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

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

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

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

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

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烂白的东西。驴

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广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

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

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

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

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的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

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从文中看,本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秋季。可以从文中“凉云”、“萤光”、“苦雨”等词语中看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时间。选文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理解

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月儿”“凉意侵入”这些景物和感受都是秋季常用的话题。

【拔高】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生命的礼物

那年,在瑞士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

“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亡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B.捐献我的心脏起博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

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博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瑞士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

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填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器官,

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

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

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

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

“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

……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瑞士大多数人都愿意作

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

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一瑞士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

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

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

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赠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

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

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

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

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的老器官不知道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地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题目“礼物”指的是什么?但它内在的含义又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善于在平淡的描叙中,设置伏笔和悬念,试举二例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议论文和记叙中的议论是有区别的,文中划线的句子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4.请概括出文中三处使用了对比手法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值得“那个青年的母亲”骄傲和自豪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1)捐献器官(2)奉献出自己的器官给他人以帮助。

2.(1)我认为母亲会认为捐献器官“不作兴”、“太残酷”。

(2)想象中我遭到不测的情景。

3.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4.(1)母亲对捐器官前后态度的对比。

(2)母亲和我对捐器官态度前后的对比。

(3)故事中青年人的母亲和我母亲态度的对比。

5.他的儿子的器官,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并且她儿子的生命在四个人的身上

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课程小结

寻找记叙文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第一种情况:用自己的话去概括;第

二种情况:根据文中的隐含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

课后作业

【基础】

【题干】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

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

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

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

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

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惕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

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

《背影》

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

A.时间B.地点C.主要人物D.事情

【答案】本段文字记叙的时间是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地点:南京(或旅馆到

车站);主要人物:父亲和“我”;事件: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

【解析】考查的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记叙文,首先要弄清楚记叙的要素,即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经过、结果如何,这样才能清楚事情的

来龙去脉,明确要表达的中心。选文因为是一篇文章中的一个语段,所以事情的原因

和结果就不明显,因此只需学生概括一下所写的事情就可以了。本段文字记叙的时间

是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地点:南京(或旅馆到车站);主要人物:父亲和“我”;

事件: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这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选文所记叙的事情:这里不是

一般地介绍“我”离旅馆去车站的过程,也不是写“我”在车站的见闻和感受,而是

通过叙述父亲在送与不送的犹豫不决及在车站的细心照顾来表现父亲在老年光景惨

淡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爱子的特殊心态。正是在这种可以不送、应该不送而又终于送

了的反复过程中显示了父亲对儿子关心的周到入微。弄清了这一点,选文的中心事件

就很容易掌握了。

【巩固】穷人的风骨?

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

我并不认识他。?

③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

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

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④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

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

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⑤我问:少了多少呢??

⑥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

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⑦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

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

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⑨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

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⑩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

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

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这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

的原委,并且总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11)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

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

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12)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

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13)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

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

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案】

起因:一位贫穷的父亲为女儿送钱,却发现少了一张5元的钞票;经过:“我”搭上

自己的5元钱,并将零钱换成整钞交给他女儿;结果:“父亲”从女儿那儿得知实情,

执意还给“我5元钱。?

【解析】根据文中信息找到并进行概括。

【拔高】

运用“六要素”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解析】“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缺一不可。

课后评价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16:16: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5857244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记叙文6要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记叙文6要素.pdf

上一篇:房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