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重读金庸#
我记得是有天的暑假下午,外婆说无聊的话可以去在柜子里找书看。
自拿起一本《射雕英雄传》,我进入了金庸宇宙。
那年我十五,三联出版的金庸系列每一部都很贵,我家只有一套正版的《天龙八部》,是我磨着父亲花了96元买的。
后面通过蹭同学书和路边摊上淘,陆陆续续在那些年将他的书看完了。
与许多人一样,我喜欢射雕三部曲和笑傲江湖。
但我对小龙女并没有那么有感,黄蓉和赵敏实在是聪明得让人没有安全感,所以阿朱、其貌不扬的程灵素更让我怜惜。
有人说金庸趣,古龙爽,我不太赞同。
金庸先生的小说架构很大,它融在历史里,真假难辨,整个世界丰满而复杂,江湖门派人物众多却有血有肉,不似很多小说中缺少思想和自我的木头人、npc。
又怎么能用简单的一个字来形容呢?
在我看来他几乎将传统武侠小说的路给堵得死死的,再没有人能在这个游戏规则框架中创作出超越他的故事。
而金庸的受众又几乎覆盖了所有年龄段,可读性强的同时又具文学性,不一味地追求阅读快感,主题足够向上,即便后期连城诀和鹿鼎记在人性挖掘过程中剧情灰暗,实质上没有放弃向上的渴望,内容浩瀚爽快又有深度追求,这点在通俗文学中极其罕见。
小时候受电视剧影响很深,特别喜欢杨过,长大了些又羡慕令狐冲的潇洒豁达。
我那时不理解为啥金庸喜欢把主角搞得那么惨,看过射雕以后按照创作时间排序才明白其实金庸在尝试改变。
这种改变也不单是前后几部在剧情和故事背景上的区别,而是在思想内核上的变化。
这点在《倚天屠龙记》后尤为明显,很多人认为《天龙八部》是先生的巅峰之作,尽管我并不那么喜欢这部小说,因其过于浓厚地佛教思想和三个人带有宿命论色彩的结局,但希腊悲剧式的剧本和佛学思想可以说在一本书中完美呈现了,不由得叹服。
多年后得知先生去世了,我才意识到已经很久都没有再去翻那些曾经不分日夜在昏黄的台灯下靠着两个枕头阅读的小说。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变得轻视他的小说,想着这不就是现在的爽文么?
他好像代表了过去幼稚的自己,当我成人了能去看更多更深刻的东西的时候,便要与他决裂。
可回想起来小说我是否都看懂了呢?
转载多年,过去一些问题如今像有了答案,我仿佛能体谅到周芷若、林平之对命运的不甘而作出的种种挣扎,可怜是大于可恨的。
但也多了困惑,段誉和王语嫣那算爱情么?
或许终是没有有些事永远没有答案吧。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0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55455788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金庸世界(金庸世界里的小僵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金庸世界(金庸世界里的小僵尸).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