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资料

更新时间:2023-03-01 15:21:41 阅读: 评论:0

街拍达人-怎样去除水垢

鲁迅的资料
2023年3月1日发(作者:侧卧抬腿)

鲁迅生平资料

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

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

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

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

《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

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家世

鲁迅书法作品鲁迅祖籍湖南道州,后迁居绍兴,到鲁迅这一

辈,已是第十四代了。他的先祖,原是种地的农民,到了后来,不断发家,变成了拥有大量土地的

财主。他们在一个共同的宗祠下分成好些“房”,如“覆盆房”、“清道房”、“竹园房”等等。鲁迅一

家属于“覆盆房”的一个分支。“支覆盆房”全盛时期占地三千多亩,还有七、八座当铺。鲁迅生

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周家做官经商,人丁昌盛,至鲁迅出世,周家已

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大户。鲁迅的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

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由翰林改官,曾任江

西金溪县知县,后在北京任内阁中书,对鲁迅教育十分开通。鲁迅的父亲周伯宜(1861~

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闲居在家。后因肺结核而死。鲁迅的母亲鲁瑞(1858~1943)

是绍兴当地举人鲁希曾孙女,思想颇为开通,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能力鲁迅

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工作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他仍是如饥似渴的学习,

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病重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些什么事;病稍好一些,他就动手

做起来。他在逝世前不久,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80斤,可是他依然坚持着

写作和翻译文章。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逝

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他离开我们的那天,从来没有浪费时间。[2]

早年

鲁迅(3)鲁迅于1881年八月初三出生。1886年入私塾,从

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其五六岁时,大人都称鲁迅为“胡羊尾巴”。赞扬鲁迅小而

灵活。1892年正月,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书。在塾中,喜欢趁空

余时间描画,并搜集图画。在上学时,鲁迅因给父亲买药而迟到被先生批评,后来他在自己

的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从此再没有迟到。鲁迅外公家在安桥头,聚族而居。

1893三月鲁迅曾祖母去世,鲁迅祖父从北京回到家。秋,祖父因为科场舞弊案犯事下

狱,父亲周伯宜公又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当铺及药店间很多年。1896年九月初六日父

亲伯宜去世,时年三十七。父亲去世后,家境越发艰难。1898年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

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1898年4月,18岁的鲁迅考入该学堂的轮机班就读,同年11

月因不满该校乌烟瘴气的校风,愤而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课余阅读译本新书,

尤其喜欢小说,有时候会外出骑马。1901年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这一年1月至3月间,

鲁迅先生撰有名诗《自题小像》。1902年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

文学院学习日语。在日本学习期间,接受了革命(revolution)思想,故取笔名鲁迅(Lution),

以表达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局面的决心。课余喜欢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其注意于人性及国

民性问题。1903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1904年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去世,年六十八。

1904年八月,往仙台入医科专门学校肄业。1906年六月回家,与朱安女士结婚。同月,再

次去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弃医从文。1907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因

为预算不够而没有印刷,后来为《河南》杂志撰文。1908年师从章太炎先生炳麟,为“光复

会”会员,并与周作人一起翻译国外小说。1909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

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1910年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弃医从文

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

持钢刀的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虽然和日本人一样身强体壮,

但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

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威严不屈的

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

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

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

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从政

鲁迅(2)1911年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

长。1912年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的招募,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到达北京,住宣武门外南边的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

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1917年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乱平之后就返回了教育部。1920秋季,

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1923年秋,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1925年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

女子师范大学,鲁迅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的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随后鲁迅向专

管行政诉讼的平政院投递诉状,控告章士钊滥用职权。1925年秋,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

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1926年一月,新任教育总长易培基取消过去

对鲁迅的免职处分,教育部佥事职务恢复。二月,平政院开会作出裁决,正式取消章士钊对

鲁迅的处分,判定鲁迅诉胜。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

院等,至五月始回寓。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十二月因对学校不满,

辞职。

革命

1927年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

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

云楼。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

后辞职。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

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七月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二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到达上海。上海教育界听说鲁迅来了,纷纷请鲁迅去演讲,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

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

任特约著作员。

鲁迅

1928年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1929年五月十三日,北

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十二月往暨南

大学讲演。1930年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会”。浙江

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鲁迅离寓避难。五月十二日迁入北

四川路楼寓。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1931年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鲁迅离寓避难。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七月往“社会

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八月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1932年十一

月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

等校讲演。1933年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五月十

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

这个时候也有鲁迅将被暗杀的传闻,有人劝鲁迅少露面,鲁迅不听,出门不带门钥匙,以示

决绝。

病逝

1934年八月二十三日,由于有熟人被抓了,鲁迅离开公寓避难。十二月十四晚上脊肉

作痛,盗汗。

鲁迅人物形象(3)

1936年一月肩及肋都疼得厉害。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五月十五日病情又严重,医

生说是胃病。从这之后一直发烧,三十一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情非常

危险。六月,从委顿中逐渐好转,稍微能坐起来看书,写几十个字。八月,痰中见血。十月,

体重八十八磅,比起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十

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十八日天还没亮,又发病了,气喘不止。鲁迅写了一封信,委

托内山完造请医生过来,这是鲁迅的绝笔。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鲁迅逝世。

鲁迅在1936年10月因积劳成疾逝世于上海,上万名上海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后

遭到破坏,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至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文学成就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

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祝福》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鲁迅全集》中的《社戏》被列入上

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课本,《雪》《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课本,《孔乙己》

《故乡》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课本。《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列入江苏

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学期,《风筝》(选自杂文诗集《野草》)

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课本。《少年闰土》被列入人民教育

出版社六年级课本。

1918年5月15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新文化运动(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鲁迅先生晚年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

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新

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1927年9月17日,鲁迅收到北京自己的学生台静农的信件,信里面提到瑞典人斯文·赫

定在上海的时候听说鲁迅的名字,想请刘半农帮助,提名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后鲁迅回信婉言拒绝。蔡登山在《鲁迅爱过的人》一书第九章《平生风义兼师友——台静农

与鲁迅》中提到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一事的详细经过:“至于鲁迅在1927年拒绝诺贝尔

文学奖的提名,多年来未得其详。1989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兼鲁迅研究室主任陈漱渝到台静

农的台北寓所对他的访问中,台静农终于道出事情的原委:那年9月中旬,魏建功先生在

北京中山公园举行订婚宴,北大同人刘半农、钱玄同等都前往祝贺。席间半农把我叫出去,

说北大任教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是诺贝尔奖金的评委之一,他想为中国作家争取一个名额。

当时有人积极为梁启超活动,半农以为不妥,他觉得鲁迅才是理想的候选人。但是,半农先

生快人快马,口无遮挡,他怕碰鲁迅的钉子,便嘱我出面函商,如果鲁迅同意,则立即着手

进行参加评选的准备——如将参评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准备推荐材料之类,结果鲁迅回信谢

绝,下一步的工作便没有进行。鲁迅在9月25日接到台静农写于9月17日的信,当天就

立即写信给台静农作了回复。在信中,鲁迅首先对刘半农‘为我、为中国’的好意,表示深深

的感谢,接着他以‘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故‘不愿如此’的明确态度,断然拒绝了刘半

农的提议。他还以他曾翻译过《小约翰》的作者望·蔼覃(en)未能获奖为例,说

明‘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还很多,‘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历史成就

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

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

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

曲折的道路。鲁迅的杂文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鲁迅提倡的新兴版画,又是当时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组成

部分,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了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鲜

明特色。

鲁迅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

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

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

的文章;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

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

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

民主主义论》)。

“鲁迅是有超越性的思想家,尽管去世几十年,但他当年所思考、所焦虑的问题,到今

天恐怕还是新鲜的。近百年来,有那么多知识分子,但对中国文化了解最深入的,鲁迅可能

是第一人,是鲁迅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鲁迅的眼光不一样,他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特别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的一些问题、弊病,现在还大量存在于社会中。鲁迅的出现是个艺术,

鲁迅是我们民族精神普遍溃败时的中流砥柱。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克尔凯郭尔、帕斯捷

尔纳克、布罗斯基这些思想家,是同一水准的。把中国的病根看出来了,这是鲁迅的伟大。”

(参考资料来源于温儒敏演讲: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

6作品一览

编辑

目录

1915年一

《百喻经》

1931年三

《前哨》

1918年四

《狂人日记》

1931年十

一月

《宋本》

1919年一

《随感录四十》(《新青年》)

1931年十

二月

《十字街头》(与友人合

编)

1919年十

《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新青

年》

1932年四

《三闲集》《二心集》

1920年一

《一个青年的梦》译本

1932年九

《竖琴》

1920年十

《工人绥惠略夫》译本

1932年十

《一个人的受难》《伪自

由书》

1923年十

《中国小说史略》上卷

1934年一

《北平笺谱》

1924年六

《中国小说史略》下卷

1934年三

《南腔北调集》

1924年十

《苦闷的象征》译本

1934年五

《引玉集》

1925年十

二月

《出了象牙之塔》、《国民新报》、

《莽原》

1934年八

《译文》创刊号

1926年

小说集《呐喊》《故乡》《故

事新编》

1934年十

《木刻纪程》《准风月谈》

1926年七

《小约翰》(与齐宗颐同译)

1935年一

《表》译本

1926年九

《彷徨》

1935年二

《死魂灵》译本

1926年十

二月

《毁灭》译本

1935年四

《十竹斋笺谱》第一册

1927年八

《唐宋传奇集》《野草》

1935年六

《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1929年五

《壁下译丛》

1935年九

《俄罗斯的童话》译本

1929年六

《艺术论》译本

1935年十

二月

《海上述林》上卷

1929年十

校订中篇小说《二月》、《文艺与

批评》译本

1935年十

一月

《故事新编》

1930年一

《萌芽》(与友人合编)

1935年十

二月

《死魂灵百图》木刻本

1930年四

《现代文艺丛书》(神州光社订

约)

1936年一

《海燕》半月刊(与友协

办)

1930年八

《十月》译本

1936年二

《死魂灵》第二部

(作品参考资料来源)

《药用植物》译本

1936年六月《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花边文学》

名句

各版本的《阿Q正传》(3)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特点

鲁迅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

的创造。

7人物评价

编辑

他的特别之处在于很少批评外国侵略者,而只批评自己的民族。在最恶劣的环境下,

勇敢的面对现实,确确实实的“活”着,不自欺,鲁迅认为是头等大事。鲁迅同时倡导“拿来主

义”,外国的一切东西都可以拿过来,并且“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要使自己成为这些

东西的“新主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

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

线上的民族英雄。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

里。

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鲁迅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

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社会需要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

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

8人物影响

编辑

中国

鲁迅研究横亘整个20世纪,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鲁迅学。鲁迅在中国的价

值就在于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和对黑暗的坚韧反抗。在20世纪中国从封建专制向现代

文明转型的历史时期,对几千年来封建禁锢下的中国人的精神进行彻底的根柢性的反思,督

促中国人冲出思想的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达到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从而正确地认

识自己、认识世界,确定自己在世界的恰当定位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确方略,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所以称鲁迅为“民族魂”,就在于他对于中国人的精神,即民族的灵魂

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鲁迅

鲁迅在20世纪初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大声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提出“立人”

主张。他登上五四文坛后,写出《阿Q正传》等不朽著作,从反面批判人性的残缺,后期

则以杂文为武器全力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扭曲人性的社会和传统。他毕生所致力的,就是对中

国人精神的反思,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改造自己的国民性,从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境

界。而这种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中国人能够“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1927年11月10日,茅盾以方璧名义在《小说月报》第十八卷十一期上发表了长篇论

文《鲁迅论》。茅盾认为鲁迅的价值在于使读者由阿Q等“老中国的儿女”而看到自己的影子,

从中开出反省的道路。这其实是鲁迅在中国最为重要的价值。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

序言》中指出:鲁迅最根本的精神是“为着将来和大众牺牲的精神”,“鲁迅的思想反映着一般

被蹂躏被侮辱被欺骗的人们的彷徨和愤激”。纵然以今天的眼光看来,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

但是就当时来说,还是把中华民族对鲁迅的认识推向高峰,是前一时期鲁迅研究成果的精神

总结。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新中国成立17年中就已渐占上风的左倾势头达到了

登峰造极的地步,中国文化遭到空前的大浩劫,几乎所有的文化人都被踏倒在地了,惟独鲁

迅被推上了“神坛”,成为“文革”倡导者们恣意利用的政治工具。然而另一方面,鲁迅的书也

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借以沿续文化脉络的惟一寄托,鲁迅又一次拯救了中国文化。

国际

日本统治第一时期(日帝时期)的李明善是早期研究鲁迅的代表。他在京城帝国大学中文

系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鲁迅研究》。在他眼里,鲁迅后来成了一位通过杂文指向革命的富

有理想情怀的文学家。他后来站在北部的立场参加南北战争而牺牲。第一时期的左翼作家韩

雪野(1900-1976)的作品直接受鲁迅的影响。日帝时期他写了《摸索》《波浪》等短篇小说,

明显受到鲁迅《狂人日记》和《孔乙己》的影响。金史良(1914-1950)的短篇小说《天马》

和《Q伯爵》,也都受到鲁迅的正面影响。刘阳善(1952-)的《狂人日记》可说是完全模仿

鲁迅的《狂人日记》,而朴景利的《给Q氏》则明显受到《阿Q正传》的影响。日本鲁迅

学家伊藤虎丸先生。日本作家太宰治在系统阅读了鲁迅著作,曾作小说《惜别》一书,描写

鲁迅先生在日本期间的留学生活及以日本人的角度分析了其日本生活时期对后来创作的影

响。也、花登正宏等先生关于鲁迅在仙台的调查记录和《鲁迅医学笔记<脉管学>》的翻刻、

解题。日本已经形成了悠久的鲁迅学史,以20世纪40年代竹内好的《鲁迅》为起点。《鲁

迅是一位思想家》的鲁迅论,是日本的思想家与中国的思想家鲁迅在“抗拒为奴”这一点上达

到了“深度契合”。之后伊藤虎丸提出了“个的思想”,认为人只有通过“回心”和“反省”、“看见自

己”,才可能“自己成为自己”,达到“个的自觉”的深刻理解使日本鲁迅学界的鲁迅观达到了很

高的境界。北冈正子和丸山升则是实证学者的代表。木山英雄以诗性哲学家的思辨见长。藤

井省三、丸尾常喜、吉田富夫、中井政喜、工藤贵正等则善于寻找研究的切入点。而最值得

中国学者学习的地方是日本学界的调查实证精神,主要体现在仙台平凡社和东北大学阿部兼

韩国的鲁迅研究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丰硕的成果和深度。1920年,韩国的学者梁白华

就把日本中国学家青木正儿的《以胡适为中心打漩的文学革命》翻译成韩文,把鲁迅这个名

字和他的作品《狂人日记》介绍到韩国,至今已有8

5年,形成了相当成熟的鲁迅学学科规模,朴宰雨主编的《韩国鲁迅研究论文集》就

是重要的见证。岭南大学法律学院的朴洪奎(1952-)教授在2002年出版的《自由人鲁迅》

一书中解释“我喜欢鲁迅的原因,是因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作为批判性自由人,再没有

像鲁迅那样彻底的人物”;“我不赞同把鲁迅当做民族主义者”;“鲁迅对反权力、反奴隶的呐

喊,不仅在中国有效,同样,在韩国也有其说服力”。李泳禧是众所周知的“韩国的鲁迅”,他

从1950年代末开始偷偷接触鲁迅,视鲁迅为其社会实践的导师来学习,成为韩国民主变革

运动的思想导师,对韩国民主化的贡献是很大的。李光洙是具有代表性的最早表达启蒙思想

的文学家,但他在1936年1月6日载于《朝鲜日报》的《对战争时期的作家态度》一文中,

却支持日本军国主义。他以日文发表的短篇小说《万翁之死》,以打杂的万翁为主人公,明

显受到《阿Q正传》的影响,但在创作旨趣上却和鲁迅不同。

与中国早就建立友好关系的前苏联,在20世纪就出现了谢曼诺夫、费德林、罗果夫等

鲁迅研究家,有着很长的研究历史。捷克则拥有著名的鲁迅研究家普实克。

9人物纪念

编辑

鲁迅文学奖

鲁迅作品(3)

鲁迅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为鼓励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

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作品的创作,鼓励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社会主义

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设立的,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

鲁迅文化奖

鲁迅文化奖,由搜狐网和鲁迅文化基金会共同主办,以“为中国发现创造的力量”为宗旨,

坚持公正与独立的评判原则,坚持作品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并重的选择标准,传播多元、开放、

自由的文化价值观,提倡关怀社会、贴近现实、反映时代的创作理念,为中国的文化领域树

立标杆、指引方向、凸显价值。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由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倡议发起,这一奖项与活动的宗旨是“尊重母

语、学习语文、独立思考、培养韧性”。该奖项也是国内最高水平的青少年文学奖项。

纪念文章

《有的人》(臧克家)

《笑谈大先生》(陈丹青)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15:21: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55301787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鲁迅的资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鲁迅的资料.pdf

上一篇:安装合同范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鲁迅的资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