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中文

更新时间:2023-03-01 15:33:45 阅读: 评论:0

A级景区-毕业设计致谢

笔下中文
2023年3月1日发(作者:电脑声卡)

冢由电入 tlJ u1 棚、,队 加,

文人笔下李杨故事的演变

曹琳婉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136)

[摘 要]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历来备受关注,“唐人于杨妃事尤喜道”,陈寅恪先生指出当时唐人

经常以太真遗事作为一个练习诗文的题目。但是史书和当朝人的笔记中所记录的却是两种风格;或一味批

判,或批判之中带有同情,侧重点不同。而在后世众多文人笔下又表达出了独特的意味,演绎出了感人缠绵

的爱情悲剧。在流传的过程中,文人受到史书,民间传说,道教在唐的盛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李杨爱情

故事所蕴藏的意味越来越深厚,一出悲剧诉说出无尽的辛酸。

[关键词]李杨故事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473(2017)03—0047—04

DOl:10.16162/j.issn.1672—3473.2017.03.013

、历代李杨故事流传差异

(一)唐代文人笔下的李杨故事

1.《旧唐书》《新唐书》

《列传・后妃》中对唐玄宗封原寿王妃杨家女

为贵妃的事情有所记载,笔调简单直白。史书的记

录虽然对杨贵妃享受的恩宠进行了批判,但是却对

皇帝与杨贵妃的感情进行了详实直白的记录,尤其

是玄宗对于贵妃的思念。《玄宗本纪》《玄宗肃宗

记》《唐大诏令集・册寿王杨妃文》等也都有所提

及。《新唐书・玄宗》“女子之祸于人者甚矣……玄

宗亲平其乱,可以鉴矣,而又败以女子”。史官对于

贵妃的形象和行为给予了严重的贬斥,为尊者讳只

能把所有的过错和原因都放在杨贵妃的身上。而记

叙的精炼却给文士们留下了创作空间。

2.唐传奇《长恨歌传》

陈鸿是采用史官的态度用第三人称视角创作了

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在《长恨歌传》中,作者前半

部分采用了史书的写法着重叙事,有着强烈的政治

讽刺意味。但是却在后半部分加入了民间传说和道

家色彩的方士寻仙情节,对李杨的爱情还是给予了

[收稿日期]2017—03—07

[作者简介]曹琳婉(1992一),女,辽宁大学,硕士在读。

肯定。这篇传奇文章杂取了史书和民间流传的故

事,用史才、诗笔、议论等多种笔法的融合,周详地讲

述了李杨的爱情故事。这正是唐传奇作家的高明之

处,在虚构中构造逼真的环境氛围,人物情节符合人

情事理,达到艺术上的愉悦。

3.唐诗《长恨歌》

诗歌结合史实却更注重言情,全诗采用了歌颂

李杨爱情故事的角度,以风情摇曳之诗笔,流连哀

思,叹情为主,暗含讽刺,但是至马嵬之变后,作者泼

墨般的抒写玄宗的相思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读之

荡气回肠。并且白居易也接受了玄宗派方士寻访贵

妃的故事,将此情节中的仙境描写得如梦如幻,将贵

妃对玄宗的相思写得感人肺腑,留下千古名句“在

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既借鉴了民间

借李杨故事讴歌爱情,向往爱情的思想,也有自居易

对于李杨故事惋惜遗憾之情,并且很明显的看出自

居易在做诗的时候极尽能力为李杨,杨贵妃和安禄

山之间违背伦理的事情遮掩。

4.唐代其他笔记小说

《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松窗杂录》《开天

传信记》《开元天宝遗事》《国史补》《明皇十七事》

.-.——47-.-.——

冒琳规

《高力士外传》《乐府杂录》等作品中都涉及到杨贵

妃的故事。但仅存一些只言片语或者是其他人对于

杨贵妃的一些看法。我们总体来看这些作品对于李

杨故事基本主调都是批评的态度。这些作品大多作

于中晚唐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文人,凭借着民间

传闻与文人的留下种种遗迹,再加之李杨爱情故事

又极具传奇性,所以这个故事流传的越来越广,文人

也愿意借古讽今。

5.唐代其他诗词

唐代其他诗词基本上都是对杨贵妃当时奢靡的

生活批评谴责。如杜牧的《过华清官》,杜甫的《哀

江头》,张志真《咏马嵬坡》,张祜《集灵台・其一》

《马嵬坡》,杜甫《北征》,刘禹锡《马嵬行》,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李白《清平调》等。

(二)宋代作品中的李杨故事

1.《杨太真外传》

宋代传奇作家乐史以史家的笔法,小说般的情节

描写罗列了大量李杨之间的生活细节,本意主旨也是

在批判杨贵妃的盛宠,结尾处自己以史官的口吻发表

了大段议论但是作者涉及略深的思考就是杨氏的受

宠一切源于唐玄宗,是皇帝赐予和纵容的。点出唐玄

宗的荒淫无道,对于皇帝也是带有一定的批评。

2.《玄宗遗录》

见于无名氏的《樊川诗集夹注》中《翰府名谈》

的佚文《玄宗遗录》,是一篇记载了李杨爱情故事的

文章。《玄宗遗录》详尽地描写了李杨故事细节,对

于史书中记载的人物也进行了艺术加工,后半段还

虚拟了许多杨贵妃的对话,塑造了一个让人同情的

无助绝望的女子。《玄宗遗录》在历史真实与艺术

创作之间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不仅是杨贵妃形象的

塑造,就连唐明皇和高力士两人的神情与心态都是

刻画得细致入微。

3.其他小说

《仙传拾遗・杨通幽》中有详细关于道士寻访

杨贵妃的详细描写。让帝妃可以在天庭相见相恋,

述说着生死不渝的相思之情。《青城山录》中记载

的虽只有杨贵妃故事的影子但是极具神仙色彩,并

且很多情节和前人之作有了很大改动。《梅妃传》

中是用杨贵妃的盛宠来对比梅妃的失宠。秦醇的

《骊山记》《温泉记》则主要描写一些宫闱秘闻,情爱

故事,假托梦中与贵妃的同浴同寝,格调极低,文笔

一48一

语吾又学

也是充满色情的味道。《杨贵妃私通安禄山》《杨贵

妃窃宁王玉笛》《杨贵妃舞霓裳曲》等也都是类似之

作,文学性不高。

4.《资治通鉴》

宋代编撰的大型史书《资治通鉴》对马嵬兵变

的细节过程记录的最为详尽。从逃至马嵬驿,陈玄

礼声讨杨国忠到玄宗犹豫不舍,高力士的求情,最后

贵妃死于佛堂。尽可能的详细记录每一个细节,而

且人物之间有了对话的描写,展示出不同人物形象

各自的性格特点。

(三)元代李杨故事

1.《琅嫒记》

元人伊世珍所辑的《琅娠记》中有一篇《玄虚子

仙志》其中讲到了李杨的故事,不过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主要站在杨贵妃的角度,质问玄宗为何不能保

护她一个弱女子。诘问尖锐,直指这一切都是唐明

皇的过错。作者对李杨之间一生一死的故事给予了

同情。

2.《梧桐雨》

故事主要取材于《长恨歌》《长恨歌传》《杨太真

外传》等文人作品,但最大的改动在于杨贵妃之死

由自缢改为马踏而亡。最后安排李杨在梦中相会,

删去了道士访仙的情节。在演绎李杨爱情故事之

中,带有孤独悲悯之情。玄宗在梦醒之后,看着那棵

梧桐树悲痛苦闷之情蕴于心中,使得整部剧的悲剧

哀愁意味更加浓郁。《梧桐雨》还是站在批判杨妃

女色祸国的角度,更多怜悯唐玄宗,是一出男主人公

的悲剧。

3.元代其他戏曲

现在文本基本都散佚,只能看到一些题目如:

《天宝遗事诸宫调》,关汉卿《唐明皇哭香囊》,岳伯

川《罗公远梦杨贵妃》,白朴《唐明皇游月宫》,虞天

锡《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浴罢华清宫》,无名氏

《明皇村院会佳期》,徐复祚《梧桐雨》,王湘《梧桐

雨》,无名氏《秋夜梧桐雨》《唐明皇七夕长生殿》

《明皇望长安》等。

(四)明代戏曲中的李杨故事

1.《惊鸿记》《彩毫记》

明代万历年间吴世美作《惊鸿记》讲述的是唐

玄宗、杨贵妃与江采萍的故事。从马嵬坡杀妃之后

便着重演出李杨之间一生一死富有传奇色彩的爱

内蒙古电大学刊

情,而且是杨贵妃主动联系寄书给唐玄宗,最出乎意

料的是作者安排的是李白建议皇帝招魂,可见当时

民间流传的故事已经对史实有很大地改动和突破。

屠隆所作《彩毫记》主要侧重了李杨感情之间的亲

密,因为在民间演唱流传,所以语言不免有些涉秽,

文学成就并不高。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在民间演出

所以着重用曲折离奇的情节满足受众的猎奇心态。

2.《沉香亭》

元末明初的戏剧家夏庭芝,别号雪蓑渔隐,所作

《沉香亭》讲述了唐玄宗、杨贵妃与江采萍三人之间的

感情纠葛。但是更富神奇色彩和民间色彩,点出唐玄

宗是孔夫子,杨贵妃是仙太乙玉女。可以看出当时民

间戏剧的编撰者的奇思妙想和故事糅合的痕迹。

(五)清代李杨故事的集大成

1.《长生殿》

剧作以李杨爱情为主线,但是加人了政治影响

的因素,使得李杨故事带上了沉重感。而且净化了

李杨之间一些不合礼法的事情,述说的是一出男女

主人公的双重悲剧。不过作者在杨妃死后,安排了

唐明皇为了表彰杨贵妃为国捐躯所立雕像建庙供

养,甚至之后还有人鬼相恋的情节,玄宗在失去贵妃

之后,两人的感情比之前更加真挚动人。杨贵妃由

人变鬼,由鬼成仙无法忘却对玄宗的感情,为此终日

以泪洗面,终于感动了天孙娘娘,经玉帝批准,李杨

永结夫妻,复归仙位,从此再无烦恼苦恨。终于把李

杨的爱情悲剧转变成了悲喜剧。全剧核心就是至情

至真的爱情。

2.《天宝曲史》

清代孙郁所作,俱尊史实,稍加外传。主要写杨

妃与梅妃二人争宠之事,对二妃进行了批判,而且主

要是对杨贵妃给予否定的态度讽刺。

二、李杨故事不断变化的原因

(一)时代演变

唐代繁荣的经济、宽松的文化环境导致形成享

乐之风。据考证唐王朝李氏有着西域外族血统,所

以一些习俗和礼教没有严格受儒家影响,再加之李

唐王朝宣传自己是李聃的后代,道教在唐代被立为

国教到达鼎盛。所以对于李杨的爱情故事中乱伦不

和礼教部分都给予相对宽容的态度。唐玄宗自身是

一个道教信奉者,相信有天上仙界,文人又都喜好浪

2017年第3期(总第163期)

漫,所以在李杨爱情悲剧之后还要加入玄宗派道士

访仙寻找贵妃的大胆想象情节。陈寅恪先生在《元

白诗笺证稿》中指出,自从白居易与陈鸿开始,李杨

故事不再截止到人间,有了后续道士访仙情节,李杨

故事得以浪漫发展。

宋代距离李杨故事发生时期已经过了几十年,

但是故事本身充满传奇性,普及程度也越来越广,前

朝的宫闱秘闻更是满足文人意淫心态和下层民众的

好奇心。所以这个时期的李杨故事出现了很多大尺

度的描写,甚至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也演绎出艳情

绯闻。对玄宗文人已经不再注意为尊者讳,批评之

声渐出。

元代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统治,所以传统礼教对

人们的束缚相对其他时期来说较为宽松,文人沦为

下层人士,以致这一时期特别是杂剧中李杨故事言

情谈爱往往较为大胆,情节上也有很多新创之处。

尤其戏剧的普及,李杨故事形成自己的系列,只看现

存的这些曲目便可知,当时李杨故事流传也是一种

宫闱艳情轶事的人情故事。

明代只是对封建礼教的要求高,但是统治者对

社会的控制能力不断削弱,明中后期社会混乱,多种

思想潮流盛行,特别是王守仁 tS,学极大地冲击着传

统的程朱理学。人们重心性轻礼教,追求世俗享乐,

《惊鸿记》的出现证明了这一点,人情味加重,三角

恋感情纠葛。

清代虽也是异族统治,但是传统儒家的思想得

到了恢复,前人不断的创作积累,至此得到了一种综

合性创作。所以这一时期的李杨故事成为了集大成

之作。继承前人却又有自己独特之处。

(二)创作文人身份的转变

从史官记录到文人艺术创作,李杨故事随着记

录者身份的变化而呈现出流传变化。无论是欧阳修

主编的《新唐书》还是其后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

鉴》,都是上层文人修的正史,主要作用也是为政治

服务,参看对象也是上层人士。所以笔法简洁,故事

叙述基本尊史,也要为玄宗隐讳。从艺术创作的角

度,唐代的自居易、陈鸿、李白、杜甫等,宋代的乐史,

元代的白朴、伊世珍、关汉卿、王湘等,明代的吴世

美、夏庭芝等,到清代的洪升、孙郁等。我们可以看

出文人地位是逐渐下降的,由最初的上层官员文人

到最后给下层百姓创作戏曲的文人。创作者身份下

一49—

冒琳规

移,所融入作品中的意味越来越世俗、人情化,所以

故事发展与史实差别也逐渐扩大。

(三)创作心态的变化

由于创作者身份的不断下移,所以创作心态自然

也不尽相同。不同类型的文人有着自己想要表达的

愿望。如陈鸿、乐史等传奇作家觉得自己是出于史家

的角度写史实,劝诫后世“惩,窒乱阶”。而白居

易、洪升等出于同情心,相信李杨之间是有爱情的,把

李杨之间不合礼法的事情隐藏,将李杨爱情悲剧改造

成浪漫的结局。希望最后李杨二人还能在一起。在

真实故事的基础上加以虚构。《长生殿》中更是为杨

辩护,而对李隆基则加强了讽刺、谴责。无论在政治

上还是爱情上,玄宗都应为杨贵妃的悲剧负有主要责

任。还有许多李杨故事的创作者由于身份,便把李杨

故事发展成了世隋小说,充满着淫词风情。

(四)受众群体的变化

最初的史书记载,受众者是上层人士,自然要以

实事求是的史学态度为尊者讳的原则下,对杨贵妃

批判,对杨氏家族给以痛斥。随着宋代俗文学的发

展,到元代戏剧的盛行,文学受众的下移,原本就具

争议与传奇色彩的李杨故事成为民间下层百姓娱乐

语言又字

之时所看的为数不多的戏目之一,所以故事的演变

会不断加入民间因素,也要简单明了让下层百姓容

易理解看懂,还不能失去故事性,所以言语越来越轻

浮,李杨之间的感情充满世情化的味道。既要让故

事性增加,那么三角爱恋就必不可少,梅妃的形象或

者说江采萍这个人物就加入了李杨之间,安禄山与

杨贵妃的故事更是有看头,满足人们对于宫廷秘事

的猎奇心态。但是民间百姓对于原本生死相离的两

个人充满了同情与惋惜,在唐代道教盛行的情形下,

便有了贵妃升仙复活这个传统桥段而且一直流传下

去,这中间又与上元夫人的故事混在一起,认为杨贵

妃就是上元太真,李杨二人在天庭续写爱情故事。

受众群体不断的变化使得文人系统与民间系统融合

在一起,故事也愈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元稹等著.唐宋传奇[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2]汪辟疆校.唐人小说[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3]孙 逊.中国古代小说-9宗教[17i].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4]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2015.

[责任编辑:刘洁]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O周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在乌兰浩特

正式成立。7O年后,一个繁荣昌盛、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内蒙古屹立于祖国的北部。2016年,内蒙古

自治区生产总值达1.86万亿元,比自治区成立之初增长了642倍,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更是增长

了6818倍。内蒙古告别了“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的时代,农牧业正朝着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

市场化方向发展,工业形成了以能源、冶金建材、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为主的

六大优势产业。内蒙古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达6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

点。全区铁路运营总里程已增加到1.35万公里,居全国首位。民航机场24个,居全国前列。广大

农村牧区面貌一新,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社会的长期安定、各民族团结和谐,生活的大幅改善、医疗

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各民族人ISl兴旺,家庭幸福。自治区建立前,草原上疾病横行,穷苦百姓缺医少

药,人口日益减少,至1947年时蒙古族人口不到80万。去年底,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口已达460万。

内蒙古境内的满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也都有大幅增

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自治区成立前的不到35岁上升到目前的75.8岁。2016年11月底召开

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内蒙古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目前,内蒙古自治区2500

多万各族人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正在把“新蓝图”变成“路线图”“施工图”。 (人民日报)

一5O一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15:33: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56025764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笔下中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笔下中文.pdf

标签:笔下中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